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能够准确运用到句子中。
2.掌握词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灵活运用词语、成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难点: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语、成语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词语、成语?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用法?”2.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讲解教师以PPT形式展示常见词语、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举例说明词语、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让学生加深理解。
3.互动环节教师提出一些词语、成语,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语、成语,并说明其用法。
4.词语、成语辨析教师给出一些形近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成语,让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5.实践环节教师给出一些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成语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6.词语、成语积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途径积累更多词语、成语。
学生分享自己的积累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用所学词语、成语写一篇短文。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词语、成语,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课堂参与度、互动交流情况。
3.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2.词语、成语清单3.课后作业模板八、教学建议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1、2课时字音第3、4课时汉字第5、6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第7、8课时标点符号第9、10课时修辞第11、12课时病句(文的修改第13、14课时缩句、扩句、仿句第15、16课时名句的识记第17、18课时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第19课时中外名著第20课时口语交际第21课时获取信息与时事第22课时图文转换第23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二部分现代文第24、25课时记叙文阅读第26、27课时说明文阅读第28、29课时议论文阅读第30、31课时散文阅读第32、33课时小说阅读第34、35课时现代诗歌阅读第三部分文言文第36、37课时文言实词第38、39课时文言虚词第40、41课时文言句式第42、43课时文言翻译第44、45课时课内阅读第46、47课时课外阅读第48课时诗词赏析第四部分写作篇第49、50课时中考作文概述第51、52课时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第53、54课时材料作文第55、56课时话题作文第57、58课时选题作文第59、60课时中考高分作文要旨第61-90课时综合(模拟练习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一、二课时语音一、复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û er(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ûe(鼻韵母8个 an en in ûn ang eng ing ong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3、拼写注意事项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写成w,如乌(wuû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û上两点省略,如雨(yu;û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û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û、吕(lû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ãr tïng,"花儿"拼作huü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 (论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4、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误读的原因主要有: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③形近字的误读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二、中考典例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A.脂肪(zhÿ干涸(hã心旷神怡(yíB.魁梧(wú酝酿(niàng杳无音信(yǎoC.湖泊(bï和谐(xiã彼竭我盈(jiãD.褴褛(lǚ违背(wãi大声疾呼(jí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A.铿锵(qüng挪动(nuï不无裨益(bìB.琴弦(xián褴褛(lǚ载歌载舞(zàiC.兑换(duì处理(chù哄堂大笑(hōngD.摇曳(yâ别墅(shù大事渲染(xuü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A 项中"锵"的注音"qü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D 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惟妙惟肖xiào (2参天耸立sǒng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肖"本身是多音字即读"xiào",也可以读"xiüo",同学们要能够辨析这种常用多音字的读音"耸"作为常用字,有一些同学往往误读为"þr"4、下列加红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BA.绽放(zhàn对称(châng潜滋暗长(qiánB.斟酌(zhýn)C.模样(mï)D.提防(tí)袭击(xí)教诲(huì)赔偿(cháng)深恶痛疾(wù)不屑置辩(xiâ)人迹罕至(hǎ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 A 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ân"C 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D 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ÿ"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嗟 jiý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贮 zhù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嗟"容易读成"chü"" 贮"容易读成"chǔ"6、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A.浅尝辄止 C.瞠目结舌谪守巴陵堂而皇之 B.不辍劳作 D.杞人忧天缀满繁星挤眉弄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 A 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ã, B 项"辍"读chuî,"缀"读zhuì,C 项"瞠"读chýng,"堂"读táng,D 项"杞"读qǐ,"挤"读jǐ 三、附录:《重点汉字的读音》《常见多音多义字辨析》《常见容易读错的成语》、、(详见《成功中考》第4-7页)四、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2-3页[NextPage] 第三、四课时汉字一、考点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 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 6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二、备考指南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 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二)笔画和笔顺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7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8。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词语运用

一
近义词辨析
辨析角度 分类
示例和解析
词性不同,词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例如:“合适”是形
词性 容词,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如“合适的人选”“特别
不同 合适”。“适合”是动词,只能作谓语,如“适合你”“适
语法意义
合搞艺术”。
搭配 他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忽视”重在“视”,强 对象 调的是不够重视或掉以轻心;“忽略”重在“略”,强调 不同 的是有所遗漏或没顾及。应改为“忽略”。)
山岭之间。 C.生活态度决定个人成败。一个积极的人,凡事都能找到机会;一个消
极的人,凡事只会吹毛求疵。
√D.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泉宝剑,入鞘朴实无华,出则锋芒毕露,尽
显中国人的处世风范。
A项绵延:延续不断。使用正确。 B项盘桓:逗留,徘徊;回环旋绕。使用正确。 C项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使用正确。 D项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此处 用来形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泉宝剑”,用错对象。
习题 · 练之提能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__________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些非遗项目中,既有人们熟知的中国书法、剪纸、京剧、皮影戏、太
极拳等,__________有相对冷门的玛纳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等。
色彩 用于书面语,如“万分恐惧”“恐惧不安”等相对固定的表
不同 达;“害怕”多用于口语,除了“不安和发慌”的意思外,
还经常表示担心、顾虑,如“害怕老鼠”“害怕考试”等。
二
成语的误用情况
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得不准确。要准确地 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持之以恒的积累,尤其要注意纠正日常学习中常 被误用的成语。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使用代词等替代重复的词语可以避免重复,同时使语言更加流畅自 然。
04
历年中考真题解析与应试技巧
历年中考真题回顾与分类
1 2
近五年中考真题搜集与整理
搜集近五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筛选出涉及词语 (成语)运用的题目,并进行分类整理。
考点分布与命题趋势分析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分析词语(成语) 运用考点的分布情况、命题趋势及变化规律。
实战模拟
组织模拟考试或课堂小测验,让学生 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的词语和成语,提 高其应试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词语(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01
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常见词语(成语)的含义和
用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阅读理解中的词语(成语)分析
勤查字典,了解词义演变过程
勤查字典
指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或成语及时查 阅,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词义演变
通过查阅字典和相关资料,引导 学生了解词语和成语的词义演变 过程,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多做练习题,提高实战能力
练习积累
提供大量的词语和成语练习题,包括 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让学生在 练习中不断积累并巩固所学知识。
02
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理解中分析词语(成语)的作用和意义,加深
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写作中的词语(成语)运用
03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词语(成语),提高作文的
文采和表达力。
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评价
0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现出对学习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成语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成语运用一、课标解读1.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
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词语,是语言表达运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
因此,词语运用一直是各省市中考题中必考的考点之一。
近年来各地的考卷上,“词语”这一考点呈现出新的走向:命题时多选用课文语句或时鲜语料,题型一般涉及语境释词、语境运用、词语辨析等考查角度;对词语语境义的探究成为一个热点;在“候选”词语的选择上,那些具有特别内涵的词语更受青睐。
2.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
辨识成语使用的正误,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是常见的考点。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承载了悠久的汉文化底蕴。
成语的运用要建立在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之上。
除了要把握它的正确含义外,还要结合语境从感情色彩、对象搭配等方面考虑,仔细推敲辨别。
二、考点突破(一)考点梳理考点一:词语解释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得知识)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温馨提示】结合语境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
脱离开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词语,已经被摒弃,代之的则是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我们称之为“动态解词”。
词的含义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在新的语境中,会产生新的意思。
正确使用词语要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内容,才能做到正确使用。
其实,词语考查的解题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结合词语本义来分析具体的语境义及其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快速回答的准确率。
最新中考成语运用复习教案汇总

解析: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不符合语境。B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这里使用错误的理解了词义。C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错误的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曲解了词义。
答案:D
三、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
二.中考试题示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⑤主谓式: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
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
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
2.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
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
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件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成语教材或成语字典。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引出成语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构成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
2. 通过例句解释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进行成语填空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三、成语的辨析和搭配(15分钟)1. 给出成语,让学生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2. 给出成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搭配。
3. 进行成语辨析练习,让学生区分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
四、成语的来源和演变(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演变过程。
2. 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
3. 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增加对成语的兴趣。
五、成语复习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成语复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布置成语复习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辨析和搭配、成语的来源和演变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成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相信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复习成语运用教案

中考复习成语运用教案教案标题:中考复习成语运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中考成语题型及解题技巧。
2. 掌握一些常见的中考成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句子中。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常见的中考成语。
2. 运用成语进行句子造句。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运用成语进行句子造句。
教学准备:1. 中考相关的成语试题。
2. 成语卡片或成语手册。
3. 板书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成语图片或成语卡片,向学生介绍成语的概念和作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平时在学习或生活中经常听到哪些成语?你们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Step 2:学习成语(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考成语,并讲解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成语,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并通过实际例句展示其正确运用。
Step 3:成语运用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中考成语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填空题、选择题或完形填空等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题型和难度。
学生可以在个人或小组中完成练习,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4:句子造句(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自己编写句子,展示成语的正确运用。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检查和修改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句子进行展示和点评。
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词语,要求学生用成语来解释该词语的意思。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更多的成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学习成语有什么好处?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积极学习和运用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内容预览: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一、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类型概念举例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三)辨析近义词: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六)短语的常见类型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并列短语。
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
如: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动宾短语: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如: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如: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如:精神愉快、庄稼成熟。
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如:从北京来。
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
如:鲁迅先生。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Section targeting(七)示例精析例1、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敏感告诫B.宽敞敏锐训诫C.宽阔敏锐告诫D.宽阔敏感训诫分析与解:“宽敞”和“宽阔”同有“大”之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根据句子情况,应选用“宽敞”;“敏锐”、“敏感”也是在相同中存在着区别,他们在搭配上存在着区别,如“敏锐”一般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同“神经”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两词同有劝诫之意,但是“训诫”一词还有“教训,训导”之意在内,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杨礼赞》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扰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慨。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若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分析与解:A选项中的“脍炙人口”用的比喻义,指“比喻人人赞颂和传诵”,在A句语境中应是恰当的;B选项中“坚忍不拔”指意志坚强,决不动摇,在B选项中用来形容中华民族是恰当的;C选项中的“夸夸其谈”在感情色彩上是贬义词,与句中的“自豪”等词是不协调的;D选项中“标致”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贬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醉生梦死、耽于玩乐的清朝学生的愤慨之情,结合语境应是正确的,故正选答案为C。
(八)复习小结:要解答好这类题,首先要重视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尤其对词义的用法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应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
如词语运用性选择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②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③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④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
再如,解答结合语境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这类试题,也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把握题干所示的语境;②准确判断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③把词语的语境含义放到它所在的语境中去检验,保证其使用的准确性。
(九)中考典例1、(2019年·北京)下列加红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畸形畸:不正常的诲人不倦诲:教导B.肆虐肆:任意地干无边无垠垠:界限C.镂空镂:雕刻惟妙惟肖肖:相似D.匿名匿:隐藏重峦叠嶂嶂:屏障解析:根据语境能够辨析词义。
重峦叠嶂本身是一个并列短语。
重峦叠嶂中的嶂的意义应该与峦相似,在这儿可以解释为高险像屏障的山。
如果解释成屏障,放在这个短语中是解释不通的。
2、(2019·河南)根据拼音写汉字。
(1)yǎn(偃)旗息鼓(2)jī(畸)形发展解析:这两个小题,是考查常见易错字的字形。
题目中考查的这两个字,在现实生活中常说和常用,但是大部分学生又是容易写错的。
这一类汉字是中考考试中经常考查的。
3、(2019·年北京)句中加红字解释都正确的是(B)(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触(感动)鼎(大)B.触(接触)鼎(古代的一种锅)C.触(接触)鼎(大)D.触(抵)鼎(正在)解析:考题选用的两句话,都来自于课文。
触目伤怀中的触字和人声鼎沸中的鼎字,都是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关键字。
这个考题,也说明了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扎实地以课本为基础。
4、(2019·北京市西城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教诲挑拨离间人声鼎沸B.修长潜滋暗长姹紫嫣红C.滑稽惟妙惟肖故弄悬虚D.豁亮异想天开骇人惊闻解析:答案为C项。
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
C项中故弄悬虚应写为故弄玄虚。
玄虚是指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5、(2019·北京市东城区)在横线处按指定音节填字组词。
生活(jié)____________据不(chuò)___________劳作不屑置(biàn)__________保持(jiān)___________默答案:生活拮据、不辍劳作、不屑置辩、保持缄默。
解析:根据所给拼音写汉字组词是传统而有效的考查题型,同学们平时学习时应重视对字词的练习,把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以积累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