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中学历史)

合集下载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测试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2、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梦溪笔谈》B、《考工记》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3、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A、佛教传人中国B、法显游历天竺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5、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的是()A、宋应星B、徐霞客C、李时珍D、徐光启6、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魏源B、姚莹C、林则徐D、徐继畲7、最先在中国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是()A、中国地主B、中国政府C、外国商人D、中国商人8、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之役B、威海之战C、黄海之战D、辽东之战9、下列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B、《五一六通知》的发表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D、《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表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处决查理一世B、成立共和国C、“光荣革命”D、两党制确立13、法国历史上,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文件是()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C、《民法典》D、《独立宣言》14、北美独立战争中,战争形势出现转折,美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战役是()A、纳西比战役B、马斯顿荒原战役C、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战役15、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束缚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钢铁工业采用了新技术B、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业的产生C、生物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D、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使用17、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8、19世纪中期,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集中在()A、亚洲地区B、欧洲地区C、拉丁美洲地区D、非洲地区19、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有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20、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二、多项选择题。

初中历史特岗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特岗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特岗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特点?A. 选拔人才B. 考试内容固定C. 考试形式多样D. 考试内容不固定答案:D3.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加强了对边疆的防御?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神宗答案:B4. 清朝时期,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康熙皇帝采取的?A. 废除圈地令B. 推行“摊丁入亩”C. 建立“三藩”D. 收复台湾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2. 五四运动期间,以下哪些口号被广泛传播?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民主与科学”C. “打倒帝国主义”D. “实业救国”答案:A3. 以下哪些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周恩来答案:A, B4. 抗日战争期间,以下哪些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A, B, C5. 新中国成立后,以下哪些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C. 大跃进D. 文化大革命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时期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安定,是唐朝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2. 描述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航海技术。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下列哪项不是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武举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开展贸易D. 传播佛教答案:A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A. 设立驻藏大臣B. 册封达赖喇嘛C. 实行金瓶挚签制度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下列哪项不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举措?()A. 颁布《临时约法》B. 废除科举制度C. 实行君主立宪制D. 推行新文化运动答案:C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2年D. 1923年答案:B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哪个根据地规模最大?()A. 晋察冀B. 陕甘宁C. 晋冀鲁豫D. 苏北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主要目的是()A. 解放农村生产力B. 消灭地主阶级C. 建立人民公社D. 实现农业集体化答案:A9. 文化大革命期间,下列哪项不是“四人帮”的主要罪行?()A. 破坏经济建设B. 迫害知识分子C. 推行极左路线D. 支持改革开放答案:D10.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建立国有经济体制D. 建立集体经济体制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12. 下列哪些措施是洋务运动期间的主要活动?()A. 创办军事工业B. 创办民用工业C. 建立新式学堂D. 派遣留学生答案:ABCD13.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包括()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民主”和“科学”C. “打倒列强,除军阀”D. “反对二十一条”答案:ABD14. 下列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教育改革答案:ABC15.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包括()A. 建立经济特区B. 开放沿海城市C. 建立自由贸易区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2022年湖南特岗初中历史教师真题

2022年湖南特岗初中历史教师真题

2022年湖南特岗初中历史教师真题1、36.小明正在收集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图片资料,据此分析,他正在为下列哪一图片展做准备()[单选题] *A.明朝科技的辉煌(正确答案)B.清朝文学的发展C.明朝建筑顶峰D.清朝书画展2、17.在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设立了管辖机构,任命官员,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治理。

下列管理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西域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④北庭都护府[单选题]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正确答案)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3、45.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的国家是()[单选题] *A.新罗B.日本(正确答案)C.天竺D.大食4、小明梳理历史知识,主要内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体现了()?[单选题] *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抗战(正确答案)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5、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和出现华北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单选题] *A.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 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C.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政策(正确答案)D. 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6、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蕃一家”的是( ) [单选题] *A.文成公主入藏(正确答案)B.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C.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7、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正确答案)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单选题] *A.赵匡胤(正确答案)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单选题] *A.《史记》B.《汉书》(正确答案)C.《后汉书》D.《左传》9、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

[单选题]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确答案)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D.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10、大师西去悲难禁,毕昇功德世长流”。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这篇《中学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中学历史(满分为100分)第⼀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选错、少选均不得分)1.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法直接影响着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

A. 好坏B. ⾼低C. 信度D. 效度2.布鲁姆将认识领域的教育⽬标分为以下层次:识记、理解和()。

A. 综合B. 应⽤C. 分析D. 评价3.运⽤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应围绕和服务于()。

A. 教学任务B. 教学⽬的C. 教学⽅法D. 教学理论4.多媒体教学是指运⽤以计算机为核⼼的多种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把()等各种信息综合在⼀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A. 影像B. 动画C. 图形D. ⽂字5.课程结构⼀般分为()。

A. 前后结构B. 横向结构C. 纵向结构D. 正反结构⼆、填空题(10分,每空2分)6.诊断性评价在实施,形成性评价在实施,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之后实施。

7.是指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等根据历史教学评价指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的地直接对历史教师进⾏观察,从⽽获得相关的评价信息的⽅法。

8.制定历史教学原则,主要有三个,即、和教学实践经验。

第⼆部分历史专业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下列划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问世的先后顺序是()。

a. 提出的物理学相对论b.发射放射性元素镭c. 发现放射性元素铀d.发现放射现象A. abcdB. acbdC. adbcD. dcba2.⼀战后,未批准《凡尔赛条约》的国家是()。

A. 英国B. 美国C. ⽇本D. 中国3.中美正式建⽴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A. 1974年B. 1972年C. 1978年D. 1979年4.我国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 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改⾰开放C. 实⾏家庭联产承包经营D. 改⾰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5.1943年⽑泽东说:“我们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百姓发饷,完全由⾃⼰供给……”主要原因是()。

山西特岗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特岗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特岗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B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进行了统一,其中文字统一为:A. 隶书B. 楷书C. 小篆D. 行书答案:C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个地方?A. 印度洋B. 红海C. 南太平洋D. 南极洲答案:B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重要的土地政策?A. 均田制B. 屯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土地国有制答案:A6.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在哪位皇帝的领导下实现的?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A7. 明朝时期,著名的“永乐大典”是在哪位皇帝的命令下编纂的?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答案:B8.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政策?A. 派兵征服B. 册封达赖喇嘛C. 建立藩属关系D. 实行自治答案:B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元朝答案:A10. 明朝时期,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神宗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E. 丝绸答案:ABCD2. 以下哪些事件是发生在唐朝的?A. 安史之乱B. 玄武门之变C. 贞观之治D. 永乐大典E. 唐太宗即位答案:AC3. 清朝时期,以下哪些皇帝对新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嘉庆E. 道光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魏、蜀、________。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2、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梦溪笔谈》B、《考工记》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3、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A、佛教传人中国B、法显游历天竺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5、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的是()A、宋应星B、徐霞客C、李时珍D、徐光启6、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魏源B、姚莹C、林则徐D、徐继畲7、最先在中国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是()A、中国地主B、中国政府C、外国商人D、中国商人8、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之役B、威海之战C、黄海之战D、辽东之战9、下列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B、《五一六通知》的发表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D、《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表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处决查理一世B、成立共和国C、“光荣革命”D、两党制确立13、法国历史上,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文件是()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C、《民法典》D、《独立宣言》14、北美独立战争中,战争形势出现转折,美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战役是()A、纳西比战役B、马斯顿荒原战役C、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战役15、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束缚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钢铁工业采用了新技术B、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业的产生C、生物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D、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使用17、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8、19世纪中期,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集中在()A、亚洲地区B、欧洲地区C、拉丁美洲地区D、非洲地区19、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有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20、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二、多项选择题。

2024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历史上,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著名战役是?- A. 阪泉之战- B. 鸣条之战- C. 牧野之战- D. 鸣凤之战答案:C2. 下列哪位皇帝确立了科举制度?-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答案:C3.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一二九事变答案:B4. 下列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中,编撰了《史记》的是?- A. 司马光- B. 司马迁- C. 司马昭- D. 司马炎答案:B5. 下列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世界最早的是?- A. 指南针- B. 火药- C. 印刷术- D. 轮子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地方分裂势力,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推恩令3.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最著名的使者是______。

答案:玄奘4. 明朝时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______战役中,大败倭寇。

答案:台州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______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答案:天安门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通过连续的战争,先后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这一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后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

答案: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被称为“贞观之治”。

这一时期,唐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局势及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答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国共两党联合政府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岗教师招聘: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中学历史)2009年山西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测试中学历史试卷中学历史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B. 竭力削弱相权C. 削弱将帅权力D. 削弱地方财权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5.下列朝代中,和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B. 查理二世C. 路易十八D. 拿破仑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B. 玻利维亚C. 墨西哥D. 哥伦比亚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B. 加强经济实力C. 推行"铁血政策"D. 动员全国人民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居里夫人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B. 课堂活跃有序C. 师生平等D. 教学民主12.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

A. 主导B. 领导C. 辅助D. 启发指导13.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 前摄干扰B. 超限抑制C. 消退抑制D. 倒摄干扰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B. 教材C. 学习过程D. 学习情境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B. 课堂气氛C. 群体规范D. 学校人际关系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和因素的影响。

18.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9.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一早,和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

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时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材材料二:"事件(卢沟桥事变)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和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本新送审的历史教材(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指的是什么事件?(2)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出日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并指出其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

(3)该事件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0.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

——《大业杂记》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1)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请根据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

五、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21. 简述元朝建立四等人制度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

22. 从1949年3月到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这两次转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完成的?试述转移的内容和影响。

六、教学技能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23.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为了测评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一般通过测试的形式予以评价。

请设计一套历史试卷的大体构架。

24. 分析下面试题。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原因是()。

①列强的资本输出迫使中国政府开始鼓励民办企业②列强资本的输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③列强在资本输出的同时将他们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带到了中国④列强资本输出导致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扩大2009年山西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测试中学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分析(下一页)一、单项选择题1.B[分析]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而林肯的施政措施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故本题答案为B。

2.B[分析]概括来说,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限制农业产量;举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难民;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保险。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在经济大危机打击下,新政从调整金融、农业、工业,兴办公共工程等方面实施改革,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并开创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涉经济的先例。

故答案为B。

3.A[分析]略4.C[分析]略5.A[分析]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都促进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发展,实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两朝也都修建举世闻名的大工程,都是由于其暴政导致农民战争而亡,都统治短暂,其灭亡的教训对后世强盛的朝代提供重要借鉴。

由此可知答案为A。

6.D[分析]略7.A[分析] 1790~1804年的海地革命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海地革命的胜利,在拉丁美洲第一个砸碎奴隶制枷锁,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故本题选A。

8.C[分析]略9.C[分析]所谓"铁血政策"就是指暴力政策、战争政策,它是俾斯麦根据德国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统一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是完成德国民族统一的有力手段。

10. C[分析]略二、不定项选择题11. ABCD[分析]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上课准备充分、课堂活跃有序、师生平等、教学民主、教学实效明显。

12. D[分析]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故选D。

13. D[分析]倒摄干扰,又可称为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4. ACD[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5. A[分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

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三、填空题16. 平时考查测试17. 结果先行18. 参观法四、材料分析题19. (1)上述材料指的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2)从材料中看出,日本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中国人首先向日本人开枪,进行挑衅,是中国引起的,而日本出于自保作出反击,并且日本希望和中国方面达成和解,而中国却一再发动战争。

实际上是,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而策划的武装挑衅事件。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在北平附近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挑衅,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向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3)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八年抗战从此开始。

20. (1)其他目的是: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2)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同时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

五、论述题21. 元代,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为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对人口远远超过本族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进一步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指蒙古各部落;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第三等是汉人,指金朝统治区域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区域汉人和西南各族。

元代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旨在利用民族分化手段以维护其本身的特权统治。

四等人制的实行,使元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从而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22. 这两次转移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的。

1949年初,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之后,中国共产党发起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78年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六、教学技能题23.历史模拟测试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 1分)……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四、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五、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24. 原因是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