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差别》教案3

合集下载

等待散场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等待散场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等待散场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等待散场高二上册语文教案刘心武,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他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以下是整理的等待散场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等待散场》教案微型小说的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文体特点,增强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二、按自学指导自学速读把握1、简单复述两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品读感悟2、微型小说《等待散场》和《差别》,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请结合作品说一说。

精读揣摩3、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哪些特点,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作答。

三、教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指导、点评。

明确:自学指导1板书设计(1):“我”天鹅舞小伙子等待散场少女等待散场板书设计(2):差别两人同样的薪水两人不同的薪水买土豆鲁布诺:三趟才搞明白信息阿诺德:一趟掌握土豆和西红柿的信息明确:自学指导2答案是多样的,可以说小说的情节、人物、抑或是它给你的启示……但不管怎么说,一般都应该能感受得到微型小说情节的文体特点。

明确:自学指导3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微型小说的特点:1、构思精巧2、含蓄委婉3、情节上紧凑而完美4、运用了留白手法留白:对于一些内容作了省略,而这些内容往往是我们感兴趣的,运用后能收到意味深长的效果。

四、课堂活动优秀的微型小说,大多具有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特点,其结尾往往出奇制胜,新颖别致。

在认真揣读的基础上,合理地作出推断,大胆地驰骋想象,猜故事的结局(是为“猜读”),并把它描述出来(是为“续写”)。

布鲁诺能不能赶上阿诺德?请你合理想象,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小说《差别》。

猜读续写是一种高级的益智“游戏”,有点像“给个谜语让你猜”。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推断、想象能力,给《差别》续写出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的结局来。

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杀羊端坐门诊。

高中语文 11 微型小说两篇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3 教案

高中语文 11 微型小说两篇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3 教案

11 微型小说两篇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课文选取了两篇优秀的微型小说,为我们展现了微型世界里的两种不同的层面。

一篇以情感人,一篇以理服人;一篇注重气氛与心理的刻画描写,一篇着重在简洁的线条中勾勒出人物的形象。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情节安排上的巧妙。

《等待散场》写了一对青年恋人看芭蕾舞剧的故事。

作者在写这一篇小说的时候,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通过文中“我”的视角和心理活动,把要表达的情感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出来。

《差别》讲的是两个同龄的小伙子同受雇于一家店铺,并拿同样的薪水。

但阿诺德青云直上,可布鲁诺却原地踏步。

老板叫他们分别到市场走一圈回来之后,原因马上一目了然。

前者是把老板想要的资讯一次详细地报告完毕并对此进行了评估,且带回了样品;后者是推一步进一步。

整个故事描述简洁扼要,没有累赘的语言,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更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说明,但读完文章后,却令人茅塞顿开,感慨万分。

基础梳理一、字音字形耽搁.(ge)芭蕾.舞(lěi)倏.地(shū)二、重要词语倏地:急速地,迅速地。

摩挲:用手抚摸。

处世·处事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如处世稳健、为人处世。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他一向处事认真,从不马虎。

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三、文学常识1.X心武(1942— ),当代作家,某某某某人。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八卷本《X心武文集》。

2.微型小说的特点:篇幅短小;更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往往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

四、名篇名句王蒙谈微型小说:1.微型小说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抓住了就表现出来的本领。

第11课__微型小说两篇

第11课__微型小说两篇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把握小说的主旨,注意小说中对比手发的运用。

2.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3. 学习体会《等待散场》中表现的青年人健康、纯真、美好的情感和《差别》中人物具有的责任心及办事缜密、有超前意识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 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与人生指导意义。

2. 通过阅读、分析课文,探究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揣摩小说含蓄巧妙的表达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主题,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体会《等待散场》中表现的青年人健康、纯真、美好的情感和《差别》中人物具有的责任心及办事缜密、有超前意识的品质。

体会《差别》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一、展示微型小说两篇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大家知不知道那个世界上最微型的小说吗?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

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猎狮伊莉获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佛莱特。

”伊莉获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

她又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

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地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介绍微型小特点: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具有“立意新奇、结构严密、结尾惊奇、语言精练”(欧·亨利语)等四个主要特点。

艺术特色主要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二、作者介绍刘心武,生于1942年,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

等待散场》教案完美版

等待散场》教案完美版

等待散场》教案完美版教学目标:1、培养职高学生健康爱情观;2、体会微型小说的构思精巧、意蕴深刻,增强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分析课文总结出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一、导入:教师播放《天鹅湖》音乐,介绍该音乐选自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该剧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王子XXX做了一个梦,发现自己行走在一片大森林里,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面,七只雪白的天鹅正在游玩。

七只天鹅也看到了他,纷纷游向湖岸,竟然幻化成七个美丽的少女。

其中最美的一位款款向他走来。

王子一眼就爱上了她。

在与少女的交谈中,他得知,原来是一位公主和她的侍女们被巫师施了咒语,从此只能白天做天鹅晚上恢复人形。

二、教学过程:1.教师让学生阅读微型小说《等待散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微型小说《等待散场》的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3.教师让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教师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推断、想象、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在等待中成为了眷属。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微型小说《等待散场》与芭蕾舞剧《天鹅湖》有关,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段真挚的爱情。

小说中的男主角在剧院门口等待,而女主角则在前廊等待。

他们是一对恋人,只有一张票,男主角让女主角先进去看舞剧,自己则在外面等待散场。

男主角蔼然地张望着,双臂抱在胸前,痴痴地守候着。

女主角则站在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

她心中牵挂着男主角,不忍心让他一个人在外面等待,也不能辜负他的心意。

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只为对方着想,希望对方能享受高雅艺术带来的快乐。

如果让我们拍摄这个等待散场的场景,我们会抓住男女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来表现他们等待的心理和心情。

《等待散场》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等待散场》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附件2:《等待散场》微课教学设计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把握微型小说的情节设计特点,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一、导入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把握微型小说的情节设计特点,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课文研读(一)积累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具有立意新奇、结构严密、结尾新奇、语言精练的特点。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

(二)初步感知根据小说的开端、发展、结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三)深入探究1、请大家注意这个爱情故事的开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词语展开?2、故事的发展是如何进行?是平铺直叙进行?3、故事的结尾是如何?有何特点?(四)课堂小结我们再次回顾这堂课的学习内容。

一、情节巧妙设计,包括情节的一波三折与偶然切入。

二、结尾新奇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四、作业根据本堂课学到的有关于微型小说的情节内容,鉴赏小说《永远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台湾)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等待散场》教学反思《等待散场》安排在高一下学期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微型小说两篇》中第一篇,其能够讲的内容很少。

越是内容少越难讲,需要找出课堂的新意来打破常规。

这次微课总体来说较为成功,对于文章的解读较为全面,能够初步对课文进行“品”读。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个人研究了《语文月刊》(2010年2月刊第九页陈继英老师的《<捕蝶者>教学实录》里面类似文章,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

课后在指导教师和同行们的帮助下,收获了以下几点心得:一、深入课文,充分解读文本。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教案《等待散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小说三要素来剖析全文,分析文中出场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展开以及运用到的环境描写。

2、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3、运用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2、运用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探究法、点拨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大家认为得需要多少字,才能创作出像《项链》一样的作品?2、作品欣赏:(1)伊利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伊利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2)美国。

“嗯……妈,有事吗?”“没事,就是挺想你”“好啦好啦,很困,这边是凌晨,说多少次了,有时差。

”“哦,我忘了,你接着睡,接着睡……”5分钟后。

“哎呀,谁啊又打电话!”“妞妞,我是你舅舅,你妈妈住的胶州路楼房着火了!”最边上的一扇是虚掩的,前廊里有位女士,哦走过去把票递给了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看看我,摇头。

一位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

(①②表现出了妙龄女郎温婉体贴、善解人意的性格,同时也饱含着对小伙子的爱恋。

)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着异样的光……(妙龄女郎仿佛看到了她的小伙子如天鹅湖般圆满的未来,但也反映了两人的爱情路上有着阻碍,并不顺利。

)(4)人物形象总结:小伙子——执着诚挚、恪守诺言妙龄女郎——温婉可人、善解人意“我”——叙述者、见证人、线索3、环境描写:(1)小雨如酥(自然环境):不是狂野如暴雨,也不是缠绵如梅雨,而是温润如酥,浪漫、温馨的小雨。

2011年高二语文教案:3.11《微型小说两篇》(粤教版必修3)

2011年高二语文教案:3.11《微型小说两篇》(粤教版必修3)

微型小说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微型小说的定义,鉴赏两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2、体会微型小说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特点,增强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意识;3、总结、领悟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4、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相关知识1.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

中学时期爱好文学。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

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

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

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

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德国作家。

2.文体介绍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

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

《等待散场》教案

《等待散场》教案

《等待散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待散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本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电影爱好者和电影放映员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等待散场期间的经历和情感变化。

2. 人物关系分析:主人公小杨是一位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他在电影院工作,与电影放映员阿陈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3. 电影艺术特点:通过画面、音乐、表演等元素,展现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关系的把握,电影艺术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对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

2. 观看法: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电影《等待散场》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看电影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关键情节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电影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沟通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电影《等待散场》的DVD或在线视频资源。

2. 教学PPT,包含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的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选取典型事例、描绘典型情境。

2、学习小说的虚构艺术:留白、巧合、误会、映衬、对比。

3、了解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选取典型事例、描绘典型情境。

【教学难点】小说的虚构艺术。

【教学内容】
1、概括《等待散场》的内容;通过比较,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选取典型事例、描绘典型情境。

2、分析《等待散场》运用的表现手法。

3、自学《差别》:归纳其主题,分析其表现手法。

4、比较两篇小说,体会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比较分析法;从学习到迁移。

【教学用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等待散场》,重点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描绘典型情境,并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第二课时自学《差别》,并比较两篇小说,体会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并适当作些迁移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或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钟)
芭蕾.舞、华丽guǐ异、棚檐.、霏.霏细雨、倏.地、迷mǎng、阻挠
..、
..、摩挲发láosāo
二、导入新课,介绍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
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具有“立意新奇、结构严
密、结尾惊奇、语言精练”(欧·亨利语)等四个主要特点。

艺术特色主要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三、把握小说内容与主题。

(20分钟)
1、请学生概括小说情节。

2、学生思考交流:小说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根据小说主题来确定主人公,哪些人物最能体现小说主题,就是主人公。


3、学生思考交流:为什么以“等待散场”为题?“永恒的爱情”为题不是更直截了当吗?
“永恒的爱情”太直白,无新意;而且以男女两主角“等待散场”的表现就冠以“永恒”,不太切合。

“等待散场”是小说的中心情节,也是“永恒的爱情”的一种表现,是两位青年的真挚爱情的集中表现,以此为题,既合中心情节,同时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等待散场?从而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4、“等待散场”是小说的中心情节,谁在等待散场?
5、探究思考:“等待散场”可以表现出两位主角之间真挚的“爱情”吗?试比较下面文段。

老赵在戏院外等了近一个小时,早已不耐烦了:你倒好,在里面快活舒服,也不想想我在外面淋着雨站得两腿发软!什么婆娘!一点不懂得体谅人!想到这里,心里窝着的一股火蹿得更高。

剧场里,赵太太只觉这场戏索然无味,早点出去吧,转念一想:还是先不出去,让老赵在外面再等等,看他有没有这个耐性。

他要真爱我,就能等。

我要看看他在外面做些什么,如果居然很不耐烦,哼,有他好瞧的!想着,她离开座位,来到长廓上,向外张望。

讨论:同样是“等待散场”,这个片段能否说明两人“真挚的爱情”?为什么?课文里的两位主人公“等待散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自选比较角度来说明。

小结:“等待散场”,同一事件,为什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主题?可见,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不仅仅在于你选择什么材料,更在于你怎样处理材料。

也就是说,要表现写作意图,不但要重视选取典型事例,更应重视描绘典型情境,真实的细节最有说服力。

我们写作也一样,要重视具体描绘的内容,主题是在具体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

四、分析小说的的创作技巧。

(15分钟)
1、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能说说小说有哪些创作手法吗?这篇小说又运用了什么手法?(教师先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创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反思。

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2、教师补充介绍小说的创作技巧。

(1)巧合。

无巧不成书。

巧合是小说创作的最常用手法。

文中设置了什么巧合?巧遇男青年;巧遇女郎。

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巧合?(以“我”为视角,不巧遇他们就无法展开情节。

所以设置这些巧合是文章情节发展的需要。


这些巧合可信吗?(为使“巧合”的合情合理,作者作了多处铺垫:下雨,迟到,檐下避雨,于是顺理成章地遇上男青年;好几扇门推不开,最左边上一扇虚掩,于是也自然而然与在门口犹豫的女郎相遇。

可见,设置巧合,如果没有合情合理的铺垫,就是不成功的巧合。

为什么要设置巧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2)留白。

小说没有结尾,读者可以根据情节进行推测、想象。

这种手法是小说常用的技巧,就是留白。

留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作品含蓄而耐人寻味。

(3)映衬。

最后一段写到《天鹅湖》的剧情,这是用童话映衬现实,意在暗示爱情的主题从古至今、从童话到现实,都是“永恒的旋律”,从而升华主题。

(4)误会。

请指出文中的误会,并说说这些误会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说家善于用“误会”来制造情节的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结: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它以生活为原形,却通过艺术的加工
.....虚构
来突出主题
....。

艺术加工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

所以,要能分辨小说的虚构技巧,更要分析它们的运用对表现主题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创作意图。

五、作业:自学《差别》,按你认为读懂一篇小说的标准来阅读理解;并特别注意分析其写作技巧,准备课堂上交流发言。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学心得。

此环节应包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学生一般会思考这个问题。

这篇小说写了两种做事态度:主动与被动,或说是呆板与灵活。

二、集中思考探讨,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能否迁移运用: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虚构技巧?
误会、巧合、留白、对比。

着重指出:技巧的运用不是为了“花巧好看”,而是着眼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请学生注意运用写作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略)
三、比较两篇小小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1、学生思考交流。

2、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
短小精悍,意蕴深远?
截取片断,以小见大?
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人物速写,传神写照
四、作业: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阅读微型小说作品。

【课余阅读】
留白
“留白”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留白”是让欣赏者有信马由缰的想象空间,在欣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情揉入画卷,独自悠游于艺术所赋予的空灵氛围中,让尘事渐行渐远,心灵便在这泼墨山水间纵横驰骋。

艺术大师往往是留白的大家,如齐白石先生的画,处处留白处
处有意,空灵虚幽,虚实相映,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诗词歌赋讲究“含蓄”,其实“含蓄”也是一种艺术的留白。

月光如水的夜晚,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好书,沉浸在世外桃源的清新意境中,给心灵一个幽静的居所,给疲惫一个休憩的机会。

夏日,在唐诗中听取蛙声一片,秋天,在宋词里寻寻觅觅海棠是否依旧?于是,在岁月静好中,悄悄看时光流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音乐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是一种“留白”,一首曲子如果用音符填满空拍,欣赏者没有了想象的空间,那么这音乐便没有了生命力。

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梦幻般的思维,宛若流水一样融入我们的血液,散发着浓郁温暖的气息,蕴涵着深厚纯真的情感……在中国众多古琴曲中,无论《高山流水》、《阳关三叠》,还是《梅花三弄》,无不是一唱三叹,好似中国的水墨画,浓淡得当,疏密有致,从而让人感受到音乐予人的那种关爱和魅力。

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

人生也需留白,万丈红尘中,忙忙碌碌的我们,曾几何时忘了给自己的心灵留白,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散文家蒙田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必须保留属于自己的后厢房,自在地在这里营造我们真正的自由,以及我们的退隐和孤寂。

”。

忙碌的生活,让很多人失去了自我,世俗的琐事、工作的压力让我们不堪重负,但是如果能在繁杂的生活里,摘掉伪饰,卸下心灵的重担,少一些苛责,多几分理解,少一些投机钻营,多几分超然
豁达,那么我们的心灵就有了几分宽松的空间,才可能拥有清风明月的胸怀,才能拥有一片天马行空的蓝天,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润泽、丰腴和厚重。

这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诗意地栖居于世上之时,静静地听着风声也能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