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系统萎缩[2]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多系统萎缩护理课件

02
多系统萎缩的护理知识
日常护理
01
02
03
日常起居护理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安静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新鲜。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饮 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 易消化的食物。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 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肺 部感染。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 信心。
预防措施
1 2 3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减 少压力,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多系统萎 缩。
控制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与多系统萎 缩的发生有关,积极控制这些慢性疾病可以降低 患病风险。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会增加 患多系统萎缩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营养补充与支持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根据医生建议,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素 的需求。
特殊营养品支持
对于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营 养品或肠内营养支持。
定期评估营养状况
定期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营养不良问题。
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口腔清洁
多系统萎缩患者可能存在吞咽 困难,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因 此,应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
多系统萎缩护理课件
• 多系统萎缩疾病概述 • 多系统萎缩的护理知识 • 多系统萎缩的并发症及预防 • 多系统萎缩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多系统萎缩的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 • 多系统萎缩的预防与控制
01
多系统萎缩疾病概述
多系统萎缩ppt课件

病理诊断的特异性标志是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OCIs)。
临床亚型
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及主要表现的该类患者,被命名为橄 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1891年)。
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及主要表现的该类患者,被命名为 Shy-Drager综合症(SDS)(1960年)。
以帕金森样症状为首发及主要表现的该类患者,被命名为纹状 体-黑质变性(SND)(1961年)。
实验室检查
直立实验:分别测量平卧位、坐位和直立位血压,站立2~3分 钟内血压下降大于30/20mmHg,心律无变化者为阳性。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24h尿儿茶酚胺 含量测定均明显降低 肌电图检查:被检查的肌肉可出现纤颤电位。 脑电图检和焦虑因子分增高。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显示脑桥、小脑萎缩。
临床诊断标准(Gilman诊断标准 1999年)
临床特征: (1)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和(或)排尿功能障碍; (2)帕金森综合征; (3)小脑性共济失调; (4)皮层脊髓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1)可能MSA:第1个临床特征加上其他2个特征; (2)很可能MSA:第1个临床特征加上对多巴胺反应不佳的帕金森综合征 或小脑共济失调; (3)确定诊断MSA:神经病理检查证实。
在MSA病理组织学特点中,最为重要的为胶质细胞胞 浆内包涵体,主要见于少突胶质细胞。
临床表现
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 在40~64岁。 临床有三大症状群,即小脑症状、锥体外系症状、自主神经症 状。 可以是以某一症状群起始,逐渐出现其它症状群;可以是某 一症状群为主,其他症状群为辅的表现。 其中89%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50%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最常见的组合为帕金森综合征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或小脑性共 济失调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此外,相当部分可有锥体束征、脑干损害(眼外肌瘫痪)、认 知功能障碍等。
临床亚型
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及主要表现的该类患者,被命名为橄 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1891年)。
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及主要表现的该类患者,被命名为 Shy-Drager综合症(SDS)(1960年)。
以帕金森样症状为首发及主要表现的该类患者,被命名为纹状 体-黑质变性(SND)(1961年)。
实验室检查
直立实验:分别测量平卧位、坐位和直立位血压,站立2~3分 钟内血压下降大于30/20mmHg,心律无变化者为阳性。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24h尿儿茶酚胺 含量测定均明显降低 肌电图检查:被检查的肌肉可出现纤颤电位。 脑电图检和焦虑因子分增高。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显示脑桥、小脑萎缩。
临床诊断标准(Gilman诊断标准 1999年)
临床特征: (1)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和(或)排尿功能障碍; (2)帕金森综合征; (3)小脑性共济失调; (4)皮层脊髓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1)可能MSA:第1个临床特征加上其他2个特征; (2)很可能MSA:第1个临床特征加上对多巴胺反应不佳的帕金森综合征 或小脑共济失调; (3)确定诊断MSA:神经病理检查证实。
在MSA病理组织学特点中,最为重要的为胶质细胞胞 浆内包涵体,主要见于少突胶质细胞。
临床表现
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 在40~64岁。 临床有三大症状群,即小脑症状、锥体外系症状、自主神经症 状。 可以是以某一症状群起始,逐渐出现其它症状群;可以是某 一症状群为主,其他症状群为辅的表现。 其中89%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50%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最常见的组合为帕金森综合征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或小脑性共 济失调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此外,相当部分可有锥体束征、脑干损害(眼外肌瘫痪)、认 知功能障碍等。
多系统萎缩MSAPPT课件

大多数多系统萎缩患者可于发病前数年出现快速眼动睡眠 期行为障碍RBD,推测这可能是该病的前驱症状.相当一部分 患者打鼾症状明显,并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中晚期患者一般 表现为颈项前屈,腰部酸软无力,明显弯腰姿势;部分患者 还可出现吸气性喘鸣.
M S A 患者出现的红旗临床特点包括 : 口面部肌 张力障碍、躯干前屈脊柱严重前屈、颈项不对 称前屈、吸气性喘鸣、手足厥冷、病理性强哭 强笑.吸气性喘鸣可能系喉外展肌麻痹所致,通 常提示预后较差.
可能的MSA:
帕金森样症状或小脑症状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全, 以下一项以上:无法解释的尿急、尿频,膀胱排空不 完全;或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但未 达到可能MSA严重程度
可能的MSA-P: 快速进展的帕金森综合征 对左旋多巴低反应性 运动症状开始3年内出现体位性不稳定 步态共济失调,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性眼
过去MSA被认为是散发性疾病,在Gilman提出 的MSA第1版诊断标准中,家族史是排除条件 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MSA患者一级亲属罹患神 经系统疾病几率远高于对照组,提示MSA有遗 传易感性.
多系统萎缩多于50 ~ 60岁发病,男性发病 率高于女性.欧美人群每年发病率约为 0.60/10万,而50岁以上人群中则为多MSA⁃C 分型比例不同,欧美国家MSA⁃P型患者占多系 统萎缩患者总数的80%左右,而日本MSA⁃C型
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MSA是于1969年首次命名的一组原因不明的散发 性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 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脑干和脊髓.
本综合征累及多系统,包括纹状体黑质系及橄榄脑桥小脑系, 脊髓自主神经中枢乃至脊髓前角、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上 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能障碍 的不同组合.
多系统萎缩(课堂PPT)

自主神经衰竭。Adams和SalamAdam
认为这三种疾病具有异质性的同一种疾病, 故将其称为纹状体-黑质-小脑自主神经变 性。 在多系统萎缩中,有89%出现帕金森综合 征,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50%出 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少数出现锥体束征, 眼外肌麻痹和认知功能障碍。
5
纹状体黑质变(SND)
2
病理特征
是一组有特定临床和神经病理表现的少见 神经变性疾病 病理特征性的表现为病变部位残留神经元 及少突胶质细胞中可见嗜酸性胞质包涵体 Wenning对203例MSA 病理进行分析, 发现运动减少与黑质及壳核细胞减少有关; 强直仅与壳核病变有关;直立性低血压与 脊髓中间外侧柱细胞变性有关;骶髓 Onuf’s核变性导致尿便障碍及阳痿。
3
临床表现
患病率为4.4/10万,发病年龄平均 50岁,明显早于特发性帕金森病, 病程3~9年。 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 脑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锥 体束损害等表现。 尚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球活动 受限,眼球快速扫描运动障碍、喘 鸣、远端肌阵挛等。
4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首发症状,主要受损表现不同, 本病可分为三个临床亚型 即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及
9
实验室检查
CT 可见小脑、桥脑、脑干萎缩,第 四脑室和桥小脑脚池扩大。 MRI 可见T2加权像发现病理性铁质 沉积,双侧壳核后外侧低信号改变, 红核与黑质间正常存在的高信号区变 窄。这些变化见于所有病理证实 MSA,且在MSA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存 在。 “Hot cross bun” sign 即MRIT2 加权像上脑桥的十字形异常高信号影
首发和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帕金森综合 征:表现为肌张力增强及运动减少, 多无静止性震颤及左旋多巴治疗效果 不佳。同时或相继出现自主神经和小 脑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其少数病 例可伴有锥体束损害。
认为这三种疾病具有异质性的同一种疾病, 故将其称为纹状体-黑质-小脑自主神经变 性。 在多系统萎缩中,有89%出现帕金森综合 征,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50%出 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少数出现锥体束征, 眼外肌麻痹和认知功能障碍。
5
纹状体黑质变(SND)
2
病理特征
是一组有特定临床和神经病理表现的少见 神经变性疾病 病理特征性的表现为病变部位残留神经元 及少突胶质细胞中可见嗜酸性胞质包涵体 Wenning对203例MSA 病理进行分析, 发现运动减少与黑质及壳核细胞减少有关; 强直仅与壳核病变有关;直立性低血压与 脊髓中间外侧柱细胞变性有关;骶髓 Onuf’s核变性导致尿便障碍及阳痿。
3
临床表现
患病率为4.4/10万,发病年龄平均 50岁,明显早于特发性帕金森病, 病程3~9年。 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 脑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锥 体束损害等表现。 尚有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球活动 受限,眼球快速扫描运动障碍、喘 鸣、远端肌阵挛等。
4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首发症状,主要受损表现不同, 本病可分为三个临床亚型 即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及
9
实验室检查
CT 可见小脑、桥脑、脑干萎缩,第 四脑室和桥小脑脚池扩大。 MRI 可见T2加权像发现病理性铁质 沉积,双侧壳核后外侧低信号改变, 红核与黑质间正常存在的高信号区变 窄。这些变化见于所有病理证实 MSA,且在MSA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存 在。 “Hot cross bun” sign 即MRIT2 加权像上脑桥的十字形异常高信号影
首发和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帕金森综合 征:表现为肌张力增强及运动减少, 多无静止性震颤及左旋多巴治疗效果 不佳。同时或相继出现自主神经和小 脑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其少数病 例可伴有锥体束损害。
多系统萎缩(MSA)ppt课件

散发,进展,发病年龄>30岁,临床表现包括: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尿失禁(不能控制膀胱排尿,男性可 伴勃起功能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站立3 min后收缩压下降 >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5 mmHg)和 多巴低反应的帕金森 样症状(运动徐缓并强直、震颤、或体位不稳)或 小脑症状 (步态共济失调并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 性眼球运动障碍).
球运动障碍 运动症状开始五5年内出现吞咽困难 MRI显示壳核,小脑中脚,脑桥,或小脑萎缩 FDG-PET显示壳核,脑干,或小脑代谢减退
编辑版pppt
8
可能的MSA-C 帕金森综合征(运动徐缓和强直) MRI显示壳核,小脑中脚,或脑桥萎缩 FDG-PET显示壳核代谢减退 SPECT或PET显示突触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失支配
编辑版pppt
11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类帕金森病表现、共济失调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为多系统萎缩各亚型的共同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编辑版pppt
12
(一)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感觉站立行走时头晕,平卧时症状改善,日间困倦, 尤其是餐后更为明显。有些严重患者采用蹲踞位以缓解头 晕,个别患者可出现晕厥。也有个别存在明显的体位性低 血压的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测量血压显示收缩压下降> 30mm Hg或舒张压下降> 15 mm Hg。
主神经系统受累。MSA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很少。
编辑版pppt
3
过去MSA被认为是散发性疾病,在Gilman提出 的MSA第1版诊断标准中,家族史是排除条件 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MSA患者一级亲属罹患神 经系统疾病几率远高于对照组,提示MSA有遗 传易感性。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尿失禁(不能控制膀胱排尿,男性可 伴勃起功能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站立3 min后收缩压下降 >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5 mmHg)和 多巴低反应的帕金森 样症状(运动徐缓并强直、震颤、或体位不稳)或 小脑症状 (步态共济失调并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 性眼球运动障碍).
球运动障碍 运动症状开始五5年内出现吞咽困难 MRI显示壳核,小脑中脚,脑桥,或小脑萎缩 FDG-PET显示壳核,脑干,或小脑代谢减退
编辑版pppt
8
可能的MSA-C 帕金森综合征(运动徐缓和强直) MRI显示壳核,小脑中脚,或脑桥萎缩 FDG-PET显示壳核代谢减退 SPECT或PET显示突触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失支配
编辑版pppt
11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类帕金森病表现、共济失调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为多系统萎缩各亚型的共同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编辑版pppt
12
(一)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感觉站立行走时头晕,平卧时症状改善,日间困倦, 尤其是餐后更为明显。有些严重患者采用蹲踞位以缓解头 晕,个别患者可出现晕厥。也有个别存在明显的体位性低 血压的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测量血压显示收缩压下降> 30mm Hg或舒张压下降> 15 mm Hg。
主神经系统受累。MSA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很少。
编辑版pppt
3
过去MSA被认为是散发性疾病,在Gilman提出 的MSA第1版诊断标准中,家族史是排除条件 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MSA患者一级亲属罹患神 经系统疾病几率远高于对照组,提示MSA有遗 传易感性。
多系统萎缩(共39张PPT)

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
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 是MSA-C亚型的突出症状,也是其他MSA 亚型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进行 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从下肢开始, 以下肢的表现为突出,并有明显的构音 障碍和眼球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检 查可发现下肢受累较重的小脑病损体征。 当合并皮质脊髓束和锥体外系症状时常 掩盖小脑体征的发现。
纹状体黑质变(SND)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 是 MSA-P亚型的突出症状,也是其他亚型 的常见症状之一。MSA的帕金森综合征 的特点是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伴肌强 直和震颤,双侧同时受累,但可轻重不 同。抗胆碱能药物可缓解部分症状,多 数对左旋多巴(L-dopa)治疗反应不佳, 1/3患者有效,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易出 现异动症(dyskinesias)等不良反应。
其他症状
(1)20%的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2)常见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等症状。 (3)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结构异常和
REM睡眠行为异常等。 (4)其他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障碍、腭阵挛和肌阵挛皆 可见,手和面部刺激敏感的肌阵挛是MSA的特征性表现。 (5)部分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后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腱
系统的症状群起病,当疾病进一步进展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nomic dysfunction)往往是首发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神经心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增高。
都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系统的神经症状群。 可能的(probable)MSA:在可疑MSA表现的基础上,出现下列表现之一:自主神经功能衰竭,表现为体位性晕厥和/或大小便失禁(除外其他原
病因
病因不明。1989年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在发病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的分布、密度与病变的严重程
多系统萎缩演示ppt课件

、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以及MRI或CT显示的壳核、脑桥、小脑等部位的萎缩。
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接 着,根据临床表现怀疑多系统萎缩的患者,会进一步安排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以明确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
量表评估
使用统一的多系统萎缩评定量表(UMSARS)或自主神经功能评定量表(AUTONOMIC SCALE)等工具,对患者的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减轻社会负担
多系统萎缩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医疗照护和社会 支持,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普及,可以减轻社 会和家庭的负担。
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对多系统萎缩的研究和治疗探索不仅有助于解决 这一罕见疾病的问题,还可以推动神经科学和医 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热、冷、 电、光等作用于人体,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 肌肉紧张。
社会支持和资源利用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对患者康复至关重 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帮助。
社区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如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为 患者提供社交互动和康复训练的机会。
互助小组
加入多系统萎缩患者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 经验、交流心得,获得情感支持和信息帮助。
影像学评估
通过MRI或CT等神经影像学检查,观察脑部萎缩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表现,如壳核的“十字征”等。
实验室检查
检测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如α-突触核蛋白等,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 度和预后。
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的考虑
鉴别诊断
多系统萎缩的症状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相似之处,如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 性麻痹等。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 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接 着,根据临床表现怀疑多系统萎缩的患者,会进一步安排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以明确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
量表评估
使用统一的多系统萎缩评定量表(UMSARS)或自主神经功能评定量表(AUTONOMIC SCALE)等工具,对患者的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减轻社会负担
多系统萎缩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医疗照护和社会 支持,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普及,可以减轻社 会和家庭的负担。
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对多系统萎缩的研究和治疗探索不仅有助于解决 这一罕见疾病的问题,还可以推动神经科学和医 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热、冷、 电、光等作用于人体,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 肌肉紧张。
社会支持和资源利用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对患者康复至关重 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帮助。
社区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如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为 患者提供社交互动和康复训练的机会。
互助小组
加入多系统萎缩患者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 经验、交流心得,获得情感支持和信息帮助。
影像学评估
通过MRI或CT等神经影像学检查,观察脑部萎缩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表现,如壳核的“十字征”等。
实验室检查
检测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如α-突触核蛋白等,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 度和预后。
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的考虑
鉴别诊断
多系统萎缩的症状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相似之处,如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 性麻痹等。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 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多系统萎缩(MSA)ppt课件

)。
案例三
患者中年女性,因头晕、共济失 调就诊。MRI检查显示小脑和脑 干萎缩,壳核裂隙征阳性。经临 床评估确诊为MSA-A型(共济
失调型)。
04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早期诊断与干预
尽早识别MSA症状,采 取有效治疗措施,延缓
病情进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 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的方式方法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
介绍家属参与的方式方法,如参加患者教育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等。
强调家属在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情感支持、 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调整等。同时,也要关注家属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多学科协作
神经科、康复科、心理 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 与,提供全面治疗支持
。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治疗减轻症状,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
生存期。
药物选择策略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为主
针对MSA患者的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等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长期用药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 害、药物依赖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饮食调整
家庭护理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 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身体 状况。
家属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关 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评估
01
02
0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尿失 禁、便秘等,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
案例三
患者中年女性,因头晕、共济失 调就诊。MRI检查显示小脑和脑 干萎缩,壳核裂隙征阳性。经临 床评估确诊为MSA-A型(共济
失调型)。
04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早期诊断与干预
尽早识别MSA症状,采 取有效治疗措施,延缓
病情进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 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的方式方法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
介绍家属参与的方式方法,如参加患者教育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等。
强调家属在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情感支持、 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调整等。同时,也要关注家属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多学科协作
神经科、康复科、心理 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 与,提供全面治疗支持
。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治疗减轻症状,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
生存期。
药物选择策略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为主
针对MSA患者的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等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长期用药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 害、药物依赖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饮食调整
家庭护理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 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身体 状况。
家属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关 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评估
01
02
0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尿失 禁、便秘等,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应包括以下2个以上征象:(1)小脑沟扩大> 1.0mm;(2)小脑脑桥池扩大>1.5mm;(3)第 四脑室扩大>4mm;(4)小脑上池扩大;(5)桥 前池扩大与延髓前池扩大>3.5mm。 ❖ 3、头颅MRI显示脑干、小脑萎缩,清晰可见小脑蚓 部萎缩。常伴有黑质信号减低,而少有壳核信号减 低,据此可将OPCA与SDS、SND相区别。 ❖ 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第Ⅰ、Ⅱ、Ⅲ波潜伏期延长。
❖ 二、病理
❖ 神经细胞变性脱失,胶质细胞增生和有髓纤维脱髓 鞘。
-
4
三、临床表现
❖ 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 %在40~64岁,明显早于特发性帕金森病,病程3~9年。
❖ 临床有三大主征,即小脑症状、锥体外系症状、自主神经症 状。
❖ 其中89%出现帕金森综合征;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50%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组合为帕金森综合征并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或小脑性共济失调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此外,相当部分可有锥体束征、脑干损害(眼外肌瘫痪)、 认知功能障碍等。
❖ 散发性的OPCA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小脑性共济失调,逐 渐出现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病程中常合并明显的帕金 森综合征和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症状。
❖ 1、小脑性共济失调 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占73%,表 现为进行性的小脑共济失调,多早期出现。首先表现于 双下肢,逐步出现两上肢精细动作不能,动作笨拙与不 稳。另外,可有小脑受损症状,如头晕、构音在障碍、 断续语言、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震颤、意向震颤。
-
2
❖ 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统功能障碍的纹状体黑 质变性(SND),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的Shy-Drager综合征(SDS)和主要表现 为共济失调的散发性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OPCA)。
-
3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MSA的病因不明。目前涉及的有脂质过氧化损伤、 酶代谢异常、慢病毒感染、神经元淍亡、少突脑 萎缩。
-
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临床诊断标准
❖ 临床特征:(1)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和(或)排 尿功能障碍;(2)帕金森综合征;(3)小脑性 共济失调;(4)皮层脊髓功能障碍。
❖ 诊断标准:(1)可能MSA:第1个临床特征加 上其他2个特征;(2)很可能MSA:第1个临床 特征加上对多巴胺反应不佳的帕金森综合征或小 脑共济失调;(3)确定诊断MSA:神经病理检 查证实。
-
8
❖ 与其他变性病的叠加及鉴别
直立性低血压 临床特征:血压在直立后7分钟内突然 下降,大于15mmHg,伴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直立性 低血压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4%,老年患者的33%。主 要分为:特发性(合并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继发 性(继发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体位调节障碍 (血管抑制性晕厥),一般不合并膀胱和直肠功能障 碍。
-
11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尚不清楚。(一)生化异常(二)病毒感 染学说(三)基因缺陷(四)少突胶质细 胞胞质内包涵体(五)其他外伤、创伤等。
❖ 病理
❖ OPCA主要病理改变位于延髓橄榄核、脑 桥基底核、小脑半球、小脑中脚及部分下 脚,特别是橄榄隆起变窄细。
-
12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
❖ 中年或老年前期起病(23~6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 49.22±1.64岁。男/女为1:1。隐袭起病,缓慢进展。
-
13
❖ 2、眼球运动障碍 酷似核上性眼肌麻痹(即上视困 难,四肢肌张力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或阴 性),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各约 占60%)。慢眼球运动或称扫视运动减慢可能是 OPCA特征性临床标志。也可有视神经萎缩。
❖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直立性低血压、弛缓性膀 胱(尿失禁或潴留)、性功能障碍及出汗障碍等。
-
6
实验室检查
直立实验 分别测量平卧位、坐位和直立位血压, 站立2~3分钟内血压下降大于30/20mmHg,心 律无变化者为阳性。
血液生化检查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 24h尿儿茶酚胺含量测定均明显降低
肌电图检查 被检查的肌肉可出现纤颤电位。
脑电图检查 背景多为慢波节律。
神经心理检查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 因子分增高。
-
5
❖ 特点为:
❖ (1)隐性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 (2)由单一系统向多系统发展,各组症状可先后 出现,由互相重叠和组合。SND和OPCA较易演变 为MSA。
❖ (3)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所见相分离。病理所见病 变累及范围往往较临床所见为广,这种分离现象除 复杂的代偿机制外,还可能与临床检查粗疏或临床 表现滞后于病理损害有关。
❖ 4、锥体束征 临床表现锥体束症状较轻。
❖ 5、锥体外系统症状 33%~50%患者晚期出现帕金 森综合征表现。部分出现在肢体不自主舞动、手足 徐动,也有伴发闪电样下肢疼痛及深感觉障碍等。
❖ 晚期部分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约占11.1%。
-
14
❖ (二)实验室检查:
❖ 1、脑脊液正常。 ❖ 2、头颅CT表现小脑、脑干萎缩。OPCA患者CT检
神经系统变性病
-
1
多系统萎缩
❖ 多系统萎缩(MSA)是于1969年首次命名的 一组原因不明的散发性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 经系统多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外系、 小脑、自主神经、脑干和脊髓。
❖ 本综合征累及多系统,包括纹状体黑质系及 橄榄脑桥小脑系,脊髓自主神经中枢乃至脊 髓前角、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上表现为帕 金森综合征,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 能障碍的不同组合。
帕金森病 有将近10%的患者病理学证实为MSA。
另外与家族性OPC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 节变性、伴有Lewy小体的痴呆等鉴别。
-
9
五、治疗及预后
❖ 治疗 无特效疗法,主要为支持及对症治疗。 ❖ 预后 一般存活时间为5~6年,最长生存
10年。
-
10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是一种以小脑性 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 统慢性变性疾病。许多OPCA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的 倾向,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现已归类 在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SCA-1型。只有散发 型者才归为MSA。
❖ 二、病理
❖ 神经细胞变性脱失,胶质细胞增生和有髓纤维脱髓 鞘。
-
4
三、临床表现
❖ 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 %在40~64岁,明显早于特发性帕金森病,病程3~9年。
❖ 临床有三大主征,即小脑症状、锥体外系症状、自主神经症 状。
❖ 其中89%出现帕金森综合征;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50%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组合为帕金森综合征并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或小脑性共济失调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此外,相当部分可有锥体束征、脑干损害(眼外肌瘫痪)、 认知功能障碍等。
❖ 散发性的OPCA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小脑性共济失调,逐 渐出现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病程中常合并明显的帕金 森综合征和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症状。
❖ 1、小脑性共济失调 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占73%,表 现为进行性的小脑共济失调,多早期出现。首先表现于 双下肢,逐步出现两上肢精细动作不能,动作笨拙与不 稳。另外,可有小脑受损症状,如头晕、构音在障碍、 断续语言、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震颤、意向震颤。
-
2
❖ 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统功能障碍的纹状体黑 质变性(SND),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的Shy-Drager综合征(SDS)和主要表现 为共济失调的散发性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OPCA)。
-
3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MSA的病因不明。目前涉及的有脂质过氧化损伤、 酶代谢异常、慢病毒感染、神经元淍亡、少突脑 萎缩。
-
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临床诊断标准
❖ 临床特征:(1)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和(或)排 尿功能障碍;(2)帕金森综合征;(3)小脑性 共济失调;(4)皮层脊髓功能障碍。
❖ 诊断标准:(1)可能MSA:第1个临床特征加 上其他2个特征;(2)很可能MSA:第1个临床 特征加上对多巴胺反应不佳的帕金森综合征或小 脑共济失调;(3)确定诊断MSA:神经病理检 查证实。
-
8
❖ 与其他变性病的叠加及鉴别
直立性低血压 临床特征:血压在直立后7分钟内突然 下降,大于15mmHg,伴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直立性 低血压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4%,老年患者的33%。主 要分为:特发性(合并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继发 性(继发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体位调节障碍 (血管抑制性晕厥),一般不合并膀胱和直肠功能障 碍。
-
11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尚不清楚。(一)生化异常(二)病毒感 染学说(三)基因缺陷(四)少突胶质细 胞胞质内包涵体(五)其他外伤、创伤等。
❖ 病理
❖ OPCA主要病理改变位于延髓橄榄核、脑 桥基底核、小脑半球、小脑中脚及部分下 脚,特别是橄榄隆起变窄细。
-
12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
❖ 中年或老年前期起病(23~6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 49.22±1.64岁。男/女为1:1。隐袭起病,缓慢进展。
-
13
❖ 2、眼球运动障碍 酷似核上性眼肌麻痹(即上视困 难,四肢肌张力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或阴 性),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各约 占60%)。慢眼球运动或称扫视运动减慢可能是 OPCA特征性临床标志。也可有视神经萎缩。
❖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直立性低血压、弛缓性膀 胱(尿失禁或潴留)、性功能障碍及出汗障碍等。
-
6
实验室检查
直立实验 分别测量平卧位、坐位和直立位血压, 站立2~3分钟内血压下降大于30/20mmHg,心 律无变化者为阳性。
血液生化检查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 24h尿儿茶酚胺含量测定均明显降低
肌电图检查 被检查的肌肉可出现纤颤电位。
脑电图检查 背景多为慢波节律。
神经心理检查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 因子分增高。
-
5
❖ 特点为:
❖ (1)隐性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 (2)由单一系统向多系统发展,各组症状可先后 出现,由互相重叠和组合。SND和OPCA较易演变 为MSA。
❖ (3)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所见相分离。病理所见病 变累及范围往往较临床所见为广,这种分离现象除 复杂的代偿机制外,还可能与临床检查粗疏或临床 表现滞后于病理损害有关。
❖ 4、锥体束征 临床表现锥体束症状较轻。
❖ 5、锥体外系统症状 33%~50%患者晚期出现帕金 森综合征表现。部分出现在肢体不自主舞动、手足 徐动,也有伴发闪电样下肢疼痛及深感觉障碍等。
❖ 晚期部分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约占11.1%。
-
14
❖ (二)实验室检查:
❖ 1、脑脊液正常。 ❖ 2、头颅CT表现小脑、脑干萎缩。OPCA患者CT检
神经系统变性病
-
1
多系统萎缩
❖ 多系统萎缩(MSA)是于1969年首次命名的 一组原因不明的散发性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 经系统多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外系、 小脑、自主神经、脑干和脊髓。
❖ 本综合征累及多系统,包括纹状体黑质系及 橄榄脑桥小脑系,脊髓自主神经中枢乃至脊 髓前角、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上表现为帕 金森综合征,小脑、自主神经、锥体束等功 能障碍的不同组合。
帕金森病 有将近10%的患者病理学证实为MSA。
另外与家族性OPC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 节变性、伴有Lewy小体的痴呆等鉴别。
-
9
五、治疗及预后
❖ 治疗 无特效疗法,主要为支持及对症治疗。 ❖ 预后 一般存活时间为5~6年,最长生存
10年。
-
10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是一种以小脑性 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 统慢性变性疾病。许多OPCA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的 倾向,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现已归类 在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SCA-1型。只有散发 型者才归为M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