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膨胀原因及预防

合集下载

污泥膨胀的控制与预防

污泥膨胀的控制与预防

污泥膨胀的控制与预防摘要由于活性污泥法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和先进,在运行费用上也较其他方法低廉,故而它已成为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

当然,活性污泥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污泥膨胀”就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虽然活性污泥法的许多改进工艺,如三沟式氧化沟、UNITANK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污泥膨胀,但是对于我国已建成的大量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来说,如何应对污泥膨胀仍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控制预防一、污泥膨胀及其分类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可分为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和非丝状菌性(水涨性)污泥膨胀。

在大多数情况下几乎都属于前者,即丝状菌生长繁殖占优势的结果。

这些丝状菌互相缠绕在一起,妨碍污泥沉淀与浓缩。

典型的丝状菌是球衣细菌属,此外如芽孢杆菌属、贝氏硫细菌属、丝硫细菌属、枝丝细菌属以及大肠杆菌等也能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二、污泥膨胀的成因1、溶解氧的影响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浓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引起污泥膨胀。

当曝气池内溶解氧浓度过低时,因为菌胶团菌是严格的好氧菌,所以它的数量和活性都会受到抑制。

而丝状菌是兼性菌,能够很好地适应低溶解氧环境。

这样就使丝状菌在低溶解氧状态下占了优势,进而引发污泥膨胀。

但是,在溶解氧浓度过高时也会发生污泥膨胀。

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当溶解氧浓度高达8~9mg/l时,发现了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2、冲击负荷的影响当曝气池受到高浓度污染物冲击时,往往在一定时间内造成溶解氧浓度偏低,从而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同时,高浓度污水进入曝气池后,也使得菌胶团菌和丝状菌的生存环境发生其他方面的变化,而丝状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大于菌胶团菌,所以就进一步造成了丝状菌在活性污泥中的优势地位。

3、污泥负荷率的影响污泥膨胀与污泥负荷率有着重要的关系。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2.3污泥负荷大多数人们认为低负荷容易造成污泥膨胀。

因为在低负荷情况下,菌胶团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限制,而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低负荷下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

但也有人认为只有污泥负荷在某个范围内才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现象。

PiPeS通过对多个污水处理厂调查研究,发现污泥负荷在0.25~0.45kg(B0D5)Ag(MISS)∙d范围内才不易引发污泥膨胀,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国都可能导致污泥膨胀。

2.4溶解氧值溶解氧值(DO)也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因素。

大多数认为溶解氧浓度低时由于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高的溶解氧亲合力和忍耐力,因此在低氧条件下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溶解氧浓度低的情况下易造成污泥膨胀。

2.5PH值菌胶团的适宜PH值范围是6.5—8.5,当PH值低于6.0时,其生长受到抑制,而在该PH范围内有利于真菌的繁殖,当降低到4.5时真菌则完全占据优势,菌胶团原生动物消失,污泥絮体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污泥膨胀现象。

2.6早期消化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在城市污水管道或在预处理区停留时间过长,能够发生系列反应,生成硫化物等,而当污水中硫化物含量较高时易引起多种等硫丝菌的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污泥膨胀。

3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3.1应急措施适用于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

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

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到达消除污泥膨胀现象。

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l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结束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

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3.2改善生化环境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根底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关键技术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好坏,它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而污泥膨胀是恶化处理水质的重要原因。

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1×104 m/g。

一、污泥膨胀的分类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类。

其中90%是由丝状菌引起的,只有10%左右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

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生物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想的絮凝体沉淀性能好,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絮体中存在的丝状菌有利于保护絮体已经形成的结构并能增加其强度。

但是在污泥膨胀诱因的诱发下,丝状菌在和菌胶团的竞争中占优,大量的丝状菌伸出絮凝体,破坏其稳定性。

可辨识的污泥膨胀絮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长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出,此类丝状菌将各个絮体连接,形成丝状菌和絮体网;第二类具有更开放的结构,细菌沿丝状菌凝聚,形成细长的絮体。

二、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1)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不足。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的过程,就是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不断地吸收、利用水中污染物,在自身增殖的同时,将污染物加以降解的过程。

随反应的进行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并维持生物的动态平衡和活动。

若微生物的食物不足,会使低营养型微生物丝硫细菌、贝氏硫细菌过度繁殖,在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中占优。

(2)原水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物质含量高。

丝状菌与其它菌种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它对高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弱,较难吸收不溶性物质。

所以,当废水中含有较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时,有利于底物中丝状菌的繁殖。

此外,废水中含过多量的糖类碳水化合物时,诸如球衣菌属的丝状菌能直接将葡萄糖、乳糖等糖类物质作为能源加以吸收利用,同时分泌出高粘性物质覆盖在菌胶团细菌表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污泥的水结合率。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对策在污水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污泥膨胀的问题,可以看到的现象就是污泥结构松散,泥水分离困难,上清液浑浊等,从指标上分析就是出水COD氨氮均有上升趋势。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污泥膨胀和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一、丝状菌污泥膨胀引发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就是字面意思由于丝状菌的过量繁殖引发的污泥膨胀。

主要判断依据有:(1)沉降比很高,污泥指数(SV30/污泥浓度*10)>200。

(2)镜检菌胶团周边丝状线条很多。

(3)长时间观测,做沉降比时发现泥层厚度逐渐升高(可到90%以上),上清液比较清澈,无大量悬浮物存在,污泥浓度没有多大变化。

(4)好氧池溶解氧长期处在2mg/L以下甚至1以下。

引发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就是溶解氧不足,来水PH长期偏低,或水温长期偏高,在个别案例中,由于特殊有机物的存在也可以引发丝状菌的膨胀。

应对方法:(1)提高溶解氧至2mg/L以上,调整初期可以控制溶解氧至4mg/L左右,后续在慢慢降低。

还有一点就是出现这种情况查看要查看曝气是否均匀,溶解氧的检测要多点位进行。

(2)若PH较低,调至7.5-8(3)若水温高,需增加冷却系统。

二、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就是镜检比你未发现丝状菌的存在,但是沉降比很高污泥浓度变化不大。

主要判断依据有:(1)污泥感官比较细碎,悬浮碎污泥较多,甚至污泥中有气泡夹杂。

(2)沉降比泥层高,上清液浑浊。

(3)镜检污泥絮体较小,菌胶团内部分泌出很多粘性较高的糖类物质。

引发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1)营养比失衡,造成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内部活性降低。

(2)有毒物质混入,造成菌胶团结构瓦解。

(3)大量无机不溶物混入系统,也容易诱发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应对措施:(1)检测原水氮磷含量,对于缺少的微量元素按照COD:N:P=100:5:1进行补充,或者补充生活污水量。

(2)补充新的活性污泥,对系统进行闷曝。

(3)查找原水是否存在有毒物质混入。

若长期存在有毒物质过去,需增加高级氧化工艺。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污泥膨胀指污泥曝气池松散、体积增大、SV值增大,难于结构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活性污泥膨胀可分为:由于污泥中丝状菌过量增殖引起的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和无大量丝状菌存在的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通常多数情况下是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聚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能产生膨胀现象。

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被转换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密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果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镜检也看不到过量增殖的丝状菌,在实际工作中我曾见到过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在第二天活性污泥恢复正常,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

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污泥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

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

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菌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用;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厌氧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当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对正常的活性污泥来说,它们两者之间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

如果丝状菌生长繁殖过多,菌胶团的生长繁殖将受到抑制,过度增殖的丝状菌伸出污泥表面之外,使得絮体松散,沉淀性能恶化,污泥体积膨胀,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都很高,这就是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伴随着污泥膨胀出水氨氮随之升高,污泥膨胀严重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丝状菌伸出菌胶团表面。

污泥膨胀是什么?应该怎么预防?

污泥膨胀是什么?应该怎么预防?

污泥膨胀是什么?应该怎么预防?最近,经常有刚入行的新盆友在群里询问污泥膨胀的问题,鉴于很多人都遇到过这个麻烦,我今天就来为萌新们科普下污泥膨胀的知识以及解决污泥膨胀的办法。

污泥膨胀是污水厂一个家常便饭的问题,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泥膨胀现象。

但处理起来着实让人脑瓜疼。

第一,发生膨胀的原因太多;第二,调节周期较长非常让人恼火。

污泥膨胀会导致你辛苦培养的污泥流失、BOD去除率降低、出水悬浮物、COD、氨氮超标,处理不好的可能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那么污泥膨胀是什么呢?很简单,大家平时看到的活性污泥突然体积增大,结构松散不密实,浮在二沉池的表面,不能正常沉淀的现象就是污泥膨胀了。

此时SVI>200mL/g(SVI=活性污泥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并且继续上升,而正常的活性污泥SVI为50~150mL/g。

(记住这个值)污泥膨胀有几种呢?也很简单,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

丝状菌膨胀是真·膨胀,因为它自己吃的太多。

而非丝状菌膨胀是因为微生物生病了。

这时就要考虑进水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

丝状菌膨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就不得不提起丝状菌和活性胶团菌了。

首先解释一下,活性污泥的核心成分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在丝状菌上面组成的菌胶团(简单理解为微生物抱团)。

如果这个结构会破坏,就会导致污泥膨胀,也就是说不管是丝状菌还是胶团菌一方出了问题,情况都不妙。

丝状菌作为活性污泥的骨架,本来是和万千细菌所组成的胶团菌系统相互制衡,和平共处的,并且二者都兢兢业业的为水处理事业效劳。

可是有一天,四周的环境实在是太适合丝状菌繁殖,于是渐渐丝状菌变得强大起来,实力碾压活性胶团菌。

当两家处于你强我弱的态势时,活性污泥这个平衡的系统遭到破坏,就导致了污泥膨胀。

还有一种就是非丝状菌膨胀,是菌胶团细菌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这类污泥膨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进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太多,使污泥负荷F/M 太高,而氮、磷等营养物质又太少,或者混合液内溶解氧不足。另一种非丝状菌是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毒性物质,导致活性污泥中毒,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粘性物质基础,形不成絮体,从而也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最终导致污泥解体。事实上,90%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引起,只有不到10%的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呢?一、有机负荷过高。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是指在处理废水或污水时,污泥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给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困扰。

那么,污泥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微生物过度繁殖,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引起污泥膨胀;
2. 污泥中颗粒物质过多,使得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减弱,导致污泥膨胀;
3. 污泥中含有大量胶体物质,使得污泥颗粒之间的间隙增大,造成污泥膨胀;
4. 污泥中含有过多的水分,使得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减弱,导致污泥膨胀。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来应对污泥膨胀问题:
1. 控制有机物含量,通过加强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厌氧消化和好
氧处理,降低有机物含量,减少微生物过度繁殖,从而减少气体产生,避免污泥膨胀;
2. 控制颗粒物质含量,采取合适的絮凝剂和絮凝剂投加量,加
强絮凝沉淀过程,减少污泥中颗粒物质的含量,提高污泥的结合力,避免污泥膨胀;
3. 控制胶体物质含量,采取适当的絮凝剂和絮凝剂投加量,加
强絮凝沉淀过程,减少污泥中胶体物质的含量,减小污泥颗粒之间
的间隙,避免污泥膨胀;
4. 控制水分含量,通过加强污泥脱水处理,减少污泥中的水分
含量,提高污泥的结合力,避免污泥膨胀。

总之,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
找准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污泥膨
胀问题,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
所帮助。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污泥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水分含量高: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污泥会发生膨胀。

2. 有机物分解产生气体:污泥中存在丰富的有机物,当这些有机物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污泥膨胀。

3. 微生物活动: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会导致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 调整污泥的含水率:通过加热、蒸发、压榨等方法,将污泥中的多余水分去除,从而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少膨胀的可能。

2. 加入稳定剂:选择适当的稳定剂,如氧化钙、氧化铁等,将其加入污泥中,可以促进有机物的稳定化,减少污泥的膨胀。

3. 控制微生物活动:通过调节污泥中的氧气供应、温度等条件,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降低膨胀的发生。

4. 采用浓缩处理:通过采用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对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减少膨胀的可能。

5. 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方法:在选择污泥处理方法时,应综合
考虑污泥的特性和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膨胀问题。

总之,针对污泥膨胀问题,需要综合分析污泥的特性及处理过程中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不易沉淀,二沉池澄清液减少,此即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与菌胶团相比,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要更多的碳素,而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

在对氧的要求方面,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一般至少0.5mg/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状菌(如球衣菌)在微氧(低于0.1mg/L)环境中也能较好地生长。

所以,在氧量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而丝状菌、真菌则会大量繁殖。

对毒物(如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如菌胶团。

另外,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为6~8,而真菌则在PH值4.5~6.5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将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为增加。

根据我国某污水厂的运行经验,丝状菌在高温季节宜于生长繁殖,当夏季水温在75℃以上时,常发生污泥膨胀;而在水温降低时,膨胀发生的次数减少。

因此,废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营养物,水温高,PH值较低等都易引起污泥膨胀。

预防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结合进水浓度和处理效果,变更曝气量,使有机物和曝气量维持适当的比例。

二是严格控制排泥量和排泥时间。

抑制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加强曝气,使废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一般不少于1mg/L~2mg/L)。

二是若进水中含有工业废水,则可能引起C/n比的失调。

此时,可根据水质适当投加氮化物或磷化物。

三是在回流污泥中投加漂白粉或液氯以消除丝状菌,加氯量可按干污泥质量的0.3%~0.6%投加考虑。

四是调整PH值。

在活性污泥法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中,由于水质、水量水温的随时变化以及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的变化,再加上操作不当或设计本身存在缺陷,都可能引起诸如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气池中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将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下降,出水水质变差以至于出水不达标,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失败。

所以,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应严格规范管理,例行检测需要测定的项目,加强预防,避免问题的出现。

当问题出现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及早正确而彻底地排除,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