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法(四)——气运脉法
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

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中医数术——考五运六气脉法中医数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观察天时地利人和,运用数字和数学关系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
其中,五运六气脉法是中医数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针对五运六气脉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五运六气脉法的概述五运六气脉法是中医数术中的一种运用五行学说和脉学进行诊断的方法。
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五行构成,即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元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而脉学是中医中通过观察人体脉搏来判断人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五运六气脉法将五行学说和脉学相结合,认为人体脉搏的变化受五运六气的支配,通过观察脉搏的细微差异,可以了解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以此来辨证论治。
二、五运六气脉法的原理五运六气脉法的原理基于五行学说和脉学。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且五行呈现出周期性的运行规律,即五运。
同时,五行又会与四时、八卦、中脘脉等相结合形成六气,六气是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体现。
通过观察人体脉搏的细微差异,可以了解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
例如,木运对应春季,脉搏在春季会呈现出旺盛有力的特点;火运对应夏季,脉搏在夏季会呈现出急促的特点;土运对应长夏季节,脉搏在长夏季节会呈现出缓慢有力的特点;金运对应秋季,脉搏在秋季会呈现出洪大有力的特点;水运对应冬季,脉搏在冬季会呈现出缓慢而无力的特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从而进行辨证论治。
三、五运六气脉法的应用五运六气脉法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辨证: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所处的五运六气状态,进而辨证论治。
例如,脉搏紧绷有力可能反映出五运六气中的火运状态,而脉搏缓慢无力可能反映出五运六气中的水运状态。
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找出适合的治疗方法。
2. 调理养生:五运六气脉法也可以用于调理养生。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以适应不同的五运六气状态。
平脉法

平脉法平脉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这五法就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得。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就是方与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就是根据四诊得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得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大家瞧五法得特点,标本法与聚类法就是由理法到方药,抓独法与平脉法就是由方药到理法,所以理法方药可以顺着来,也可以倒着来,非常有趣。
因为抓独法出来得就就是方,先证后诊。
而平脉法出来得就是药,以药定方,就是反着来得。
还有一个截断法,直取其病。
平脉法以外还有一课就是奇经八脉,其中得奇经八脉图就是对平脉法图得补充,两图合起来就就是一个完整得平脉辨证图。
上篇平脉法总论《伤寒论》原序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张仲景得主要诊病方法就是平脉辨证。
又讲:“观今之医……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这段讲得就是当时大夫诊脉得一些陋习。
“按寸不及尺”,没有去比较寸与尺,这就是阴阳脉法得问题;“握手不及足”,我们不只就是要握手,还要摸足,来判断疾病就是不就是在少阴、厥阴,这一点在讲三阴直取少阴得时候已经讲过;“人迎跗阳,三部不参”,这就是遍诊法;“动数发息,不满五十”,为什么要满五十呢?因为有得脉要候,比如肿瘤得脉,要等它来。
我们先讲《伤寒论·平脉法》总论。
第一,“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说得就是阴阳脉法。
阴阳脉法有两种方法来定阴阳,一种就是脉位,另一种就是脉性。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呼吸出入”指得就是出入法,如“呼吸者,脉之头也。
平脉用药法(六)——脉法小结与答疑

平脉用药法(六)——脉法小结与答疑作者/吴雄志先生导读:脉学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生物原理,一是物理原理。
我先给大家讲生物原理,再给大家讲物理原理,用物理原理分析脉象是怎么形成的,用生物原理来揭示脉象的生物学意义。
此外,我们的平脉法,还体现了《黄帝内经》中讲的九九制会学说。
脉法小结学习脉学要先抓住十二脉,脉位的浮沉定表里,脉形的大细定虚实,脉体的长短定升降,脉管的弦软定阴阳,脉流的滑涩定气血,脉率的迟数定寒热。
通过十二脉法,把脉象图学透彻,脉象图已经把张仲景的阴阳脉法、五行脉法和气运脉法都融通了进去。
阴阳定病性,五行定病位,气运定病机。
把寸、关、尺,人迎、寸口、少阴和浮、中、沉,来与至相互对应。
阴阳是根据脉性和脉位来确定的。
脉位还可以确定五脏——肝、心、脾、肺、肾,然后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就确定了。
再根据脉定升降出入、表里浮沉。
三焦与卫气营血都可反应在脉里。
当然,六经的脉还有一个阴阳气交的问题。
阳明脉掉下去,少阴脉升起来。
太阳在寸,太阴和厥阴在关,阳明和少阳也在关。
区别在于左右手的定位以及虚实不同,少阴心脉在寸,而少阴肾脉在尺。
血管的张力决定脉的弦软,可确定是肝的问题,仅有虚实不同而已。
血管的充盈程度决定脉是大脉、细脉还是芤脉。
血流的畅通程度就决定了滑脉、涩脉,决定了是痰湿还是瘀血,其中虚的是血液浓缩。
脉搏的强度,强的洪脉,弱的微脉,这是心输出量决定的,要么气虚、要么阳虚,如参附汤。
基础代谢低的脉搏都表现为微细迟合在一起。
为什么?心输出量低,血管收缩,心率减慢。
从脉形上辨大脉、细脉,可以辨虚实,反应血容量,这是形的问题。
从脉力上辨洪脉、微脉,也可以辨虚实,这是气的问题。
再定左手和右手的脉。
左手的脉“火降血下”,寸关尺对应的是水、木、火。
寒化证:左寸浮、缓、大脉是桂枝证,左关欲绝脉、无力脉是吴茱萸证,左尺沉、迟脉是附子证。
热化证:火降对应的脉是黄连证左寸数,黄芩证左关弦,黄柏证左尺长;血下对应的脉是阿胶证左寸芤,白芍证左关弦,地黄证左尺细。
老中医怎么把脉的,这篇文章总结全了!(纯干货,收藏)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
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平脉法

平脉法平脉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这五法就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得。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与截断法就是方与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就是根据四诊得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得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大家瞧五法得特点,标本法与聚类法就是由理法到方药,抓独法与平脉法就是由方药到理法,所以理法方药可以顺着来,也可以倒着来,非常有趣。
因为抓独法出来得就就是方,先证后诊。
而平脉法出来得就是药,以药定方,就是反着来得。
还有一个截断法,直取其病。
平脉法以外还有一课就是奇经八脉,其中得奇经八脉图就是对平脉法图得补充,两图合起来就就是一个完整得平脉辨证图。
上篇平脉法总论《伤寒论》原序讲:“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张仲景得主要诊病方法就是平脉辨证。
又讲:“观今之医……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这段讲得就是当时大夫诊脉得一些陋习。
“按寸不及尺”,没有去比较寸与尺,这就是阴阳脉法得问题;“握手不及足”,我们不只就是要握手,还要摸足,来判断疾病就是不就是在少阴、厥阴,这一点在讲三阴直取少阴得时候已经讲过;“人迎跗阳,三部不参”,这就是遍诊法;“动数发息,不满五十”,为什么要满五十呢?因为有得脉要候,比如肿瘤得脉,要等它来。
我们先讲《伤寒论·平脉法》总论。
第一,“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说得就是阴阳脉法。
阴阳脉法有两种方法来定阴阳,一种就是脉位,另一种就是脉性。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呼吸出入”指得就是出入法,如“呼吸者,脉之头也。
伤寒论注(十六)平脉法

伤寒论注(十六)平脉法平脉者,平常人不病之脉也。
人病则脉不再平。
平,又准之谓也,言以平脉为基准,以对照不平之脉,从而得知病之所在。
反之,诸病之脉又各具特征,亦可以脉象诊知其为何病也。
16.1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营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察色观脉,大小不同。
一时之间,变化无常,寸尺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
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
营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
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
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
审察表里,三焦别焉。
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藏府,独见若神。
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问:脉者,气血流行交汇处也。
脉有三部,寸为上部,关为中部,迟为下部。
上为阳,下为阴,阴阳平和则相易,相易即和谐,阴阳偏则相乘,相乘即强方乘弱方之虚。
相易为和,和则无病;相乘为不和,不和则病。
人之躯体,卫统气而行脉外,营统血而行脉中。
呼吸出入,上下于中,皆因气息流布;津液伴随气息流通,随时动作,结果就反映在脉象上:大自然有四季,人之藏与四季对应,故大小颜色也呈现四季特征。
肝病者脸色青,肝脉为弦;其他四藏,其脸色及脉也合乎其藏之属性,其色分别为心赤,肺白,肾黑,脾黄,其脉为心洪,肺浮,肾沉,脾缓。
而人各有异,季节时令不同,脉之变化无常,一时间如何分辨寸尺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甚感困难,故面对病人时,心迷意惑,如何诊治,拿不准。
师:脉为医道之根源。
营卫流行有其自身规律。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这是常态。
欲知其人之脉是否变化,可以漏刻计时,于平旦时分诊其寸口脉,一周后又于平旦时分复诊之,两次比较,虚实可知。
脉法(四)——气运脉法

脉法(四)——气运脉法脉法(四)——气运脉法2015-12-22呵呵吴门医述作者/吴雄志先生导读: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这五法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是方和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是根据四诊的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的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气运脉法气运脉法主要讲脉的升降出入和升降浮沉。
升降出入,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出入升降,漏刻周旋”;升降浮沉,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审察表里,三焦别分”。
表里是浮沉的问题,三焦是升降的问题。
用脉的浮沉、长短、来去,定升降出入。
第一是出入法,用脉的来去定出入。
《伤寒论·平脉法》讲:“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
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摸脉时,脉搏冲击手,如果来的很快,去的缓,这就叫“出疾入迟”。
来是出、去是入,“名曰内虚外实也”。
如果说“来迟去疾,此出迟入急”,这句是什么意思?就是脉搏跳动冲击手的时候,如果缓缓地跳上来,很快又掉下去了,这叫“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
简言之,出入法是根据脉搏冲击手的来与去,判断表里的虚实问题。
这种脉法可反应人体气机的出入,脉搏来冲击手代表气机的出,与表证有关系;脉搏掉下去代表气机的入,与里证有关系。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
如果脉搏冲击手,来的时候力气不够,去的时候很大,就是里证。
以脉搏来去的速度与力量辨别表里,这是出入法。
表里是一个什么问题?表里就是出入。
第二是脉位法,用脉位辨浮沉。
《伤寒论·平脉法》讲:“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者”。
菽就是豆,一个豆就是一个菽。
“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主讲平脉辨证法徐汝奇

主讲平脉辨证法徐汝奇主讲平脉辨证法<徐汝奇>医忠百家的博客主讲平脉辨证法1、平脉阴阳辨证纲要脉位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关前属阳、关后属阴。
故寸脉见阳脉,左寸属太阳、右寸属阳明;寸脉见阴脉,左寸属少阴、右寸属太阴;左关前见阳脉,属阳明;关后见阳脉,属少阳;关前见阴脉,属太阴;关后见阴脉,属厥阴;左尺见阳脉,为太阳;尺见阴脉,为少阴。
脉形脉势分阴阳:凡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脉类;凡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类。
浮与芤相类,弦与紧相类,滑与数相类,革与实相类,沉与伏相类,微与涩相类,软与弱相类,缓与迟相类。
阴脉阳脉皆相类,阴证阳证自分明。
故太阳病主脉浮,阳明病主脉长(等同于脉洪大)、少阳病主脉弦、太阴病主脉沉细、少阴病主脉沉、厥阴病主脉微缓,谓之脉证相符。
阳脉当见阳脉、阴病当见阴脉;阴阳合病则阴阳兼见并存。
凡阴病见阳脉者主病出,为向愈之兆;阳病见阴脉者主病进,为恶化之象。
2、杂病平脉辨证纲要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左为心、右为肺;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左为肝脾,右为胆胃;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双尺皆为肾。
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肝胆脾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督为阳,任为阴,命门三焦源于肾。
识得太过与不及,病位病机指下明。
3、外感内伤平脉辨证纲要六淫致病脉共见,脏腑杂病辨三关。
表里同病重独脉,阴阳虚实分部看。
在《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置于全篇之首,可见其为全书之总论。
其后,又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2字真诀为其辨治之大法,由此可知“脉证”的情况是经方使用的准则。
病应于脉、见脉知病。
类证别病、病以证分。
平脉知证、以证测脉。
病可专治,治有专方。
从脉论治,平脉定方。
从证论治、主证主方。
“三焦别焉”置于《平脉法》之篇首,可见对其之重视和推崇。
而其中的道理,应该与脉气之生发、流注有关,最直接的就是寸、关、尺三部分候上、中、下三焦。
徐师提出:“平脉辨证法从表里三焦立论”,“凡脏腑气血的病机变化,皆可从三焦分定”,而三阴三阳之病形“也可从三焦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脉法(四)——气运脉法
作者/吴雄志先生导读: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这五法是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
标本法属于理,聚类法属于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是方和药。
抓独法直接把方抓出来,即先证后诊——用抓独法直接把方确定,再用四诊去证实,而不是根据四诊的资料来辨证。
平脉法就更奇特了,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把脉定在人身上的几个穴位,进一步确定药物;药物一旦确定,方就可以确定。
气运脉法气运脉法主要讲脉的升降出入和升降浮沉。
升降出入,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出入升降,漏刻周旋”;升降浮沉,是《伤寒论·平脉法》讲的“审察表里,三焦别分”。
表里是浮沉的问题,三焦是升降的问题。
用脉的浮沉、长短、来去,定升降出入。
第一是出入法,用脉的来去定出入。
《伤寒论·平脉法》讲:“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
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
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摸脉时,脉搏冲击手,如果来的很快,去的缓,这就叫“出疾入迟”。
来是出、去是入,“名曰内虚外实也”。
如果说“来迟去疾,此出迟入急”,这句是什么意思?就是脉搏跳动冲击手的时候,如果缓缓地跳上来,很快又掉下去了,这叫“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
简言之,出入法是根据脉搏冲击手的来与去,
判断表里的虚实问题。
这种脉法可反应人体气机的出入,脉搏来冲击手代表气机的出,与表证有关系;脉搏掉下去代表气机的入,与里证有关系。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
如果脉搏冲击手,来的时候力气不够,去的时候很大,就是里证。
以脉搏来去的速度与力量辨别表里,这是出入法。
表里是一个什么问题?表里就是出入。
第二是脉位法,用脉位辨浮沉。
《伤寒论·平脉法》讲:“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者”。
菽就是豆,一个豆就是一个菽。
“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这是根据脉力的浮、中、沉三部,把脉分了十二菽,可以辨别心、肺、脾、肝、肾。
心肺,轻轻地按,其中最轻的是肺,重一点是心;脾脉在中间,再重是肝,最后重到骨头是肾。
由脉位的浮沉来辨我们的五脏,这是脉位法。
第三是脉形法,用脉形辨长短。
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肺、脾、肾。
气升则水布,肺为水之上源,脾主治水,肾为水之根。
气机上升,肺则宣发全身之水,所以气升则水布。
左手的寸是火、关是木、尺是水,水生木,木生火,分别代表心、肝、肾。
人身的火,君火是心、相火是肝、命火是肾。
心主血脉,肝藏血,肾精血互化,所以火降则血下。
举个例子,女性排除少阴证的心烦失眠,如果舌尖红,那她就要来月经。
如果舌尖红而月经不下的,是任脉
不通,用牛膝一味60g,服药后月经就能下。
月经一下,舌尖的红色就褪去了。
这就是所谓的火降血下。
怎么来判断升降呢?寸脉过寸,气机上升;尺脉过尺,气机下陷。
所以用脉的长短来定升降。
用脉位来定浮沉,就是以按脉的力量来定病性的浮和沉。
用脉的长短来定升和降,就是比较寸脉和尺脉的长短,来定气机的升降。
气机是该往上升,还是该往下降?该用升麻、黄芩,还是该用牛膝、黄柏、泽泻?可用脉的长短来定升降。
用脉的来去定出入,脉的来去是脉冲击手指的力量和速度,定出入就是定表里,出入就是表里的问题。
人体气血的升降浮沉、升降出入,根据脉位、脉形和脉的来去,都可以判断出来。
寸关尺的脉象,可对应人迎脉、寸口脉、少阴脉和浮、中、沉。
其中,寸脉与人迎脉和浮取脉的关系最密切,反应的病机相似;关脉与寸口脉和中取脉的病机相似;尺脉与少阴脉和沉取脉反应的病机相似。
I無門医述宗旨:光大创新,发扬国粹;传道解惑,有教无类。
医乃仁术,非真不传;团结友爱,止于至善。
I版权声明: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