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污染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舟山,这座由众多海岛组成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
它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舟山海岛面临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垃圾处理不当等。
海洋污染是舟山海岛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舟山地区的渔业、航运业较为发达,船舶排放的油污、废水,以及渔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等,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影响海水的质量,导致水质恶化,还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极大的威胁。
例如,油污会覆盖在海洋生物的体表,影响它们的呼吸和觅食;废水则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生态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的捕捞、非法的采挖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都对海岛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一些珍稀的海洋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此外,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海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这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还破坏了海洋的水动力条件,影响了海洋的生态功能。
垃圾处理不当在舟山海岛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海岛游客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
而一些海岛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导致垃圾堆积如山,甚至有的被随意丢弃到海滩和海域,严重影响了海岛的景观和环境质量。
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裁措施。
再者,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在环保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为了解决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以舟山为例聚焦海洋倾废制度

以舟山为例聚焦海洋倾废制度舟山是一个位于中国东海沿岸的群岛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作为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和航运中心,舟山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垃圾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也是舟山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以舟山为例,聚焦海洋倾废制度,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将对舟山的海洋倾废情况进行分析。
舟山周围的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渔船、渔民和其他海上活动的影响,海洋垃圾的排放导致了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
海洋垃圾主要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等各种废弃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舟山面临的垃圾处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垃圾填埋场的空间已经几乎饱和,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对舟山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我将探讨舟山的海洋倾废制度建设。
舟山从事海洋倾废的主要部门是渔业和航运业。
针对这两个行业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船舶垃圾处理制度。
要求船舶在进入港口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并配备相关设施和人员,确保船舶垃圾得到合理处理。
二是加强渔船的管理和监督。
可以制定相关法规,要求渔船在捕鱼过程中防止垃圾倾倒,并加强对渔船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倒垃圾行为。
三是加大对海洋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可以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提高处理效率。
然后,我将讨论海洋倾废制度的实施效果。
海洋倾废制度的关键在于其实施的有效性。
需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只有当所有人能意识到海洋垃圾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时,才能主动遵守相关规定。
要密切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可以通过加强对船舶、渔船和渔民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与渔政、海洋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推进海洋倾废制度的执行。
要及时总结和反馈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
舟山南部海域石油类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监测 区域为东 经 12 0 ~12 2 2。 1 2 。 1,北纬 2 。1 一 95 94 2 。5 ,包括舟山南部 的六横 岛、虾峙 岛、桃花 岛、朱家尖岛附近海域。综合考虑调查 海 域水文 动 力 条件 及 地 形 分 布 等 因 素 ,布设 2 4 个水质监 测站位 ( 1 ,其 中,1 、5 、 图 ) 、3 、7
3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p H测定采用 p H计法 , 水温采用表层水温 表法,C D采用碱性高锰 酸 O 钾法 ,D O采用碘量法,盐度采用盐度计法 ,水 质和沉积物中石油类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 生物体石油烃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代表法 ,分
和 42 ,但总体含量较低 , .% 4个季度 的平均含
mal 0 6 y@ 1 3 e m. i:2 4 h f 6 . o
第 4期
胡益峰等:舟山南部海域石油类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l 9
CD O H 物仅进行了石油类含量的测定 ,生物体进行 了石 油烃含量测定。样 品的采集 、固定、贮存及运输
摘要 : 根据舟山南部 海域 20 年 8 一 09 6 4 08 月 20 年 月 个季度 的水 质石油类含量及环境 因子调查监测 , 以及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9 种海洋生物石 油烃含量 的监测结果 , 析评价结果表 明 :舟山南部海 域水 分 质石 油类平均含量符合国家一 、二 类海 水水 质标 准 ,但个 别 站位 超标 。石 油类 含量 与 p 、盐 度 、温度 、 H
另外 ,参 照 《 水水 质标准》 一类标准 海 ( 石油类含 量 ≤00 m / ) .5 gL ,舟 山南 部海域春 、
夏、秋 、冬季石油类含量超国家一 、二类水质标 准的站位超标率分别为 1. %、1.% 、83 25 67 .%
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M PH研究生
导
师
张乾通 朱永平教授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 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海产品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却未引起人们 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评价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中铅、镉、甲基汞含 量,了解舟山渔场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完善海产品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基础资料,查阅有关资料、文件和文献,结合实验检测 数据,对舟山渔场海产品中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舟山渔 场海产品的分布,在舟山的4个县(区)各农贸市场及养殖场所随机抽取一 定数量的舟山渔场海产品作为分析对象,海产品主要包括海鱼类、海水软 体类、海水甲壳类、海藻类。海鱼类品种为带鱼、黄鱼、鲳鱼等;软体类 为牡蛎、文蛤、扇贝、鲍鱼等;甲壳类为蟹、虾等;海藻类为紫菜、海带 等。所有海产品均去头、壳、内脏、鳞等不可食用部分,再分别采可食用 部分的不同部位样品于食品加工机磨碎混匀成匀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 谱法检测铅、镉含量,用气相色谱法(酸提取巯基棉法)检测甲基汞含量。 对2007~2009年三年监测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三年平均超标率铅为3.90%(11/282),镉为 11.35%(32/282),甲基汞为2.84%(8/282).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

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2005年2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海洋、组织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并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职责,结合舟山地方实际,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监视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和其它相关资料,对我市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现予以发布。
希望通过《2004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的发布,使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了解我市海洋环境现状,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为我市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蔡宏舟 2004年2月舟山目录1.综述 (4)2.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趋势 (5)3.海洋灾害与海洋污损事件 (11)4.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13)5.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14)6.对策与建议 (16)7.专栏 (18)1.综述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
全市区域总面积为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0.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岛屿1390个,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舟山渔场作为我国最大的渔场,2004年渔业产量为130.42万吨,其中远洋捕捞19.99万吨,规模为全国之最。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港口海运、海洋旅游、临港工业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产业和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框架。
舟山市是浙江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蓝色通道和“桥头堡”,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4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可达143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其中渔业总产出为71.79亿元。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

论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舟山,这座拥有众多美丽海岛的城市,犹如东海之上的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舟山海岛的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多样的生物种类以及独特的地理风貌。
这里的海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也是渔业资源的重要来源。
海岛的森林、沙滩和礁石,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但如今,舟山海岛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环境挑战。
首先,过度的渔业捕捞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一些传统的捕捞方式不仅对目标鱼类造成过度捕捞,还对其他非目标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这导致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些珍稀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其次,海洋污染也是一大问题。
来自陆地的污水、垃圾以及工业排放物等,通过河流和沿岸排放进入海洋。
塑料垃圾、石油泄漏等污染物不仅影响了海水的质量,还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直接威胁。
例如,海洋生物可能会误食塑料垃圾,导致其死亡;石油泄漏则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舟山海岛的环境带来了压力。
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一些旅游开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海岛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比如,不合理的填海造陆、过度开发沙滩资源等,都对海岛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舟山海岛的环境产生了影响。
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海岛的存在,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导致海岸线侵蚀、风暴潮等灾害,进一步破坏海岛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
为了解决舟山海岛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政策,限制捕捞强度和捕捞工具,推广可持续的渔业捕捞方式。
同时,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增长。
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力度。
加强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水和垃圾的排放。
加强对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塑料垃圾的使用和丢弃。
舟山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举措和路径

舟山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举措和路径近年来,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改善态势。
2019年,舟山市近岸海域一类海水占20.8%,同比下降4.4%;二类海水占17.6%,同比上升17.6%;三类海水占4.4%,同比下降8.8%;四类海水占4.4%,同比持平;劣四类海水占52.8%,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主要超标指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值、超标率均有所下降。
富营养状况方面:2019年舟山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均值为3.24,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生物生境质量方面:生物生存环境仍不容乐观,浮游动物生境质量等级为一般,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生境质量等级均为差。
贝类生物质量方面:贝类生物质量100%为第二类,最大超标指标为镉,超第一类标准限值8.8倍。
沉积物质量方面:沉积物质量优良,97.8%为第一类,2.2%为第二类。
铜有4.4%样品超一类沉积物标准限值,其余指标均满足一类标准。
一、提升规划引领,建机制1.编制落实新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主要岛屿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规划等。
逐岛定位实施65个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主要岛屿生态功能引导策略,明确各主要岛屿城镇与产业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海域、陆域、岸线和产业的“四位一体”统筹联动的环境管理体系。
2.融合三线一单和国土空间生态红线管控。
编制实施覆盖舟山市全域的“三线一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划定环境管控单元,针对性提出环境准入清单,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红线的统筹融合。
3.多措并举推动海洋“一盘棋”管理。
制定《关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严格海域使用管理、规范海岛保护利用、加强海岸线资源管控、强化海洋特殊保护区监管、加大海洋生态红线管控、加快海洋生态修复、推进海洋防灾减灾建设等七方面举措。
重点对岸线资源按保护等级和围填海控制要求进行双指标管控,探索建立自然岸线和生态岸线的占补平衡制度。
论舟山海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

论舟山海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CATALOGUE目录•舟山海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概述•舟山海岛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环境保护对舟山海岛资源利用的重要性•舟山海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探讨•舟山海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实践与展望01舟山海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概述舟山海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相关产业,如渔业、旅游业等,带动地区经济增长。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海洋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舟山海岛资源利用的意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舟山海岛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独特的旅游资源舟山海岛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普陀山、桃花岛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舟山海岛资源的独特性1舟山海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背景2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由于过度捕捞、开采等人为因素,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资源逐渐枯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海洋资源过度开发随着海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数量逐年增加,给海岛环境带来一定压力,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海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02舟山海岛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03旅游资源舟山群岛拥有独特的海岛风情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舟山海岛资源利用现状01海洋渔业资源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包括多种经济鱼类、贝类、甲壳类等水产品。
02港口资源舟山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之一,拥有多个国际一流的港口设施和航线。
生态环境破坏部分海域过度捕捞、开采,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减少。
舟山海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分析环境污染部分海域存在油污、垃圾等污染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安全隐患部分海域存在船只碰撞、搁浅等安全隐患,影响港口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山海洋污染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2000年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6亿元。
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
2000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
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
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
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1、船舶造成的污染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
(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
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
(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
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
(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
(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
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
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
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比前述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
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
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
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侯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
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
(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
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
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
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
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
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
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
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
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地方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海洋、组织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并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职责。
结合舟山地方实际,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2005年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监视工作,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性监测和常规海洋环境要素预报,加强了对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区、海水增养殖区、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等的监测,加大了滨海旅游区、风暴潮、赤潮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和其它相关资料,对我市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5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蔡宏舟 2006年3月舟山)。
舟山海洋污染的治理正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前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纯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将不会只是梦。
1. 综述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
全市区域总面积为2.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0.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岛屿1390个,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2005年渔业产量为124.83万吨,同比减少4.86%,其中远洋捕捞产量15.52万吨,规模为全国之最。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港口海运、海洋旅游、临港工业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特色产业和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框架。
舟山市是浙江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蓝色通道和“桥头堡”,200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6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1%。
2005年我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和预警工作,在舟山近岸海域共布设13个站位,对重点海域开展了50多个航次的监测,参加监测调查、检验分析的人员近3740人次、12000余工作日;获得了10000多个监测数据。
表1 2005年舟山市重点海域监测项目一览表时间监测内容8月舟山市近海海域环境监测,设13个水质站、4个沉积物、生物质量测站4~9月嵊泗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共设7个站点5~9月岱山丁嘴门海水养殖区环境监测,共设6站点5~10月岱山、嵊泗赤潮监控区,各设8站点5~11月重点涉海项目(海砂开采)海洋环境监测,设9站点5~12月舟山市重点陆源排污口——3个排污口,各设7站点6~10月朱家尖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共设3站点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我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396平方公里,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与去年相近,但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有所下降。
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是营养盐类,部分测站石油类略有超标。
☆2005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除重金属铜在部分测站略有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2005年舟山市部分沿海地区经济贝类的卫生质量状况尚可;抽样检测的经济贝类(贻贝、缢蛏、泥蚶、牡蛎等)中,除重金属铅、镉和滴滴涕(DDTs)略有残留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赤潮灾害频繁发生。
2005年共发生赤潮11起,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
随着舟山市经济的发展,近岸和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各类污染物的排海量在近期内亦不会出现明显的减少。
因此,需加强对舟山市所辖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整治力度,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确定海洋环境管理目标、减轻海洋灾害和调整经济结构服务。
同时,也希望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继续密切关注舟山市的海洋环境状况,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完整性,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趋势2.1 入海污染大江大河污染2005年,舟山海域附近的长江、钱塘江和甬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约为617万吨,其中COD 591万吨,约占总量的95.8%;营养盐19万吨,约占总量的3.1%;石油类3.9万吨。
表2 舟山附近海域主要河流排放入海的污染物量(吨)河流油类 COD 氨氮磷酸盐污染物总量长江 33586 5126446 89582 44127 5324036钱塘江 4916 639600 39960 1964 687362甬江 741 148575 13545 604 163470陆源入海污染据统计年鉴,2004年我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01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0.47万吨。
海源入海污染2005年我市海水养殖面积为9397公顷,比上年减少10.5%,海水养殖产量11.54万吨,同比减少8.6%。
随着我市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面积减少及推进无公害生产,养殖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呈减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