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身体的运动》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4.2 身体的运动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聚焦
骨、关节和肌肉共同组 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 它们是怎样完成运动的? 我们需要怎么保护它们 并促进它们的生长呢?
2
探索
1
举哑铃活动
上肢怎样运动?
3
探索
1
举哑铃活动
上臂中的肌肉收缩带动了骨运动,从而将负重的前臂抬起。
4
探索
1
我的运动模 型简图
12
研讨
1.描述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举起哑铃的动作的。
2.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做什么?
13
拓展
观察下面的物体,它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 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
合页模仿的是人体 的关节,使门的开 合运动更灵活。
14
拓展
观察下面的物体,它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 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
11
探索
3
保护运动 系统
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是相当重要的。球类运动、 游泳、划船、跑步、滑冰、骑自行车等对运动器 官的发育非常有益,因为参加这些运动几乎会锻 炼身体所有的肌肉群。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 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地关 联着。经常参加运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 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
8
探索
2
制作运动 模型
在手臂抬起的过程中,内侧的橡皮筋收缩,外侧的橡皮筋舒张。
9
探索
2
制作运动 模型
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 运动的基础; 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 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 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使 其可以做屈伸和旋转等不同 动作。
10
探索
4.2 身体的运动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聚焦
骨、关节和肌肉共同组 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 它们是怎样完成运动的? 我们需要怎么保护它们 并促进它们的生长呢?
2
探索
1
举哑铃活动
上肢怎样运动?
3
探索
1
举哑铃活动
上臂中的肌肉收缩带动了骨运动,从而将负重的前臂抬起。
4
探索
1
我的运动模 型简图
12
研讨
1.描述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举起哑铃的动作的。
2.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做什么?
13
拓展
观察下面的物体,它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 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
合页模仿的是人体 的关节,使门的开 合运动更灵活。
14
拓展
观察下面的物体,它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 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
11
探索
3
保护运动 系统
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是相当重要的。球类运动、 游泳、划船、跑步、滑冰、骑自行车等对运动器 官的发育非常有益,因为参加这些运动几乎会锻 炼身体所有的肌肉群。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 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地关 联着。经常参加运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 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
8
探索
2
制作运动 模型
在手臂抬起的过程中,内侧的橡皮筋收缩,外侧的橡皮筋舒张。
9
探索
2
制作运动 模型
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 运动的基础; 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 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 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使 其可以做屈伸和旋转等不同 动作。
10
探索
人体的运动系统ppt课件.ppt

课后作业
1.女生仰卧起坐每组1分钟做两组 2.男生俯卧撑每组度。血中钙与骨 中钙不断的进行交换。磷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同 时与ATP的形成有关。
我们的关节
人的骨骼都是一块、一块的,要成为人体 的支架,就要依靠关节将它们连起来,每 一个关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的可以屈 和伸,有的可以外展和内收,有的可以旋 内和旋外,还有的可以进行绕环运动。
试一试:
膝盖不弯曲跑步,手指不弯曲写 字。
人体的关节
球窝关节 滑车关节 微动关节
球窝关节
特点:可以旋转,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和 旋转这样的关节叫球窝关节。
思考:1.为什么球窝关节可以向各个方向 转动或旋转 关节头呈圆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圆 球体的接口为关节的旋转提供了良好的 形态基础.
可分为附肢骨骼和中尺骨轴骨骼两部分其中桡骨附肢骨骼包括上肢骨指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中轴骨骼包括椎骨26块颅骨29块胸廓骨25颅骨锁骨胸骨肋骨脊柱股骨髌骨腓骨胫骨趾骨骨骼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人体的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骼与关节
认识人体的骨骼 人体的骨有206块, 通过骨连接构成骨骼。 可分为附肢骨骼和中 轴骨骼两部分,其中 尺骨 附肢骨骼包括上肢骨 桡骨 64块和下肢骨62块, 指骨 中轴骨骼包括椎骨26 块颅骨29块胸廓骨25 块。
2.人体还有那些关节属于这个类型
髋关节
肩关节
滑车关节
特点:只能向前或 向后转动 这样的关节叫滑车关节。
思考: 人体哪些关节是属于滑
车关节?
肘关节 指关节
微动关节
特点:只允许平面间或往返的运动
这样的关节叫微动(平面)关节。
思考:人体哪些关节是属于微 动关节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究;(2)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儿童少年运 动员选材形态学基础的研究;(3)骨骼肌形态结 构和功能的研究;(4)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 研究;(5)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ppt课件
16
二、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是人体生理学的 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 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 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 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 学科。
• 运动与糖尿糖 • 肌肉疼痛 • 环境运动生理学 • 助力因子 • 幼儿运动生理学
ppt课件
20
运动生理学研究领域
ppt课件
21
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
• 健康指导 Fitness instruction
ppt课件
11
三、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意义
• 学习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 以合理解释和科学对待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所 遇到的身体机能反应,正确认识机体运作规律, 从而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 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
• 运动人、 体育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 周越 博士,副研究员 • 62989582(O) • chowyue@
ppt课件
2
学习要求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无统一教材,需 做好笔记。
课程的考核种类及成绩比例: • 平时考核占40%(出勤、课堂提问、作业
等), • 期末考试占60%(开卷)。
ppt课件
17
Exercise physiology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 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 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运动 训练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 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运动锻炼,以 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全民体质、提 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ppt课件
16
二、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是人体生理学的 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 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 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 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 学科。
• 运动与糖尿糖 • 肌肉疼痛 • 环境运动生理学 • 助力因子 • 幼儿运动生理学
ppt课件
20
运动生理学研究领域
ppt课件
21
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
• 健康指导 Fitness instruction
ppt课件
11
三、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意义
• 学习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 以合理解释和科学对待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所 遇到的身体机能反应,正确认识机体运作规律, 从而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 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
• 运动人、 体育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 周越 博士,副研究员 • 62989582(O) • chowyue@
ppt课件
2
学习要求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无统一教材,需 做好笔记。
课程的考核种类及成绩比例: • 平时考核占40%(出勤、课堂提问、作业
等), • 期末考试占60%(开卷)。
ppt课件
17
Exercise physiology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 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 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运动 训练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 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运动锻炼,以 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全民体质、提 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运动生物力学(第三版)精品PPT课件

波法
第三节 动力学(kinetics)参数
一、动力学参数 (一)力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α
1. 人体内力与外力 内力: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 例如:肌肉力,关节约束反作用力 外力:来自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
内力和外力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2. 人体受力特点
集中力(集中在一点上) 正心力(穿过质心) 分布力(分布在一个面上) 偏心力(离质心有一段距离)
1396408574086186762xhshanjnyahoocomcnxhshansdnueducn绪论一运动生物力学概念运动广义自然界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固有属性狭义物质的机械运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运动运动动作或体育动作第一章第一节生物学研究物体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1生物体形态结构功能及其统一2生物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局部和整体的统一3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程中的生物一般指活的人体也有动物第一章第一节力学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时空生物力学力学与生物学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章第一节特点1应用性力学原理应用于生物体2交叉性人体解剖生理学等交叉3新兴性历史短但快速发展分类1人类工程学人枪
1)惯性参照系: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
2)非惯性参照系: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
2 坐标系:设置在参照系上的数轴
1)一维——百米;50米游泳
2)二维——跳远
0
3)三维——跳高;铁饼等
y
P(x,y)
z
P(x) x
P(x,y,z)
0
0
x
y
x
(三)运动学参数的瞬时性特征
1.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1) 平均速度 V=s/ t,例如100米跑12秒 (2)瞬时速度 V=lim (s/ t)
第三节 动力学(kinetics)参数
一、动力学参数 (一)力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α
1. 人体内力与外力 内力: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 例如:肌肉力,关节约束反作用力 外力:来自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
内力和外力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2. 人体受力特点
集中力(集中在一点上) 正心力(穿过质心) 分布力(分布在一个面上) 偏心力(离质心有一段距离)
1396408574086186762xhshanjnyahoocomcnxhshansdnueducn绪论一运动生物力学概念运动广义自然界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固有属性狭义物质的机械运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运动运动动作或体育动作第一章第一节生物学研究物体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1生物体形态结构功能及其统一2生物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局部和整体的统一3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程中的生物一般指活的人体也有动物第一章第一节力学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时空生物力学力学与生物学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章第一节特点1应用性力学原理应用于生物体2交叉性人体解剖生理学等交叉3新兴性历史短但快速发展分类1人类工程学人枪
1)惯性参照系: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
2)非惯性参照系: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
2 坐标系:设置在参照系上的数轴
1)一维——百米;50米游泳
2)二维——跳远
0
3)三维——跳高;铁饼等
y
P(x,y)
z
P(x) x
P(x,y,z)
0
0
x
y
x
(三)运动学参数的瞬时性特征
1.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1) 平均速度 V=s/ t,例如100米跑12秒 (2)瞬时速度 V=lim (s/ t)
运动生理学课件(全)ppt

一、肌纤维类型的区分 现在分得很细,我们只需了解红肌(慢肌)、
白肌(快肌)既可。 二、分布特征: 混合分布。 “优势类型”
三、机能特征
快肌收缩力强,爆发力好,但工作持久力差。 慢肌收缩力差,爆发力差,但工作持续能力强 遗传因素:男性95.5%,女性92.2%。 年龄因素:从青少年到老年,慢肌的比例逐渐
反极化形成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再次发生变化。 出现K+外流, Na+内流的趋势,复极化形成 ( 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状态)。
动 Na+
作
-
电
位 的 形 成
Na+
Na+
+ Na+
K+
Na+
A-
Cl-
动作电位是Na+内流所造成
3、钠钾泵的作用。 (二)、兴奋地传导:在神经纤维上 传导的动作电 位称为---神经冲动。其 特征为: 1、生理的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动作电位通过肌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 直达终末池;
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
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与再聚集。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实现收缩的基本条件是肌动蛋白与横 桥位点的结合。
安静状态下,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以及钙离子之 间的关系。
横桥移动的前提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白的结合。
一、新陈代谢
概念: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 量转换的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 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 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 质进行分解,并把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的产物排出体外, 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 过程。
白肌(快肌)既可。 二、分布特征: 混合分布。 “优势类型”
三、机能特征
快肌收缩力强,爆发力好,但工作持久力差。 慢肌收缩力差,爆发力差,但工作持续能力强 遗传因素:男性95.5%,女性92.2%。 年龄因素:从青少年到老年,慢肌的比例逐渐
反极化形成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再次发生变化。 出现K+外流, Na+内流的趋势,复极化形成 ( 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状态)。
动 Na+
作
-
电
位 的 形 成
Na+
Na+
+ Na+
K+
Na+
A-
Cl-
动作电位是Na+内流所造成
3、钠钾泵的作用。 (二)、兴奋地传导:在神经纤维上 传导的动作电 位称为---神经冲动。其 特征为: 1、生理的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动作电位通过肌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 直达终末池;
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
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与再聚集。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实现收缩的基本条件是肌动蛋白与横 桥位点的结合。
安静状态下,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以及钙离子之 间的关系。
横桥移动的前提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白的结合。
一、新陈代谢
概念: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 量转换的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 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 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 质进行分解,并把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的产物排出体外, 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 过程。
《人体运动学总论》课件

《人体运动学总论》 ppt课件
• 人体运动学概述 • 人体骨骼系统 • 人体肌肉系统 • 人体运动力学 • 人体平衡与协调性 • 人体运动与健康
目录
01
人体运动学概述
人体运动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的学科,其特点包括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等。
详细描述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它以人体运动 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体运动的规律、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 自身质量成反比。
摩擦力
05
06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 动摩擦力。
力的传递与转化
力的传递 通过刚性连接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
的力可以传递给其他物体。 力的转化
在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的动能可以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内能或弹 性势能。
力的平衡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这些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 计法和模拟仿真法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人体运动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 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机制。观察 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表现,进 行分析和总结。数理统计法用于对人体运动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模拟仿真法利用计算机技术 模拟人体运动过程,为实验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中维持稳定的状态 ,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
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 是身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 态平衡是身体在运动中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 人体运动学概述 • 人体骨骼系统 • 人体肌肉系统 • 人体运动力学 • 人体平衡与协调性 • 人体运动与健康
目录
01
人体运动学概述
人体运动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的学科,其特点包括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等。
详细描述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它以人体运动 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体运动的规律、机制和影响因素,旨在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 自身质量成反比。
摩擦力
05
06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 动摩擦力。
力的传递与转化
力的传递 通过刚性连接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
的力可以传递给其他物体。 力的转化
在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的动能可以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内能或弹 性势能。
力的平衡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这些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 计法和模拟仿真法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人体运动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 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机制。观察 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表现,进 行分析和总结。数理统计法用于对人体运动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模拟仿真法利用计算机技术 模拟人体运动过程,为实验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中维持稳定的状态 ,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
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 是身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动 态平衡是身体在运动中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ppt课件

人体运动的分类
•
人体简化为质点:可将人体运动分为直线
运动和曲线运动;
•
人体简化为刚体:可将人体运动分为平动、
转动和复合运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变速直线运动
人体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 和曲线运动
• • 三要素是:参照原点、参照方向、参照单位。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坐标系原点的设置
1.描述整体运动原点 ——起点 2.环节相对重心的移动 ——运动原点在重心
3.绕定点转动的原点.
——环节相对关节点的运动原点在关节
• 4 .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 5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三.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 (一)空间特征 空间特征是表明人体在运动时的空间位置以
及描述人体运动的范围,包括路程和位移。路程 是指人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的实际运 动路线的长度,它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 方向。位移是指人体运动的起始点到终止点的直 线距离,它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短跑运动员在跑道上奔跑 • 体操运动员从踏板上起跳 • 研究短跑运动中的摆臂动作,以人体重心
作为参考系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课件]人体运动基础知识PPT
![[课件]人体运动基础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46327277232f60ddcca156.png)
复层扁平上皮:皮肤表皮、口腔、咽、食管等粘膜上皮
2、结缔组织
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御、保护、修复等功能。
结缔组织根据其细胞成分和纤维多少可分为: 疏松结缔组织:多种细胞,三种纤维 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少,纤维多 网状结统组织:网状细胞,网状纤维 脂肪组织:大量的脂肪细胞,少量纤维 软骨组织:软骨细胞,丰富的纤维 骨组织:骨细胞,骨胶原纤维 血液:血细胞,纤维蛋白原
骨联结
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1、骨
正常成年人骨的数目:约206块 包括: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 躯干骨:51 四肢骨:126块 上肢骨64 下肢骨62
长 骨:主要 分布于四肢 短 骨:分布 于腕和 跗部 扁 骨:位于 颅、胸、盆部 不规则骨:如 椎骨
骨的结构
结缔组织膜 骨膜 血管 :营养作用 神经 成骨细胞 :生长、再生
能,从而构成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
人体有运动、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 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和免疫系统9+1大系统。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第二节 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运动系统
第二节 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运动系统
骨
骨骼肌
人体运动基础知识
本章知识点
人体组成概述
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力代谢
2018/12/5
2
第一节 人体组成概述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由执行一定功能的不同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由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由各个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2、结缔组织
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御、保护、修复等功能。
结缔组织根据其细胞成分和纤维多少可分为: 疏松结缔组织:多种细胞,三种纤维 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少,纤维多 网状结统组织:网状细胞,网状纤维 脂肪组织:大量的脂肪细胞,少量纤维 软骨组织:软骨细胞,丰富的纤维 骨组织:骨细胞,骨胶原纤维 血液:血细胞,纤维蛋白原
骨联结
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1、骨
正常成年人骨的数目:约206块 包括: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 躯干骨:51 四肢骨:126块 上肢骨64 下肢骨62
长 骨:主要 分布于四肢 短 骨:分布 于腕和 跗部 扁 骨:位于 颅、胸、盆部 不规则骨:如 椎骨
骨的结构
结缔组织膜 骨膜 血管 :营养作用 神经 成骨细胞 :生长、再生
能,从而构成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
人体有运动、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 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和免疫系统9+1大系统。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第二节 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运动系统
第二节 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运动系统
骨
骨骼肌
人体运动基础知识
本章知识点
人体组成概述
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力代谢
2018/12/5
2
第一节 人体组成概述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由执行一定功能的不同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由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由各个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习惯上把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规定为正力矩,逆时针 方向的力矩规定为负力矩。规定正、负之后,几个 力矩的合成就可用其代数和来计算。
2.杠杆的分类
(1)第1类杠杆 平衡 (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
(1)第1类杠杆 平衡
Resist
Force
Axis
Example: Neck extension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
学习目标
• 1.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各个关节的主要运动方 向;掌握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熟悉 相关概念。
• 2.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推、拉、鞭打、蹬 伸、缓冲的定义,掌握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 动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 3.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
• 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主要是 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 • 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
(三)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
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
1.概念 1)支点(F) 2)力点(E) 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 3)阻力点(W)
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 (一)杠杆原理
4)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6)力矩(M) 7)阻力矩
注意:
• 力矩和阻力矩的作用方向一律用“顺时针方向”和 “逆时针方向”来表示。
(2)获得速度 • 为使阻力点移动的幅度和
速度增大,就要增加阻力 臂和缩短力臂。
(3)防止损伤 • 从杠杆原理可知速度杠杆一般不能省力,而人体
骨骼与肌组成的杠杆大多属于速度杠杆,
• 所以阻力过大的时候,容易引起运动杠杆各环节, 特别是其力点和支点,即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 的损伤。
• 注意:除通过训练增强肌力以外,还应适当控制 阻力及阻力矩,以保护肌杠杆。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如 胸前传球。
(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 游泳。
划船呢?
(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 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 如 投掷。
如: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动作等
一、人体运动的形式
(一)人体简化以后的运动形式
人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 把人体简化成质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把人体简化成刚体: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二)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
• 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 状面上的运动。
• 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 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Force
Force Resist. Axis
通过籽骨、肌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
Force
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
(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 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 展态的动作过程。如 跳远前起跳时起跳腿的动作。
(3)鞭打:在完成自由泳的两腿打水动作时,下肢各 环节有类似上肢的鞭打动作。
蹬伸动作
单杠振浪
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
(1)摆动:身体某一部分完成主要动作(如一条腿 的起跳)时,另一部分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动 (如双臂和另一条腿配合起跳的摆动)动作形式, 称摆动。
鞭打动作时,上肢首先向鞭打动作的 反方向挥动,并处于屈的状态,然后上 肢“运动链”的近侧端首先加速转动, 带动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并制动,形 成类似鞭打动作形式,并使环节末端产 生极大速度。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 曲态的动作过程。如 跳远落地前动作。
衡保持有重要作用。 影响动作时间:小关节肌肉强,会缩短完成动
作时间,提高动作速度。
(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 运动中需要克服大的阻力/需要快的速度时,虽然 运动链中各个关节同时用力,但总是大关节最先 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出现一定的先后 顺序。
• “先大后小、依次完成”
(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意义:1)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有利于动作技术 的合理完成。
2) 小关节活动重要性 小关节是人体支撑点,对动作完成后身体的平
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
(2)躯干扭转:在身体各部位完成动作时,躯体上 下肢沿身体纵轴的反向转动的运动形式。
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
(3)相向运动:依据运动形式,把身体两部分相互 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相向运动。
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 (一)杠杆原理
运用杠杆原理对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力学 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2.杠杆的分类
(1)第1类杠杆 平衡 (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
(1)第1类杠杆 平衡
Resist
Force
Axis
Example: Neck extension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
学习目标
• 1.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各个关节的主要运动方 向;掌握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熟悉 相关概念。
• 2.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推、拉、鞭打、蹬 伸、缓冲的定义,掌握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 动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 3.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
• 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主要是 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 • 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
(三)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
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
1.概念 1)支点(F) 2)力点(E) 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 3)阻力点(W)
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 (一)杠杆原理
4)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6)力矩(M) 7)阻力矩
注意:
• 力矩和阻力矩的作用方向一律用“顺时针方向”和 “逆时针方向”来表示。
(2)获得速度 • 为使阻力点移动的幅度和
速度增大,就要增加阻力 臂和缩短力臂。
(3)防止损伤 • 从杠杆原理可知速度杠杆一般不能省力,而人体
骨骼与肌组成的杠杆大多属于速度杠杆,
• 所以阻力过大的时候,容易引起运动杠杆各环节, 特别是其力点和支点,即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 的损伤。
• 注意:除通过训练增强肌力以外,还应适当控制 阻力及阻力矩,以保护肌杠杆。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如 胸前传球。
(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 游泳。
划船呢?
(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 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 如 投掷。
如: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动作等
一、人体运动的形式
(一)人体简化以后的运动形式
人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 把人体简化成质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把人体简化成刚体: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二)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
• 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 状面上的运动。
• 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 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Force
Force Resist. Axis
通过籽骨、肌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
Force
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
(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 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 展态的动作过程。如 跳远前起跳时起跳腿的动作。
(3)鞭打:在完成自由泳的两腿打水动作时,下肢各 环节有类似上肢的鞭打动作。
蹬伸动作
单杠振浪
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
(1)摆动:身体某一部分完成主要动作(如一条腿 的起跳)时,另一部分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动 (如双臂和另一条腿配合起跳的摆动)动作形式, 称摆动。
鞭打动作时,上肢首先向鞭打动作的 反方向挥动,并处于屈的状态,然后上 肢“运动链”的近侧端首先加速转动, 带动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并制动,形 成类似鞭打动作形式,并使环节末端产 生极大速度。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 曲态的动作过程。如 跳远落地前动作。
衡保持有重要作用。 影响动作时间:小关节肌肉强,会缩短完成动
作时间,提高动作速度。
(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 运动中需要克服大的阻力/需要快的速度时,虽然 运动链中各个关节同时用力,但总是大关节最先 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出现一定的先后 顺序。
• “先大后小、依次完成”
(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意义:1)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有利于动作技术 的合理完成。
2) 小关节活动重要性 小关节是人体支撑点,对动作完成后身体的平
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
(2)躯干扭转:在身体各部位完成动作时,躯体上 下肢沿身体纵轴的反向转动的运动形式。
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
(3)相向运动:依据运动形式,把身体两部分相互 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相向运动。
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 (一)杠杆原理
运用杠杆原理对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力学 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