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1临床资料2021年3月~2021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四周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

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苦痛、留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擅长延迟的需求,要立刻得到满意,以及记忆力下降、留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愁闷、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特别和自我保健力量下降。

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

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乐观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忧治不好怎么办?消失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郁闷和愁闷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

(2)心烦担心。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学问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熟悉,盼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立刻掌握或消失并发症,就烦躁担心、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紧急恐惊。

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成天可怕,担忧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

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乐观主动地转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四周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看不周。

(5)哀痛易泣。

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愿,家人的关怀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简单对前途丢失信念,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乐观协作,一般不易掌握病情,对这种病人肯定要急躁劝导,只有排解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常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掌握较好,突然有一天消失心胸郁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急躁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念,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逼,了解这一状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急躁解答问题,并赐予鼓舞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掌握。

糖尿病论文15篇

糖尿病论文15篇

糖尿病论文15篇糖尿病论文1[1]文江平.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xx,36(18):2711-2713.[2]王娇,张如意,罗金花,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2(7):606-609.[3]师正坤.郭佳.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xx,18(20):2368-2372.[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8(1):5-6.[5]王德志.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xx,10(10):74-75.[6]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0(10):728-731.[7]苏伟,王莉,尚有全.空腹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1(2):154-156.[8]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xx(03):118-119.[9]步红兵,刘艳艳,尹卫.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J].护理研究,20xx(35):3293-3294.[10]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xx(19):3-5.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xx,25(7):1095-1097.[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xx,34(8):1096-1097.[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xx,9(21):231-232.[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xx,30(22):143-143,145.[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1):95-96.[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xx,13(6):105-108.[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xx,35(30):6798-6799.[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34(15):48.[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xx,34(17):3482-3483.[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47(11):974-976.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1]张晓丽,赵洪霞.当议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06(06):174-176.[2]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句版),20xx,8(6):282.[3]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20xx,30(7):203-203.[4]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04(04):1895-1898.[5]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xx,04(04):94-95.[6]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7]杜虹,刘凯,陈有信,等.贫血相关视网膜病变[J].中华眼科杂志,20xx,51(10):789.糖尿病论文21资料与方法1.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基本知识教育基本知识教育主要有: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运动、药物、饮食、病情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足部护理的相关指导知识。

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

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

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篇一糖尿病中医护理【摘要】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中医护理的方法来确定最适合糖尿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30例糖尿病人的不同护理方法来进行临床试验。

结果中糖尿病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比一般护理的效果好很多。

结论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合并症及治疗方法,所以中医是最适合的糖尿病人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糖尿病足的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的、慢性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是一种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可继发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致使患者截肢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消除足部隐患,降低致残率,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1 一般资料30例慢性糖尿病人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1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或四肢酸痛、全身瘙痒等症状。

空腹血糖均在8.2mmol/L以上,尿糖(+H)。

2 方法把30例病人按男女平均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普通的西医护理方案。

另外两组分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均使用中医护理,其中中医护理的方案使用使用2个不同的验方单方。

实验组一组使用熟地黄60g,山茱萸30g,桑螵蛸20g,人参20g,白茯苓20g,枸杞子20g,远志20g,菟丝子20g,山药20g,益智仁lOg,附子(先煎)、肉桂各lOg。

水煎2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大补肾阴;人参、茯苓益气助阳,益智仁、桑螵蛸、远志固肾涩精,附子、肉桂引火归原,共成阴阳双补、气津兼顾之剂。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三多一少消失,化验检查尿糖阴性,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内为治愈。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10篇【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10篇【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10篇第一篇: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控制以及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水平,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提升了糖尿病小组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糖尿病;延续护理;自我护理能力;血糖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WHO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约有3亿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期间的宣教内容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完全,同时也缺乏自我保健能力,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

传统的医疗照护服务无法满足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延续护理作为一种延伸性、开放性的护理服务,是一种教练式管理的护理模式,能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2],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问题。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分组观察以探讨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在21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18±3.54)岁;病程为1年~14年;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5.52±1.6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为(22.91±1.41)mmol/L。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糖尿病病人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2],排除有严峻心血管疾病、严峻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以及认知障碍无法依从护理的患者。

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0~75(52.56±1.32)岁。

1.2方法在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前,需要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糖尿病护理的规范对患者进行护理。

在此过程中需要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

(1)建立糖尿病小组:在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组建健康小组,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从各个科室中筛选20名护士,通过护士长评估的形式对所有护士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估,最终确定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成员。

(2)制定培训计划:在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确定完成后,需要定期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低血糖体征、糖尿病自我监测方法以及胰岛素不良反应等。

通过专业培训的形式帮助所有护士熟练的掌握糖尿病护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3)实施: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糖尿病护理小组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教育,包括血糖以及糖尿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如糖尿病发病机制、饮食注意要点、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等。

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较好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自觉的增强预防意识。

在糖尿病护理小组内部需要定期的展开相关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能够明确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办法,提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专业水平以及护理质量。

1.3临床观察指标在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6个月后,采纳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调查,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等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按照熊学勤等的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

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

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

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毕业论文(设计)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为了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糖尿病的常见问题,糖尿病的饮食护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护理和糖尿病自我管理。

一、糖尿病的常见问题1.高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缺水:糖尿病患者排尿频繁、大量,易导致脱水。

3.低血糖:由于接受治疗不当等多种原因,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比如饥饿、情绪波动等。

4.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如感觉组织萎缩、双下肢乏力、手部麻木等。

5.心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二、糖尿病的饮食护理1.饮食结构:建议糖尿病患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和脂肪稍微降低。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2.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天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饱或饥饿,注意饮食卫生,摆脱暴饮暴食的习惯。

3.控制饮食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确定每餐的能量和热量,避免食物过油、过咸、过甜,多吃水果、蔬菜、杂粮等纤维素含量更高的食物。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护理1.药物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但使用之前需要注意是否过敏。

2.定时用药: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方案,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漏服或迟服药物,避免交叉使用药物。

3.药物剂量:根据身体状况和用药效果,定期检查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引起的副作用。

四、糖尿病自我管理1.定期检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查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稳定体重,增强身体抵抗力。

3.自我监测: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自我监测,如测量血压、监控摄入的能量和热量等。

4.情绪调节:情绪波动会对血糖产生影响,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带来的不良影响。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经典优秀7篇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经典优秀7篇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经典优秀7篇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

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为20xx年8月至20xx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O年。

空腹血糖(10.84-3.61)mmol/L,餐后血糖(16.6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2护理2.1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

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2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

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

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

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合集7篇)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合集7篇)

【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对120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血糖降低,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1]。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因精神紧张、焦虑、发急、恐惧、孤独、绝望、沮丧或激动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酮症,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我们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23年6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60~85岁,平均71岁,糖尿病病史1个月至40年。

其中合并高血压66例,合并心脏病33例,合并脑血管病22例,合并肾病36例,合并周围神经炎病变20例,合并眼底病变54例,糖尿病足5例,糖尿病病史6个月至30年。

1.2资料收集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一对一的护患沟通方式收集资料。

问卷涉及:①基本情况;②病情及健康情况,包括糖尿病病程、治疗方式、遵医行为、是否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知识程度、健康状况;③社会家庭环境,包括职业、医疗费用、家庭经济情况、住院陪护、家人关心程度、是否独居、生活地区、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

2存在的心理问题2.1抑郁和焦虑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用药以及病程缠绵的痛苦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

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虑越轻;社会支持越多,抑郁和焦虑就越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糖尿。

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及血管并发症。

1型DM的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

2型DM应以改善胰岛素抵抗(IR)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为主,除胰岛素外临床用药物有双胍类、磺酰脲类、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近年一,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的深入和分子生物的进展,人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并研发了众多新型糖尿病药物,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治疗;心理Diabetes careSummary:Diabetes is a chronic progressive disease, mainly for high blood sugar and diabetes. Sustained hyperglycemia can cause many complications arising, retina, kidneys, nervous system, an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Type 1 DM research direc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nient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formulations and effective substitutes. Type 2 DM should aim at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IR) and protect the islet β-cell function-based, clinical use of drugs other than insulin have biguanides, sulfonylureas, column Chennai, thiazoles TZDs, α-glucosidase inhibition agent. In recent years one,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basic theory of diabetes and molecular biology advances,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people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ed a number of new diabetes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ith more choices.Keywords: Diabetes; diet; treatment,;psychological目录.1临床资料 (1).2护理体会 (1). 2.1饮食护理 (1). 2.1.1热量分布三餐分配……………………………………………………(1). 2.1.2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分配 (2). 2.2运动锻炼 (2). 2.2.1运动锻炼人方式 (2). 2.3运动原则…………………………………………………………………(2). 2.22禁忌证 (2). 2.2运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2.21适应证 (2). 2.22禁忌证 (2). 2.3运动原则 (2). 2.4休息 (2). 3.药物治疗 (2)3.1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2)3.11口服降糖药的方法 (2). 3.2.1胰岛素注射的方法……………………………………………………(2). 3.2使用胰岛素治疗 (2). 3.2.1胰岛素注射的方法……………………………………………………(3). 3.2.2注意事项 (3). 4.局部护理……………………………………………………………………(3). 4.1皮肤护理 (3). 4.2呼吸道、口鼻腔的护理 (3). 4.3足部护 (3). 4.31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3). 4.32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3). 5.潜在并发症 (4). 5.1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4)5.2低血糖 (4).6心理护理 (4).7健康指导 (5)糖尿病患者的护理2011韶大护理本科 60号邓利萍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远高于1型糖尿病。

据现有资料分析,世界不同地区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差异甚大,以北欧国有最高,而东南亚国有相对较低。

我国是世界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病人的绝对数并不少。

近年来,世界各地2型糖尿病病人的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

WHO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病人1.75亿,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增加了4-5倍,估计现有糖尿病病人约有3千多万,居世界第2位。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1 临床资料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5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下:均经糖尿病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确诊。

其中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3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年龄58岁,发病1~2日入院,有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口喝、多饮多尿,接受具体的治疗及护理后,血糖均得到控制。

回顾性分析:2008年我科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34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为26~81岁,平均56岁,接受治疗及护理后,30例血糖得到控制,20例血糖反反复复得不到控制。

通过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1年我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控制率明显升高。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2护理体会2.1饮食护理2.1.1热量分布三餐分配将上述热量换算成食谱,三餐分配一般为早餐1/5,中餐2/5,晚餐2/5,或1/3、1/3、1/3,或分成四餐为1/7、2/7、2/7、2/7,三餐或四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谷类、肉类、油类,且要定时定量,这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一段时间以后,若血糖仍然不降,则饮食应作调整。

2.1.2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分配。

碳水化合物约占食物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约占总热量的12%~15%,按成人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0.8~1.2g计算,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可增加至1.5~2.0g,脂肪占总热量的30%~35%左右。

2.2运动锻炼2.2.1运动锻炼人方式: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支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

2.2运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21适应证:II型糖尿病肥胖者和血糖11.1~16.7mmol/L(200~300mg/dl)以下者,以及I型糖尿病稳定期病人。

2.22禁忌证:并发急性感染,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严重急慢性并发症病人,如心、肾并发症,酮症素酸中毒者;严重糖尿病病人。

2.3运动原则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胰岛素治疗及饮食治疗等情况决定,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持之以恒,切记随意中断。

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身体出现不适感时应暂停运动。

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

2.4休息当血糖≥14mmol/L、虚弱的病人应增加卧床时间,同时可指导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促进病人肢体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3.1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3.11口服降糖药的方法磺脲类药D860、优降糖、达美康等药物宜在餐前半小时口服。

双胍类药物宜在饭前或进餐时间用。

副作用:磺脲类副作用主要为低血糖反应,肝肾功能损坏,皮肤搔痒、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等。

双胍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呕吐,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

严重时发生乳酸血证。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服,服后常有腹部胀气等症状。

3.2使用胰岛素治疗3.2.1胰岛素注射的方法(1)静滴:静脉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通常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速度静滴,以降低血糖。

(2)皮下注射:选择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前臂外侧、大腿外侧方、腹部、后背,一般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以保证剂量准确,首先抽好药液,用碘伏消毒后与皮肤呈45°角皮下注射,推完药液停留10s,使针栓内药液全部注入,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签按压半分钟,防止液体溢出,降低药效。

3.2.2注意事项:(1)剂量必须准确。

(2)普通胰岛素应在饭前1/2h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应在早餐前注射,注射完毕后,必须进餐,以防低血糖。

(3)短效和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再抽长效,不可颠倒,以免长效混入短效内,影响疗效。

(4)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吸收不良,影响疗效。

(5)胰岛素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剧烈晃动。

(6)对于患者采用胰岛素笔注射的病人,应教会病人如何使用。

(7)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应监测血糖的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4.局部护理4.1皮肤护理鼓励病人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皮肤化脓感染;指导病人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衣服,避免使用松紧带和各种束带;4.2呼吸道、口鼻腔的护理指导病人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做到睡前、早起后刷牙,饭后要漱口;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如肺炎、感冒、肺结核等;4.3足部护理4.31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冬天注意足部的保暖,避免长期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按摩足部,按摩方向由趾端往上;积极戒烟;4.32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每天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洁足部,水温与体温相近即可,脚趾缝之间要洗干净,洗净后应以清洁、柔软的毛巾轻轻檫干;指甲不要剪的太短,应与脚趾齐平。

4.33预防外伤教育病人不赤脚走路,以防刺伤。

冬天使用电毯或烤灯时谨防烫伤。

5.潜在并发症5.1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5.1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大小和反应,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变化。

5.12监测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无口渴、多饮、多尿、饮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烦躁、嗜睡、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昏迷等,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及配合抢救。

5.13监测并记录尿糖、血糖和血、尿酮水平。

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