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1、发生原因:患者高凝、动脉硬化、内瘘肢体受压或感染,透析中发生低血压。

2、临床表现:内瘘部位疼痛,塌陷或硬包块,触摸无震颤,听诊无杂音。

3、应急预案:⑴血栓发生在6h之内者,用尿激酶溶栓。

(护士操作)方法:尿激酶25万u/支,用生理盐水12.5ml稀释(2万u/ml),用7号套管针在瘘口轻微搏动处向心方向穿刺,每隔15-20min缓慢注射尿激酶4万u,并用手指间断压迫吻合口上方静脉,同时根据血压情况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

(具体剂量及操作方法需遵循医嘱)⑵侵入性血管内溶栓术,即在X线下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

(医生操作)⑶用带气囊的导管取栓。

(医生操作)4、预防措施:⑴内瘘需术后6—12周后使用,不可过早穿刺。

首次穿刺需要科室穿刺技术优秀者穿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⑵动静脉内瘘要采用绳梯式穿刺法及扣眼穿刺法,避免纽扣式穿刺法,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内瘘感染。

⑶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或过紧包扎,透析结束后压迫针孔15—20min,压力适中,以免内瘘堵塞。

⑷透析中,后期防止低血压。

⑸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给予潘生丁、阿司匹林等药物。

⑹不能在内瘘侧体输液、采血、测血压或悬挂重物,内瘘侧肢体发痒时不能用手抓,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⑺经常听内瘘有无杂音,触摸有无震颤,观察有无疼痛、红肿、渗出,发现异常立即应诊。

⑻经常活动有瘘肢体,如握拳运动、握握力球。

⑼皮下有淤血、肿胀时可进行冷热敷,24h内冷敷24h后可热敷可同时擦喜辽妥软膏。

⑽控制好病人透析间期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可以超过3%--5%。

⑾穿刺前一定要评估内瘘强弱,如果内瘘震颤减弱及时通知大夫切勿穿刺内瘘。

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压药物控制 , 一旦 降压 过剧 , 血压过低 , 流不能通 过 内瘘 口, 血
即在内瘘 口形成血栓 。 2 4 对患者内瘘 健康教 育落 实不到 位 . 患 者不 了解 动静 脉 内瘘相关 知识 , 需要护士进行详细指 导 , 同时 内瘘维 护需要 患 者配合 。糖尿病患 者容 易遗忘 , 患者 内瘘健 康 教育需 反 复 对
进行 。
3 护 理
本组 4 , 2 2例 男 8例 , l ,8~6 女 4例 3 2岁 , 均 4 . 平 2 5岁。 其 中由原发。 肾脏疾病发 展为 C F者 2 R 6例 , 糖尿 病 。 ( N) 肾病 D 转变为 C F者 8例 , R 高血压。 肾病转变为 C F者 6例 , R 免疫性疾 病转变为 C F者 2例。手 术方 式 : 动脉 和 头静 脉 吻合 4 R 桡 0 例, 2例因桡 动脉 和头 静脉 吻合失 败 改桡 动脉 和贵 要静 脉 吻
患者烦躁不安 , 甚至诱发再度 出血。应给予 相应护 理 , 便不 大 畅时可给予番泻 叶煎剂 以促进肠 蠕动 和消 除肠 腔积气 , 必要 时行清 洁灌 肠。尿 失禁 时在无 菌操作 下 留置 导尿 管 , 时观 同
工作 。开始 可在床 上做 抬腿 、 拳练 习 , 而甩 臂 抓物 品 , 握 继 到 下地活动 , 循序渐进 , 注意安 全 。引 导患 者消 除依 赖心 理 , 让 其做力所能及 的事 。
察 尿液管致 尿 性质 量 避
路感染 。
3 康 复 期 护 理
3 5 降压药物的应用 . 患者发病急骤 , 起病后 均有不 同程度 意识 障
根据病情合 理应用 降压药 物 , 嘱患者
3 1 心理 护理 .
按 时 服药 , 常 测 量 血 压 , 持 舒 张 压 在 9 m Hg以下 。 服 药 经 维 0m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内瘘血栓形成诱因,规范使用、加强监测、结合患者自我保健,及时预防、早期发现血栓形成,适时选择治疗措施;结果5年中发生内瘘血栓17例,经过早期溶栓处理后再通12例,吻合口切口取栓后再通4例,血栓形成时间>24H 择期行内瘘成型术1例。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内瘘血栓形成,早期发现血栓并积极处理,是内瘘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标签:动静脉内瘘;血栓;预防通畅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保证血液透析效果,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自体动静脉内瘘(A VF)是指通过手术方法将动脉、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安全并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不限制活动、使用方便且维持时间长等优点。

但血栓形成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最重要的原因[1]。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内瘘功能的监测,早期发现血栓形成的征象,适时选择溶栓、外科手术治疗取栓等措施,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6年起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至2010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者占90%,采取积极预防、加强监测与自我维护等措施,只有17例发生内瘘血栓,其中男11例,女6例,内瘘建立后使用时间2~58个月,发生血栓时间为使用后3~43个月,经过早期溶栓处理后,12例患者内瘘再通,4例行吻合口切口取栓后再通,内瘘功能恢复正常,1例血栓形成时间>24H需要行第二次内瘘成形术。

2. 监测与预防2.1避免血栓形成诱因:内瘘血栓多发生于血管狭窄处,常见诱因有①患者全身状态,如血液高凝、休克、糖尿病;②血管条件差,如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硬化或内径过细,静脉炎、上段血管已有血栓;③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状态、低温等;④反复定点穿刺损伤血管内膜;⑤局部压迫止血不当,内瘘血管长时间受压等。

动静脉内瘘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动静脉内瘘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内瘘出血 护理干预
使用新的动静脉内瘘应得到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的认可,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 刺方法,并做好记录
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定点穿刺,建议绳梯样或扣眼穿刺,每次穿刺后记录穿刺点, 以便更好的选择适当的穿刺点
因尿毒症患者常有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局部动静脉 瘤、瘘口周围感染等应医护评估后再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穿刺处有 无渗血、穿刺针固定有无松动,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内瘘出血 护理干预
透析结束穿刺针拔除后,用无菌纱布和弹性绷带压迫止血10-30min(建议有一定 自理能力的患者自行指压),可减少因弹性绷带压迫而造成的血管损伤
如出现皮下血肿应充分止血、局部冷敷,24小时后热敷或50%硫酸镁湿敷 指导患者对动静脉内瘘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患者对血管维护的信心 神志不清或配合较差的患者,加强安全护理干预
常见 问题
1内瘘Biblioteka 血2 内瘘感染3 血栓形成
4 动脉瘤
内瘘出血
内瘘出血 常见原因
技术原因:手术血管结扎不全;内瘘穿刺失败;拔除
穿刺针时未准确压到止血点;长期区域或定点穿刺, 皮肤松弛,造成穿刺处出血、渗血、皮下血肿
治疗原因:抗凝剂应用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其它原因:动脉瘤破裂、内瘘感染及外伤引起的出血
内瘘出血 穿刺针拔除后出血的护理流程

动脉穿刺点渗血
压迫吻合口上方 血管,阻断血流
暴露穿刺点,更 换纱布


可继续指压或弹力绷带压迫
指压5min

原 因
静脉穿刺点渗血
暴露穿刺点,更 换纱布
指压或弹力绷带压迫





穿刺点周围皮下渗血

透析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应急预案

透析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应急预案

透析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应急预案(试行)1 发生原因
(1)病人因贫血、营养不良等致免疫功能下降
(2)使用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或穿刺针污染
(3)长期使用胶布、消毒液或毒素沉积使皮肤瘙痒,用手挠抓使皮肤破损、溃烂等
(4)穿刺不当或压迫止血不当导致血肿形成或假性动脉瘤的形成(5)透析间期患者内瘘维护不当,穿刺伤口接触污染
2 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可伴有脓性或血性渗出液,有时伴有血栓形成
(2)全身表现:可见寒战、高热,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血培养呈阳性
3 处理原则
(1)局部皮肤有发红、轻度破损时,应避开有局部症状皮肤穿刺,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技术;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等,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
(2)局部红、肿、热、痛并有脓肿形成,应暂停使用内瘘,脓肿切开引流;遵医嘱静脉使用抗生素
(3)如有局部症状伴寒战、高热,应暂停使用内瘘,常规做血培养及药敏使用,静脉使用抗生素,并跟踪病情发展,必要时行内瘘结扎
4 预防措施
(1)教育病人合理饮食,避免因营养不良、贫血而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低下
(2)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患者消毒液,避免发生过敏性皮炎。

穿刺部位严格消毒
(3)有计划并合理使用内瘘,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避免发生血肿
(4)加强内瘘自我维护的健康教育,透析结束后24h有木瓜酒湿敷(木瓜酒不仅可以增加血管表面皮肤的弹性和柔软度,更有利于血管软化瘢痕和粘连结缔组织的修复,促进创面愈合,加速水肿吸收,从而维护AVF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5)加强穿刺前评估及透析间期患者的自我监测,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血液透析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再通的紧急处理及护理技巧

血液透析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再通的紧急处理及护理技巧

血液透析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再通的紧急处理及护理技巧发表时间:2013-05-23T16:41:52.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王和平孙艮[导读] 如能及时疏通堵塞内瘘,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王和平孙艮(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江苏省建湖县血透中心> 2247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04-02【摘要】目的疏通透析者堵塞的动静脉内瘘,保护有限的血管资源,利于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方法我院血透中心3年来为使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内瘘堵塞再通,首选尿激酶5~60万单位稀释后,通过注射泵输至堵塞内瘘的动脉端,持续泵入15分钟或至2~7小时。

结果 36例内瘘疏通;对溶栓后内瘘仍有高度狭窄者行介入法,结果4例次内瘘全部畅通。

结论要维持内瘘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内瘘堵塞尿激酶介入护理随着透析者透龄增加,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也大量增加。

据美国USRD报告[1],用于监测和修复永久性血管通路的费用正逐年上升,特别是血管条件差,反复内瘘修补或移植血管者,花费可达血透治疗费用的14-25%。

如能及时疏通堵塞内瘘,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我院血透中心近3年来,有36例患者内瘘堵塞,首选尿激酶溶栓,对溶栓成功后仍高度狭窄者,行介入法,结果所有堵塞内瘘正常使用。

1 资料、方法与结果1.1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发生的36例内瘘堵塞者,年龄在17-79岁之间,平均39.4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

2例为多发性肾囊肿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PTFE血管移植者,8例为糖尿病肾病,12例为高血压肾病,14例为慢性肾炎性肾病。

本组患者内瘘堵塞在透析时3例。

堵塞在透析间期,时间2小时以内者9例;堵塞时间2~6小时者15例;6~12小时者4例;12~24小时者2例;24~48小时者2例;48小时以上者1例。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管理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管理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管理发表时间:2016-07-15T13:22:58.1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张朝霞张灵芝连伟[导读] 动静脉内瘘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患者自身肢体的动脉与相邻的静脉吻合,使部分动脉血液流入吻合后的静脉,使静脉发生动脉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威海 264400动静脉内瘘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患者自身肢体的动脉与相邻的静脉吻合,使部分动脉血液流入吻合后的静脉,使静脉发生动脉化,在患者的肢端皮下建立一种安全并能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为了维持患者内瘘的功能,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我们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4年~2015年共完成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1324人次,男患者 12人,女患者7人,年龄42~81岁。

经过细致的观察与护理,以上患者的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超过2年,透析效果满意。

2观察与护理2.1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①术后卧床休息12~24小时。

②保持室温18~22℃,避免造瘘肢体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环境影响血液循环。

③抬高患肢30°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造瘘肢体的水肿,并观察敷料有无出血情况。

④避免绷带或外固定物过紧而限制肢体活动、影响血液循环。

⑤造瘘肢体不能用于测血压、静脉穿刺、不能持重物。

⑥入睡时不可偏向造瘘侧,防止造瘘肢体受压时间过长,造成瘘内血液瘀滞发生栓赛。

⑦洗漱时应该保持患肢纱布敷料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⑧术后3日换药一次以防止感染,注意观察刀口情况。

⑨术后3天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握拳运动,并逐渐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促进内瘘成熟。

⑩因个体差异不同术后10~14 日酌情拆线。

2.2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2.2.1动静脉内瘘的评估:观察皮肤是否清洁完整,有无破溃、红疹、疮疖等感染灶;认真触摸清楚血管走向、深浅度、血管弹性,选择合适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长短。

内瘘穿刺失败应急预案演练

内瘘穿刺失败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普及,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穿刺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内瘘穿刺失败时有发生。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内瘘穿刺失败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内瘘穿刺失败紧急情况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2. 熟悉并掌握内瘘穿刺失败后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操作要点。

3. 增强团队合作,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理能力。

4. 完善应急预案,为实际工作中的紧急情况提供有效指导。

三、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5日四、演练地点血液透析室五、演练参与人员1. 医生:2名2. 护士:5名3. 模拟患者:1名4. 观摩人员:5名六、演练场景模拟一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内瘘穿刺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穿刺失败,出现局部出血和皮下血肿。

七、演练流程1. 情景模拟(1)模拟患者进入血液透析室,准备进行内瘘穿刺。

(2)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评估,发现患者内瘘血管条件良好。

(3)护士进行内瘘穿刺,由于操作不当,穿刺针未能成功进入血管,导致局部出血和皮下血肿。

2. 应急处理(1)护士立即停止穿刺操作,告知医生患者情况。

(2)医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评估,确认穿刺失败并出现局部出血和皮下血肿。

(3)医生指导护士进行以下处理:a. 立即停止血液透析操作,关闭血泵。

b. 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压迫止血。

c. 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避免感染。

d. 通知血透室护士长,汇报情况。

e. 寻求外科医生协助,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

3. 病情观察(1)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2)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必要时进行再次压迫止血。

(3)观察患者局部肿胀情况,如有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4. 后续处理(1)根据医生指示,对穿刺部位进行适当处理。

(2)对穿刺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3)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内瘘穿刺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瘘血管血栓形成的应急预案
原因
(1)动静脉内瘘受压
(2)内瘘提前使用
(3)过度脱水、低血压
(4)血液粘稠度高
临床表现
(1)内瘘无杂音及震颤
(2)可出现栓塞处疼痛
预防处理
(1)避免压迫(勿戴较重的东西、手枕于头下、测量血压等)(2)内瘘成熟后穿刺,不过早穿刺;
(3)采用绳梯式穿刺,避免钮扣眼穿刺,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
(4)禁止用手术侧静脉注射或输液;
(5)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15~20分钟,点状压迫,压力适中;(6)透析中后期防止低血压;
(7)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节肝素用量;
(8)时常检查内瘘有无震颤、杂音、出血,有异常及时就诊;(9)加强患者的宣教,保持内瘘局部清洁干燥,经常握拳锻炼内瘘肢体;
(10)血栓发生在6小时之内用尿激酶溶栓;
9、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不足的应急预案
发生的原因:
(1)导管贴壁;
(2)导管血栓形成;
(3)导管扭曲打折;
(4)导管脱出;
预防处理
(1)保持导管出口处清洁、干燥,避免肢体过度屈曲或剧烈运动,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卧床时床头角度﹤40度,可适度行走,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扭曲打折;
(2)调整导管位置,减慢血流量,将导管轻轻向左或向右旋转180度,缓慢提高血流量,调整至所需流量后固定;
(3)中心静脉管贴壁,关闭血泵,打开泵前输液管,快速输液20~30毫升,启动血泵缓慢提高血流量;
(4)导管若有部分脱出,一定原位缝合固定,切忌重新回送血管内,避免引起感染。

(5)导管血栓形成,可进行溶栓;
方法:将管腔内残存液体抽出,根据管腔容量滴入等体积尿激酶溶液(每1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10000单位),20—30分钟后回抽,必要时可重复进行。

(6)处理无效应拔管或通过引导导丝进行更换新的导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