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案

语文第一册13.小河与青草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看图,谈话导入(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小朋友,看看图画上面都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相机板书“小河、青草”。
(2)教学“青”“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谁会读?(指名读,评议)你们还知道哪些词语中有“青”字?(3)揭示课题小草郁郁葱葱,清澈的河水在它身边流过,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小河与青草》。
(板书:与)教学“与”:这个字的音节(y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齐读课题(4)小河与小草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读一读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检查自学情况(1) 出示生字词xiao he qing cao bao zhu shui fen gan ku小河青草抱住水分干枯(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一看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
小草呢?2、读一读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齐读)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真棒,谁愿意来填一填这两个空呢?()()的小河()()的小草4、指导朗读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小河与青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得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的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小河与青草》的教案

《小河与青草》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感知自然环境中的小河与青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河与青草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小河与青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小河与青草,描述其特点。
展示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小河与青草的作用。
第二章:小河的特点与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河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河的形态特点,如河流的宽度和深度、水流的速度等。
讲解小河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提供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小河的图片,描述其特点。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小河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章:青草的特点与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草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青草的形态特点,如草的种类、生长习性等。
讲解青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保持土壤水分、提供栖息地等。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青草的图片,描述其特点。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青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四章:小河与青草的相互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河与青草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小河与青草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青草需要小河的水源滋养,而小河的流速受青草的固定作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小河与青草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小河与青草之间的相互关系。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小河与青草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小河与青草的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小河的特点、作用,青草的特点、作用,以及小河与青草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小河与青草,维护生态环境。
《小河与青草》教案13篇

《小河与青草》教案13篇《小河与青草》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草实物、一盆清水、泥土、干枯的盆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齐读课题。
(电脑出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这又是怎样的小草呢?2、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小河与青草的位置?全班齐背第一小节。
3、小河为什么这么清,小草又为什么这么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谈话就知道了。
二、精读感悟(一)、动画范读,边听边想,小河与青草进行了几次对话?每次讲什么?(二)、学习出示2、3小节,出示2、3小节。
1、指名朗读第一次对话。
2、每一小节是谁说的?请小朋友挑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练习朗读。
3、愿意做小草的小朋友举手,谁来读一读第2小节?4、小草说了什么?小草夸小河怎么样?板书(清)5、从哪些词看出小河很清?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6、在杯底放上小鱼、小虾和螃蟹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7、出示:小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和()。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板书:清)8、赛读:小草可真会夸奖别人呀,这么热情地赞美别人,你们喜欢小草吗?喜欢小草的同学站起来来读一读。
9、听了小草的夸奖,小河会怎么想?10、它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老师送词:谦虚11、(出示小草实物)板书并动作演示:紧紧抱住小草没有手,怎么就会把泥土抱住了呢?边演示边叙述:小草的根就像无数的小手紧紧抓住泥土,不让泥土淘气地溜到小河里,看,它们抱得多紧呀!12、如果没有小草,岸边的泥土会溜到小河里的。
瞧,(演示)清清的水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13、为什么小河水那么清?谁能用“因为小草把河岸的泥土(),所以,小河才能()”说一说?14、指导朗读:小草功劳这么大,所以小河要感谢青草呀!朗读时,要读出小河的谦虚来。
13小河与青草教案(优秀模板10套)

13小河与青草教案(优秀模板10套)13小河与青草教案套1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3、品味词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品位词句,朗读课文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策:抓重点词句、品位、领悟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词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挂图:图上有些什么呢?图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样的?小草长在哪儿呢?(指导看图,指名回答)2、出示句子: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1)指名读句子(2)小河边的小草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指名读好“长满”(3)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话的美读出来?(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过渡:小河里的水真清啊,小河边的草真绿啊,为什么呢?小朋友想知道吗?(二)学习二、三自然段1、学生自由轻读二、三小节,想想小河和青草都说了什么?2、指名交流,说说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3、出示第二小节:(1)聪明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这是小草在赞美小河呢?谁来学学?(指名读)(2)思考:小草在赞美小河的什么呢?(指名回答)圈划“真清”,小草在赞美小河的清澈呢,谁再来赞美一下小河(指名读、齐读)板书:清(3)有感情齐读第二小节过渡:听了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4)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并思考:从哪里知道了小河没有骄傲呢?指名回答板书:感谢(5)为什么小河没有骄傲?指名回答(6)“紧紧抱住”读出什么?动作演“紧紧”,指名读好“紧紧抱住”(7)“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是什么意思?演示,帮助理解“浑浊”(8)师述: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这样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你说小草不值得小河的感谢吗?(9)请大家用感谢的语气齐读第三节(10)说话训练:如果你是小河里游泳的孩子,你准备怎样感谢小草?(自由说、指名说)过渡:小河里的水清清的,小河边的草绿绿的,小朋友们,想听听小河对小草的赞美吗?(三)学习四、五小节1、指名两人读四、五小节2、理解第四节(1)出示: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你长得碧绿,真让人喜爱!a指名读b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c读好“碧绿碧绿”,再读好句子板书:绿(2)听到这么美的赞叹,小草骄傲了吗?3、朗读第五节(1)同桌互读,讨论: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板书:感谢(2)你能把它读好吗?(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齐读4、分角色读4、5节(四)学习第六小节1、小河为什么这么清,小草为什么这么绿,你明白了吗?2、说话:因为它们和睦相处,相互付出,所以小河与青草最后会怎样呢?3、出示第6小节师:和睦相处的日子多幸福啊,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把最后一节读一读。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案第一篇:小河与青草教案13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案背景:《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如今,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如何指导低年级儿童去感受课文,让“体验”充盈教学课堂,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呢?教材分析:《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课文第13课。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课文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小河边长满了青草。
第二至五自然段讲小河与青草的对话。
第六自然段讲河水流得更欢了,小草长得更绿了。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小河与青草的样子。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熟读课文和认识生字。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感谢和赞美之情,知道为何要感谢以及感谢的原因。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童话故事《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
今天青草娃娃想请我们小朋友去小河边做客,你们想去吗?不过,青草娃娃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呢,它说,只有读好了这些词语朋友,才能带我们去。
谁有本领来读?出示词语:1、指名读2、齐读3、做小老师领读小朋友们真棒,那我们就一起跟着青草娃娃去小河边做客吧。
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来到小河边,你都看到了什么吗?2、先请小朋友来读一下第一小节。
出示句子:“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3、你看到了怎样的小河?(弯弯的)你能读好“弯弯的”这个词吗?那你看到的小草又是怎么样的呢?(青青的)谁能读好这个词?4、青青的小草长在弯弯的小河边,它的数量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长满了)谁来读读这个词语,读出小草的多?5、想象一下,我们漫步在小河边,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这样的情景美不美?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小河与青草》的教案

《小河与青草》的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自然风光,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小河与青草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感受自然之美。
1.4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小河与青草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2)引导学生思考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第二章:小河的故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河的来源、特点和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小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小河的起源、流淌过程以及为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
2.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图片展示、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河的相关知识。
2.4 教学步骤(1)讲述小河的起源和流淌过程,让学生了解小河的形成。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小河在不同季节的景象,感受小河的变化。
(3)互动提问,让学生思考小河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青草的生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草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青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青草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过程。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青草的生长过程。
3.4 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青草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青草的生长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青草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了解青草的生长过程。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青草生长的观察和感悟。
第四章:小河与青草的互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河与青草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4.2 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小河与青草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图片展示、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河与青草的相互关系。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精选13篇)《小河与青草》篇1《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五《小河与青草》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谈话(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
出示图:你们看图上话了些什么?(2) 你最喜欢什么?板书:小河青草教学生字词青草a.指名读强调:青后鼻音 ;草平舌音。
b.齐读注:相机解释“青”:绿色。
图上的小河与青草的确很可爱,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小河和青草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小河与青草小朋友想想,“与”是什么意思啊?能不能换成其他什么词呢?3.指名读课题,多读几遍。
(注意停顿)二.初读指导。
1.谈话小河与青草的故事可有趣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啊?(想)老师这有三颗红色的五角星,漂亮吗?(漂亮)想不想得到?(想)这可不容易啊!只有你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才能得到呢!咱们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三颗五角星!a.a.听清老师的要求,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圆圈画出来,在拼音的帮助下多读几遍,直到把字音读准为止。
b.出示生字词:青草对抱住水分干枯与小河边感谢河岸紧紧流得更欢了(1)这些生字词是我们读书时候的拦路虎,要想得到第一颗星就要先把它们扫除。
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些词,你觉得难读的可以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巡视,辅导)(2)指名读,相机正音。
(3)我们看者拼音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同桌之间先读着试试看。
(4)开火车读。
小结:小朋友们可真不简单啊,只用了一会儿功夫就顺利地得到第一颗星了。
(贴第一颗星)b.现在我们小朋友再努力一下,去争取第二颗五角星。
请小朋友再来读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小河与青草 》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小河与青草的自然特点,理解小河与青草之间的相互关系。
1.1.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能力目标1.2.1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景物的能力。
1.2.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小河与青草》的阅读与理解。
2.2 分析小河与青草的自然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3 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小河与青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小河与青草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小河与青草。
3.3 实地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附近的河流和草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复习小河与青草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4.2 讲解:讲解小河与青草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小河与青草,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4.4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附近的河流和草地,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4.5 总结:回顾讨论结果,总结保护小河与青草的方法和意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察等环节的积极性。
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文《我心中的小河与青草》,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了解学生对小河与青草特点及保护环境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小河与青草》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6.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PPT、实物模型、环保宣传册。
6.3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附近河流和草地作为实地考察地点。
6.4 安全措施:确保实地考察过程中的学生安全,准备急救包及联系当地医疗机构。
第七章:教学实施7.1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实地考察地点,确保考察工具和材料齐全。
7.2 课堂讲解:结合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小河与青草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教案背景: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如今,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如何指导低年级儿童去感受课文,让“体验”充盈教学课堂,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呢?
教材分析: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课文第13课。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课文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小河边长满了青草。
第二至五自然段讲小河与青草的对话。
第六自然段讲河水流得更欢了,小草长得更绿了。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小河与青草的样子。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熟读课文和认识生字。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感谢和赞美之情,知道为何要感谢以及感谢的原因。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童话故事《小河与青草》(生齐读
课题)。
今天青草娃娃想请我们小朋友去小河边做客,你们想去吗?不过,青草娃娃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呢,它说,只有读好了这些生字宝宝,才能带我们去。
谁有本领来读?
出示生字: 1、指名读 2、齐读 3、做小老师领读
小朋友们真棒,青草娃娃正式向你们发出邀请:“欢迎小朋友们来小河边做客!”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先请小朋友来读一下第一小节。
出示句子:“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2、来到小河边,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3、哪一个词写出了小草的多?(点红长满了)范读,指读
4、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过渡:有一天,小河与小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的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了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
(一)学习2——5自然段
1、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草说了什么?谁来读读小草的话?出示句子:小草对小河说……
(2)小草觉得小河的水怎么样?(真清啊,板书:清)
(3)老师读了小草的话,好像看到小河里的水草翩翩起舞。
你读了以后,好像看到什么了?(小鱼小虾鹅卵石)
(4)看来小河的水真得很清,到底清的怎么样呢?这里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点红,一眼能看到底)
(5)这么清澈的小河,谁来夸夸它?把小河的水读得最清!
(6)小河听了小草的夸奖,有没有得意骄傲呢?我们来看一下小河说了什么?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7)小河是怎么说的?(板书感谢)为什么要感谢小草?突出“紧
紧抱住”做动作
(8)师: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这样细小的根须紧紧抱住河岸的泥土,不让泥
溜到小河里去。
如果河岸的小草都被拔光了,小河会怎样呢?(变成浑浊的泥土)师:小草的功劳可真大呀!请你来做小河感谢一下小草吧。
(9)分角色朗读
1、学习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河与青草又说话了,你们想听吗?师范读。
(1)小河夸小草长得怎么样?出示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
(2)小草长得很绿?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了?谁来读读这个词语?(3)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
如:乌黑乌黑,火红火红,雪白雪白
(4)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自由读读两个句子。
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
你喜爱这样碧绿碧绿的小草吗?读出你的喜爱来。
(5)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它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6)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指导读好充足的水分。
就像天冷了,爸爸妈妈给你们穿足够多的衣服,想多少就有多少一样,小草也要喝足够多的水分才能长得这么好。
谁来读读这个词组?
(7)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小草会怎样呢?(干枯)
(8)小河的功劳也不小呀,真得应该好好谢谢它,谁来谢谢小河?(9)句式训练: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是因为小河()。
1、分角色朗读三——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正是因为小河与青草谁也不骄傲,谁也离不开谁,互相感谢,互相帮助。
所以小河的水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3、齐读
三、总结
小河与小草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四、板书设计:
13小河与青草
感谢
小河————青草
清绿
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在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浑浊的泥水是什么样子的”,“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小河与小草相互依存的关系,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
教学中,我将课文进行了重组,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