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题型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

题型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典型问题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轨迹为直线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x =vt ,其位移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速度。
◆基本规律的应用【例1】一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沿x 轴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 =5-2t ,式中x 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求:(1)前4s 内物体所经过的路程和位移。
(2)t =4s 时的位移。
(3)运动的速度。
【解析】(1)由该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知:当t =0时,x 0=5m ;当t =4s 时,x 4=5-2×4=-3m ;故前4s 内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s =8m 位移Δx =x 4-x 0=-8m位移的大小为8m ,方向沿x 轴负方向。
(2)t =4s 时的位移为:x 4=-3m 即x 轴负方向上距原点3m 处。
(3)由题知:8m 4sx tv ∆-∆===-2m/s“-”号表示速度的方向沿x 轴负方向。
【答案】(1)8m ,-8m (2)-3m (3)-2m/s 【点评】(1)在直线运动中,选取正方向,矢量的方向可用“+”“-”号表示。
(2)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表示位置变化,某时刻的位移表示该时刻物体的位置。
◆超声波测速【例2】如图1-4-7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在这个系统中,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
工作时小盒子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匀速运动的被测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从B 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 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1-4-8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图像,求超声波的速度和物体运动的速度。
图1-4-7图1-4-8【解析】由图可知,超声波在21t 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 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112112t x x t v ==声物体通过的位移为Δx =x 2-x 1时,所用时间为:)-(-01221022-102t t t t t t t t ∆+=∆+=∆∆因此,物体的速度为:212112102102-2(-)-(-)x x x x x tt t t t t t v ∆∆+∆+∆===【答案】112t x v =声;01212)(2t t t x x v ∆+--=◆相对速度问题【例3】一列队伍长L =160m ,行进速度v 1=3m/s ,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尾跑步赶到队首,其速度v 2=5m/s ,然后又立即用相同的速率返回队尾,在通讯员从离开队尾到重又回到队尾所需的过程中,求队伍前进的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辨析

2020/5/20
2
三.从速度-时间图象辨析
1.匀速直线运动
9 v(m/s)
8 7 6 5 4 3 2 1
v=6m/s 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匀变速直线运动
9 v(m/s)
8 7 6 5 4 3 2 1
a=1m/s2 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五.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请根据此图说出 物体在一分钟内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s(m)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t(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2020/5/20
5
五.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请根据此图说出 物体在一分钟内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v(m/s)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t(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2020/5/20
6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 谢!
2020/5/20
7
2.匀变速直线运动
5 a(m/s2)
4
3
a=2m/s2
2
1
t(s)
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a=–3m/s2
-3
从加速度和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图象
上表现为一点,即坐标原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一定值,图象 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初中物理讲义 力学2:匀速直线运动

力学2:匀速直线运动一、机械运动的分类: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1)【平动】物体不论沿直线还是沿曲线平动时,都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运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b)在同一时刻,平动物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因此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作为质点来处理。
(2)【转动】分为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定轴转动的特点为:(a)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上有一条直线(轴)的位置不变,其它各点都绕轴做圆周运动,且轨迹平面与轴垂直。
(b)物体上各点的状态参量,除角速度之外都不相等。
定点转动的特点是运动过程中,物体内某一点保持不动的机械运动,绕定点转动的物体只有一点不动,其它各点分别在以该固定点为中心的同心球面上运动。
(3)【振动】(机械运动中的振动,仅仅指机械振动)振动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总体分为宏观振动(如地震、海啸、声音、水波)和微观振动(基本粒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一些振动拥有比较固定的波长和频率,一些振动则没有固定的波长和频率。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振动时能够让另外一个物体产生相同频率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现象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和危害。
二、质点(拓展知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1)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初二物理匀速直线运动试题

初二物理匀速直线运动试题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所用时间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__;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
【答案】4:9;9:4【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速度公式求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比值。
(1)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2)甲、乙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时间之比;故答案为:4:9;9:4.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m的路程用了30s的时间,则它在前15s路程内的速度为 1.5m/s,通过的路程是 22.5m;它通过72m路程所用时间为 48s.【答案】1.5,22.5,48【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速度公式求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15s路程内的速度等于全程的速度,由通过45m的路程用了30s的时间,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一半的路程,即通过的路程是22.5m;通过72m路程所用时间为。
故答案为:1.5,22.5,48.3.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长6700m,一列全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大桥时,在前40s内通过了600m的距离,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为 345s.【答案】345【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速度公式求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1)火车的平均速度:;(2)火车经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L车+L桥=200m+6700m=6900m,火车经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345.4.如图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从图象中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s出发.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它们运动的路程相同;骑自行车的速度大【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对图像的认识。
由图看出,当两人停止运动时所走过的路程都是200m,骑车者用了15s,而跑步者用了25s,故骑车者的速度大.故答案为:它们运动的路程相同;骑自行车的速度大.5.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运行的速度是72km/h,若火车从甲站晚开车6min,则司机必须把车速提高到90km/h,方能使火车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间的距离为 36km,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运行的时间为 30min.【答案】36;3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速度公式求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高二物理匀速直线运动试题

高二物理匀速直线运动试题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是6 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C.物体前两秒的位移是12 mD.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答案】BC【解析】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物体的加速度,根据得,,故B正确,A错误;根据公式可得物体前两秒的位移是12 m,C正确;第1s内的位移,则平均速度,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有一辆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其正前方有一陡峭山崖,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多远?(v声=340 m/s)【答案】325 m【解析】若汽车静止问题就简单了,现汽车运动,声音传播,如下图所示为汽车与声波的运动过程示意图.设汽车由A到C路程为x1,C点到山崖B距离为x;声波由A到B再反射到C路程为x2,因汽车与声波运动时间同为t,则有x2=x1+2x即v声t=v汽t+2x所以x==\m=325 m.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甲地到乙地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1)根据图象简述运动过程;(2)作出这个过程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答案】(1)在OA阶段汽车匀速运动,AB段静止不动,BC段反方向匀速(2)【解析】(1)在OA阶段汽车匀速运动,AB段静止不动,BC段反方向匀速(2)4.一个重5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3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物体受到的水平力应为()A.0B.50N C.15N D.5N【答案】A【解析】物体只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而且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不受力。
5.(8分)如图所示,是一架飞机的位移-时间图像,从图像中求出:(1)飞机在30min内的位移(2)飞行速度(3)飞机飞行900km所用的时间【答案】解:(1)由图得,飞机1小时内的位移为300km,故30分钟内的位移S为150km。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科学思想方法:先把过程无限分割, 以“不变”近似代替“变”,然后再 进行累加的思想 。
思考3
此科学思想方法能否应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象上?
设计方案:从v-t图象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
分割
v/m/s 50 40 30 20 10 0 5
10 15
v/m/s 50 40 30 20 10 0 5 t/s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它的v-t图象是否也有类 似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一次课上,老师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 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 (见下表),表中“速度 v” 一行是这位同学 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 0 、 1 、 2……5 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 有保存。
5m -5m 0
例3、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 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 多远?
正确解:设车实际运动时间为 解:以汽车初速方向为正方向 t0,以汽车初速 方向为正方向。 1 2 所以由 x v0t at v0 15 2 t 7.5s 由 v v0 at 得运动时间 0
解:以汽车运动的初速v0为正方向 12 x v0t at 得 由 2 : 先用字母代表物 x 1 180 1 v0 at m/s 112 m/s 9m/s 理量进行运算
t 2 12 2
知识运用
例2.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 向抛出,得到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如图2—3—6所示.试求出它在前2 s内的位移,后2 s内的位移,前4s 内的位移.
思考与讨论
学生 B :这个办法不好。从表中看出,小车的 速度在不断增加,0.38只是0时刻的瞬时速度, 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用这个数值乘以0.1 s,得到的位移比实际位移要小。后面的几项也 有同样的问题。 学生 A :老师要求的是“估算”,这样做是 可以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用一个向量来表示它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行走、开车、自行车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简化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量,它是一个向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时间有关,可以用位移公式来计算。
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即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
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表示物体每秒移动的距离。
3. 路程:路程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所走过的路径长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不变,因此可以用速度乘以运动时间来计算物体的路程。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 时间:时间是物体运动发生的持续时间。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用路程除以速度来计算物体运动的时间。
时间的单位是秒(s)。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可以通过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例子1:假设一个人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匀速行走,他从家里走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解答:假设家和学校的距离是10公里,那么他需要2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这里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人的速度保持不变,即每小时5公里,因此可以用路程除以速度来计算时间。
例子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它在2小时内能行驶多远?解答:由于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可以用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路程。
这里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指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即每小时80公里,因此它在2小时内能行驶160公里。
例子3:一个自行车手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匀速骑行,他骑了3小时后,离出发点有多远?解答:自行车手骑行的距离可以用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含答案)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3.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 图像如图4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C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C .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米D .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2米4.().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5.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6.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Bts v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7.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A8.(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C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9.下列各图中,表示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的是CA. B. C. D.10.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速度单位的是AA. m/sB.mC.sD.kg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B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13..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判断题 1、在千米/小时和米/秒这两个速度单位中,千米/ 小时的单位比较大。8.24米。() 三、选择题 一个运动物体,在第一次10秒内走4米,在第二次5秒 内走2米,在第三次15秒内走6米,则可以肯定此物体 一定是作了()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既有匀速直线运动,又有变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 2
o
2
46
8 t/s
思考:此题若换成v-t 图答案又如何?
v/(m/ 6 s)
4 2
o
2 46
8 t/s
例7.火车的速度144km/h,某人跑步的速度4m/s,
问谁快?
( 火车快 )
例8.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之比?
速度大小的另一种比较方法----图像法
A.1:2 B.2:1 C.9:2
D.2:9
例11.某同学测自己的步行速度,从8点10分5秒开始 计时,当他走完40m时,正好是8点10分55秒.该同学 的步行速度为多少?
例12.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00m,一列火车全长200m, 若该车匀速通过大桥时,在前40s内通过600m路程. 求: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①.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
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用
v
v1
v2 n
vn
来计算
例2.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
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是多大?
③.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
不一定相等
❖ 思考: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
谁运动得比较快? s/m
甲、乙运动均为 匀速直线运动
90
甲
乙
10
t/s 30
例9.如图:小名和爸爸开车
到李庄,在A地看到的标志牌
如图所示,则按照图上的要
40
16km 求从A地到李庄至少需要几
分钟?
会看列车时刻表、汽车速度表
例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 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 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例1: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 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 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 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两人一起再经过 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s
甲
乙
o t
例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s/m (3)_____________ 6
3、爆破需要引火线,某引火线燃烧的速度为 0.8厘米/秒,若人在点燃引火线后立即以5米/ 秒的速度迅速跑到600米以外的安全区,问选用 的引火线至少应多长?
4、一辆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到距一 悬崖绝壁875米处时按了一声喇叭,声音以340 米/秒向前传播,遇到绝壁后又反射回来,问: 在行驶的汽车里,驾驶员要经过几秒钟才听到 喇叭响的回声?
④.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
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例3.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v1匀速驶完 前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1: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 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2:一段路程为s,如果列车在通过前2s/3时 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s/3时的平均速度为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过桥问题)
一、填空题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 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的运动路线是 _______,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相等,这种 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已知在8秒钟内匀 速通过320米,则此物体在第5秒钟时的速度是 _______米/秒。此物在前半路程中的速度是 _______米/秒。 3、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甲的速度是7米 /秒,乙的速度是23.4千米/时,丙的速度是420厘米 /秒,比赛结果是_______先到达终点;_______跑 得最慢。
s 4.路程与时间(s-t图)或速度与时 间(v-t图)的图象 s
o 静止
v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v
o
匀速直线运动
t
匀o变速直线运动 t
例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
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
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 > v乙 C、v甲 = v乙
B、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