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论文总结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5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1临床资料2021年3月~2021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四周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
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苦痛、留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擅长延迟的需求,要立刻得到满意,以及记忆力下降、留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愁闷、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特别和自我保健力量下降。
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
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乐观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忧治不好怎么办?消失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郁闷和愁闷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
(2)心烦担心。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学问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熟悉,盼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立刻掌握或消失并发症,就烦躁担心、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紧急恐惊。
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成天可怕,担忧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
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乐观主动地转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四周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看不周。
(5)哀痛易泣。
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愿,家人的关怀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简单对前途丢失信念,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乐观协作,一般不易掌握病情,对这种病人肯定要急躁劝导,只有排解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常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掌握较好,突然有一天消失心胸郁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急躁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念,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逼,了解这一状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急躁解答问题,并赐予鼓舞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掌握。
糖尿病护理有关综述论文

糖尿病护理有关综述论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糖尿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综述糖尿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预防、饮食护理、药物治疗、运动护理等方面。
首先,预防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高危人群,应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疾病风险意识,鼓励他们进行定期体检和检测血糖。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包括合理饮食、增加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
其次,饮食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摄入膳食纤维,限制糖分和高脂食物的摄入。
此外,饮食还需要有规律,不宜暴饮暴食,餐后还需要适量的运动。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时服药,并配合定期的血糖检测。
此外,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最后,运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增强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患者在进行运动前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避免运动引发低血糖等情况。
总之,糖尿病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心理护理也是糖尿病患者护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此外,患者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支持小组等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针对特殊人群,例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
孕妇糖尿病(妊娠糖尿病)需要更加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血糖控制,以保障母婴安全。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共同合作,教育他们关于糖尿病的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并遵循治疗方案。
糖尿病护理小结范文

糖尿病护理小结范文英文回答:Diabetes Care Summary.I have been provid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or several years now, and I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managing this chronic condition. Diabetes is a complex disease that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care. Here are some key points that I have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managing diabetes:1. Regular monitoring of blood sugar levels: It is crucial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o monitor their blood sugar levels regularly. This can be done using a glucose meter, which provides immediate results. By tracking their blood sugar levels, patients can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their diet, exercise, and medication to maintain optimal blood sugar control.2. Medication adherence: Taking prescribed medications on time and as directed is essential for managing diabetes. Man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re prescribed oral medications or insulin injections to help control their blood sugar levels. It is important to educate pati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missing doses.3. Healthy eating habits: A balanced diet is crucialfor managing diabetes. Patients should aim to consume a variety of nutrient-dense foods, including fruits, vegetables, whole grains, lean proteins, and healthy fat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limit the intake of sugary beverages, processed foods, and high-fat foods. Portion control and carbohydrate counting can also help patients manage their blood sugar levels.4.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Regular exercise is beneficial for managing diabetes as it helps improveinsulin sensitivity and promotes weight loss. Patients should engage in a combination of aerobic exercises (such as walking, swimming, or cycl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exercises. It is important to encourage patients to find activities they enjoy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ir daily routine.5. Regular check-ups and screenings: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hould have regular check-ups with theirhealthcare provider to monitor their blood sugar levels, blood pressure, cholesterol levels, and kidney function. Additionally, they should undergo regular screenings f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eye disease, foot proble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中文回答:糖尿病护理小结。
2024年糖尿病专科护士总结范文

2024年糖尿病专科护士总结范文____年糖尿病专科护士总结在____年,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且日益增加的慢性疾病。
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我有幸能够在这个领域为患者提供关怀和治疗。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对这些经验和知识的总结。
首先,在____年的糖尿病护理中,个体化护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的糖尿病类型、症状和生活方式,因此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尤为重要。
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评估,我能够了解他们的特定需求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这种个体化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在糖尿病治疗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和管理的疾病。
患者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药物使用和注射胰岛素等。
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详细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教育和培训,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____年的糖尿病护理中,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设备和工具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血糖水平。
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移动设备上,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干预。
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有望用于糖尿病教育和培训中,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互动。
此外,在____年的糖尿病护理中,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的精神仍然至关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我必须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方案。
此外,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不断更新和演变,我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我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同理心。
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

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糖尿病护理学术论文篇一糖尿病中医护理【摘要】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中医护理的方法来确定最适合糖尿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30例糖尿病人的不同护理方法来进行临床试验。
结果中糖尿病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比一般护理的效果好很多。
结论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合并症及治疗方法,所以中医是最适合的糖尿病人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糖尿病足的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的、慢性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是一种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可继发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致使患者截肢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消除足部隐患,降低致残率,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1 一般资料30例慢性糖尿病人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1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或四肢酸痛、全身瘙痒等症状。
空腹血糖均在8.2mmol/L以上,尿糖(+H)。
2 方法把30例病人按男女平均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普通的西医护理方案。
另外两组分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均使用中医护理,其中中医护理的方案使用使用2个不同的验方单方。
实验组一组使用熟地黄60g,山茱萸30g,桑螵蛸20g,人参20g,白茯苓20g,枸杞子20g,远志20g,菟丝子20g,山药20g,益智仁lOg,附子(先煎)、肉桂各lOg。
水煎2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大补肾阴;人参、茯苓益气助阳,益智仁、桑螵蛸、远志固肾涩精,附子、肉桂引火归原,共成阴阳双补、气津兼顾之剂。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三多一少消失,化验检查尿糖阴性,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内为治愈。
有关糖尿病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糖尿病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护理论文篇一:浅析糖尿病护理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
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
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做好心理护理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10篇【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10篇第一篇: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控制以及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水平,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提升了糖尿病小组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糖尿病;延续护理;自我护理能力;血糖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WHO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约有3亿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期间的宣教内容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完全,同时也缺乏自我保健能力,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
传统的医疗照护服务无法满足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延续护理作为一种延伸性、开放性的护理服务,是一种教练式管理的护理模式,能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2],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问题。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分组观察以探讨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在21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44.18±3.54)岁;病程为1年~14年;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5.52±1.6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为(22.91±1.41)mmol/L。
糖尿病的自我护理论文

糖尿病的自我护理论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需要长期的自我护理和管理。
病患们需要通过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服用药物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够帮助病患们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需要学会选择低糖、低脂和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
定时进餐,控制饮食量也是很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帮助病患们控制血糖水平并减轻体重。
其次,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自我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轻体重。
病患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病患们需要学会使用血糖仪,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血糖水平。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病患们可以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最后,服用药物也是自我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遵循医嘱进行用药。
总之,糖尿病的自我护理涉及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服用药物。
通过良好的自我护理,病患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自我护理,并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管理疾病。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心理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过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压力和焦虑。
因此,他们需要学会应对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参加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来缓解情绪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定期进行眼部、足部和口腔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会增加患者患上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足部疾病的风险。
因此,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病患们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护理论文总结————————————————————————————————作者:————————————————————————————————日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5.6 分校直属学院附件1:甘肃电大开放教育护理专业(本科)2015 级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表分校:(盖章)直属学院工作站:班级代号: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题目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答辩小组评语答辩小组成员签字年月日分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审查意见审核盖章年月日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审核盖章年月日核意见附件2: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科研课题计划书课题名称: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学号:地方电大教学点:直属学院科研指导教师:课题计划经费:0元研究起止年月:2015.01.01—2015.09.01课题类别: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课题来源:√自选指导老师其他是否为立项课题:否1.选题依据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人的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患病后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十分重要,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研究目的:通过传授糖尿病的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锻炼,纠正已发生的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减轻对胰岛细胞的刺激,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1] 程连心. 糖尿病的护理.时珍国医国药[J].时珍国医国药.2009,09.[2] 范丽凤,朱筠苗,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3] 周云辉,周晓艳.谈谈糖尿病的护理[J].新医学导刊,2007,7(6):7.14.[4] 杨晓枫,陈蜀平.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状况.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18-19[5] 马学毅.糖尿病时的胰岛素应用[J].中级医刊,1997,32(4):45.[6] 陆菊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中华内科杂志,2002,41(6):428-429.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1)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2)心理教育;(3)饮食指导;(4)运动治疗(5)用药指导。
研究方法:住院、门诊患者,居家患者均采用面对面调查。
3.研究的阶段计划3.1 确定研究对象3.2 收集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不嗜烟酒状况3.4 对照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附件3: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者工作单位:作者姓名:【论文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定一套科学的糖尿病知识教育,科学合理的食谱,使患者血糖获得有效的控制,积极防止并发症。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功能,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对这类病人进行早期正确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教育运动教育用药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少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病人也日趋增加。
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又不是靠简单的吃药、打针所能解决的,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就像缺乏胰岛素一样危险。
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手段。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且花费少,收效大,是诊治糖尿病最佳的方法。
1.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综合征,多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微生物感染、激素异常,精神因素,肥胖、年龄等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1]。
临床上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以2型糖尿病为主。
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症状顽固,短期难见显效,故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治愈方法。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症状期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健康教育2.1对患者的心理教育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多进行知识宣讲,鼓励患者心理放松,积极治疗,乐观面对。
对患者进行宣教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让他们看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以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对临床症状较重或出现不同器官并发症患者,让他们明白延迟和制止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展和恶化可减少糖尿病的致残和死亡。
帮助患者调整好情绪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
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2.2饮食指导2.2.1 原则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合理调配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
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具体需注意:(1)避免甜食:因为此类食物会被身体很快吸收,令血糖上升。
(2)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高血脂与高胆固醇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
(3)适量进食高纤维食物。
(4)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才能达到血糖稳定。
2.2.2 简单食谱定量我们在制定食谱时,根据患者体质胖瘦,发病的不同阶段,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职业、劳动强度等因素,计算出各类食物成分所产生的热量,再结合患者所需要的热量,科学计算出食谱中糖、脂肪和蛋白质各占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碳水化合物占60%,脂肪少于30%,蛋白质10-20%,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比例约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占2/5,既要充分考虑减少胰岛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的正常需要。
为了让社区的饮食指导知识简单易懂,也可让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按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安排:一是1斤蔬菜1袋奶;二是2两豆腐;三是3两肉蛋鱼;四是4钱油(20g,2汤匙);五是5两主食(男士5~6两,女士4~5两);六是6g盐。
2.3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具有降糖、降压、减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甘油三脂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还可以避免肥胖和过度紧张。
安排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适量,避免过度劳累的原则,了解运动的禁忌证:血糖>16.8 mmol/L、酮症酸中毒、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肌酐176 μ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合并急性感染的病人。
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时以中等强度为适宜,简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年龄计算运动中的脉率:运动中脉率=170年龄(岁);根据患者的病情、爱好去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保健操、太极拳、游泳、老年迪斯科、气功及家务劳动等。
一般在饭后1h左右运动最为适宜,每日2~3次,每次30~60 min。
运动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
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和病情卡以应急需[2]。
2.4药物治疗2.4.1 口服用药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口服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嘱患者要按时服药。
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这些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min,因此,一般在饭前30min左右服药。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是惟一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的降糖药,这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够渗透致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果在每餐饭的中间或在餐后立刻服药,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减少副作用。
a-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拜唐苹、倍欣等,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
在服用该类药时,必须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
还有一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该类药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作用而降低血糖,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h,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以每日早餐前1min服药效果最好。
2.4.2 胰岛素指导胰岛素制剂应尽可能放在2℃~8℃的冷藏柜中储存。
在注射前30min取出,放在常温中使之回暖,这样可避免在注射时有不舒服的感觉。
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免频繁注射同一部位引起皮下组织萎缩、影响药物吸收。
随着胰岛素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糖尿病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师的专业指导,根据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领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工作的胰岛素:将小剂量的胰岛素昼夜连续输入体内,再依据进餐和活动情况输注餐前胰岛素,能持续24h平衡血糖,推迟并发症发生平均15.3年。
对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必须正规查1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后+睡前)[3]。
2.4.3 低血糖的处理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严密观察,凡糖尿病患者出现饥饿感、心慌、头晕、多汗、面色苍白或昏迷等症状时应想到低血糖的发生。
尤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状的知觉减少,有时无任何前驱症状即出现神志丧失。
因此凡意识不清的糖尿病患者均要想到低血糖的可能。
应即刻测血糖,可在抽血后不等血糖报告,即给予糖水、果汁或静脉注射葡萄糖以争取抢救时间。
2.5 出院前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来院复查血糖情况,绝对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控制饮食,生活要有规律,并注意个人防护,如有疑问来电咨询。
小结: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的随访和治疗,而社区的饮食控制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基础,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饮食具有一定科学性,各种营养素必须按一定比例摄入,使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与饮食的关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全面掌握饮食治疗的方法和步骤,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了解膳食宜忌,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低病残、病死率。
【参考文献】[1] 范丽凤,朱筠苗,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2] 杨晓枫,陈蜀平.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状况.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18-19[3] 马学毅.糖尿病时的胰岛素应用[J].中级医刊,1997,32(4):45.附件4: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姓名授课对象实习学生学时30分钟日期2015/6/25学号授课名称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教学目的及重点:目的:使学生掌握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