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
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具体办法

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具体办法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统一管理,做好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制订本办法。
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都很强,必须严肃对待。
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历史形成的地名,以保持地名的稳定性。
地名的命名、改名要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遵循“符合习惯、照顾历史、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原则,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一、地名的命名1.新设的行政区划,新建的居民地,各专业部门新增的台、站、港、场(包括厂矿、医院、大中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下同),要及时命名。
实际无名称的山、河、湖、海湾、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都应命名。
2.地名的命名,要注意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
地名用字要确切简明,不用生僻字和字形、字音容易混淆的字。
3.在一定范围内的地名,要注意关联性和统一性。
各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的名称,一般要与当地地名统一。
派生地名一般要与主地名统一。
4.一个地区内的公社名称、一个县内的生产大队名称、一个公社内的自然村名称、一个市内的街道、胡同名称,不重名,也不用同音汉字命名。
县、市内较大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省内著名的山、河、湖泊、岛屿等不重名。
5.地名的通名用字要名副其实。
城镇主要街道一般用“街”或“路”;狭窄的街道一般用“巷”或“胡同”;很短的巷、胡同或小范围的块状居民区,一般用“里”。
二、地名的更名1.“文化大革命”中乱改的地名,原则上要恢复原名。
2.凡有损我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地名,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妨碍民族团结的地名,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或极端庸俗性质的地名,其他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予以更改。
3.凡不符合命名原则的地名,原则上应予更名。
4.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用字不当的地名,应予调整。
长地名可保留其主要成份,缩改为短地名。
地名更名实施方案

地名更名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地名可能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因此,地名更名成为一个必要的举措。
地名更名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更是为了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在实施地名更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确保更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调研分析在实施地名更名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工作。
首先,要对需要更名的地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居民群众等,形成多方共识。
最后,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更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制定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名更名方案。
首先,要明确更名的目的和意义,确立更名的原则和标准,如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历史文化、体现社会需求等。
其次,要确定更名的范围和对象,包括需要更名的地名、街道名称、景点名称等。
再次,要明确更名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征求意见、公示公告、审批批复等。
最后,要制定更名后的管理办法,确保更名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后续管理。
三、征求意见在制定地名更名方案之后,需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征集意见、开展民意调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群众沟通交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更名方案的最终版本。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意,坚持民主决策,确保更名方案的公平公正。
四、公示公告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需要对更名方案进行公示公告。
公示公告的内容包括更名的具体对象、原因和依据、征求意见的情况、后续程序和流程等。
公示公告的形式可以采取张贴公告、媒体发布、互联网公开等多种方式,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公示公告的时间一般为15天以上,确保社会各界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对更名方案进行审议和监督。
五、审批批复经过公示公告之后,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更名方案,经过审批批复。
昆明地名的命名规律

昆明地名的命名规律江西地名研究地名的命名,与该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状况的关系十分密切。
昆明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为山原地貌,境内遍布名山、大川、湖泊、平坝,各地又有丰富的物产。
昆明历史悠久,古迹名胜众多,多种民族聚居,人文荟萃,名流志士如林,开发较早,交往频繁。
这些都可以作为命名的依据。
因此,在昆明地名中,以山、水、地形、方位、气候、物产、色彩、数量等自然景观而得名的占大多数,亦有以历史、建制、民族、姓氏、宗教、传说等人文景观而得名的。
下面对昆明市汉语地名、兼及民族语地名的命名规律进行剖析。
一以山、水得名为一大特色昆明山多水亦多,山重水复,山水相依,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世世代代,人们依山傍水而居,耕牧为生,因此相当多的地名打上了山和水的烙印,成为地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地名明显地展示出该处的地理特征,富有个性。
(一)因山得名。
有些地名因山名而得,有些地名与山形有关。
在区县的地名中,如五华(区)、宜良(县)。
五华区成立于1956年,是昆明的两个城区之一,因境内有五华山而得名。
在五华区境内还有圆通山、祖遍山、商山,为什么独钟情于“五华”呢?这一则是五华之名形象、高雅,特点突出,二则是此山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明代末年,大西军的首领在五华山建立宫阙,李定国自安隆迎永历帝居于此处;清初吴三桂入滇,据此为宫室;民国年间,此处是省公署所在地;新中国建立后,这里是省人民政府驻地。
尽管在文化大革命的改名风中被改称“新华山”,后来仍恢复五华山之名。
这就是以“五华”命名并沿用的缘由。
宜良县名亦因境内的纪良山之名而得。
因山形而得名的。
如昆明北郊的山,一名蛇山,主峰距市区五公里半。
山势逶迤蜿蜒,此起彼伏,如蛇爬行之状,有“头在云南,尾在四川”之说;近观崖石裸露,色彩斑斓,故名。
清代孙髯翁撰写的大观楼长联中描绘的“北走蜿蜒'即此。
昆明人俗呼“蛇”为“长虫”,故山又名“长虫山”。
又如昆明西北郊的玉案山,距市区七公里。
地名命名、更名工作流程图汇总

未批准
领
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职责:去市地名办领取《地名使用批准书》通知使用单位取证,办理收到单
承办人:地名办经办人
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
地名命名、更名工作流程图
申
请
人
申请表格:地名命名申报表
地名更名申报表
申请材料(命名):地名命名申报表、申请报告、立项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规划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总平面图)、地名管理部门需要的其它材料。
申请材料(更名):地名更名申报表、申请报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总平面图)、土地使用证、原申领的《地名使用批准书》。已申领产权证且分割产权的。还须交全体产权所有人同意更名的确认材料、已申领产权证且分割产权并成立业主委员会的。还需要提交业主委员会同意更名的确认材料。
受
理
职责:检查材料齐全、符合,登记编号
承办人:地名办经办人
办理期限:即时
否
告知补材料
初
审
职责:审核名称是否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出准予或不准予意见
承办人:地名办经办人
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建议重新取名
否
复
审
职责:签发准予或不准予决定
承办人:分管局长
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否
送
市
批
职责送市审核审批
承办人:地名办经办人
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

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第一篇: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一、政策依据。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细则》、《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明市地名命名、更名实施办法》。
二、地名通名命名标准。
1、小区:范围较大,四至基本清楚,有多个建筑群体,有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具有明显的方位作用,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建小区、居民区、片区。
2、大街、大道:长度在1000米以上,宽度在60米以上的城市交通干道。
3、街:长度在200米(市区500米)以上,宽度在12米(市区15米)以上,商业服务网点较多,设有农贸集市或商业铺面的道路。
4、路:长度在200米(市区500米)以上,宽度在12米(市区15米)以上,以交通为主,两侧多为居住宅、公共单位的道路。
5、巷:长度在100米(市区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宽度在12米以下,属连接和沟通主要道路、居民地、公共单位的一般性短小道路。
6、里:范围明确、相对独立、建筑物集中、面积较大,由街、路、巷相互贯通形成的块状聚落。
而街、路、巷名尚不能满足户籍管理,群众交往需要的可命名为里。
7、苑、园:产权属一个或几个单位所有,四周多有围栏的居住、办公、游乐等庭院式建筑群。
8、大厦:市区层高16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县(市)、郊区层高10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9、广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化地或宽阔活动场地的公共场地。
10、花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和休闲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5%以上的高级住宅区或花木种植园及绿化休闲地。
11、别墅:位于县(市)郊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花木种植面积大于建筑面积,楼层较低的高级住宅、度假区。
12、山庄、度假村:位于县(市)郊区,依山傍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小于占地面积的旅游、度假区。
地名更改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地名的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的设置和地名档案的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自然村、路、街、巷等名称;门牌号、建筑物;山、河、湖、泉、峡、沟、滩、草场、林地等名称;工业区、开发区、林场、牧场、矿山等名称;公园、广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纪念地、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公共场所和文化体育设施名称;小区、花园、城、苑等居民地名称;道路、桥梁、隧道、立交桥、水库、堤坝、灌渠等水利、市政设施名称;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坚持从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相对稳定性,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
第五条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地名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地名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及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县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地名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地名工作规划;负责地名命名、更名、注销的审核、承办以及推行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等工作;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地名的使用;负责地名标志的设计、制作、设置和管理;收集、整理地名资料,管理地名档案,提供地名咨询服务;编辑出版地名资料和地名工具图书;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查处违法行为。
第二章地名的申报和许可第七条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更名。
第八条申报地名命名、更名按下列规定办理: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本市与相邻州交界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市人民政府和涉及的州人民政府联合或单独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市内跨县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县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市辖区和市辖县内路、街、巷名称的命名,按照管理权限由市、县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工业区的名称,由开发区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场等名称,在征得市、县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专业主管部门审批;市辖区和市辖县新建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住宅小区名称,由主管部门或者产权所有人在工程开工前提出意见,分别报市、县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辖区和市辖县有偿命名、更名的,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按照管理权限由市、县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地名命名、更名流程图

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4天之内完成初审
科室主任在3天之内完成复审
报送主管领导,3天之内完成审定
视情况召集专家、学者、领导、群众代表进行论证或听证
市地名委员会审批通过
向社会公告
州民政局备案
地名命名、更名流程图
(科室:区划地名办 电话:2222222)
申请单位或个人向市民政局地名办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填写清楚命名或更名的理由,拟废止的旧名,拟采用新名的来源、含义、汉语拼音、原名、曾用名、别名。说明该地名的地理位置、范围,并附示意图。)
手续不完备或不符合规范,不予办理并一次性告知所需手续。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昆明市地名和街名命名工作顾问组有关事项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昆明市地名和街名命名工作顾问组有关事项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4.24
•【字号】昆政办函〔2022〕5号
•【施行日期】2022.04.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
正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昆明市地名和街名命名工作顾问组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昆明市地名管理相关规定和顾问组工作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将原“昆明市地名和街名命名工作顾问组”调整为“昆明市地名命名工作顾问组”。
二、昆明市地名命名工作顾问组组长调整为市政协副主席戴彬。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4月2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五华区地名命名、更名办理程序
一、政策依据。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地名管理实施细则》、《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昆明市地名命名、更名实施办法》。
二、地名通名命名标准。
1、小区:范围较大,四至基本清楚,有多个建筑群体,有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具有明显的方位作用,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建小区、居民区、片区。
2、大街、大道:长度在1000米以上,宽度在60米以上的城市交通干道。
3、街:长度在200米(市区500米)以上,宽度在12米(市区15米)以上,商业服务网点较多,设有农贸集市或商业铺面的道路。
4、路:长度在200米(市区500米)以上,宽度在12米(市区15米)以上,以交通为主,两侧多为居住宅、公共单位的道路。
5、巷:长度在100米(市区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宽度在12米以下,属连接和沟通主要道路、居民地、公共单位的一般性短小道路。
6、里:范围明确、相对独立、建筑物集中、面积较大,由街、路、巷相互贯通形成的块状聚落。
而街、路、巷名尚不能满足户籍管理,群众交往需要的可命名为里。
7、苑、园:产权属一个或几个单位所有,四周多有围栏的居住、办公、游乐等庭院式建筑群。
8、大厦:市区层高16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县(市)、郊区层高10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9、广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化地或宽阔活动场地的公共场地。
10、花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和休闲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5%以上的高级住宅区或花木种植园及绿化休闲地。
11、别墅:位于县(市)郊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花木种植面积大于建筑面积,楼层较低的高级住宅、度假区。
12、山庄、度假村:位于县(市)郊区,依山傍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小于占地面积的旅游、度假区。
13、商城(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规模较大的商场、批发市场、专卖市场、游乐场或历史、文化、科技园地。
14、宫: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装饰典雅豪华的收藏、展览、娱乐、科技、文化、餐饮、交易区。
15、中心:起主导、辐射、指挥、高度、控制作用,功能齐全完善、设备先进的建筑物。
三、地名命名、更名申请程序和所需资料。
由需要进行命名、更名的单位,写出书面申请,填写《昆明市地名命名(更名)报批表》(一式三分),并附需要命名、更名地区的有关规定资料和示意图,报本办公室,也可以用电子邮件报本办公室(电子邮件:mzj@)。
注:《昆明市地名命名(更名)报批表》电子表下载地址:打开五华政府网站(),进入区民政局,在“表格下载”栏内下载。
四、从收到地名命名、更名申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地名命名方案在五华区民政局网上公示,向市民征求意见后,在5个工作日内写出命名、更名的请示报告,经局办公会讨论通过,上报市民政局。
联系地址:五华区民政局地名办公室(五华区行政中心大楼602)
邮编:650021
联系电话:3623163
昆明市五华区民政局地名办公室
2006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