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工艺对血竭透皮吸收的影响研究
不同粒径血竭粉体对ZJHX橡胶膏透皮吸收和黏附性的影响

不同粒径血竭粉体对ZJHX橡胶膏透皮吸收和黏附性的影响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后不同粒径血竭粉体对ZJHX橡胶膏的经皮渗透性和黏附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得到粒径为4,19,55 μm的血竭粉体,将其与原处方中粒径为93 μm的血竭粉体分别制备成橡胶膏剂A,B,C,D,采用Franz 扩散池法,以血竭素为考察指标比较血竭粉体粒径大小对橡胶膏剂的经皮渗透性的差异,同时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比较其对ZJHX橡胶膏黏附性的影响。
结果:橡胶膏剂A,B,C,D的Qs-?t方程分别为Qs=1.369 6t+3.985 5,Qs=1.262 8t+3.738 1,Qs=1.192 3t+3.320 6,Qs=1.152 2t+2.366 1;并且A的黏附性最好。
结论:随着血竭粉体粒径的减小,血竭素的累积渗透量随之增加,有利于经皮渗透,并且黏附性更佳。
标签:血竭;超微粉碎;粒径;透皮吸收;黏附性ZJHX 橡胶膏是由血竭、人参、当归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关节肌肉肿痛、急性软组织,且疗效显著。
该处方的君药为血竭,是一种由龙血树分泌的红色树脂,其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l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显著功效,被称为“活血圣药”,是治疗跌打损伤外用制剂中的常用药物[1]。
此处方中血竭是以粉末入药,文献[2-3]报道药物粒径大小与透皮吸收具有相关性,所以本文旨在考察不同粒径的血竭粉体与ZJHX 橡胶膏透皮吸收和黏附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ZJHX 橡胶膏的制剂成型提供依据。
1 材料Agilent 12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 公司);BP-211D 分析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 公司,1/10万);TP-3 透皮扩散仪(南京新联电子设备有限公司);DHG-9070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ZF-6051 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TC-10 超微粉碎机(南京龙立天目微粉体技术有限公司),Eye thch 颗粒粒径、粒型分析仪(荷兰安米德有限公司)。
中药超微粉碎后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药超微粉碎后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
杨连威;赵晓燕;李婷;盖国胜;杨玉芬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08(010)006
【摘要】本文详细地阐述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中药超微粉碎后对生物体吸收、药物用量、药物工业加工和提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中药超微粉碎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了中药超微粉碎的广阔前景.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杨连威;赵晓燕;李婷;盖国胜;杨玉芬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食品原料超微粉碎后性能的变化 [J], 吴敬涛
2.中药超微粉碎的实用装备——重压研磨式超微粉碎机 [J],
3.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效果影响研究 [J], 张红刚;汪妮;李顺祥;蔡光先;杨崧;杨岩涛;黄莉;鲁曼霞;覃艳
4.从重压研磨式超微粉碎机看中药超微粉碎的新理念 [J], 邢征
5.中药通心络(超微粉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J], 杨跃进;赵京林;孟亮;田毅;荆志成;吴永建;尤士杰;杨伟宪;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河北农业 科学
20 ,1 ( ) 0 07 1 1 :10—12 0
J u a fHe e rc l rl ce c s or l bi n o Agiut a in e u S
中 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赵凤存 ,刘怡菲 ,吴 占军 ,王 菊 ,李瑞英
d c s te e u p n ; i u t ts t e p e e t st ain, a v n a e , p tn il y a d p o r s n r ltd s d ; u e q i me t l sr e h r s n i t h l a u o d a tg s oe t i n r g e s i e ae t y at u p t fr a d p o lms a d o sa l sa d p i t o tt e o a t t n o u t d n t i f l o e f t r . us o w r rb e n b tce n o n s u r n i f rsu y o s i d f rt u u e h i a o o h e h
的现代高科含量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作为~项新的 技术 正在 不 断发 展 ,许 多 学者 作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工
作 ,本 文 就 国内外 中药 超微粉 碎技术 的研究 进展予 以评 述 ,并 对该 技术在 生产 中的应用 及可 能面 临的
困难进 行 了一些思 考 。
方法 所 获得 的中药微粉 称细胞 级 中药微 粉 ,以细胞 级 中药微 粉为 基 础 制 成 的 中药 制 剂 称 为 “ 胞 级 细 微粉 中药 。 ”
( .河北省农林科学 院,河北 石家庄 1 0 0 7 ;2 50 1 .河北省兽药监察所 ຫໍສະໝຸດ 河北 石家庄 007 ) 50 1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靳子明,贺沙沙(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省中药饮片炮制及质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中药微粉碎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既丰富了传统炮制的内容,又为中药的生产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活力。
本文综述了中药超微粉碎的应用优势,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论述,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药超微粉碎存在的问题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传统粉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其自身的优点,在中药粉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技术弥补了传统粉碎工艺的缺陷,使粉末的质感均匀性得到了改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快对药物的吸收,增强药效,减少了中药用量,提高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使中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就此项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生产中的应用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1 超微粉碎在中药现代化生产中的应用优势1.1 提高有效组分的溶出率,增加中药材生物利用度中药材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有效组分,有效组分的提取和分离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在中药加工生产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处理形式,提高有效成分的释放率,有利于增强中药药效,节约中药的用量。
超微粉碎技术的诞生,将使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取得突破性进展。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药材进行微粉处理后,一方面可使有效成分溶出阻力减小,另一方面,微细化的物料具有很强的表面吸附力、亲和力、分散性和溶解性,从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及溶出率。
据文献报道,桂卉等人探讨了超微粉碎对茯苓多糖的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微粉与常规细粉的溶出度参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P<0.01),超微粉碎可提高茯苓药材的茯苓多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1]。
李雅等人以黄芪甲苷及总皂苷、黄芪多糖、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芪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经超微粉碎后水提物中黄芪甲苷为饮片的1.57倍,总皂苷为饮片的1.62倍,黄芪多糖为饮片的1.35倍,浸膏得率为饮片的1.27倍,明显提高黄芪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率[2]。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方面的运用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方面的运用超微粉碎一般是指将物料颗粒粉碎至粒径在30μm以下的一种粉碎技术。
物料处于超微状态时,其粒径尺度介于原子、分子和块粒之间,有时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超微粉碎技术通常又可分为微米级粉碎(1~100μm)、亚微米级粉碎(0.1~1μm)、纳米级粉碎(0.001~0.1μm,即1~100nm)。
在中药资源开发中应用的超微粉碎技术一般达到微米级粉即可使组织细胞壁结构破坏,获得所需的物料特性。
颗粒的微细化导致的表面积和孔隙率增加、细胞壁的破坏使超微粉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良好的吸收性、吸附性、溶解性、化学活性、生物活性等。
超微粉碎技术是中药现代化技术中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
研究发现,将中药牛黄进行超微粉碎后,其理化性质和疗效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在治疗疑难绝症中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
超微粉碎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有效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而且更方便、经济。
1 超微细胞破壁粉碎技术及设备简介中药的超微粉碎当前主要指细胞级破壁微粉碎。
中药的主要药效成分通常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质,以细胞内为主。
当细胞破壁后其细胞内有效成分暴露出来,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增加,药效可大幅度提高,而且起效速度快。
药材经细胞级微粉碎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仅有极少量完整细胞存在。
细胞破壁超微粉碎是以破坏动植物类药材细胞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并不以细度为目的。
细度作为一种宏观的检测手段,不能确切表达药材粉末的真实情况,但细胞的破壁率越高其细度越细。
超微粉碎的设备主要有振动磨、球磨机、振动磨、气流磨等。
1.1 球磨机常规球磨机一直是细磨过程中的主要加工设备,主要靠冲击进行破碎。
当物料粒径小于20μm时,其效率低、耗能大、加工时间长。
由于球磨机生产效率低,粉碎时间长,一般在中药资源的开发中不采用。
搅拌球磨机是超微粉碎机中有前途而且能量利用率高的一种超微粉碎设备。
它主要由搅拌器、筒体、传动装置和机架组成。
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作者:杨红叶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食品行业已经开始普遍运用超微粉碎技术,本文重点分析了超微粉碎技术的具体运用,特别以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了这种技术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超微粉碎技术;应用;前景近些年来,伴随生物、电子、材料以及化工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微粉碎技术也应运而生,是国内外加工食品的高超技术。
1 超微粉碎技术简介超微粉碎,是将各种物质粉碎成直径小于10 μm的微粒,其微粒具有微粉的特征。
经过超微粉碎的物质,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率,很好的溶解性、很强的吸附性、流动性。
其不仅能保留天然植物的属性和功能、提高天然植物制剂质量、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微粉卫生学质量、增强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在动物体内的吸收。
2 超微粉碎的典型设备现阶段,世界每个国家对超微粉的分析重点涵盖宏观物性、微观结构、应用以及制备等方面。
其中制备超微粉的技术是重点,由于分析以及控制制备过程以及工艺极大地影响了超微粉的宏观性能以及微观结构。
超微粉的制备渠道分为两种:首先粉碎法,就是借助于机械作用不断粉碎粗颗粒物质而得到超微粉;其次造粉法,就是借助于分子或者离子、原子经过长大与成核两个时期进一步合成超微粉。
如果以物料的状态来区别,就能够分为气相法、液相法以及固相法三种,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以上策略的前提下产生大量新型的制备技术[1]。
作为不断发展的一种技术,采取的技术设备主要有搅拌式磨机、冲击式粉碎机、气流式粉碎机、振动磨。
其中搅拌式磨机适用于最大粒度小于微米以下的产品的粉碎;冲击式粉碎机可用来粉碎某些热敏性物料,能够处理从前冲击式粉碎机因为具有发热升温情况而阻碍其运用的问题;气流式粉碎机适用于低熔点和热敏性物料的超微粉碎;振动磨是用弹簧支撑磨机体,关于脆性非常大的物质能够获得亚微米级产品[2]。
振动磨在中药的超微粉碎中是被国内外运用最普遍、分析得最多的一种设备,因其可能把药物进一步粉碎到亚微米级,而且效率突出,被当作是最佳的设备。
血竭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在六白白疕巴布剂中体外透皮释药研究

血竭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在六白白疕巴布剂中体外透皮释药研究目的对比研究血竭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在六白白疕巴布剂中主要药效成分血竭素的体外透皮释药情况,为该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使用药物透皮扩散实验仪,以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溶液(0.05 mol/L)(50∶50)、检测波长440 nm、柱温40℃、流速1 mL/min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检测两种巴布剂样品中血竭素12 h内透过离体兔皮释药情况。
结果HPLC检测方法显示血竭素峰分离效果良好,稳定性、精密度和加样回收试验的RSD分别为1.14%、0.92%、0.89%,符合含量测定要求;两种样品巴布剂1~2 h内均为快速透皮释药阶段,2~12 h为平稳缓慢透皮释药阶段。
其中超细粉样品巴布剂2、4、12 h 内血竭素累积透皮释药率分别为29.12%、38.60%和59.36%,而普通细粉样品巴布剂在同一时间段仅为16.74%、21.77%和44.28%。
在考察的12 h内,超微细粉样品巴布剂血竭素累积透皮释药率高于普通细粉样品巴布剂15%左右。
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良好,以血竭药物超微细粉作为该巴布剂的填充剂,血竭素体外透皮释药效果明显优于以普通细粉作为巴布剂填充剂的样品巴布剂。
标签:超微细粉;普通细粉;血竭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透皮释药六白白疕巴布剂是以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制剂实验室(以下简称“我室”)中药制剂六白膏进行剂型改革,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外用中药巴布制剂。
前期曾就组方药物提取和主要药效成分甘草酸体外离体兔皮透皮释药进行实验研究[1-2]。
本实验对六白白疕巴布剂组方药物的另一种主要药物血竭制成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两种粉体样品巴布剂中血竭素不同时段的离体兔皮体外透皮释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为该巴布剂制备工艺提供试验参数。
超微粉碎工艺对血竭透皮吸收的影响研究

血 竭 为棕榈 科植 物麒 麟 竭 Damo oo sda oB . e n rp rc 1 果 实渗 出 的树 脂经 加 工 制 成 ,具 有 祛瘀 定 痛 、止 血 生
肌的 功 效 ,是 治 疗 跌 打 损 伤 外 用 制 剂 中 的 常 用 药 物口 。我 院 的制剂 伤 痛 膏 中 ,血竭 经 常 规 粉 碎 后 直 接 ] 人 药 。为 了研 究超 微 粉 碎对 药 物 吸 收 的影 响 , 以超微 粉 碎厚 的血竭 人药 ,采用 F a z 散池 法[ ] rn 扩 2 ,考 察伤 。 痛膏 体外 透皮 吸收 行 为 ,为 提 高 药 材 的利 用 率 、减 少 药 材用量 提供 试验 依 据 。
1 仪 器 与 材 料
备 得 常规 粉 碎 膏 剂 ( 1 、超 微 粉 碎 膏 剂 ( 2 , 膏 ) 膏 ) 分 别 测定 膏剂 中 的血竭 素含 量 。
2 2 离体 鼠 皮 的 制 备 :将 实 验 小 鼠处 死 ,背 部 用 脱 .
毛膏脱 毛 ,剥 取 脱 毛 后 的小 鼠皮 除 尽 粘 膜 及 脂 肪 组
2 1 伤 痛 膏制 备 :血 竭 样 品 1采 用 常 规 电 动 粉 碎 , . 过 1 0目筛 备用 ;血 竭样 品 2采 用 超 微 粉 碎 ,粉 碎 条 2 件 :频 率 3 Hz 缓 冲 压 力 0 7 MP ,研 磨 压 力 0 , .5 a
0 7 M P 。 样 品 经 激 光 粒 度 测 定 ,样 品 1平 均 粒 径 为 .0 a
自中国药 品生 物制 品检 定 所 ;血竭 药 材 购 自本 院 中药 房 ,伤 痛 膏 ( 院 自制 ) 本 。
分别 定 时精 密 吸取 接 受 液 3 ,同 时补 加 等量 生理 盐 ml 水 于接 受池 中,将取 出的 接受 液 以乙 醚萃 取 2次 ,每 次 5 ,分 取 醚 层 ,挥 出 乙醚 ,残 渣 加 甲 醇溶 解 并 移 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微粉碎工艺对血竭透皮吸收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研究经超微粉碎及常规粉碎血竭样品的透皮吸收行为,以考察超微粉碎对血竭透皮吸收行为的影响。
方法:血竭样品分别经超微粉碎及常规粉碎,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透过的血竭,研究血竭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并对不同粉碎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式粉碎的血竭,其体外渗透过程均符合零级方程,但经超微粉碎能显著提高透过速率。
结论:超微粉碎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
关键词体外透皮吸收超微粉碎血竭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具有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的功效,是治疗跌打损伤外用制剂中的常用药物[1]。
我院的制剂伤痛膏中,血竭经常规粉碎后直接入药。
为了研究超微粉碎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以超微粉碎厚的血竭入药,采用Franz扩散池法[2-4],考察伤痛膏体外透皮吸收行为,为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减少药材用量提供试验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QLM-90K气流磨(浙江上虞),BT-2001激光粒度分布仪(辽宁丹东),DJ-10A电动粉碎机(上海),SHIMADZU 10vp液相色谱仪,Franz扩散池,粉碎224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METELLER电子分析天平(瑞士),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KQ-200超声波提取器。
1.2 试剂:所用试剂除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余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
血竭高氯酸盐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血竭药材购自本院中药房,伤痛膏(本院自制)。
1.3 动物:雌性小鼠,体重20±2g,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伤痛膏制备:血竭样品1采用常规电动粉碎,过120目筛备用;血竭样品2采用超微粉碎,粉碎条件:频率30Hz,缓冲压力0.75MPa,研磨压力0.70MPa。
样品经激光粒度测定,样品1平均粒径为120±20μm;样品2平均粒径为25±15μm。
粉碎后的血竭样品按照伤痛膏制备工艺流程,分别加入,制备得常规粉碎膏剂(膏1)、超微粉碎膏剂(膏2),分别测定膏剂中的血竭素含量。
2.2 离体鼠皮的制备:将实验小鼠处死,背部用脱毛膏脱毛,剥取脱毛后的小鼠皮除尽粘膜及脂肪组织,用蒸馏水、生理盐水反复洗至无白色混浊,浸于生理盐水中,4℃冰箱保存备用。
2.3 透皮吸收实验: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取膏1与膏2分别试验。
将供试膏剂约1.2g按对合部位面积均匀涂抹于擦干的小鼠正面皮肤上(皮肤渗透面积7.07cm 2)向上置于二室之间,二室对合夹紧皮肤并封紧固定结合处。
在
接收池底连有取样管,供取样,补充接受液和排气使用。
以潜水式电磁搅拌器维持接收室的动态环境。
接收池中精密加入30ml生理盐水,接受液与皮肤紧密接触,置于37±1℃恒温水浴中,开动电磁搅拌器,保持恒速搅拌(约200r/min)。
启动后按0.25、0.5、1、2、4、8、12、24h分别定时精密吸取接受液3ml,同时补加等量生理盐水于接受池中,将取出的接受液以乙醚萃取2次,每次5ml,分取醚层,挥出乙醚,残渣加甲醇溶解并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过微孔滤膜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含量测定:详见下。
2.4.1 色谱条件:SHIMADZU 10vp液相色谱仪,伊利特ODS-2分析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10μl。
2.4.2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血竭素高氯酸盐8mg,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3%磷酸甲醇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ml,置4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4.3 含量测定:分别定时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膏1、膏2血竭素含量。
记录血竭素含量,并计算各
次取样时血竭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率。
计算结果见表1。
3 结论
结果显示两种方式粉碎的血竭,其体外渗透过程均符合零级方程,但经超微粉碎后,能显著提高药物累积渗透量及透过速率。
可见,超微粉碎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为贵重药材精加工,提高药物利用率提供了实验依据。
4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96.
[2]寿旦,孙静芸.化瘀巴布膏体外透皮吸收研究[J].中草药,2003,34(3):220-222.
[3]李锐,周莉玲,刘强,等,不同实验皮肤对青藤碱透过行为影响[J].中药材,1998,20(11):580-583.
[4]张明,侯连兵,杨洁.超微粉碎技术与普通粉碎技术对大黄蕙醒提取率的比较性研究[J].中药材,2006,29(7):7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