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水均匀法)

合集下载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相关分析法)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一)原理与应用条件相关分析是根据涌水量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建立回归方程,利用抽水试验或开采初期的疏干资料,预测矿坑涌水量或外推开采后期下水平的涌水量。

其原理已在供水中介绍。

根据实际资料的统计,多元复相关预测远比单相关效果好,其回归方程表达的内容丰富,可反映除降深外的各种影响因素。

它的应用条件与Q —s 关系方程类同,但对原始数据的采集有严格要求:1代表性:(规范)要求不少于一个水文年(包括丰、平、枯季节)的动态观测数据,同时数据(择本)量不少于30个;2一致性:指应与预测对象上条件相一致;3独立性与相关性:即多自变量有独立的变化规律,相互间关系不大;而与涌水量之间均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规范)要求相关系数不低于0.7。

(二)实例与计算方法1. 利用勘探阶段抽水试验资料预测矿坑涌水量如广东沙洋矿通过在勘探阶段设计相距6m 的两个抽水孔和十余个不同距离的观测孔组成的群孔抽水试验,取得了复相关计算所需的涌水量Q 与井径r (是将距抽水孔不同距离观测孔的位置概化为疏干状态下的坑道系统不同面积的作用半径)、水位降S (即不同作用半径的水位降,以模拟疏干水位降)有关资料,(见表1)通过求参建立了复相关幂函数预测方程:536.11843.3189.11Sr Q其复相系数达0.9468,复相关机误仅0.0721,完全可用于未来矿山各设计水平与面积的矿坑涌水量预测。

经实际排水资料检验,预测误差偏小38~56%,主要与开采导函大量地面岩溶坍陷有关。

2. 利用矿山观测资料外推预测可充分考虑矿坑涌水量的增长和各项生产因素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来建设涌水量方程。

在原苏联顿巴斯煤矿的某些涌水量预测中,首先,在30个矿井中建立了320个观测点,获得了涌水量(Q 2)与各生产因素(包括矿产量P 0、开采深度H 0、开采面积F 0、生产时间T 0等)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其密切程度,见表2。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科 技 创 新
2 0 1 4 年 第1 6 期f 科技创新与应用
矿 井涌 水量预 测 方法
林 刘 军
( 河 南工业和信 息化 职业学院, 河南 焦作 4 5 4 0 0 0 )
摘 要 : 正确 预 测 未 来矿 井 涌水 量 , 是 一 项重 要 而复 杂 的 工作 , 是矿 床 水 文 地质 调 查 的主 要任 务 之一 。 它是 确 定矿 床 水 文 地质 备 件 复 杂 程度 的重要 指 标 之 一 , 对 矿床 的经 济技 术评 价 有很 大 的影 响 。 因此 , 要 求在 矿床 水 文地 质调 查 时 , 根 据 获 得 的 资料 , 按 精 度 要 求 正确 地 评 价 未 来矿 山 开发 各 个阶段 的 涌水 量 。 关 键词 : 矿 井涌水 量 ; 矿 井 涌水 量 预测 ; 灰 色 系统 理 论

2 矿 井 涌水 量 预测 的 常用 方 法简 介 。 2 . 1水 文地 质 比拟 法 是 在水 文 地 质条 件相 似 的 情 况下 , 从 已知 涌 水 量推 测 未 知 涌水 量 。其应 用 条 件最 主要 的 是新 、老 矿 井 的水 文 地 质条 件 要 基 本 相 似; 老 矿 井要 有 长期 的详 尽 的矿 井 水文 资 料 。 2 . 2 相关 分 析 法 是 应用 数 理统 计 的方 法 , 研 究 矿 井 涌水 量 与 影 响之 间 的概率 规 律, 从而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数学方程式 , 借以达 到预测矿井涌 水 量 的 目的 。 其 特 点 是精 度 较高 , 同时 计算 过 程 中 , 避开 各 种水 文 地 质 参数 , 使 计算 显 得 简便 , 是 生 产矿 井 预 测涌 水 量 的好 方 法 。 2 . 3 水 均衡 法 水 均 衡 法是 通 过 对 地 下 水 动 态 与 补 给 、 排泄条件的研究 , 建 立 矿区在一定 时间地下水 补给量 ( A) 与 相 应 的排 泄 量 ( B) 和 变 化 量 ( c ) 关 系 的数 学 表示 式 , 即A = B + C 。 从 而达 到 涌水 量 预测 的 目的 。 因 此, 查 明矿 区范 围 内地 下 水 补 给 、 排泄 条 件 , 研 究 将 来矿 井 输 降 排水 过程 , 可 能 产 生 的水 量 的变 化 , 合 理 确 定 均衡 项 目和取 得 各 项 目的 数据 , 才 能进 行 水 均衡 计 算 。 2 . 4 解 析法 解 析法 又 称 地下 水 动力 学 法 , 它 是 对地 下 水 运 动 的微 分 方 程 式 给予 定 解 条 件 进 行 解 析解 , 得 出 一个 公 式 , 再用 这 个 公 式 解 决实 际 生产 问题 。 运 用 解 析法 计算 涌水 量 需要 很 实 际的 参数 : ( 1 ) 渗 透 系数 ( k ) ; ( 2 ) 含水 层 厚 度 ( h a ) ; ( 3 ) 引用 半 径 ( t o ) ; ( 4 ) 引用 补 给 半 径 ( R 0 ) ; ( 5 ) 设 计 水位 降 深 ( s ) 和含 水 层水 头值 ( H) ; ( 6 ) 导 水 系数 ( T ) ; 储水 系 数( s ) ; 导压系数( a ) 。我们 要 正 确 合理 的利 用 这些 参 数 去 预 测矿 区 的涌 水 量值 。 2 . 5 灰色 系统 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届 系统论的范畴 , 灰色指信息不完全 , 灰 色系统 是信息不完全的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以信息不完全系统 的行为表 现、 行 为内函、 行为关 系 、 行为环境 的选取性 、 动态性 、 信息性 、 量化 性等为主要 目的。 灰色系统 目前 已应用到农业 、 经济 、 社会、 生态 、 气

煤矿出 涌水量的几种测量方法

煤矿出 涌水量的几种测量方法

煤矿出/涌水量的几种测量方法1 量桶容积法当流量小于1 L/s时,常用此法。

容器一般用量桶或水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计量容器的充水时间不应小于20 s流量计算公式:式中V———容器的容积,L;t———充满容器的时间,s。

2巷道容积法在矿井发生突水时,利用水流淹没倾斜巷道的过程中,经常不断地测量巷道与自由水面相交断面面积(F=ab),用单位时间内水位上涨高度(H)来计算水量,公式如下:式中H———t时间内水位上涨高度,m;t———水位上涨高度为片时的时间,h;a———巷道内自由水面的平均宽度,m;b———巷道内自由水面长度,m。

3水泵排量法利用水泵实际排水量和水泵运转时间,来计算涌水量Q=水泵铭牌排水量×实际效率×开动时间×台数式中Q—涌水量,m3·d-1。

4浮标测流法采用水面浮标的流水沟道地段及实测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沟道顺直,沟床地段规则完整,长度为3-5倍的沟宽。

(2)水流均匀平稳,无旋涡及回流。

(3)沟道地段内无阻碍水流的杂草、杂物。

实测程序:(1)选定了实测地段后,按相等距离布设三个断面:上断面、基本断面(中断面)、下断面,测量每个断面的横断面积,单位为m2。

(2)在上断面上游附近投放浮标,以便使浮标在接近上断面时,已具有同行水流的流速,测出浮标从上断面至下断面的时间t,求出流速。

(3)浮标从上断面至下断面的漂流历时一般应不短于20 s,如流速较大,可酌情缩短,但不能短于10 s。

(4)投放浮标的数量,视沟道宽度而定,一般不少于2个,每个至少重复投放两次,若两次漂历时间相差不超过10%,则取其平均历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断面流量,m3·s-1;Kf———断面浮标系数,据经验数值一般介于~;F t H H Q ⋅-=21 Vf ———虚流速,即Vf=L/t 计算时采用浮标平均流速,m ·s-1;L ———上、下两断面的间距,m;t ———所选有效浮标的平均历时,s;F ———过水断面面积,m 2。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及适用性评价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及适用性评价

02B «f T A N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及适用性评价张彩云(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值法、解析法、水均衡法及水文地质比拟法四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并针对不同 的方法,进行了适用性评价的分析。

指出在进行涌水量预测时,应对矿井的条件加以仔细分析,采取适宜的方法。

关键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487 (2018) 01-26-31 前言进行煤矿开采时,怎样更精确地对矿井涌水量加以预 测,是一直探索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很多技术人 员及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及角度,对矿井涌水量预测做了 非常多的研究。

但现阶段,在矿井开采中涌水量预测的数 据和矿井开采中真实的涌水量数据依然有较大的误差,严 重时相差10倍以上。

造成误差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将这些因 素分成三类,即:未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时用的地质 参数没有代表性、未选用适当的数学计難型。

所以,进 行矿井涌水歸测时,对方法的选用是十分重要的。

2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2.1数值法2.1.1数值法願以及应用条件分析数值法属于近似计算方法,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形成并 逐步发展的一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数值法是对渗流偏 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一个相似解,即为矿井涌水量预 测值。

此方法的精度相对高,能用于相对复杂的一些矿井 涌水量预测中。

此方法应用在水文条件及含水层较为简单 的矿井中,能更有效地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

2.1.2数值法计算方法现阶段,应用相对广泛的涌水量预测数值法主要包含有限元方法及有限差分方法。

1)有限元方法。

此方法是将所求解的区域分割为有限 个相互不发生重叠的区间单元,在每一个单元中构建相应 的基础函数。

再对每一个单元构建相应的形状函数,将形 状函数当成近似解,然后采用最小势能的计算方法求节点 处的近似值,所得结果即为预测值。

2)有限差分方法。

浅谈矿产地质勘查中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方法

浅谈矿产地质勘查中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方法

浅谈矿产地质勘查中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方法[摘要]在一些地质较为复杂的地区中,加上受到计算方法的限制,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在一些中小型的矿区,还可能会受到地质勘查条件的影响,矿坑涌水量预测格外困难。

在设计中,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法,但一些施工人员却无法真正认识到其的意义,而且由于监管的不到位,使得很多矿坑都失去了原本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结合实例,介绍了矿坑涌水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并对这些预测方法和矿坑涌水量进行了证实,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涌水量;预测铁矿石和大理石都作为主要的矿产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几千年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铁器,而且铁矿石的冶炼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给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从我国建国以来,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铁矿石的生产能力却较为低下。

1、工程概况云南省某矿区主要以铁矿和大理石为主,同时也是有名的岩溶大水矿区。

该矿区处于北纬二十五度,相关的地质勘查报告显示,该矿区有铁矿石量大约五百一十万吨,有大理石矿石大约五千三百九十万吨,分布在F18以北、F19南西、F22南东、F3北东以及F1北西的范围内,由于形态受到了断裂的控制与营销,厚度不同,该矿区的总体产状朝北东倾斜,倾角大约是15°到40°。

该矿区处于两条北西和南东走向的地表分水岭之间,有常年溪流从该矿区经过,南东侧的大格沟口为该矿区的最低点,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2、对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抽水或者是放水试验作为矿区水文地质工程的一部分,在1982年某地质对在该矿区进行了局部的抽水和放水试验,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观测点不多、时间短以及降深小等,没有将边界条件暴露出来,也没有将断层破碎带的导水性和具体产生影响范围确定出来,因此也无法反映将矿坑实际的涌水量反映出来。

本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大型的放水试验,试验实现最大的降深为89.64m,总共设立了31个观测点,试验经历了八十天的时间。

13矿井涌水量预测

13矿井涌水量预测
开拓井巷涌水量:井筒(立井、斜井)、和巷道(平硐、平
巷、斜巷、石门)在开拓过程中的涌水量。
疏干工程的排水量:指在规定的疏干时间内,将水位降到某
一规定标高时所需的疏干排水强度(疏干流量) 意义:它是对煤田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合理开发的重要指标, 也是设计和生产部门制订采掘方案,确定排水能力和防治措 施的重要依据。在矿区勘探和矿井建生产中有重大意义。
1 a
1 b

二、涌水量-降深曲线法(Q-S曲线法)
原理:根据稳定井流抽水试验资料建立涌水量与降深的
关系方程,根据勘探试验阶段与未来开采阶段水文地质 条件的相似性,外推预测未来矿井的涌水量。
优点:避开求取各种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简便
应用条件:避开了求取各种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简便,
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难于取得有关参数的矿井及 矿区。
n=2 抛物线 n>2 对数曲线
下一页
图解法
1.作图法 观测历年最大涌水量和最大水位降深, 得(Qi,si)(i= 1,2,…,n),在Q─s坐标系上投点,称散点图(或相关 图),用直尺凭视觉画大致平分散点的直线,量斜率和截距, 写方程。此方程因人而异,不唯一,误差大。
2.近似图作法 在散点图上平行于纵轴作直线e 左右平分所有散点,再e1平分右 边散点、e2平分左边;同理,以 平分散点为前提作平行横轴的直线 h、h1、h2。设h1、h2与e1、 e2的交点为A、B、C、D,按 散点展布趋势连B、D(或A、C) 点,求出直线的斜率及截距,即可 图7-1 回归直线散点图 得回归方程Q=f(s)。
Q0 Fs Q F0 s0
优点:简单、应用方便。
有时涌水量随开采面积(或巷道长度)、水位降深的增加不具
有线性关系,但能用幂函数关系来比拟。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水均匀法)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水均匀法)

水均衡法(一)应用条件水均衡法适用于地下水运动为非渗流型且水均衡条件简单的充水矿床,如:1. 位于分水岭地段地下水位以上的矿床其主要特征为:地下水位一般停留在下伏弱含水层的顶端,故水层薄,水位埋藏深,变幅大、升降迅速,具有巨大的透水能力却无蓄水能力。

抽水试验困难,也无效果。

地下水动态与降雨直接相关。

依照降雨方式的不同,形成各种尖峰状动态曲线形态,矿坑涌水量也常不随降深的增加而加大,故水位降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

补给区主要在矿区范围及其附近,补给路径短,以垂向补给为主。

矿区地下水与区域地下水不发生水力联系,即无侧向补给。

(二)暗河管道充水矿床(1)含水介质为孤立的暗河管道系统,通常各管道系统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互相不发生直接水力联系,有些地区的管流与分散虽有一些联系,但管流是当地地下水排泄量的60%~80%以上。

(2)含水层极不均一,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因此不形成统一的含水层(体)。

(3)管流发育地区,地表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发育、三水转化强烈,地面难以形成长年性表流;地下水动态受降水控制,暴涨暴落;其流量与降水补给面积成正比,变化大,具集中排泄特点。

很明显,上述特征无法用抽水试验求参,难以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同时,岩溶通道形状多变,管道组合复杂,也不适应管渠水力学的应用条件。

因此,多数上述充水矿床常采用非确定性随机模型和水均衡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原理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水均衡方程,是根据水均衡原理,在查明矿床开采时水均衡各收入、支出项之间关系基础上建立预测方程的。

建立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要求勘探方法与之相适应,而加强均衡研究则是保证模型可靠性,提高参数精度的必要环节。

地下水均衡研究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地下水与降雨量的长期观测站,形成包括由钻孔、矿区生产井巷、采空区、老窿、有代表性的泉与地下暗河、有意义的地表汇水区等组成的长期观测网。

为正确地圏定均衡区域,选择均衡期提供依据,为模型提供可靠的方程参数。

×××矿区坑涌水量预测方法及结果分析

×××矿区坑涌水量预测方法及结果分析

×××矿区坑涌水量预测方法及结果分析本文对×××矿区矿坑涌水量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比拟法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结论与矿坑实际涌水量相比较,误差小于10%,可判断结论较可靠,对矿坑未来采矿排水设计及选择排水设备提供较翔实的依据。

标签:矿坑涌水量解析法比拟法数十年来,前人对×××矿区井下开采系统疏干排水的涌水量计算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较为珍贵的资料与经验。

现就×××矿区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及结果进行论述。

1解析法1.1公式选择(1)浅部壶天群溶洞含水层①×××矿区西部天子岭组条纹状灰岩、泥质灰岩和石炭系下统砂页岩组成西部隔水边界;矿区北部石炭系下统砂页岩和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砂页岩组成北部隔水边界。

北部和西部隔水边界组成矿区“厂”字型的相对隔水边界。

②矿床疏干时,直接向壶天群含水层布置截流巷和放水钻孔放水,疏干对象只有壶天群含水层。

在疏干过程中,第四系水和中上泥盆统东岗岭上亚组、天子岭下亚组浅部溶洞-裂隙水只是通过与壶天群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作为壶天群含水层的补给源补给壶天群含水层。

中上泥盆统东岗岭上亚组和天子岭下亚组深部裂隙水由于有天子岭中上亚组花斑状灰岩夹泥灰岩和条带状灰岩的杂质灰岩隔水岩层的阻隔,在浅部截流中段未能揭露。

所以,实际矿床疏干只是壶天群含水层的涌水量。

③在矿床疏干过程中,矿区与南部董塘河之间长期存在一地下水分水岭,分水岭位于疏干漏斗南侧、观测孔CKB5-1和CKB14-1北侧附近。

董塘河对矿坑地下水无补给。

④×××矿区井下采矿采用充填法开采,开采活动不发生崩落。

综合上述因素,壶天群矿坑涌水量计算公式,选用无河水补给、直交隔水边界四分之一进水的“大井法”地下水动力学公式:式中:K——渗透系数;H——含水层水头高度;M——含水层厚度;h——地下水动水位(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高度);R——北部边界至实际疏干漏斗边界平均距离;r0——“大井法”引用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均衡法
(一)应用条件
水均衡法适用于地下水运动为非渗流型且水均衡条件简单的充水矿床,如:
1. 位于分水岭地段地下水位以上的矿床
其主要特征为:地下水位一般停留在下伏弱含水层的顶端,故水层薄,水位埋藏深,变幅大、升降迅速,具有巨大的透水能力却无蓄水能力。

抽水试验困难,也无效果。

地下水动态与降雨直接相关。

依照降雨方式的不同,形成各种尖峰状动态曲线形态,矿坑涌水量也常不随降深的增加而加大,故水位降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

补给区主要在矿区范围及其附近,补给路径短,以垂向补给为主。

矿区地下水与区域地下水不发生水力联系,即无侧向补给。

(二)暗河管道充水矿床
(1)含水介质为孤立的暗河管道系统,通常各管道系统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互相不发生直接水力联系,有些地区的管流与分散虽有一些联系,但管流是当地地下水排泄量的60%~80%以上。

(2)含水层极不均一,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因此不形成统一的含水层(体)。

(3)管流发育地区,地表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发育、三水转化强烈,地面难以形成长年性表流;地下水动态受降水控制,暴涨暴落;其流量与降水补给面积成正比,变化大,具集中排泄特点。

很明显,上述特征无法用抽水试验求参,难以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同时,岩溶通道形状多变,管道组合复杂,也不适应管渠水力学的应用条件。

因此,多数上述充水矿床常采用非确定性随机模型和水均衡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原理
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水均衡方程,是根据水均衡原理,在查明矿床开采时水均衡各收入、支出项之间关系基础上建立预测方程的。

建立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要求勘探方法与之相适应,而加强均衡研究则是保证模型可靠性,提高参数精度的必要环节。

地下水均衡研究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地下水与降雨量的长期观测站,形成包括由钻孔、矿区生产井巷、采空区、老窿、有代表性的泉与地下暗河、有意义的地表汇水区等组成的长期观测网。

为正确地圏定均衡区域,选择均衡期提供依据,为模型提供可靠的方程参数。

运用水均衡法的关键是,正确圈定均衡区域、选择均衡期,以及测定均衡要素。

但是,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会遇到一个困难,就是建立在天然条件下的水均衡关系,在矿床开采过程中常遭受强烈的破坏。

如强烈的降压疏干,使地下水运动的速度和水力坡度增大或因开采造成漏斗范围内巨大岩体的变形塌坍或导致大量人工裂隙的产生,大促使地表水渗入作用的加强。

此外,在长期疏干的影响下,随着漏斗的不断扩展,也常导致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移,其结果不仅补给范围扩大了,甚至形成新的补给源渗入。

上述种种现象,常不易通过勘探阶段对天然水均衡的研究而获得解决。

但是,它也提醒我们,水均衡关系式的建立及其水均衡要素的测定,如能充分考虑开采条件的影响,也必然会大大提高涌水量预测的精度。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特点
由于含水层调蓄能力差,矿坑涌水量受降水影响暴涨暴落,难以用一个数值来概括,根据实践,为了反映矿坑涌水量特征,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计算下列三种涌水量数值。

1. 多年最大涌水量
这是在多年期间出现的最大涌水量,在矿山服务期间可望遇上数次。

它是根据当地气象站所记录的最大暴雨强度所计算的涌水量,一般是宏观的概括性的,其数值只能达到数量级精度,但其意义重要:
(1)表明矿山服务期间内出现特大涌水量的可能性,警惕由此带来的破坏性灾害。

(2)多年最大涌水量持续时间短,一般仅数小时至数昼夜,然而流量大,来势迅猛,含泥沙量大,具冲溃性,事前应做好防范准备。

(3)依据多年最大涌水量,作为矿坑设计排水系统的依据是不可能也不适宜,但可用为设计截流引洪平硐等防治水工程的依据,因此它是矿山开拓设计的重要依据。

四川石屏硫铁矿区,根据最大涌水量预测成果,在地表开凿1416m截流引洪平洞,矿坑最大涌水量减少93%。

四川华莹山煤矿和湖南香花岭矿区,根据预计最大涌水量资料,设计平硐截引暗河水后,使复杂的充水条件变得简单,引洪效果显著。

2. 一般情况下的最大涌水量,
这是平水年条件下可以出现的最大涌水量,它是设计排水系统的主要依据,如确定水仓,排水沟和选择泵规格等。

3. 正常涌水量
它表征全年约80%时间内的涌水量,是开采设计和安排生产计划的依据。

(五)最大涌水量预测方法与实例
1. 暴雨峰期系数法-湖南某分水岭地段裸露铁矿
矿坑最大涌水量受多年一遇的暴雨强度及其补给条件控制,因此最大涌水量的预测,涌常以多年一遇的最大暴雨强度的补给量作为依据。

暴雨峰期系数法
t f
X
F
Q
ψ⋅⋅

=
max
式中,
max
Q为多年最大涌水量(m3/h);F为补给区汇水面积(m2);X为峰期旋回降水量(m);f为入渗系数(%);t为峰期延续时间(h);
峰期系数是峰期涌水量占回矿坑涌水量的百分数。

峰期系数ψ与最大降水旋回的选择及该降水旋回峰期时间的确定有关。

从预测效果分析,峰期时间t的取值越短,则ψ值越小,
但获得的矿坑最大涌水量
max
Q值越大。

因此,应根据矿山的服务年限,选择最大降水旋回,根据最大降水旋回期间暴雨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矿坑最大涌水量延续时间的关系,谨慎地确定峰期时间t值。

多年最大涌水量,是以当地气象站所记录的最大暴雨强度所计算的涌水量。

根据我国南方某些矿区的资料,多年的最大涌水量一般出现在旋回降水量X不低于80㎜与40㎜,降雨高峰的暴雨强度达40㎜/h与20㎜/h以上时。

ψ一般在9~31左右。

ψ值的确
定应在矿区汇水范围内水均衡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坑内泉流量和沟谷地表汇流等观测资料获
2. 暗河充水系数法
ψ⋅⋅⋅f X F Q max
式中,F 为暗河汇水面积(km 2);X 为暴雨强度(㎜/h );f 为入渗系数(%);ψ为暗河充水系数(%);
暗河充水系数ψ为暗河灌入矿坑涌水量(充Q )与暗河流量(暗Q )的比值,即
暗充=Q Q /ψ。

ψ可根据老窑或邻近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观测资料分析确定。

一般为20%~50%,也可通过暗河储存量的测定,结合对充水条件的分析得到:
进出
进Q Q Q -=ψ
式中,进Q 为暗河进口处流量(m 3/h );
湖南某多金属矿,位于珠江和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段、大型溶蚀洼地分布区。

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系灰岩中。

境内地下暗河分布在当地侵蚀基准面(455 m 标高)以上的550 m,535 m 、480 m 等三个高程上,构成矿床充水的主要通道。

为高位暗河顶板直接充水。

矿床充水的主要特点是:在枯水期与平水期,暗河一般排泄地下水,具明渠流态特点;在洪水期,暗河则补给地下水,具管道流态特征;暗河水动态受大气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影响,具明渠流动态特征;矿坑涌水量以瞬时涌水为主,雨后数小时矿坑水暴涨暴落;矿坑涌水强度与暗河的汇水面积、降水的强度、暗河的断面及连通性有关。

该矿运用上式计算出计算多年(10~20所出现一次)和年最大涌水量,见表
此外,水均衡法还常用以进行小型封闭集水盆地中第四系堆积物复盖下的露天矿的矿坑涌水量观测。

这类矿区的地下水形成条件极为简单,其单位时间内进入未来采矿场的地下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由采矿场及其疏干漏斗范围内消耗㶃储存量(1Q )和采矿场内降水量、集水面积内降水的渗入补给量(2Q )组成。

因此,采矿场疏干条件下的总均衡式可写
成:
21Q Q Q =总
最后必须指出,由于水均衡法能在查明有保证的补给源情况下,确定出矿床充水的极限涌水量,因此可作为论证其它计算方法成果质量的一种依据。

这种论证性的计算有时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