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新说: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一元本体论

一元本体论一元本体论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种基本实体或物质的观点。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哲学分支,而一元本体论则是在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观点。
在一元本体论中,存在只有一种基本实体,其他的事物都是由这种基本实体演化而来。
这种基本实体可以是物质、能量或意识等。
一元本体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基本实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或组合。
一元本体论的核心观点是一元论,即存在只有一个基本实体。
一元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巴门尼德斯的思想。
巴门尼德斯认为,存在只有一个无限和不可分割的实体,他称之为“无限”。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一元本体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一元本体论认为,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这种依存关系可以通过一种统一的基本实体来解释。
一元本体论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一元本体论的观点也对于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一元本体论的观点可以促使人们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思考中,一元本体论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个基本实体演化而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一元本体论的观点也引发了一些哲学上的争议。
一些哲学家认为,一元本体论的观点忽视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过于简化。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实体和属性,一元本体论的观点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多样性。
然而,一元本体论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合理的。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一元本体论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元论与二元论

一元论和多元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人性和神性!哲学,依照其对世界本元的看法,可划分为一元论和多元论!所有一元论都是错误的,无论唯物还是唯心,唯物质利益是图还是唯我之心意独尊!一元论的错误,就在其将多元复杂的世界归结为简单的一元,进而以偏概全,实现价值的垄断!假如世界是一元的,那么,一元的世界无论如何演化叠加,必然无法归零!因此一元的世界,必然是从来就有,自在永在的,这样的话,任何一件事发生之前,必然要经历无限长的时间,因此,任何一件事都不会发生,这显然是荒谬的!是故世界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多元的世界,才能演化叠加归零,世界才会存在起点,在此之前,世界是不存在的!因此,多元的世界,必然是零和的!多元是存在,零和是不存在!多元是一个膨胀的0,零和是一个收缩的0!无论如何多元,演化叠加都会归零!这个多元零和的世界,依照规律产生演化,构成多元零和系统!我们身处其中,是其演化的结果,并随其演化!因此,世界是从无到有的,若说有本元,本元便是无,或者是零!一元的世界,是确定的!多元的世界,是不确定的!一元的东西,孤独的存在,是确定的,静止的!多元的世界,是不确定的,运动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就是判定一元论和多元论的根本标准!是一元论还是多元论,就看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一元论是确定的,二元论,三元论,四元论,五元论,.有限元并且元数确定的,因为多元聚合效应,最终仍是一元论!有限元但元数不确定,变化着的,才是真正的多元论!至于无限元,则和一元论一样是谬论!假如世界是无限元的,无限的存在必然充满整个空间,必然陷入一元论一样的确定和静止!因此,世界是多元的,多元是有限元,但是,元数是变化的,不确定的!是一元还是多元,可以举例来说明!一党制下,只有一党,当然是一元垄断的!两党制下,若只能有这两党,就可能达成某种默契,二而合一复归一元垄断!三党,四党,五党,若只能有三党,四党,五党,也会三而合一,四而合一,五而合一,进而演变成某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变相地群体垄断!是故一党制,是不好的!两党制,若只能有这两党,也是不好的!三党,四党,五党,若只能有三党,四党,五党,还是不好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存在纯粹的两党制,三党制,四党制,五党制!因为这样的话,仍会复归一党制!是故既使是在被称为两党制,三党制,四党制,五党制的国家,其组党结社,也必然是自由的,自由的组党结社,因为人口的有限,党派数量仍然有限,但是,党派数量就会是变化的,不确定的,因此,党派之间难以形成聚合效应,才会避免垄断或复归一党制,保持一个多元的社会!一元性就是确定性,多元性就是不确定性!确定性是神性,人性是不确定的!神性的确定在于,他是绝对的真理!因此,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人性的不确定在于,人的认识是相对的!虽然存在绝对的真理,我们却难以完全认识他!因此,我们注定是迷茫的!为什么真理是绝对的,认识是相对的?假如真理是相对的,那么,真理是相对的这句话本身,也必然是相对的,因此,真理仍然可以是绝对的,为什么不追求绝对却追求相对呢?假如认识是绝对的,那么,人人都会宣称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就会有无数个绝对的真理,这绝对是荒谬的!真理是绝对的,确定的,他就是神性,唯一性!有人会问,这样说的话,不是复归一元论吗?不是的,一元论或多元论,是讨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构成!而神,因为他的绝对性,他必不依赖于我们这个世界,必然完全可以孤立于这个世界之外,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不是元,而是源!不是世界的一元,而是世界的一源,万无之源,万有之本!认识是相对的,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真理的绝对性!假如人可以完全认识绝对的真理,那么,了解做一件事及其最终结果,我们也许根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就会去阻止事情的发生!这样的话,神的绝对性,就必然遭遇人的挑战,绝对性就会转化为相对性!这当然是神所不能允许的!神造人,在人身上,必然是有计划的!我们要完成这个计划,必然应对之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但是,对这个计划,我们不能完全认识,因为,若完全认识,我们就可能不愿去行,这很容易解释,神在人身上的计划,未必总是对人有利的,这是神的计划,不是人的计划,人若完全了解,岂会完全愿意去行?若不完全愿意去行,岂不破坏神的计划,使他丧失绝对性?结果是确定的,过程是不确定的,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本质!结果,源于神,是确定的!过程,有人神之争,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过程何以导致确定的结果?这个看似荒谬不经,但亦可由前例得解释!我们要一个多元社会,要达成这个确定的结果,必然要保持过程的不确定性,那就是多党派,组党结社自由,若不然,只限于现有几个确定的党派的话,因为聚合效应,必然复归一元垄断,确定是到达不了多元社会的!概括起来,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多元零和性!必须要保证多元发展,不然的话,它就会归零!正因为神性,一源性包含多元性,因此,要完成神在人身上的计划,必然也要保持完成这个计划的过程的多元性!如果过程不是多元的,而是一元的,那么,结果也必然不是多元的,而是一元的,正因为如此,过程才是如此的不确定,过程的不确定,才会带来结果的确定,因为这个确定的结果本身,也是多元的!人性,并不完全同于神性!神性是理想,人性是现实!但是,无论如何,神爱世人,爱他所造的,人性应逐渐趋于神性才对!神爱世人,爱是包容,多元就是包容,不包容的,排他的,一元的,反神的,反人的,反造我们的,反我们的同类的,必然是错误的!。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概念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概念一元论和二元论,听上去就像哲学界的“你来我往”,对吧?先来聊聊一元论。
这家伙可不简单,它主张宇宙万物都是一个整体,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
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乍一看各自独立,其实它们都是海水的不同形态。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但是想想咱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比如说,爱和恨,喜和怒,这些情感其实都是内心深处同一块“情感蛋糕”上的不同口味。
简直让人想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句老话,真是同根生的两个极端。
再说说二元论,简直就是一出“你死我活”的戏。
它把世界划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比如说,心灵和身体。
就像一对冤家,总是对立,谁也不肯妥协。
心灵就像那隐形的灵魂,身体则是实实在在的肉体。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烦恼是一体两面的,然而二元论却硬是要把它们分开。
这样想来,生活就像一场舞会,心灵和身体在舞池里扭来扭去,却总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节拍。
想想看,如果心灵是那优雅的舞者,身体就是那个笨拙的伴侣,真是哭笑不得。
说到这里,或许你会问,那我们该相信哪个理论呢?这就像选择吃米饭还是面条,完全看个人喜好。
有的人觉得一元论挺靠谱,认为我们和自然是一体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彼此关联的。
听起来很和谐,对吧?再说了,看到春天的花开、秋天的落叶,不都是自然的馈赠吗?一切都是一个“大团圆”的故事,充满了爱与温暖。
而二元论的支持者们可不服气,他们觉得分开讨论更清晰,心灵和身体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像是一对天生的搭档,干得有模有样。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这种矛盾的状态。
就比如你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左右为难,工作就像那个贪心的上司,家庭则像期待你回家的孩子,俨然形成了一场战争。
心灵说:“我想放松!”身体却在拼命赶工作。
是继续奋斗,还是停下来享受生活?这就是二元论给我们的挑战。
而一元论则会提醒你,工作和家庭其实是互相促进的,就像火锅和啤酒,搭配得当,才能有好滋味。
说到感情,这两种理论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哲学上的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

哲学上的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
在哲学领域,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是三种不同的观点或理论。
它们涉及到对世界、存在和现实的构成以及相应的原则和概念。
一元论(Monism)是指将一切现实和存在都归结为一个基本
实体、原理或实在的观点。
一元论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同一种本质或实质。
在一元论的观点下,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在本质上,它们都归结为同一的实体。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就是一种一元论观点,他认为理念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本质。
二元论(Dualism)是指认为世界和存在由两个基本对立的实
体或原则构成的观点。
二元论认为存在有两个相对独立但相互关联的实体或原则,它们可能是对立的、相互互补的或相互作用的。
常见的二元论包括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灵、物理与心理等对立的实体。
笛卡尔的心体二元论就是一种著名的二元论观点,他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两个相对独立但相互作用的实体。
三元论(Trinitarianism)是指认为世界和存在由三个基本实体
或原则构成的观点。
三元论认为存在有三个互相关联的实体或原则,它们可能是相对独立但相互补充或相互关联的。
三元论在宗教哲学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基督教中的三位一体论,它认为上帝是由三个位格(父、子、圣灵)组成的统一实体。
需要注意的是,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并不是说世界或存在
只能归结为一个、两个或三个实体或原则,而是对于世界和存在的基本构成和性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概论一元论与两元论

概论一元论与两元论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的哲学概论一元论与两元论讨论一元论与两元论的大前提是:以人为中心,讨论的内容是人处在人化世界里世界对于人的活动的影响。
对此,本人主要的认识如下:现实的人,离不开物质与精神的两重制约;而人的努力又都是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着手的。
而且,物质与精神的两重性的制约与人对它们的反制约,从人的出生起直至死亡,自始至终都是占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对于人来说,没有了精神,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谁也没有理由否定精神的那一元,而单说物资的那一元。
只说物质一元论,那是不顾事实的唯心主义的哲学表现,是不科学而反事实的。
一、从现实世界的起源上讲,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二、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对于今天的人类社会来说,我们所面临着的这两元,并没有先来后到,而是同时存在着的,因而都在先验地制约着的,或者要在活动中同时兼顾着的。
其中物质是基础,而精神具有能动性。
当物质基础既成时,或不变是,精神的力量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是毛泽东一直信奉的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基础。
精神的力量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课题,求证与现实,求证与历史,都历历在目,不难说明。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单单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尤其是不平等、不科学的,对于人、或者是人类社会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活动,也是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反过来,承认两元论,对于现实的人来说却是现实的,实在的,对于认识世界、人的实践活动、乃至改造世界都有直接的效用。
一元论的主要意义在于万物的起源上,在于万事的基础性上。
在万物的起源上,决定了唯物主义哲学;在万事的基础性上,决定人们做事要看基础,不可盲目,要做到主客观的统一。
二元论的意义在于现实性上,人在现实基础之上活动的制约性与决定性上。
只讲物质决定论的一元论,是消极的,是惰性的。
如果应用于政治上,弄得不好,像现实的特色政治那样,促使现实社会向着动物性发展了;而对于人性,却起着制约的作用。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是哲学上的三种不同的观点,用来描述宇宙和现实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这三种观点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哲学立场和认知方式。
一元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基本的实体或原理。
一元论的支持者相信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统一的实体或原理。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理念”这一统一的实体所构成的。
一元论的理论家相信世界的复杂性可以归结为一个基本的原理,从而简化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相反,二元论是另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基本的实体或原理。
二元论的支持者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两种对立但又互相依存的实体或原理。
例如,在中国哲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所构成的。
二元论的理论家认为世界的复杂性需要用两种对立但又互相依存的概念来解释和理解。
多元论则是认为世界上存在多种基本的实体或原理。
多元论的支持者认为世界上的复杂性不仅仅可以归结为一个或者两个基本的实体或原理,而是需要用多种不同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
多元论的理论家相信世界的复杂性需要用多种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来进行解释和理解。
总的来说,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代表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和认知方式。
它们分别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每种观点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而理解和掌握这些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三元论和二元论

三元论和二元论
三元论和二元论是哲学中重要的两种思想流派。
三元论指的是存在论、精神论和形而上学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
而二元论则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基本存在形式,比如心灵和身体、灵魂和物质、主体和客体等。
在三元论中,存在论指的是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精神论指的是意识、思想、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存在。
形而上学论则探讨的是世界本体、本质和规律等哲学问题。
相比之下,二元论则更加简洁明了,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基本存在形式。
这两种形式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或关联,但它们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思想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都有体现,如康德的主观与客观、笛卡尔的心灵与身体等。
总的来说,三元论和二元论在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理论上的思考,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 1 -。
三元论和二元论

三元论和二元论
三元论和二元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
三元论主张世界由三个元素组成,分别是精神、物质和中介,其中中介是连接精神和物质的桥梁。
这种哲学思想认为,世界存在的本质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中介则是使它们相互作用的媒介。
相反,二元论则认为世界只有两个基本元素,分别是精神和物质。
这种思想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互相独立,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这种哲学思想强调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对立和分离。
在现代哲学中,三元论和二元论的思想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中都有所应用。
在认知科学中,三元论被用来解释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机制,而二元论则被用来描述人类意识和物质实在之间的关系。
在形而上学中,三元论和二元论被用来探讨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总的来说,三元论和二元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它们对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都在现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影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体论新说: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摘要:宇宙本是能量一元的;爆炸后释放出力量与热量、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种表征,进而反映出物体的五个构成要素;五构素物体呈现出波粒场三个运动状态;五构素中,方向、时间、空间属虚物质范畴,同实物质一起组成物体,构成物体的虚、实二个侧面,称之为广义(对称)物质。
关键词:本体论;能量;广义物质;波粒场;五构素
方向是指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等在运动场中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波走向,即“波(方向)、粒(物)、场”说中的波为方向元。
其中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定义为常规物质概念即实物质;物体粒子表现自身特征、地位的波动环境范围即场是物理学上的时空结构(传递介质);波反映了物体能量、意志、特征和运动趋势,定义为与实物质概念对称的虚物质(范畴)。
但它们都是能量在冷胀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都可从能量中转化而来。
由代物理理论可推知原始宇宙是纯能量的;据阴阳学说和宇称均匀特性,可拟设世界为虚物质、实物质(软硬)二元;为应用数理生化研究手段对人文社科作数量化技术化处理,应建冷胀宇宙构造模型于力量与热量(力热)、实物质、方向、空间、时间五维坐标系中。
至此,我们同时得到能量一元论、内容对称的广义物质虚实二元论、波粒场三元论和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构素的设定。
“波、粒、场”是关于物质间地位联系通过场发生波的干涉作用的三元论,其中波正是五构素说中的方向,并对应于广义物质中的虚
物质范畴。
可见,虚物质决定了物体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运动场中体现自身特征与价值的大方向不变,从而规定和影响了一切事物发展的大体趋势,而不是事先计划或安排好了事物的一切。
故虚物质论关于方向不变属大尺度范畴的概念正是相对论所研究的范畴。
因为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光子行进空间正常情况下是大尺度的,而相对论是在光速不变的支持下推导出来的,主要涉及到大尺度时空中宇宙根本律和运动总方向不变问题。
虚物质论强调自由至高无上,因为自由在消费体系内容中位于最高层次,因为量子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运动中存在无限自由;无限自由标志着没有运动相同的粒子,是任何高超的检测手段都测不出来的;虚物质论关于自由至上是低层物体(层次高尺度大),特别是量子世界的普遍要求。
这些是虚物质论同量子力学相关的局部方向变化原理。
由于广义物质范畴是指物体的虚、实二个层面,则可界定弦理论所描述的“弦”上的一个波动或振动模式为构成物体的一个最基本微观粒子(量子),即“波粒场”中定义波属虚物质范畴已触及到弦理论,说明物体的本质是实物质中潜在虚物质振动。
虚物质振动体现物体意志,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矛盾事件。
对社会现象和矛盾进行分析,人们得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形态与制度。
这证明实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宏观显性表现,虚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微观显性表现,二者是物体的二个层面,不可分离但可相互转化,以致人们日常从看到物体认知到实物质,虽看到事件矛盾却看不见虚物质。
能量转化为广义物质,广义物质包括虚、实二个侧面,二个面在一定场相位条件满足下构成物体。
如果忽略虚物质其它范畴不计,则虚物质可展开为方向、时间、空间等。
当将虚物质、实物质构成物体后的热量和力量抽离出来考虑时,物体构成要素则成了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元。
对虚物质中方向加以研究,发现的社会矛盾和运动规律可归结到方向不变原理和层次结构论上;结合数学推出五构素坐标系来观察宇宙得到遵循五大律使用三大模件去达成责权利一致原则的531理论,进而使管理经济学等人文社科理论数量化技术化。
在这二个基础上,社会全员之能力信誉、需求欲望在网上按程序进行交换的意控式TMS网系作为解决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先进平台就能形成。
世界观即微观、宏观、宇观,概称宇宙观。
宇宙产生前先是空无后是能量汤,自宇宙大爆炸后的世界是能量的也是广义物质的,即能量、实物质与虚物质三者同时存在并共同构成事物而不能单独存在。
如时空(虚物质范畴)决定(实)物质运动轨迹而(实)物质迫使时空发生变形,它们谁也不比谁优越,平权共处却不能单独存在。
五构素只是描述宇宙观一个比较方便的坐标系,从广义物质范畴来看,也可以说世界是五构素的。
一句话,能量、广义物质应是哲学上的主要概念,波粒场是物理学上的新学说,而五构素则可通过数理论而成科技中概念。
世界统一于能量,宇宙是唯能量的。
参考文献
[1]赵峥著.黑洞与弯曲的时空[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金致空.五构素物体论[P].广州:广东省版权局,著作权登字:19-2003-A-0013,2002.
[3] [英]史蒂芬·霍金著,许贤明吴忠超译.时间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英]保罗·戴维斯著,徐培译.上帝与新物理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不详.
[5]金小明.物体存在法则暨管理规律理论新解[J].大众科技,2005年第2期.
[6][法]布鲁诺·雅罗森著,张莹译.科学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郑庆璋崔世治著.相对论与时空[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英]B·K·里德雷著,李泳译.时间、空间和万物[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9][美]史蒂文·温伯格著,张承泉等译.宇宙最初三分钟[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0][美]普洛格D·G贝次著,吴爱明邓勇译.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1]李政道著,朱允伦柳怀祖编.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12]金小明.531系统理论[A].中国社科院.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
[C].厦门大学出版,2005:103~111.
[13]金致空.论阴流子经济学[J].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1).
[14]金小明.创新世界观及其五构素坐标系描述法[N].卢继传.中国当代思想宝库[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40~50.
[15]金致空.论证方向不变原理[J]中国思维网学术原创(),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