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二元论剖析

合集下载

身心二元论的探讨

身心二元论的探讨

身心二元论的探讨人类作为一种有思维能力的生命体,对于自身的身体和心灵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许多哲学家和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其中,身心二元论是一种被广泛讨论的理论,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实体。

本文将探讨身心二元论的基本概念、争议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身心二元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的思想。

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经典文句,并从此奠定了身心二元论的基础。

笛卡尔认为,身体是可见的物质实体,而心灵是非物质的思维和意识的所在。

他主张身体和心灵是完全不同的存在,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作用。

身心二元论的观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备受争议。

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身体和心灵之间存在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

例如,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身体和心灵之间的相互关联。

通过研究脑部的神经活动,科学家们发现心灵的一些活动和思维过程与特定的脑区和神经信号有关。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身体的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当身体不适时,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类似地,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身体方面的不适。

这种身心相互联系的观点挑战了身心二元论的观点,认为身体和心灵并非完全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赖和影响的。

面对身心二元论的争议,有些哲学家和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试图综合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身体和心灵的概念是由社会和文化构建的,并不是固有的或本质上的。

我们的体验和认识来源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这种观点强调了社会因素在身体和心灵关系中的重要性。

尽管身心二元论的争议一直存在,但它对人类生活和思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身心二元论赋予了我们思考和意识的自由。

如果我们接受身心二元论,我们相信我们的思想和意识的独立性,我们也可以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追求身体和心灵的和谐。

我们可以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心理调适来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笛卡尔的二元论

笛卡尔的二元论

笛卡尔的二元论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éDescartes),得出一种思想叫“二元论”,即对于一个主题有两种可能的观点:肯定与否定。

笛卡尔的二元论的基本思想是,我们只能用另一个观点作为参照系,以确定一个观点的真理性。

二元论有许多历史传承,从古希腊至中世纪,再到现代社会,它都是极受欢迎的。

二元论是笛卡尔哲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也是笛卡尔影响最深远的思想之一。

笛卡尔对二元论的理解是把两种对立的意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结论。

笛卡尔认为,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主题,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做出判断。

笛卡尔的二元论强调的是,它是一种“主张”的思想,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是必须有理由的。

也就是说,某种观点必须来自一种可靠的信息来源,以让人们能够有效地思考和审议该观点,并最终做出合理的判断。

此外,笛卡尔还强调,要正确诠释一个主题,我们必须要从双方面去思考这个主题,而不是仅仅从一方面来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笛卡尔的二元论受到西方思想家的广泛影响。

由于它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的分析框架,让我们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题,它引起了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其他思想家的兴趣。

笛卡尔的二元论也受到当代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关注。

例如,对于性别和种族等关键性社会问题,当今社会学家正在关注如何正确识别问题的双重性,并尝试探讨这种双重性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有许多关于经济贸易和政治等主题的研究,它们大多也是基于二元论的思想。

笛卡尔的二元论也为我们的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人们也许会有相互矛盾的观点,但只要我们从双方面考虑问题,并努力真正了解不同观点,就能更准确地认识这些问题,从而制定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笛卡尔的二元论在历史上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了现代社会学家和其他思想家的广泛认可。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号:*****‎22001‎姓名:***笛卡尔生活‎在欧洲思想‎大变革的时‎代新的科学‎成果和新的‎解释方法对‎笛卡尔的思‎想及其研究‎兴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生理‎实验来揭示‎心灵(Mind)产生原因并‎进而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但当时科学‎的发展状况‎使得笛卡尔‎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而宗教迫害‎也使他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只能以隐晦‎的语言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他的二‎元论哲学正‎是这一背景‎的必然产物‎。

心身关系,也就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关系。

一直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因为它‎不仅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交汇点,而且对它的‎回答也区分‎了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所以哲学史‎上各个哲学‎派别对这个‎问题都必然‎要作出解答‎。

虽然在古代‎就存在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但是当时的‎理论论证却‎十分的简单‎甚至说是粗‎糙,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

所以直到近‎代哲学,特别是从笛‎卡尔开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才有‎了鲜明完整‎的理论形态‎。

我们可以从‎黑格尔的一‎段话中体味‎到笛卡儿在‎个问题乃至‎哲史上的重‎要性:“从笛卡尔起‎,我们踏入了‎一种独立的‎哲学。

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其实相同的‎结论我们也‎不难从其他‎后来伟大的‎哲学家那里‎得到。

近代哲学中‎,笛卡尔第一‎次提出了身‎心二元论的‎系统理论,他将世界明‎确地分成不‎同性质、各自独立的‎实体。

而他的二元‎论门根结底‎是人的二元‎论,世界的二元‎性也是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才有精神,只有在人这‎个物种身上‎才能体现出‎灵魂与身体‎两个方面的‎区别。

笛卡尔把实‎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实体, 一类是心灵‎实体。

物质实体的‎本质是广延‎,而心灵实体‎的本质是意‎识或思维。

笛卡儿的二元论及其理论价值

笛卡儿的二元论及其理论价值

笛卡儿的二元论及其理论价值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于17世纪提出了一套理论,被称为“笛卡尔
的二元论”,它是影响范式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

笛卡尔的二元论认为,人的认知,即我们的思维,是由两种最基本的
组成部分构成的。

一个是从经验中获取的感性因素,另一个是来自逻
辑思维的理性因素。

感性和理性是互补的,却是永远可以区分开来的,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笛卡尔的二元论对现代思维乃至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现
代哲学和行为科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它强调了双重精神,必须在头脑
中有理性和感性的双重活动,而不是一味符合理性才能取得科学进步,这也使人们更加重视感性的作用,发展了新的重视实际操作的实证主义。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笛卡尔的理论推动下,辩证法得以完整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多角度理解社会现象,形成了新的思维体系。

笛卡尔的二元论价值在于它强调以理性思考和感性思考的完美结合为
基础,帮助人们发展出一套全面、系统的认识观。

同时,它也为研究
人类行为学和哲学提供了有用的观点,丰富了我们对人类行为本质的
理解。

笛卡尔心物二元论

笛卡尔心物二元论

笛卡尔心物二元论
【心物二元论】亦称“精物二元论”。

法国笛卡尔把心灵(精神)和物质看成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平行存在的本体论学说。

一方面,他认为“我”是一个思想的无形体,把自我或心灵看成可脱离身体、脱离客观世界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另一方面,又在上帝的保证下,承认物质实体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是一种有形体而无思想的东西。

还认为就人来说,灵魂和肉体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存在的,精神和物质、心灵和身体都是由上帝派生的,只有上帝才是绝对独立存在的实体。

从辩证形而上学角度来说,无论是心还是物,都属于具象性概念,必须将其抽象为形而上学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专业用语。

从心物二元论的理论构成分析,所谓心,即为人的主体性因素;而所谓物,即为对象事物的客体性因素。

因此,所谓心物二元论,本质上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论问题。

从哲学上来说,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认知和实践两种关系。

从辩证形而上学的理论构造来说,人的主体性存在和对象的客体性存在,都是一个独立自存的个体。

如上图所示。

这两者之间发生的逻辑辩证,是主体性论域与客体性论域之间发生的交叉关系。

在交叉关系上,形成其他四种外延关系和四种性质命题判断。

通过主客体的逻辑辩证,最终形成两者之间的统一共存关系。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笛卡尔是17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对现代哲学和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理性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尽管笛卡尔的认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在今天的哲学界,人们对他的认识论观点提出了不少质疑,认为其存在着一些缺陷。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笛卡尔的认识论观点进行浅析,探讨其可能的缺陷。

笛卡尔的认识论观点存在着“二元论”倾向。

他将人的思维和身体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是独立于身体的存在的。

这种二元论的倾向导致了笛卡尔在解释思维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时遇到了困难。

在他的观点中,思维是一种纯粹的活动,完全脱离了身体的影响,而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事实上,我们的思维活动是与身体密切相关的,我们的感觉、知觉、情绪等都与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笛卡尔的二元论观点忽视了人的思维活动与身体的密切关系,这是他的认识论观点的一个缺陷所在。

笛卡尔的认识论观点存在着“内在观察”的局限性。

在他的观点中,人可以通过“内在观察”来认识自己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

这种“内在观察”往往是主观的、不可靠的。

人的思维活动是复杂而多样的,很难通过简单的“内在观察”来完全把握。

笛卡尔的观点忽视了外部世界对我们认识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往往是通过感觉、经验等途径获得的,而不仅仅依靠“内在观察”。

笛卡尔的认识论观点在认识的过程和方法上存在着局限性,这也是其缺陷之一。

笛卡尔的认识论观点对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在他的观点中,笛卡尔强调了怀疑精神和理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怀疑一切、从纯粹的理性出发才能得到真理。

他的观点忽视了实践和经验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和经验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方法也不仅仅是通过纯粹的理性推理来获得真理。

笛卡尔的认识论观点在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其缺陷之一。

笛卡尔的认识论观点存在着“理性主义”的倾向。

试析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试析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试析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作者:刘伊黎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6期摘要:身心关系问题是关于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身心关系问题贯穿了笛卡尔哲学的始终,不管是笛卡尔的机械论还是形而上学,都离不开对身体和灵魂的关系问题的探讨。

本文将分析《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关于身心关系问题的论证逻辑,并探讨笛卡尔身心关系问题中关于理解“身心区分”和“身心统一”之间的困难。

关键词:笛卡尔;身心二元论;身心关系;笛卡尔哲学一、身心关系问题的由来一直以来,身心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讨论的焦点问题,身心关系问题的提出使得人们将其目光转向人本身,关注人的存在,探索人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早在中世纪时期,关于身体和灵魂关系问题的讨论就十分激烈。

宗教观念里,灵魂要弃恶扬善,必须摆脱身体的束缚。

中世纪的身体与灵魂的关系延续了古希腊时期的特点,当时的人们认为灵魂是善、理性、完全的,而身体是处于充满罪恶的。

身体和灵魂有上下等级的区分,它们二者是相互分离的。

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身体的解放,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上帝转向人自身,人的合理欲望得到认可,身心关系问题重新受到广泛关注。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开端者,他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新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体系,所以身心关系问题必须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框架之中,为身心关系奠基的就是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他在论证了上帝存在之后,明确了上帝实体的存在,这样由上帝创造的被造物也是作为实体的存在,身体和灵魂都是上帝的被造物,它们存在同样也是清楚、明白的,但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笛卡尔哲学中似乎又不那么清晰。

笛卡尔一方面将二者区分开来,一方面认为二者是具有因果作用的统一体,所以厘清二者的关系就是理解笛卡尔身心关系问题的最佳途径。

笛卡尔在其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第六沉思”的标题中明确提出了“The existence of material things,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ind and body”,中文译本将此译为“灵魂与身体的区别”。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理解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理解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理解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听起来就像哲学界的一场大派对。

想象一下,一个人坐在桌子旁,左边是他的身体,右边是他的心灵。

身体就像个铁铮铮的机器,能动能跳,吃喝拉撒,甚至还能做一些华丽的舞蹈。

而心灵呢?它就像一位艺术家,充满了创意,想法像潮水般涌来。

笛卡尔就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虽然它们又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哇,这种观点真是让人脑洞大开啊!大家日常生活中,身体和心灵的对话可多了。

你想想,早上起床时,身体就像个懒虫,硬是不愿意动,而心灵却在说:“快起床吧,今天有个重要的会议!”这时,身体就像个叛徒,偏偏想再赖会儿床。

笛卡尔还曾说过:“我思故我在。

”这句话简直就像哲学界的金句,大家都爱引用。

意思就是说,只有通过思考,才知道自己存在。

试想一下,若你躺在沙发上,心里想着星辰大海,身体却什么也不动,那你到底算不算存在呢?这个问题真是让人抓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情绪左右。

心情一好,身体就像打了鸡血,立刻干劲十足;而一旦心情低落,身体就像披着重铠的乌龟,慢吞吞地爬。

真是有趣又无奈的搭档。

再说说身体的感觉。

你吃到美味的冰淇淋,舌头上的味蕾立刻欢呼雀跃,身体感受到那份凉爽,心里也乐开了花。

心灵的快乐感就像放烟花一样,瞬间绽放。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心情不好,喝水都觉得苦,身体的感觉简直成了心灵的反映。

两者之间的互动,真是像拉锯战一样,斗智斗勇,谁也不肯让步。

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身体是“老板”,因为它负责行动,做决定。

但心灵也不甘示弱,特别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

试想,有些人工作压力大,身体拼命工作,心灵却在发出求救信号,想要放松、想要旅行。

于是,一场“心身大战”就此展开,谁也不让步。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笛卡尔的理论真是实打实的生活写照。

说到这,笛卡尔还提到了“物质”和“精神”的不同。

物质就是身体,精神则是心灵。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你吃得再好,如果心情不好,身体也不一定能发挥出最佳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卡尔二元论
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这位伟人),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是二元论唯心主义者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对近、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影响,人们一般都首推他的心身二元论,认为唯此才使他成为近、现代心灵哲学的开创者。

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实体的层面,即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身体)的对立;一是性质或属性的层面,即心灵的属性“思”与物质的属性“广延”的对立。

他认为,无论在哪一个层面,对立的各方都不能还原为另一方。

这是二元论的基本含义。

也就是说,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思”与“广延”是绝对不相同的东西,各自都不能成为对方的根据和解释。

不过,这两个层面在笛卡尔心灵哲学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因为实体的存在是从属性“推”出来的,除了它们的属性外,我们对实体一无所知,所以实体―实体的二元论完全依赖于属性―属性的二元论,依赖于后者的性质和说明。

于是,在笛卡尔那里,实体―实体的二元论只有存在象征的意义,没有实质叙事的意义;或者说,它只是一个二元维度的符号,而它的实质内涵是以属性―属性的二元论体现的。

如果心灵与身体、思想与广延是互不相干的,那么如何理解活生生的、既有思想又有身体的人。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人的心和身是不是结合在一起的;第二,心和身何者代表了人的本质。

这两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笛卡尔都给出了回答。

他认为,虽然心和身是绝对有别的两种东西,但它们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了有生命的“人”。

当我们谈到一个人,既可以指他的身体,也可以指他的思想或灵魂,但作为其本质的,则是后者。

因为根据“我思”的规定,我们只知道自己是思想的存在,我们的全部本质是思想。

而身体与其他物体一样,只不过是具有某种形状的物体,它不能思想,也不能成为人的本质,它与心灵结合在一起,作为心灵的居所和“工具”。

这里,笛卡尔遇到了他关于心身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即如何说明心身的结合和相互作用。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生理学家和严肃的哲学家,他承认,心身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不争的事实:人既有意识活动,也有身体活动,意识可以支配和影响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也可以对意识发生影响。

但根据他的二元论,既然心与身是绝对不同的两种东西,它们之间没有同一性,也没有“属”与“种”的关系,那么,它们的结合与相互作用如何可能?
笛卡尔曾将心身关系比做舵手坐在船上。

后来赖尔在《心的概念》中用“机器中的幽灵”的比喻来概括笛卡尔的观点。

两个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各自的目的并不相同。

赖尔的比喻是用来批判笛卡尔二元论以及由此引出的所谓“范畴”错误”,笛卡尔的比喻则是为了说明这一比喻的不完全性,并试图加以改进。

他认为,舵手与船的比喻是不准确的,不足以说明心身关系的全部特征。

因为舵手与船的关系是“外在的”,舵手只是“旁观”并操纵船的航行,而实际情况是,“我不仅仅住在我的身体里,就像舵手在船上一样,而是与身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与身体密切混合在一起,以致我似乎与它构成了一个整体。


那么,如何来说明这种“整体性”的结合? 根据笛卡尔的原则,如同对心灵与物质实体的说明依赖于对它们各自属性的说明一样,对心身结合的说明,也依赖于对两种属性之结合的说明。

他认为心的属性“思”由各种不同的意识活动组成,其中有些是纯粹的理智活动,它们与身体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关系,只对心本身负责。

人的感觉必须通过肉体感官才能呈现出来,人的意志必须通过对身体活动的支配才能实现,人的情感必须在肉体上得到表现并对情感对象作出反应。

而身体的各种活动和作用无非是物质“广延”属性的不同样态和表现。

笛卡尔认为,我们关于心身结合的观念正是从“思”和“广延”两种属性的“结合”或“共同作用”,即人的感觉、意志和情感中推出来的,如同从“思”推出心灵实体,从“广延”推出物质实体一样。

于是,在笛卡尔那里,心身结合就不但有了知识的意义(它是推理的结果),而且有了本体存在的意义(因为它与心、身实体有同样的生成谱系)。

应该说,这一理论结果是笛卡尔早先未预见到的。

当他致力于证明心、身的二元对立时,他只承认心和身两种实体),现在他不得不将心身的结合也当做“实体性的”东西。

于是,在他所描绘的心身世界中就形成了心、身、“心身结合”的三重结构。

笛卡尔说:“我区分了三类原始观念或概念,它们每一类都是我们以其自己的特定方式知道的,而不是借与他种观念或概念的比较知道的。

这三类观念或概念即灵魂的概念、肉体的概念、两者相结合的概念”;“专就身体而言,我们只有广延概念以及由它所承担的形状和运动概念;专就灵魂而言,我们只有思想的概念,它包括了理智的概念和意志的倾向。

最后,就灵魂与肉体一起而言,我们只有两者之结合的概念。

我们关于灵魂推动身体的能力,身体作用于灵魂及引起感觉和情感的能力,都依赖于这个概念。


心身二元论是思辨的结果,它具有理性的真实性;心身结合是常识或“俗见”的结果,它具有感性的真实性。

前者是哲学家的意见,后者是俗人的意见。

虽然任何深思熟虑的哲学思考都不会同意俗人的意见,但放弃后者也是不明智的。

笛卡尔试图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哲学态度”上的平衡。

他认为,为了获得关于上帝和灵魂的知识,必须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但如果执迷于这样的思考又会有损于想象和感觉的作用,所以,最佳的选择就是记住并相信来自想象和感觉的结论,然后再用其他时间去研究理智与想象、感觉互相合作的问题。

笛卡尔的上述态度显示出一种无奈,与他曾极力追求的精确科学的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们可以将它看作笛卡尔在找不到理论出路时对常识的一种妥协,与后来休谟因无法摆脱怀疑主义而诉诸于“自然信念”的情形很相似。

第二,笛卡尔试图为心、身、心身结合划定各自的范围,以避免理论综合的困难。

他认为,心、身、心身结合三者都是原始概念,是不能再分析的,其中任何一个都只能根据其自身而不能根据他者来解释。

因此,我们必须将各自的概念用于各自合适的对象,而不能混淆,否则就会犯错误。

他特别批评了用物体之间的作用来说明心、身之间作用的观点。

不过,笛卡尔的这个办法也是行不通的。

对不同的概念、对象或方法作划界区分是哲学中常用的方法,其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划界标准。

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笛卡尔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精神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

二元论割裂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无法将物质和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即使是笛卡尔,最终还是倒向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笛卡尔无法自圆其说二元论才倒向了唯心主义,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了他的二元论学说,毕竟哲学这个东西也无所谓绝对的对错,各大哲学流派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毕竟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笛卡儿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