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涂料与涂层检验

合集下载

粉末喷涂实验报告

粉末喷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末喷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粉末喷涂设备的操作方法;3. 熟悉粉末涂料的选择与调配;4. 研究粉末喷涂工艺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粉末喷涂是一种利用静电原理将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在工件表面的涂装方法。

粉末涂料是一种热塑性或热固性粉末,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涂装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粉末涂料配方、喷涂参数和固化条件,可以实现对涂层性能的优化。

三、实验材料1. 粉末涂料:某品牌环氧粉末涂料;2. 喷涂设备:静电粉末喷涂机;3. 工件:金属板材;4. 辅助材料:固化剂、稀释剂、搅拌器等。

四、实验方法1. 粉末涂料调配:根据实验要求,将粉末涂料、固化剂和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2. 喷涂参数设置:根据工件材质、粉末涂料特性等因素,设置喷涂电压、喷涂距离、喷涂速度等参数;3. 喷涂操作:将调配好的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在工件表面;4. 固化:根据粉末涂料特性,在规定温度下进行固化;5. 性能测试:对涂层进行附着力、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测试。

五、实验步骤1. 粉末涂料调配:按照实验要求,将粉末涂料、固化剂和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搅拌均匀;2. 喷涂参数设置:根据工件材质、粉末涂料特性等因素,设置喷涂电压、喷涂距离、喷涂速度等参数;3. 喷涂操作:将调配好的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在工件表面,注意保持喷涂距离和喷涂速度的稳定;4. 固化:根据粉末涂料特性,在规定温度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一般为30分钟;5. 性能测试:对涂层进行附着力、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如下:a. 附着力测试:采用划格法,观察涂层在划格过程中是否有脱落现象;b. 耐腐蚀性测试:将涂层浸泡在3.5%的NaCl溶液中,观察涂层在浸泡过程中的腐蚀情况;c. 耐磨性测试:采用耐磨试验机,对涂层进行耐磨性测试,记录磨损次数。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附着力测试:涂层在划格过程中无明显脱落现象,说明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2. 耐腐蚀性测试:涂层在浸泡过程中无明显腐蚀现象,说明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3. 耐磨性测试:涂层在耐磨试验机上的磨损次数达到1000次,说明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粉末检验项目判定标准

粉末检验项目判定标准

粉末检验项目判定标准
粉末检验项目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质量:通过观察粉末涂料的外观,包括颜色、光泽度、平整度、粒度等,来判断其质量。

好的粉末涂料应该颜色鲜艳、光泽度高、平整度好、粒度均匀。

2.涂层性能:通过对粉末涂料涂层的附着力、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进行测试,来判断其质量。

好的粉末涂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涂层性能,能够保护被涂物的表面。

3.环保性能:通过检测粉末涂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 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环保指标,来判断其环保性能。

好的粉末涂料应该具有低VOC 含量、低重金属含量等环保指标。

4.生产工艺:通过了解粉末涂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来判断其质量。

好的粉末涂料应该采用优质的原材料,生产过程要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粉末涂料的质量,但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制定:审核:批准:。

粉末涂料检测国标

粉末涂料检测国标

法律分析:
粉末涂料是与一般涂料完全不同的形态,它是以微细粉末的状态存在的,是一种新型的不含溶剂100%固体粉末状涂料。

具有无溶剂、无污染、可回收、环保、节省能源和资源、减轻劳动强度和涂膜机械强度高等特点。

B/T16995-1997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18593-2010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GB/T21774-2008粉末涂料烘烤条件的测定,GB/T21776-2008粉末涂料及其涂层的检测标准指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管理法》
第三条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第四条生产者、销售者依照本法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五条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六条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粉末涂料的表面粗糙度与光泽度分析

粉末涂料的表面粗糙度与光泽度分析

粉末涂料的表面粗糙度与光泽度分析粉末涂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涂料类型,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在涂料的应用中,表面粗糙度和光泽度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涂层的质量和外观有着直接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是指涂层表面的不平整程度或表面的粗糙程度。

表面粗糙度通常通过测量表面的垂直高度差来进行评估。

粉末涂料的表面粗糙度与其制备过程、材料的选择以及涂覆方法有关。

粉末涂料的表面粗糙度对其外观质量、涂层的附着力以及光泽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可能导致涂层失去光泽度,降低其美观性和保护性能。

光泽度是表面光亮度的量度,它反映了涂层表面反射光的能力。

对于粉末涂料来说,光泽度常用于评估其外观的光洁度和美观性。

光泽度的测量通常使用光泽度计进行,它通过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之间的差异来计算光泽度值。

粉末涂料的光泽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颜料的选择、涂料的配方、涂布方式以及固化条件等。

较高的光泽度能使涂层更加光亮且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为了分析粉末涂料的表面粗糙度和光泽度,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测试和测量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并进行表面粗糙度评估。

通过放大镜下的观察,可以发现粉末涂料表面的凹凸不平、颗粒分布和颜料粒子的堆积情况。

此外,也可以使用纹理测量仪或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来定量评估表面的粗糙度。

光泽度的测量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如光泽度计。

通过将光泽度计置于一定的角度和距离下,测量入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角度差异,从而得出光泽度值。

光泽度的结果通常以百分比或数值表示,数值越高表示光泽度越好。

通过对多个样品进行光泽度测量,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涂层的整体光泽度状况。

在粉末涂料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制备工艺和涂装条件来调节表面粗糙度和光泽度。

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材料的选择和比例以及涂覆方法等都可以对表面粗糙度和光泽度产生影响。

例如,改变喷涂压力、静电场强度或者调整材料的粒径分布等,都可以改变粉末涂料的表面形貌和光泽度。

防腐国家标准

防腐国家标准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14.00
56
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14.00
57
GB/T 1741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16.00
F9
GB/T 1735175079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33.00
复印
58
GB 1768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
18.00
59
GB/T 177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16.00
60
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21.00
61
GB/T 1730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18.00
62
GB/T 186597
色漆和清漆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16.00
63
GB/T 6739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16.00
64
GB/T 6742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国家标准
令狐采学
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资料名称
定价元
备注
A综合类
01
GB/T 21774
粉末涂料烘烤条件的测定
14.00
02
GB/T 21775
闪点的测定闭杯平衡法
18.00
03
GB/T 21776
粉末涂料及其涂层的检验标准指南
24.00
04
GB/T 21777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氯化聚合物树脂通用试验方法
14.00
05
GB/T21782.1
粉末涂料第1部分:筛分法测定粒度分布

涂料的检测及标准

涂料的检测及标准

• 6、发花和浮色
由于表面张力梯度驱动的对流,造成颜料分离,漆膜干燥时颜 料分布不均匀,即产生发花和浮色。
发花漆膜的颜色是斑驳、不均匀的,而浮色漆膜的颜色均匀, 表面颜色是一致的,但比应该有的深些或浅些。
颜料絮凝通常造成发花。有意识地利用发花,可得到美观的锤 纹漆图案。
调整涂料配方,不用低密度很细的颜料,用挥发快的溶剂和粘 度较高的基料,都能减少浮色。
8.2 漆膜的性能测试
• 1、聚合物的粘弹性
– 聚合物是典型的黏弹体,由聚合物组成的漆膜也具有粘弹性。
– 如P216 图8-1
– 动态力学谱中的a峰对漆膜的微细结构有很强的分辨力,可用 来指导成膜聚合物的合成和涂料配方。
– 两个互不相容的聚合物会显示两个a峰;无规共聚物有一个宽 的a峰;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会有两个a峰;两种不混溶的聚合物 以梯度滴加工艺制成的乳液,只显示一个a峰,而分段滴加工 艺则显示两个a峰。
• 5、流平流挂形成测试
施工性——刷涂性、喷涂性、刮涂性;容易施工,且 漆膜流平快,没有流挂、缩边、起皱、渗色或咬底等 现象。GB6753.6-86。
流平性——GB1750-79(88),以刷纹消失和形成平 滑漆膜所需时间来评定。ASTMD2801-69(81)。
流挂性——流挂产生原因有三:涂料的流动特性不适 宜;涂层过厚、超过涂料可能达到的厚度的局限;涂 装环境和施工条件不合适。
– 同一涂料,薄膜压痕硬度值比厚膜高。对弹性橡胶涂层结果不准确。
• 划痕硬度——反映的是模量、抗拉强度和附着力的组合
– 铅笔硬度法和划针测定法。 – 铅笔硬度可以手工操作和仪器试验。GB6739-86,铅笔有6H到6B共
13级,6H最硬,6B最软。 – 划痕硬度反映的是模量、抗拉强度和附着力的组合。

油漆及粉末涂料质量要求

油漆及粉末涂料质量要求

油漆及粉末涂料质量要求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修订信息表目录目录 (3)前言 (4)一、油漆材料质量要求 (5)1 目的 (5)2 适用范围 (5)3 关键词 (5)4 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5)5 规范内容 (6)5.1 术语 (6)5.2 油漆的性能要求 (6)5.2.1 性能指标 (6)5.2.3 性能测试用试样的制备 (7)5.3 油漆材料的环保要求 (8)5.4 油漆材料的接收要求 (8)二、粉末涂料质量要求 (9)1 目的 (9)2 适用范围 (9)3 关键词 (9)4 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9)5 规范内容 (10)5.1 术语 (10)5.2 涂料的性能要求 (10)5.2.1 性能指标 (10)5.2.2 性能测试用试样的制备 (11)5.3 涂料的环保要求 (11)5.4 涂料的接收要求 (12)前言本规范由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研发部发布实施,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及相关活动。

本规范由结构造型设计中心SQE部门遵照执行。

本规范拟制部门:结构造型设计中心;本规范拟制人:何浩;本规范审核人:贾团社张士杰李立华本规范批准人:张运清;一、油漆材料质量要求1 目的本规范规定了我司产品所用油漆材料的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供应商鉴定和生产用涂料的接收检验。

3 关键词油漆4 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2409 涂料和清漆——交叉切割试验GB 1728-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测定法GB 1740-7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 1763-79 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GB 1865-80 漆膜老化(人工加速)测定法GB 3186-82 涂料产品的取样GB 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6742-86 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GB 9274-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 9286-8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 9754-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 11186.2-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测量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71-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试验性能的测定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TS-S180003005标准样板的规定及清单5 规范内容5.1 术语储存期: 指材料标准中规定的有效储存期。

粉末涂料附着力测试方法及标准

粉末涂料附着力测试方法及标准

粉末涂料附着力测试方法及标准1、划格法测定附着力(不适合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标准:GB/T 9286-2021、ISO 2409、ASTM D 3359,其测试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附着力级别的说明次序刚好相反。

GB/T 9286-2021、ISO 2409由好到坏是用数字0-5评判附着力级别,ASTM D 3359则是用5B-0B评价。

方法:根据不同基材涂层的厚度选择相应的划格器,用划格器平行拉动3-4cm,有六道切痕,应切穿涂膜至底材。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与前者垂直拉动,切痕同样为六道,这样形成许多小方格。

对于软质基材,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成的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向前和向后各扫几次,即可评定级别;对于硬质基材则先清扫,再贴上3M胶带,保证胶带与涂层全面接触,用手来回按压使之接触良好,然后迅速拉开,评价等级。

具体的试验结果分级见下表:2、划圈法测定附着力标准:GB/T 1720-2020方法:样板固定在测定仪上,根据情况添加砝码,按下图所示,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

通常要求比较好的底漆附着力应达到1级,面漆的附着力可在2级左右。

3、拉开法测定附着力标准:GB/T 5210-2006(实验室使用)、ISO 4624:2004、ASTM D 4514(便携式拉开法,一般为现场检测使用,试验数据比GB/T 5210-2006较小)方法拉开法是在规定的速率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测定涂层或涂层与底材间的附着破坏时所需的力,以MPa表示。

此方法不仅可检验涂层与底材之间的附着力,也可检测涂层之间的层间附着力,全面评价涂层的整体附着效果。

总结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划格法、划圈法均属于间接测定法,测试结果以分级表示。

由于依靠人眼判别,切割过程准确度也不容易控制,存在个体差异而造成误差,但操作简单快捷,被广泛应用;拉开法属于直接测定法,能用数值表示涂层附着力,但方法较为复杂,且需等胶黏剂完全固化后才能进行试验,试验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抗冲击强度
Impact
粉末涂料一般规定正冲、反冲均通过50kg· cm。这里所说的50kg· cm是指1kg 的重锤在50cm的高度自由落下对涂膜的冲击。冲击试验除锤的重量和锤的 高度外,锤头的直径对试验影响也非常大。GB与ISO6272和ASTM D 2794 的锤头直径是不一样的,GB为8mm, ASTM D 2794为16mm, ISO6272为 20mm,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 粉末涂料粒子的尺寸对流 平影响很大,甚至超过聚 合物的粘度、颜填料的加 入量及流平剂对流平的影 响。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30μm涂层(使用粒径≤ 30μm的粉末)
激光表面测量仪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30μm涂层(使用粒径≤ 110μm的粉末)
激光表面测量仪
粉末涂料Adhesion
GB/T 9286-88 ISO2409-1994 DIN 53 151 ASTM D3002 ASTM D 3359
附着力是指涂膜对底材粘合的牢度。 附着力一般与粉末涂料的质量、底材的材 质、表面处理、粉末涂料的固化等因素均 有关系。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附着力 Adhesion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涂膜厚度
film thickness
GB/T 1764-79(89)《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
ISO 2808-1974《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DIN 50984 ASTM B 499 BS 5411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涂膜厚度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 • • •
在流化桶中不能很好的流化。 粉末干流动性变差。 容易堵枪。 容易积粉,涂层容易形成粉点或浪 涌现象。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密度
Specific gravity
GB/T 4472-1984《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ISO 8130-2 ISO 8130-3
粉末涂料要求:1.4-1.7g/cm3(因颜色和光泽不同而异) 当粉末涂料的密度太大时,粉末涂料粗粒子的质量太重,对被涂物 的吸引力太差,上粉率低;而密度太小,粉末粒子过轻,容易被气流带 走,上粉率也较低。 粉末涂料的密度过大,在上粉率、喷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喷涂面 积较少。
• 要获得一个75μm好的流平的涂层,那么 这个粉末最大的粒径尺寸应控制为75 μm。 • 要获得一个30μm好的流平的涂层,那 么这个粉末最大的粒径尺寸应控制为30 μm。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一个典型的粉末平均粒径为40 μm,而且要有合理的<10 μm 的比例,也包含一部分110 μm 的粒子。
film thickness
粉末涂料的喷涂厚度相对其它液体涂料来说较厚,这即是粉末涂料 的优点:粉末涂层可以一次成膜并达到要求的厚度,不象油漆要涂 装底漆、中间漆、面漆等多道工艺,简化了涂装工艺。有时也是缺 点:涂膜过厚,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涂膜的博膜化也是粉末涂料 的一个发展方向。 厚度单位:微米( μm)、密耳(mil) 1mm=1000 μm 1mil=25.4 μm 平光粉末涂料厚度50~70μm 砂纹粉末涂料厚度50~70μm 皱纹、锤纹涂料厚度50~90μm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 如果把粉末平均粒径控制在25 μm,那 么≤ 10μm的粒子的比例明显增加。 • 较小的粒子将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 1kg平均粒径为25 μm的粉末的表面积是 平均粒径为50 μm的粉末的表面积的两 倍。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粉末过细 将带来一系列的 施工问题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粉末涂料与涂层的检验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粒度和粒度分布
GB/T6554-86中的1.3部分 ISO 8130-1:1992 Particle size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无论对生产还是对于应用粉末涂料的粒径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 般的粉末都过180目的筛网,纹理型粉末可以粗些(160目) 粒径用来描述一个颗粒的大小。一种粉体样品的各个颗粒,大小互不相同, 这时要用粒度分布才能较全面地描述样品颗粒的整体大小。粒度分布是指各 种大小的颗粒占颗粒总数的比例。可以用表格(粒度分布表)或曲线表示。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抗冲击强度
Impact
用于检测涂层在受到外界一定的冲击能量作用后涂层的状态(裂纹、脱落等), 一般包括正冲(冲击在有涂膜的一面)和反冲(冲击在有涂膜的背面)。 GB/T 1732-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美国ASTM D2794 ISO 6272 冲击强度单位:焦耳(J)、牛顿· 米(N· m)、公斤· 厘米(kg· cm)、 磅· 英寸(in - lbs.) 1J(焦)=1Nm=10.2kg· cm 1in - lbs.=1.152kg· cm 1英寸=2.54厘米 1磅=0.4536公斤
影响抗冲击强度的因素 ①粉末涂料的质量; ②粉末涂膜的固化情况; ③粉末涂膜的厚度; ④底材的表面处理。
粉末涂料的性能检测 抗冲击强度
Impact
Qualicoat规范中冲击试验 (仅适用于粉末涂料) 这个试验必须在没有涂层的一面完成,结果评定则在有涂层的一面进行。 ——1类粉末(单涂层或双涂层): ASTM D 2794:1993(冲锤直径15.9mm,能量: 2.5Nm) ——双层PVDF粉末:ASTM D 2794:1993(冲锤直径15.9mm,能量:1.5Nm) ——2类粉末:ASTM D 2794:1993(冲锤直径15.9mm,能量:2.5Nm)允许使用 下 面详细描述的胶带拉拽试验: 应用Scotch 610,Permacel 99或等同的黏着胶带粘在机械变形的试验板上,用力 压把气泡赶出,在胶带和涂层之间不能有气泡,以合适的角度用力在1分钟内把胶 带拽开。 试验必须在符合厚度要求的涂层上完成。 要求: 除了2类粉末以外,用肉眼观察涂层不能有破裂或剥离。 2类粉末:用肉眼观察,涂层做胶带拉拽试验不能剥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