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放缩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放缩法

高中数学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放缩法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一裂项放缩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中,很多时候要留一手,即采用有保留的方法,保留数列第一项或前两项,从数列第二项或第三项开始放缩,这样才不至于结果放得过大或过小。

常见裂项放缩技巧:例1 求证(1) 变式训练 [2016·湖南怀化质检]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2S n n =a n +1-13n 2-n -23,n ∈N *. 求数列{a n }的通项(1)公式;(2)证明:1a 1+1a 2+…+1a n<74. [2014·广东高考]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满足S 2n -(n 2+n -3)S n -3(n 2+n )=0,n ∈N *.(1)求a 1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1a 1?a 1+1?+1a 2?a 2+1?+…+1a n ?a n +1?<13. 二等比放缩(一般的,形如 的数列,求证都可以等比放缩)例4 [2014·课标全国卷Ⅱ]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1.(1)证明⎩⎨⎧⎭⎬⎫a n +12是等比数列,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1a 1+1a 2+…+1a n<32. 变式训练【2012.广东理】已知数列{a n }满足111221,1n n n s a a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311111()21212121n n *++++<∈++++N 例求证:,n n n n n a a b a a b =-=-12111....nk a a a +++<231111+++......+12222n<(2)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121113 (2)n a a a +++< 三伯努利不等式应用及推广 对任意的实数()()*1,11nx x nx n N >-+≥+∈有伯努利不等式 例:求证()1111+11+1....13521n ⎛⎫⎛⎫⎛⎫++> ⎪⎪ ⎪-⎝⎭⎝⎭⎝⎭变式训练【2008,福建理】已知函数()()ln 1f x x x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记f (x )在[]()0,n n N ∈上的最小值是n b ,令()ln 1n n a x b =+-,求证1313211224242......1...n 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伯努利不等式的推广对任意的实数,例,【2006,江西理】已知数列{a n }满足()11133,2221n n n na a a n a n --==≥+- (1)已知数列{a n }满足(2)证明:对于一切正整数n ,不等式123...2!n a a a a n <恒成立。

高中数学课程数列中的放缩法

高中数学课程数列中的放缩法

数列中的放缩法
在全国卷高考中,数列已经远远降低了难度,再也不会出现那种丧心病狂,虐死人不犯罪的压轴题了。

相应的放缩技巧,在数列考查中也几乎绝迹了,就算偶尔出现意外,也不会太难,掌握下面这几类,完全可以搞定。

一·放缩法
1·放缩法的步骤:
【注意】
放缩法在很多时候会保留第一项或前几项不放缩,这样才不至于使得结果过大或者过小。

2·放缩成等比数列模型:
3·放缩成裂项相消模型:
二·放缩法的应用 1·直接可求和放缩:
2·放缩成等比数列:
3·错位相减法放缩:
4·裂项相消放缩:。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放缩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尤其在不等式证明和极限计算中应用广泛。

掌握好放缩法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我将对高中数学放缩法的技巧进行全面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首先,放缩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一个比原来更容易处理的不等式或者关系式,从而简化原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减变形、乘除变形、配方等方式进行放缩,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常用的放缩法技巧。

一、加减变形。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证明一个不等式成立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在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特定的数,来改变原不等式的形式,使得原不等式更容易证明。

例如,在证明数学归纳法中的不等式时,我们常常会通过加减变形来简化证明过程,这是一种常见的放缩法技巧。

二、乘除变形。

在极限计算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放缩法来证明一个极限存在或者不存在。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乘除变形,将原极限问题转化为一个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例如,当我们需要证明一个函数的极限不存在时,可以通过乘除变形将原函数转化为一个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从而简化证明过程。

三、配方。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通过配方来进行放缩。

例如,在证明三角函数不等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不等式进行配方,将原不等式转化为一个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这种放缩法技巧在解决三角函数不等式问题中应用广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总结起来,放缩法是高中数学学习中常用的解题技巧,通过加减变形、乘除变形、配方等方式进行放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希望以上总结的放缩法技巧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技巧,提高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高中数学中的放缩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它通过适当调整式子的形式,进行等价转化,从而简化计算或者明晰问题的关键点。

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

1. 分子分母同乘: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含有相同的因式时,可以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这个因式的倒数,从而得到一个等价的分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简化分式,消去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

2. 导数法:在解决函数极值问题时,可以利用导数的概念进行放缩。

通过求函数的导数,并研究导数的正负性,可以找到函数的极值点。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缩小问题的范围,简化计算。

3. 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是一种常用的放缩方法,它通过寻找合适的均值来放缩不等式。

常见的均值不等式有算术-几何均值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等。

通过将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取均值,可以得到一个更简单的等价不等式。

4. 三角函数变换: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放缩。

常见的三角函数变换有和差化积、倍角公式等。

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5. 幂函数变换:在解决幂函数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幂函数的性质进行放缩。

常见的幂函数变换有换元法、幂函数的反函数等。

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使问题的形式更简单,更易于分析。

6. 递推关系式:在解决数列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递推关系式进行放缩。

通过找到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递推问题。

递推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以上是一些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放缩法技巧。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在解题过程中简化计算、明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导数放缩法

高中数学导数放缩法

高中数学导数放缩法
放缩法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趋势。

它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模式,并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的性质。

放缩法的定义很简洁,可以理解为将待研究的函数缩放到另一个函数上。

它通常是利用比较简单的曲线对复杂曲线进行研究,以提升正确性。

这在高中数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放缩法在微积分科目中探讨变化的情况下比较重要,如识别函数的导数,判断函数的图形特征等。

比如,考生们可以通过放缩法来研究狭义直线段的性质,具体可以将端点和直线段的某点缩放到同一坐标系。

如果直线段的两个端点都缩放到横坐标或纵坐标的1,那么整条直线段就会缩放到一条平行于横坐标轴或纵坐标轴的直线,如此可以容易研究其斜率,表示为一个分数,有助于理解这条直线段的性质。

同理,放缩法也可以用于求取圆的半径、椭圆的长轴短轴,以及曲线的凸包和曲率等。

考生们只需要把函数中若干特定点进行缩放,
并运用对称性质、相似性质,就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函数的模型,从
而准确分析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最后要提醒的是,放缩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数学方法,通过不断
尝试和改进,可以辅助理解和分析各种函数的性质。

此外,需要注意
的是,放缩法的运用也必须遵守数学的相关定律和原则,以保证较高
的准确度。

总之,放缩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在研究不同函数的性质时都很有用,可以帮助考生更准确地预测趋势。

只要认真研究、了解放缩法的运用方法,考生们就可以掌握这种数学
方法,更好地分析函数的模型和性质,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把握更
多技术拓展工具。

放缩法大全

放缩法大全

a −1 + 1 − 2a − ln x 解(1):令g ( x) = f ( x) − ln x = ax + x 1 (a , x 1) 2 a − 1 1 ax 2 − x + 1 − a [ax − (1 − a)]( x − 1) g ( x) = a − 2 − = = 2 x x x x2 1 a[ x − ( − 1)]( x − 1) a g ( x) = 0 (或用二次函数图象分 析) 2 x
1 1 1 1 1 1 + + ... + dx + dx + ... + dx 2 3 n +1 1 x x x 2 n
n +1 2 3 n +1
n
=

1
1 dx = ln( n + 1) x
1 n
n +1

n
1 dx = ln( n + 1) − ln n x
同理证右。
n +1 1 n ln( ) ln( ) n n n −1
所以:
ln n 2 f (n) − f (n − 1) 2 n

ln n 2 f (n) − f (n − 1) 2 n
取n=2,3,…,n累加
ln 2 2 ln 32 ln n 2 2n 2 − n − 1 + 2 + ... + 2 f (n) − f (1) = 2 2 3 n 2(n + 1)
1 m an = 4n − 3, { }前n项和为S n , 若S 2 n +1 − S n 恒成立, an 15 求整数m的最小值。
1 1 1 m 解: + + ... + 对n N + 恒成立, an +1 an + 2 a2 n +1 15 1 1 1 令f ( n ) = + + ... + , an +1 an + 2 a2 n +1 1 1 1 f (n − 1) = + + ... + an an +1 a2 n −1

高中数学导数放缩法

高中数学导数放缩法

高中数学导数放缩法导数作为数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微积分中的一个基础知识。

在高中数学中,导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导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其中,导数的放缩法是导数的一种重要应用,能够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导数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一、导数的定义及性质回顾在学习导数的放缩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导数的定义及性质。

在数学中,函数y = f(x)在点x处的导数定义为:f'(x) = lim(h->0)[f(x+h)-f(x)]/h这个极限表示当自变量在点x处偏离x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导数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比如:1.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即对于常数k,f(x) = k的导数为f'(x) = 02.和函数的导数:(u + v)' = u' + v'3.差函数的导数:(u - v)' = u' - v'4.常数倍函数的导数:(ku)' = ku'5.积函数的导数:(uv)' = u'v + uv'6.商函数的导数:(u/v)' = (u'v - uv')/v^2这些性质在导数的计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导数的放缩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简化导数的计算。

二、导数的放缩法原理导数的放缩法是指根据导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放缩函数的表达式,将复杂的导数计算化简为简单的计算。

具体来说,导数的放缩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基本放缩法:指利用导数的性质,将一个复杂函数拆分成几个简单函数的和、差、积或商,然后利用导数的性质求导,最后将得到的导数组合起来得到原函数的导数。

2.递推放缩法:指通过递推的方式,将一个复杂函数的导数化简为一个或多个简单函数的导数,然后根据导数的性质组合起来得到原函数的导数。

3.反函数放缩法:指利用反函数的性质,将一个函数的导数与其反函数的导数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求导得到原函数的导数。

[整理版]高中数学放缩法

[整理版]高中数学放缩法

高考专题 放缩法缩法是不等式证明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证明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放缩,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放缩的范围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放缩之后得不出结论或得出相反结论的现象。

因此,使用放缩法时,如何确定放缩目标尤为重要。

要想正确确定放缩目标,就必须根据欲证结论,抓住题目的特点。

掌握放缩技巧,真正做到弄懂弄通,并且还要根据不同题目的类型,采用恰到好处的放缩方法,才能把题解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类与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一.先求和后放缩例1.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12+=n n a S ,试求:(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1+=n n n a a b ,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B ,求证:21<n B解:(1)由已知得2)1(4+=n n a S ,2≥n 时,211)1(4+=--n n a S ,作差得:1212224----+=n n n n n a a a a a ,所以0)2)((11=--+--n n n n a a a a ,又因为{}n a 为正数数列,所以21=--n n a a ,即{}n a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1211+=a S ,得11=a ,所以12-=n a n(2))121121(21)12)(12(111+--=+-==+n n n n a a b n n n ,所以21)12(2121)1211215131311(21<+-=+---+-=n n n B n 注: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n 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差比数列(这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n a 满足条件()n f a a n n =-+1)求和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二.先放缩再求和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例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2n n n a a S +=.(1) 求证:2214n n n a a S ++<;(2) 求证:112122n n n S S S S S +-<++⋅⋅⋅+<解:(1)在条件中,令1=n ,得1112122a S a a ==+,1011=∴>a a ,又由条件n n n S a a 22=+有11212+++=+n n n S a a ,上述两式相减,注意到n n n S S a -=++11得)1)((11=--+++n n n n a a a a01>+∴>+n n n a a a∴11n n a a +-=所以, n n a n =-⨯+=)1(11,(1)2n n n S +=所以42)1(212)1(21222++=++∙<+=n n n a a n n n n S(2)因为1)1(+<+<n n n n ,所以212)1(2+<+<n n n n ,所以2)1(23222121+++⨯+⨯=++n n S S S n 212322++++<n 2122312-=+=+n S n n ;222)1(2222121nn S n n n S S S =+=+++>++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例3.(1)设a ,n ∈N *,a ≥2,证明:n n na a a a⋅+≥--)1()(2;(2)等比数列{a n }中,112a =-,前n 项的和为A n ,且A 7,A 9,A 8成等差数列.设nn n a a b -=12,数列{b n }前n 项的和为B n ,证明:B n <13.解:(1)当n 为奇数时,a n ≥a ,于是,n n n n na a a a a a⋅+≥+=--)1()1()(2.当n 为偶数时,a -1≥1,且a n ≥a 2,于是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1()1)(1()1()1()(22.(2)∵9789A A a a -=+,899A A a -=-,899a a a +=-,∴公比9812a q a ==-.∴nn a )21(-=. nn n nn n b 231)2(41)21(141⋅≤--=--=.∴n n b b b B ++=2131)211(31211)211(213123123123122<-=--⋅=⋅++⋅+⋅≤n n .3.放缩后为差比数列,再求和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3,2,1()21(1 =+=+n a na n n n .求证:11213-++-≥>n n n n a a 证明:因为n nn a na )21(1+=+,所以1+n a 与n a 同号,又因为011>=a ,所以0>n a ,即021>=-+n nn n a na a ,即n n a a >+1.所以数列{}n a 为递增数列,所以11=≥a a n ,即n n n n n n a n a a 221≥=-+,累加得:121212221--+++≥-n n n a a .令12212221--+++=n n n S ,所以n n n S 2122212132-+++= ,两式相减得:n n n n S 212121212121132--++++=- ,所以1212-+-=n n n S ,所以1213-+-≥n n n a ,故得11213-++-≥>n n n n a a .4.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例5.在m (m ≥2)个不同数的排列P 1P 2…P n 中,若1≤i <j ≤m 时P i >P j (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则称P i 与P j 构成一个逆序. 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 记排列321)1()1( -+n n n 的逆序数为a n ,如排列21的逆序数11=a ,排列321的逆序数63=a .(1)求a 4、a 5,并写出a n 的表达式;(2)令nn n n n a aa ab 11+++=,证明32221+<++<n b b b n n ,n =1,2,….解(1)由已知得15,1054==a a ,2)1(12)1(+=+++-+=n n n n a n .(2)因为 ,2,1,22222211==+⋅+>+++=+=++n nn n n n n n n a a a a b n n n n n ,所以n b b b n 221>+++ .又因为 ,2,1,222222=+-+=+++=n n n n n n n b n ,所以)]211()4121()3111[(2221+-++-+-+=+++n n n b b b n =32221232+<+-+-+n n n n .综上, ,2,1,32221=+<++<n n b b b n n .注:常用放缩的结论:(1))2(111)1(11)1(11112≥--=-<<+=+-k kk k k k k k k k(2).)2)(111(212112)111(2≥--=-+<<++=+-k kk k k kk k k k常见高考放缩法试题1. 设{}{},n n a b 都是各项为正数的数列,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21,,n n n a b a +成等差数列,2211,,n n n b a b ++成等比数列.(1)试问{}n b 是否成等差数列?为什么?(2)如果111,2a b ==,求数列1n a ⎧⎫⎨⎬⎩⎭的前n 项和n S .2. 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a =8,6S =66.(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设n n a n b )1(2+=,n n b b b T +++= 21,求证:n T ≥16.3. 已知数列{n a }中531=a ,112--=n n a a (n ≥2,+∈N n ),数列}{nb ,满足11-=n n a b (+∈N n )(1)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并说明理由;(3)记++=21b b S n …n b +,求1)1(lim +-∞→n nS b n n .4. 已知数列{a n }中,a 1>0, 且a n +1=23na +, (Ⅰ)试求a 1的值,使得数列{a n }是一个常数数列;(Ⅱ)试求a 1的取值范围,使得a n +1>a n 对任何自然数n 都成立;(Ⅲ)若a 1 = 2,设b n = | a n +1-a n | (n = 1,2,3,…),并以S n 表示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求证:S n <25.5. (1)已知:)0(∞+∈x ,求证xx x x 11ln 11<+<+;(2)已知:2≥∈n N n 且,求证:11211ln 13121-+++<<+++n n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 放缩法缩法是不等式证明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证明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放缩,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放缩的范围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放缩之后得不出结论或得出相反结论的现象。

因此,使用放缩法时,如何确定放缩目标尤为重要。

要想正确确定放缩目标,就必须根据欲证结论,抓住题目的特点。

掌握放缩技巧,真正做到弄懂弄通,并且还要根据不同题目的类型,采用恰到好处的放缩方法,才能把题解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列及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的压轴题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列及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类及数列和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常用到放缩法,而求解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 一.先求和后放缩例1.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12+=n n a S ,试求: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1+=n n n a a b ,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B ,求证:21<n B 解:(1)由已知得2)1(4+=n n a S ,2≥n 时,211)1(4+=--n n a S ,作差得:1212224----+=n n n n n a a a a a ,所以0)2)((11=--+--n n n n a a a a ,又因为{}n a 为正数数列,所以21=--n n a a ,即{}n a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1211+=a S ,得11=a ,所以12-=n a n(2))121121(21)12)(12(111+--=+-==+n n n n a a b n n n ,所以21)12(2121)1211215131311(21<+-=+---+-=n n n B n 注: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n 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差比数列(这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n a 满足条件()n f a a n n =-+1)求和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二.先放缩再求和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例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2n n n a a S +=.(1) 求证:2214n n n a a S ++<;(2)<⋅⋅⋅+< 解:(1)在条件中,令1=n ,得1112122a S a a ==+,1011=∴>a a ,又由条件n n n S a a 22=+有11212+++=+n n n S a a ,上述两式相减,注意到n n n S S a -=++11得0)1)((11=--+++n n n n a a a a 001>+∴>+n n n a a a ∴11n n a a +-=所以, n n a n =-⨯+=)1(11,(1)2n n n S +=所以42)1(212)1(21222++=++•<+=n n n a a n n n n S (2)因为1)1(+<+<n n n n ,所以212)1(2+<+<n n n n ,所以 2)1(23222121+++⨯+⨯=++n n S S S n 212322++++<n 2122312-=+=+n S n n ;222)1(2222121n n S n n n S S S =+=+++>++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例3.(1)设a ,n ∈N *,a ≥2,证明:n n n a a a a ⋅+≥--)1()(2;(2)等比数列{a n }中,112a =-,前n 项的和为A n ,且A 7,A 9,A 8成等差数列.设nn n a a b -=12,数列{b n }前n 项的和为B n ,证明:B n <13.解:(1)当n 为奇数时,a n ≥a ,于是,n n n n n a a a a a a ⋅+≥+=--)1()1()(2. 当n 为偶数时,a -1≥1,且a n ≥a 2,于是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1()1)(1()1()1()(22.(2)∵9789A A a a -=+,899A A a -=-,899a a a +=-,∴公比9812a q a ==-.∴n n a )21(-=. nn n nn n b 231)2(41)21(141⋅≤--=--=. ∴n n b b b B ++=2131)211(31211)211(213123123123122<-=--⋅=⋅++⋅+⋅≤n n . 3.放缩后为差比数列,再求和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3,2,1()21(1 =+=+n a na n nn .求证: 11213-++-≥>n n n n a a 证明:因为n n n a na )21(1+=+,所以1+n a 及n a 同号,又因为011>=a ,所以0>n a , 即021>=-+n n n n a na a ,即n n a a >+1.所以数列{}n a 为递增数列,所以11=≥a a n , 即n n n n n n a n a a 221≥=-+,累加得:121212221--+++≥-n n n a a .令12212221--+++=n n n S ,所以n n n S 2122212132-+++= ,两式相减得:n n n n S 212121212121132--++++=- ,所以1212-+-=n n n S ,所以1213-+-≥n n n a , 故得11213-++-≥>n n n n a a .4.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例5.在m (m ≥2)个不同数的排列P 1P 2…P n 中,若1≤i <j ≤m 时P i >P j (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数),则称P i 及P j 构成一个逆序. 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 记排列321)1()1( -+n n n 的逆序数为a n ,如排列21的逆序数11=a ,排列321的逆序数63=a . (1)求a 4、a 5,并写出a n 的表达式;(2)令nn n n n a aa ab 11+++=,证明32221+<++<n b b b n n ,n =1,2,…. 解(1)由已知得15,1054==a a ,2)1(12)1(+=+++-+=n n n n a n . (2)因为 ,2,1,22222211==+⋅+>+++=+=++n nn n n n n n n a a a a b n n n n n , 所以n b b b n 221>+++ .又因为 ,2,1,222222=+-+=+++=n n n n n n n b n , 所以)]211()4121()3111[(2221+-++-+-+=+++n n n b b b n=32221232+<+-+-+n n n n .综上, ,2,1,32221=+<++<n n b b b n n . 注:常用放缩的结论:(1))2(111)1(11)1(11112≥--=-<<+=+-k k k k k k k k k k(2).)2)(111(212112)111(2≥--=-+<<++=+-k k k k k k k k k k常见高考放缩法试题1. 设{}{},n n a b 都是各项为正数的数列,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21,,n n n a b a +成等差数列,2211,,n n n b a b ++成等比数列.(1)试问{}n b 是否成等差数列?为什么?(2)如果111,a b ==1n a ⎧⎫⎨⎬⎩⎭的前n 项和n S .2. 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2a =8,6S =66.(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n a n b )1(2+=,n n b b b T +++= 21,求证:n T ≥16.3. 已知数列{n a }中531=a ,112--=n n a a (n ≥2,+∈N n ),数列}{n b ,满足11-=n n a b (+∈N n )(1)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及最小项,并说明理由;(3)记++=21b b S n …n b +,求1)1(lim +-∞→n nS b n n . 4. 已知数列{a n }中,a 1>0, 且a n +1=23na +,(Ⅰ)试求a 1的值,使得数列{a n }是一个常数数列;(Ⅱ)试求a 1的取值范围,使得a n +1>a n 对任何自然数n 都成立;(Ⅲ)若a 1 = 2,设b n = | a n +1-a n | (n = 1,2,3,…),并以S n 表示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求证:S n <25.5. (1)已知:)0(∞+∈x ,求证x x x x 11ln 11<+<+; (2)已知:2≥∈n N n 且,求证:11211ln 13121-+++<<+++n n n 。

6. 已知n N *∈,各项为正的等差数列{}n a 满足263521,10a a a a ⋅=+=,又数列{}lg n b 的前n 项和是()()11lg312n S n n n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3)设n n n c a b =,试问数列{}n c 有没有最大项?如果有,求出这个最大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7. 设数列{}n a 前项和为n s ,且(3),(32)+∈+=+-N n m ma s m n n ,其中m 为常数,m .3≠(1) 求证:是等比数列;若数列{}n a 的公比q=f(m),数列{}n b 满足),2,)((231,11≥∈==+-n N n b f b a b n n 求证:⎭⎬⎫⎩⎨⎧n b 1为等差数列,求n b .8. 已知数列}{n a 满足:,21,121==a a 且0]1)1[(22])1(3[2=--+--++n n n n a a ,*N n ∈.(Ⅰ)求3a ,4a ,5a ,6a 的值及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n n n a a b 212⋅=-,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9. 设数列}{n a 是首项为0的递增数列,(N n ∈),,)(1sin )(n n a x nx f -=,[n a x ∈]1+n a 满足:对于任意的b x f b n =∈)(),1,0[总有两个不同的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