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1)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1)蛋白质检查: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1)蛋白质定性试验:①潘迪(Pandy)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
②罗-琼试验:正常脑脊液球蛋白质含量很低。
正常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2)蛋白质定量试验:①磺基水杨酸(SSA)-硫酸钠为比浊法代表方法,特点是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
②染料结合比色法以丽春红S和考马斯亮蓝(CBB)法应用较多,CBB法快速、高灵敏度。
比色法的检测灵敏度及结果的重复性优于比浊法,且标本用量少,但对实验条件的pH 值要求较高。
3)参考值:成人,腰池200~400mg/L,脑池10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4)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脑脊液蛋白质相对较高,6个月后逐步降至成人水平。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见于:血屏障通透性增高性疾病:①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高;病毒性脑炎,轻度增高。
②出血性脑病: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蛋白质含量中度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或椎管梗阻如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
在蛛网膜下腔梗阻性疾病,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0g/L以上时,脑脊液外观呈黄色胶胨状,且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征。
(2)葡萄糖测定:目前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1)参考值:2.5~4.4mmol/L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有关。
脑脊液葡萄糖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真菌性感染: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性病变时,在病原微生物和破坏细胞释放的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下,使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
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葡萄糖含量即明显降低,疾病高峰期可为零。
髓鞘碱性蛋白在肺腺癌A549细胞表达及其功能意义

()D p.fR saai ,T eFr f ltdH sil unnPoi e 1 eto eprt n h it f ie opt Y n a rvn ,Kumi d a oee o sAi a ao f c n n Mei lClg , g c l Kumi unn60 3 ; 2 Y na e aoao P am cl y o aua Pout.K n ig n n Y n a 50 2 g ) unnK yL brtyo hr ao g fr t rl d c rf o N r s u mn
1 ywo Biblioteka J Ke r s MB P;A5 9 u g a cr 4 ;L n n e C
a e o a c n ma c l 4 , wh c x i i d a r u d s a e p s i l sn w c l . T e p s ie r t fMB d n c r i o el A5 9 s i h e h b t o n h p , o sb y a e el e s h o i v a e o P t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 ) 5 — 4 0 1 7 :2 5
CN 3 —1 9 R 5 04 /
J u n lo n n e ia iest o r a fKu mi g M dc lUnv ri y
髓鞘碱性蛋 白在肺腺癌 A5 9细胞表达及其功能意义 4
袁 兵 ” ,谭 燕 ” ,王盛兰 ” ,赵 珊 ” ,王殿华 ∞ ,张云辉 ) ( 昆明医学院附属 昆华医院・ 1 ) 云南省第一人 民医院呼吸 内科 ,云南 昆明 603 ;2 502 )昆明医学院云南 省 天然 药物 药理 重点 实验 室 ,云 南 昆明 6 0 3 ) 50 1
脑外伤患者髓鞘碱性蛋白检测的应用

t me cnE h A ra-  ̄ e i
5 4. 5
Cness ru[] A nR em i,O2 6 : osnu op J .n hu Ds2O ,1 G
’ ydo e J . ur ss rn [ ] C r n i
1 ] br F em tt i gr s oot : addt agto acr 5 Wee G . e s s e ot pni acni et e f cIe aas m e n a r r l
t r y J .i h Bohs c ,0 1 15 ( )6 . h a [] Bo i i y t 20 ,522 :1 ep e m p A a [] 6楼 波, 晶, 吕 郑 敏. 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
at ii acsaswt r a j c rtsi C uai i p m r s ese n n hi y 哪
变化 , 临床的诊 治提供依据 。方法 为I 结果
对照组 , 分别 于应 急期 、 水肿期 、 功能康复期采 集患者血 清和脑脊液 , 采用 E JA方法检 测 M P 并 进行统计 学分 析。 IS B, 血清 、 脑脊液 MB P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重型脑外伤患者 在应 急期 和水肿期 的血清 、 脑脊液 MB 浓度高 P 于中型脑外伤患者 , 高于轻型脑外伤患者 , 更 且试验组 轻 、 重 型患者均 高于对照组 , 中、 差异 有极显著 意义 , P<0O ; .1 血清 、 脑脊液 MB 浓度还 与病程密切相关 , P 应急期 、 肿期 的血清 、 水 脑脊 液 MB 浓度均 明显高于康复期 , P 差异有极显著 意义 , P<00 ; .1血清 、 脑脊液 M P水平也 与损伤类 型和颅 内血肿 大小相关 , B 脑挫裂伤合并颅 内血肿患 者血清 、 脑脊液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

� 但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 血清 M B P 的影响 临床研 究较少� 本文通过 采用双 盲对照 实验方 法研
究 4 4 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 旨在探讨血清 M B P含量的检测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中的意义� 一� 对象与方法 1 . 对象: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 2 0 0 8 20 1 0 年收治 的急 性重型 颅脑 损伤 患者共 4 4 例, 按照纳 入顺 序随机 分为 亚低温 组 ( 22 例) , 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 � ( 2 2 例) �入选标准: 年龄: 1 8 72 岁; 急性重 型颅脑损伤 ( GCS 3 8 分) ; 均 于受伤 3 h 内 接受 治疗�排除标准: 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既往有高血压� 冠 心病� 糖尿病� 肝 肾功能不 全等严 重慢性 病史者; 严重 复合伤; 已 经使 用类似药物或对亚低温代谢有显著影响的药物者 ; 其他对试验结果可能造成 影响者�两组 病例的年龄 � 损伤 程度及分型 经检 验均无统计学差异( > 0 . 0 5) � 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 止血� 脱水� 抗感染� 能量支持� 预防应激性溃疡和癫痫等治疗 ; 保持 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 气管 切开;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 0 . 5 g+ 0 . 9% 氯化钠 1 0 0 ml 静滴 q 1 2 h�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具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 , 手术指征 : ( 1) 有明显临床 症状和体 征的颅 内血肿�( 2 ) CT 扫描 提示 明显脑受压的颅内血肿�( 3 ) 幕上血肿量大于 3 0m l � 幕下血肿量 大于 20 ml, 患者意识 障碍进 行性加 重或出现 再昏迷 �术中 常规放置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维持 5 7 d , 其他引流管 于手术 后第 3 天 拔除, 手术前 均给予 2 0 % 甘露 醇 250 ml+ 地塞 米松 5 mg 快速静脉滴注, 根据失血量适当输入同型红 细胞�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组均于入院或术后 6 h 内入重症监护病 房( NICU ) 行亚低温治疗�采用半导体 降温毯降 温, 气 管切开 0 ml+ 万可松 2 8 m g + 氯丙嗪 10 0 mg + 异丙嗪 1 0 0 mg, 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肌松冬眠合剂, 生理盐水 2 0 泵入 速度 20 4 0 ml/h , 使肛温在 3 度, 降温时间 2 7 d , 平均( 70 .8 6 h 降至33 35 �并持续颅内 压监护 和心电 监护, 根据血 压� 心 率及肌 张力调 节剂量 和速 , 其余治疗方法相同� 1 5. 7) h , 采用自然复温 法复温, 即先停 用降温 毯, 再 停用肌 松冬眠 合剂, 最后逐 渐撤除 呼吸 37.2
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S-100b和MBP的检测及其意义

e a oe0 hat ot (UP<00 ) adtee a o lao e enS10 n P h oiv a f rhnt s f el ycnml a t h h .1 ,n r w s cⅡ ltnbt e 一 badMB .T eps i rt 0 h a e i w 0 te e
带 。结果: Ms组和 G s组 C F中的 slo B s —0 b及 MB P水平均显著升高 , 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 ( 0 0 ) P< . 1 ,
两者具有相关性 ( O0 ) 两组 C FI 0 P< . 1 ; s g B阳性率 ( G・ 分别 为 8 .% 、8 0 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3 7 6 . %) 均为 尸< . 0
L h- VZi
Dee uo n i i c n e o -o b a d M B n P te t t I m啪 t r my l t g DieL s t c n a d S l ia c fS 1 o n f P i a in s wi Il b na 0 y De ei i s 盈 e 衄 n s
ha ,A G C n— n WA G B oh a, iiol , N FJ (脚 0 打 u T N ogf g , N a.u Y — | WE ag Jl g 1
胁 肌 ,肌 4 0 7 , 3 o 1 ; 疵 e 肌 啪 c 口 P
髓鞘碱性蛋白的研究及进展

万方数据
把MBP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MBP蛋白进行口服诱导抗病 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发生在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由 CD4+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公认为人类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的理想动物模型[24|。 MBP是引起EAE的主要抗原。国内目前对其研究甚少,利 用MBP进行口服耐受的研究,可了解自身抗原对自身免疫 性疾病发病的影响,从而探讨MBP口服耐受的机制,为多发 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寻找新方法。通过对豚 鼠进行口服防治EAE实验,未口服MBP的一组发病率近 90%,发病时间早,症状重,病程长,甚至出现死亡;而口服了 MBP的预防组的发病率仅为27%,且发病时间推迟,症状较 轻。实验表明,口服MBP可以有效地诱导出对EAE的免疫 耐受,而发挥防治EAE的作用M J。1993年美国哈佛医学院 的Wemei等L25 J用IZl服粗制的MBP诱导免疫耐受,用于预防 和防治MS,显示出方便、无毒及特异性好的特点,取得了明 显的治疗效果。刘学斌等…6通过口服MBP大鼠诱导免疫耐 受来预防EAE疾病发生的实验也获得成功。
无外
斡除
子
J, 二 1丑 1j-V
j巳外
除
鲭昧
显子
II
VI 11月qJV II莉I
山 J J j, \L
21.5XD 18.5XD 17文XD l?bXD 14xD
圈1人和鼠MBP不同剪接方式
收稿B期:2004.04—06
万方数据
MBP基因表达不仅具有种属和组织细胞的特异性,而 且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亦有差异。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表明, MBP基因上游的1.3Kb序列对其在少突胶质细胞中特异的 和时间上准确的表达不可缺少。1.3Kb序列在mRNA帽位 点上游一30有TATA类似序列(即"rTCaAA),一80有CAT 类似序列(即CCACTT),一90有CA2盒(即O(℃GOC)。一125 和一648分别有类似于神经组织特异的NFl/CTF和SV40 病毒增强子的核心序列[”】。缺失实验证明,在一1318和一 254之间含有阻遏MBP启动子活性的序列。在一127和一 108之间含TGC_,CA序列,能结合细胞转录因子,此区被称为 MBP转录元件,它不仅是有效转录的关键,而且对该基因组 织特异性转录亦具重要作用。
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和hs-CRP含量检测及其意义

胡 波 , 坷 .血 浆 D 一二 聚 体 及 F P检 测 在 D C诊 断 中 的 意 王 D I [] J .重 庆 医 学 ,0 4 3 ( 1 :66 2 0 ,3 1 ) 1 6
Vil F , e r , sl S, t a. As o it n b t e o r d i— oi F ro D Ba i e 1 i s c a i ewe n lwg a e d s o
ro i: v e c gi s a m jr c n r uin o dse iae n h s e i n e a a t ao o t i t f i m n td it s d n b o s
rvsua oglt ntcauoah f hoi l e i ae J .J aacl cauai ogl ty rnci r s s[ ] r o o p oc v d e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E P O R呈 明显 的负相 关 ( r=一 0 . 6 9 4, P<0 . 0 1 ; r =一 0 . 4 8 9 。 P <0 . 0 1 ) , MB P与 E P O R呈 明显 的 正相 关 ( r=0 . 6 8 7 , P<
0 . 0 1 ) 。 结论 E P O R、 MB P、 I G F 一 1早期 的联 合 检测 对评 估 新生 儿 缺血 缺 氧程 度具 有 一定 的意 义 , 对 脑 损伤 的早 期 诊 断有 一定 的 辅助 意义 。 [ 关键 词】 髓 鞘碱 性 蛋 白 ; 促 红 细胞 生成 素 受体 ; 胰 岛素 样 生长 因子一1 ; 脑 损伤 ; 窒息 ; 新 生儿
0 . 0 1 ; t =3 . 5 4 1 , P<0 . 0 1 ) ; 血清 I G F 一 1 [ ( 3 6 . 2 9 + _ 1 1 . 4 3 ) t x g / L ] 较 足月 新 生儿 组 血 清 I G F 一 1 [ ( 6 2 . 2 5 + _ 1 1 . 9 7 ) X I g / L ]  ̄著 ,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