电视的发展历程概述PPT(54张)

合集下载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PPT课件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PPT课件
– 硒元素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电流,光照强弱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依靠硒的光敏度可以实现图像的光电转换。这个原理就是“光电 效应",它预示了把光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的可能性,这也是最 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1
第一节 电视的诞生和崛起
• 1877年,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P.Nipkow)根据“光电效 应”发明了机械式圆盘。 – 这个装置是在一个圆盘的周边,按螺旋形等距排列若干小圆孔, 当物体图像反射的光线透过小孔照到硒板(光电池)上,就会因光 线强弱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在接收端中,也有一个同样的圆盘, 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还原图像。尼普可夫圆盘是机械电视的 重要部件,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 此后,麦布里奇发明了一种叫做“祖泼拉克西镜”的玻璃圆盘,旋转时 灯光将边缘上的连续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就变成了活动影像。这应该是现 代电影的最早的萌芽。
9
第一节 电视的诞生和崛起
• 1877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活动视镜”(“视觉暂留”原 理的发现产生了电影)绘有图像的胶质底片+自行车齿轮启示;
• 1888年雷诺首先制成了一架使用带孔图片带的放映机——“光学影戏 机”,这就是现代电影放映机的雏形。
•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技术,1/48秒。电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活动影 像能够记录下来。但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广播。
10
第一节 电视的诞生和崛起
(2) • 1817年,瑞典人布尔兹斯(Jons Berzelias)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的化 学元素——“硒”(Selenium); • 1873年,英国人约瑟夫·梅(Joseph May)和爱尔兰人史密斯发现了 “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光电效应”。
19
第一节 电视的诞生和崛起
• 三、有线电视+卫星传输 – 微波传输,范围小,受限制 • 1949年起,美国部分地区因无法收看无线电视的节目,遂在高山架设 天线,接收电视信号,再用同轴电缆分送到用户家中,这种社区共用 天线电视(Community Antenna TV)就是“有线电视”(Cable TV 简称CATV)的开始 – 基本原理: • 把录制好的电视节目通过线缆(电缆或光缆)传输到用户家中,再用 电视机重放出来。有线电视不向空中辐射电磁波,所以又叫闭路电视。 (线缆传输,受空中干扰小,画质高+交互式的双向服务 ) – 局限: • 受地区的限制,一个城市的有线电视台不可能将节目传送给别的城市, 与卫星传送相结合,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效果增强。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1928 年 , 美 国 纽 约 31 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 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 试验,由于显像管技 术尚未完全过关,整 个 试 验 只 持 续 了 30 分 钟,收看的电视机也 只有十多台,此举宣 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 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 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 代的事件。
1928年通用电气公司制造 的这个可爱小木柜被公认 为最早的声画交互设备。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最新编辑ppt
1
电视媒体历史沿革
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 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 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 播到卫星直播。
最新编辑ppt
2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 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 的 技 术 。 1904 年 , 英 国 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 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 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 一 张 照 片 需 要 10 分 钟 。 1924 年 , 英 国 和 德 国 科 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 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 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 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 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 粗糙。
最新编辑ppt
8
电视机中的画面
1925 年 , 苏 格 兰 的 贝 尔 德
公开展示了他制造的一台机器,
成功地传送了人的面部活动,
分 辨 率 为 30 线 , 重 复 频 率 为 每
秒5帧。从此,电视开始了它神
奇的发展历程。
最新编辑ppt
9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 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最新编辑ppt
5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 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 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 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 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 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 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 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 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 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 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 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 明改进而来。

电视发展史与中国电视课件

电视发展史与中国电视课件
然而,电视媒体也可能存在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问题,导致一 些消极的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电视节目的 监管和引导,确保其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中国电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视已经成为国 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电 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发展情况,增进了国际社会 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形式多样,包括口 播新闻、图片新闻、现场报道等,以 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新闻类电视节目具有时效性强、信息 量大、内容真实可信等特点,是中国 观众了解时事动态的重要渠道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
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是中国电视 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 观众的娱乐需求,提高电视收视
率。
中国电视媒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 作,引进国外的优秀电视节目和影视 作品,同时也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秀 电视节目和文化成果。这有助于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 的发展。
然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电视 也面临着来自西方媒体的竞争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提高中国电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
挑战
中国电视产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 竞争压力、技术创新的挑战以及用户 需求的变化等。
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中国电视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 间和机遇。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将 为中国电视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05
中国电视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电视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01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电视,人们可以 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娱乐、信息和教育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和审美观念。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课件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课件

2
电视在商业上的价值
探讨电视在商业广告、销售和品牌塑造方面的重视如何影响文化观念、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四、电视节目类型和内容
新闻类节目
介绍电视新闻的多样化形式和重要性。
综艺类节目
讨论流行的综艺节目和其对观众的吸引力。
文艺类节目
探索电视文艺节目在文化传承和推广方面的 作用。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PPT课件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一、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
电视的发明与初期应用
了解电视的发明背景和最早的应用场景。
2
电视技术的不断成熟
探索电视技术的发展,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转变。
3
电视广播的普及与发展
介绍电视广播的普及情况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电视的特点和功能
电视的视听特点
1 电视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总结电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2 电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提出电视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关注的发展方向。
3 电视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探讨电视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科教类节目
介绍科教类节目,如探索科学、科学实验和 解读自然。
五、电视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高清晰、多功能的数字电视
展望数字电视的未来,包括高清晰度、多媒体功能和智能互联。
互联网时代对电视的冲击
分析互联网对传统电视产业的冲击和变革。
电视媒体竞争的加剧
讨论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如OTT平台和直播应用的兴起。
六、结论
解释电视对视觉和听觉 的双重刺激,以及如何 提高观看体验。
电视的信息传递功能
探讨电视作为传播媒介 的能力,包括新闻、教 育、娱乐等方面。
电视对文化传承的 影响

《电视的发展》课件

《电视的发展》课件
压缩技术
电视信号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和有线网络进行传输,各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场景。
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
早期电视使用阴极射线管(CRT)作为显示器件,具有较大的显示尺寸和良好的色彩表现。
CRT显示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LCD)逐渐成为主流的电视显示技术,具有轻薄、低功耗的优点。
LCD显示技术
机械电视时代的图像质量较差,传输距离有限,但它的出现为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4年,美国RCA推出第一台商用彩色电视,随后彩色电视逐渐取代黑白电视成为市场主流。
彩色电视时代的到来,使得电视成为更加丰富和多彩的媒体形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开始普及。彩色电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图像的色彩表现力和观看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成熟,未来的电视将与这些技术结合,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更高清晰度
随着显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电视将提供更高清晰度、更真实的画面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电视台、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发行。
发行渠道
电视广告形式多样,包括标版广告、植入式广告、贴片广告等。
广告形式
电视广告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品牌信息。
广告效果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广告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发展趋势
融合发展
电视产业将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加丰富的业务形态。
随着人们对画质需求的提高,高清和超高清(4K、8K)制作技术逐渐普及。
非线性编辑与虚拟演播室
非线性编辑系统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效率和灵活性,虚拟演播室技术则为节目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特效和场景。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ppt课件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 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
1990年称作电视剧年,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 望》引得万人空巷。
10
2019年12月15日2时52分
第四篇 飞速发展(1992-2002年)
一、体制改革
25
2019年12月15日2时52分
26
电影台 体育台 新闻台 综艺台 电视剧台 经济台 搜索台 纪录片台 动画片台 ·············
27
2019年12月15日2时52分
电视传播的影响
电视传播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 面: 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993年、1994年成为了电视文化生态转型的一 个分水岭。在这两年里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东方 时空》和《焦点访谈》这两个栏目。
12
2019年12月15日2时52分
这段时间,有五种观念影响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
1.电视纪实观念 2.电视栏目化观念 3.电视谈话观念 4.电视直播观念 5.电视游戏娱乐观念
第一、改革运营机制,竞争局面出现。 第二、改革广播电台、电视台预算管理体制, 采
取 预算包干的管理办法。
第三、以组建大型广电集团为突破口,加快市场 整合和结构调整。
第四、完善国家文化经济政策,为文化体制改革 创造良好环境。
11
2019年12月15日2时52分
二、节目状况
中国的电视文化生态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结构 性的转型。
这一阶段电视内容生产是以“作品”生产为主导 的阶段,电视从业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追求得 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肯定。
9
2019年12月15日2时52分

电视机的变迁课件

电视机的变迁课件

电视机的发展促进了影视产业链的完 善,包括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的 成熟。
影视制作创新
电视机的普及激发了影视制作的创新 ,出现了更多题材、风格的影视作品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时间
1930年代
技术特点
电子扫描,阴极射线管(CRT)显示
普及程度
逐渐取代机械扫描电视,成为家庭娱乐主流
彩色电视机的普及
时间
1950年代
技术特点
电子扫描,彩色显像管(CRT)显示,NTSC、PAL、SECAM等彩 色制式
普及程度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逐渐成为家庭必备品
高清电视机的兴起
时间
1990年代末至今
8K超高清电视是未来电视机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相比传 统的4K电视,8K电视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提供更加清晰、 逼真的画面效果,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8K电视的普及需要解决的是传输和存储问题。目前,8K 内容的传输和存储需要大量的带宽和存储空间,因此需要 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改进。
无边框电视
无边框电视是另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种电视采用全面屏设计,取消了 传统的电视边框,让整个屏幕看起来 更加简洁、美观。
互联网电视盒子
互联网电视盒子是一种基于智能操作系统的小型设备,通过连接电视机,用户可以观看各种在线视频内容,同时 还可以进行网页浏览、游戏娱乐等多种操作。
便捷性
互联网电视盒子具有便捷性,用户只需要将盒子与电视机连接,就可以轻松享受到各种在线服务,无需繁琐的安 装和配置。
04
电视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8K超高清电视
02
液晶显示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低 功耗、低成本等优点,是目前市 场上的主流显示技术之一。

电视机发展史ppt课件

电视机发展史ppt课件

个可爱小木柜被公认为最早的 1928年设计的“Semivisor”
声画交互设备

1928年,英国Baird公司生 产了首台面向消费者的商用 电视机 材料单一,木质机 身,显示屏幕小
6
第二代:彩色电视机
7
1937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同轴 电缆传输测试设备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 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 电视机. 1930年 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 赛马会实况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 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 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 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 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 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 来。 1935年,贝尔德与德国公司合作,成立了 第一家电视台,每周播放三次节目。1936 年;英国播送当时全世界最清晰的公共电视 节目;
摩托罗拉1952年投放 的电视机广告,攀比 是个坏习惯……
13
探索阶段:
4
1925年,苏格兰的贝尔德公开展示了他制造的一台机器,成功地传送了人的面部 活动,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从此,电视开始了它神奇的发展历程 。 同年 英国1925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 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 ,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 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成功研制出电视机。
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
机。
1939年RCA产电视机9英 寸的显示屏已属大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基础知识
——电视的发展历程
1
• 电视与报纸、广播等其他传播媒介最大的 不同是视听兼备,这同时也是电视最大的 优势。它声画并茂,将真实的现场和事件 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使观众如身临其境, 因而成为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大众传播媒介。
• 另外,电视还可以借鉴吸收报刊、广播、 文学、电影等多种媒体和艺术形式的长处, 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如目前 比较常见的电视读报,就是通过对报纸等 平面媒体传播形式的整合,使观众可以边 “看”边“听”报纸。
2
• 借助高科技手段,电视的传播速度和覆 盖范围都是其他媒体难以匹敌的。电视 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能对正在发生的事 情进行追踪报道,卫星电视转播和直播 能够真正实现“天涯共此时”。
3
• 电视还具有互动性,电视演播现场的人际 交流和面向每一个家庭的播出,使众多的 观众参与了电视节目。观众还可以通过电 话、手机短信等其他媒体参与电视的交流 和互动。
• 该电视装置采用尼普柯夫圆盘进行扫描,精度 为30行,扫描频率为每秒5幅。他还采用了电 子管对图像信号进行放大。尽管复原的图像很 少、很不稳定,但确实能大体看出图像的面貌。
8
• 1926年1月,贝尔德发明的机器有了明显 的改善。他立刻给英国科学皇家学会写 了一封信,请求该会实地观察。当贝尔 德从一个房间把一个办公室勤杂工干活 的活动影像传送到另一个房间时,应邀 前来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件难以 置信的伟大发明。赞,于是 纷纷投资,成立了多家公司。
•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使用了 “电视”这个词。可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机械电视, 在20多年以后才出现。
7
贝尔德与电视的诞生
• 电视的诞生是与被誉为“电视之父”的英国工 程师贝尔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贝尔德在“尼 普柯夫圆盘”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 于1925年发明了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 机。
11
电子电视系统的出现
• 尼普柯夫圆盘在发明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方案, 当时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太小,而且信号放 大技术还未出世,很难付诸实施。1897年,德 国人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 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屏会发光。当时布劳恩的 助手曾提出用这种管子做电视的接收管,固执 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1906年,布劳 恩的助手迪克曼和格拉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来 显示线条和字母,这就是最早的电子显像管。
6
• 尼普柯夫的圆盘扫描法,是解决电视机械扫描的经 典方法,在电视发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884年 11月 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 家专利局。他在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 “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 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是世界电 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 个基本要素: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像素 的传输逐行进行;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 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个完整 的动作。这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 今天的电视仍然是这样工作的。
10
• 1936年11月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在伦敦亚历山大宫,英国广播公司(BBC) 使用贝尔德的240行扫描机械电视系统,正式播出 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歌舞晚会,因此,这一天被认 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在此之前,英国、美国 等国家已经开始了电视实验广播,美国的第一座 实验台出现于1928年,英国于1929年开始实验播 出),BBC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当时 电视的播出时间为每周13小时,传播范围仅限于 亚历山大宫方圆35英里以内,几百名幸运的观众 通过奇妙的电视匣子看到了有声有景的魔术般的 景象。几个月后,BBC采用了新的电视设备,扫描 线发展到405行,图像更加清晰。
9
• 经过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 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不断推出 引起轰动的表演。1927年,他用电话线成功地实 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640公 里。1928年春,贝尔德又尝试用短波传送电视信 号,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图像从伦敦 传至纽约。1929年,贝尔德可以实现每秒12.5帧、 每帧30行的电视传输。这一时期的贝尔德春风得 意,他的技术脱颖而出,凌驾在其他电视发明家 之上。
12
• 1907年,俄国发明家罗辛将尼普柯夫圆盘与布劳恩 管结合起来,设想了一种由前者发射信号、后者接 收信号的电视系统。1908年,苏格兰工程师坎贝 尔·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阴 极射线管的方案:发射端的阴极射线管由互相绝缘 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有待传输的图像投射到阴极 管时,对不同光敏元件产生不同的电荷存储量,当 用电子束对这些带电光敏元件进行扫描时,它们放 电产生不同强度的电流。坎贝尔·温斯顿设计的发射 端的阴极管,正是今天摄像管的雏形。1911年,俄 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律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 一个电子束显像管电视实用模型,并成功地显示了 第一幅简单的电视图像。
4
1、电视传播的序幕——“尼普柯夫圆盘”
• 电视的基本原理早在电报发明时代就已 经被提出来:把图像分解成像素,再把 像素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传送到远方 后通过接收机把它还原为图像。1873年, 英国的史密斯发现了硒的光敏性,即在 有光照射的情况下导电性能增加。这种 光敏材料的出现使光转换为电信号成为 可能。
5
• 1884年,还是一名大学生的德国发明家尼普柯夫 提出了一种图像分解方案,由此拉开了电视传播 的序幕。
• 尼普柯夫扫描圆盘上有一圈沿螺旋线排列的孔, 当转动圆盘时,每一个孔就呈现出图像不同的部 分,从而产生明暗程度不同的光信号。把这些光 信号投射到硒光电管上,就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 整个圆盘的转动相当于对图像整体进行扫描。如 果在接收端设置一个同样的尼普柯夫圆盘,并与 发射端的圆盘同步旋转,那么,通过接收端圆盘 的电光转换,可以再现原来的图像。尼普柯夫圆 盘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当圆盘的转 速到达某一个值以后,复原的图像就不再是断续 的图像片断,而是一个看起来连续的完整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