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霜剂透皮吸收示踪研究.

合集下载

透皮吸收研究

透皮吸收研究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
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 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殷墟卜辞》中有 22 种疾病使用了外 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 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 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 痹”。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 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 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 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
亲水性和疏水性化合物的透皮吸收作用。它们可能是通过增加类脂骨
架无序性而增加皮肤的非均匀性来打开新的渗透途径,从而促进药物
渗透。有报道说 Azone 可增加角质流动性,使角质层的类脂质产生不
3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皮肤科用药常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制剂的研究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体外受药 世界透皮给药系统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概况 近代中药外用剂型发展简介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皮肤科用药常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制剂的研究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体外受药 世界透皮给药系统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概况 近代中药外用剂型发展简介
Page 1 of 1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 园 李佩文 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 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 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 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 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 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 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甲氧雌二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甲氧雌二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甲氧雌二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 2-甲氧雌二醇作为雌二醇代谢产物,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由于该药只对增殖活跃的细胞有作用,而对静止细胞无作用,因而不良反应较小,故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新生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

目前2-甲氧雌二醇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2-甲氧雌二醇;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血管新生2-甲氧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为雌二醇的代谢产物,由雌二醇2位碳原子先羟化再甲基化形成。

化学名为17β-2-甲氧基雌-1,3,5(10)-三烯-3,17-二醇。

因可以抑制血管新生,且不良反应较小,而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目前处于临床II期研究中。

研究表明2-甲氧雌二醇对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而且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其作用也没有影响,表明2-甲氧雌二醇似乎并不是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通路而起作用[1]。

1 药理作用特点近年来认为,2-甲氧雌二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且治疗耐受性较好。

Cushman M等[2]报道2-甲氧雌二醇对55种不同肿瘤细胞株有抑制作用。

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II期临床试验[3]中,33名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给予400mg/d,1200mg/d的2-甲氧雌二醇,发现400mg/d剂量组患者在用药第1天和第28天的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2.2 ng/ml,5.5ng/ml,1200mg/d剂量组则分别为2.6 ng/ml,9.6ng/ml。

两个剂量组之间的生物利用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该药吸收有限。

2-甲氧雌二醇治疗后,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稳定和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在用药1个月时较用药前下降40%,而用药3个月时,则较用药1个月再下降55%。

研究表明80%~95%的2-甲氧雌二醇在17位氧化,该代谢产物的活性不及原型药物的1/10。

17α雌二醇制备工艺的研究

17α雌二醇制备工艺的研究
根据正碳离子的稳定性顺序二级正碳离子没有三级正碳离子稳定因此13位季碳上的甲基移位至17一位二级正碳离子重排至13一位形成更稳定的三级正碳离子中间体b发生消除生成1317消除物e2和1314消除物e3因此消除反应的结果是三种消除物的混合物为同分异构体通常条件下无法分离在tlc上表现为一个组分而13cn躲很复杂无法确定结构为混合物
摘要(中、英文)
17Ⅱ一雌二醇制备工艺的研究
(摘要)
导师:翁玲玲教授研究生:李晓莉
雌激素替代疗法可预防、缓解和治疗妇女绝经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和疾
病,但也增加了患癌几率,因此,弱雌激素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1713一
雌二醇相比,17 Q一雌二醇的雌激素活性很弱,而有关17 Q一雌二醇及其衍
生物制备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课题对用构型转化法制备17 a一雌二醇的
工艺进行改进。将文献报道的删F一醋酸钾和冰醋酸一醋酸钠
转位反应条件改进为DMF一醋酸钾一冰醋酸的转位条件,加快
了反应速度,增加了转位化合物在产物中所占的比例。
3.
以雌酚酮为原料,经还原、酯化、醋解、水解、柱层析、重结
一Ⅱ..
晶等步骤制得17Ⅱ一雌二醇,粗品收率30%,精制后总收率20 %。文献报道收率25%。测定其比旋值与标准品一致,tlPLC测 定的17 d一雌二醇对1715一雌二醇的%d.e.为100%。 关键词:17 Q一雌二醇:对甲苯磺酸酯:醋解反应;17 B一雌二醇3一甲醚
1.Na,CHa(alzhOH 2.1r
3.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对生殖器官,心血管组织,骨骼组织及神经系统等的许多功能
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将细胞外信号转 导为靶基因的转录反应来实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十多年来, 对于雌激素的研究都建立在分子水平上。

美容化妆品中的透皮吸收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

美容化妆品中的透皮吸收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

美容化妆品中的透皮吸收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随着美容化妆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透皮吸收是一种通过皮肤将有效成分吸收进入人体的机制,而调控技术则是为了提高化妆品的透皮吸收效果和安全性而采取的手段。

本文将从透皮吸收机制的研究以及调控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透皮吸收机制的研究1. 皮肤结构和屏障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其中,表皮是透皮吸收的关键部位,主要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组成。

角质层是皮肤最外层的一层细胞,具有屏障功能,能阻挡外界物质的进入,起到保护作用。

2. 透皮吸收机制皮肤透皮吸收主要依靠物质的分子量、脂溶性、离解度以及分配系数等因素。

一般来说,分子量较小、脂溶性较好的物质更容易透过角质层进入皮肤深层组织。

透皮吸收过程中,物质可通过弥散、渗透、转运等方式进入皮肤。

二、调控技术的应用1. 物理增透技术物理增透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物质的外部形态来提高其透皮吸收效果。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粒子,能够增加物质的比表面积,提高皮肤与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透皮吸收效果。

此外,利用超微粒技术也可以提高物质的透皮吸收率。

2. 化学增透技术化学增透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来提高其透皮吸收效果。

如调整物质的离解度、溶解度,以及改变分子结构等,都可以改善物质在皮肤上的渗透性。

另外,化学增透技术还可以通过使用增渗剂、载体等辅助物质来促进物质的透皮吸收。

3. 生物增透技术生物增透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皮肤的生理状态来提高物质的透皮吸收效果。

例如,通过使用微针、超声波、电泳等物理刺激手段,可以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从而加速物质的渗透。

此外,一些脂质体、微胶囊等载体系统也能够增加物质在皮肤内的分布和存留时间,提高透皮吸收效果。

三、透皮吸收的安全性和监管1. 安全性问题虽然透皮吸收在美容化妆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些化妆品中的成分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毒性和过敏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雌二醇和雌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雌二醇和雌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雌二醇和雌酮
张亚增;徐卫红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4(11)07A
【摘要】化妆品中添加一定量的激素,能使皮肤富有弹性、抗皱、防老化、促进毛发生长,但长久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有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报道了某些激素的致癌作用。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雌激素(oestrogens)和孕激素(progestogens)为禁用物质。

为了加强化妆品的卫生管理,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雌二醇和雌酮的方
【总页数】2页(P1159-1160)
【作者】张亚增;徐卫红
【作者单位】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8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青菜中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残留 [J], 魏瑞成;葛峰;郑勤;王冉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雌二醇和雌酮 [J], 张亚增;徐卫红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雌二醇透皮控释制剂中的雌二醇含量 [J], 龚赛君;黄晓
4.化妆品中雌二醇和雌酮的萃取净化 [J], 王鹏;孙淳;于惠芳;朱杰;柳玉红
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中雌酮、雌二醇、雌三醇 [J], 陈彤;云霞;那广水;张月梅;姚子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吸收实验报告(3篇)

经皮吸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经皮渗透性能,评估其透过皮肤角质层的能力,并分析影响经皮渗透的因素。

通过体外实验,了解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渗透机制,为化妆品配方优化和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皮肤模型:模拟人体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的3D皮肤模型。

2. 化妆品样品:含有待测功效成分的化妆品。

3. 仪器设备:透皮扩散池、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超声波处理器、电子天平、移液器等。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化妆品样品均匀涂抹于3D皮肤模型上,厚度约为1mm。

2. 透皮扩散实验:- 将3D皮肤模型置于透皮扩散池中,接收池内加入一定量的接收液。

-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化妆品样品在3D皮肤模型上持续作用一段时间。

- 定时从接收池中取出一定量的接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待测功效成分的浓度。

3. 数据分析:- 计算不同时间点待测功效成分的渗透量,绘制渗透曲线。

- 分析渗透曲线,确定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渗透速率和渗透量。

- 分析影响经皮渗透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妆品配方等。

四、实验结果1. 渗透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渗透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呈现典型的对数增长趋势。

2. 渗透速率: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渗透速率在不同时间点存在差异,一般在实验开始后30分钟内渗透速率较快,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3. 影响因素:- 温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渗透速率明显增加。

- 湿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对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渗透速率影响不大。

- 化妆品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浓度和配方对渗透速率有一定影响。

五、结论1. 本实验成功探究了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经皮渗透性能,为化妆品配方优化和产品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渗透速率受温度、湿度、化妆品配方等因素的影响。

3. 3D皮肤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人体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为经皮渗透实验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园李佩文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

《殷墟卜辞》中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达1500余首。

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外治法透皮吸收、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的气味透达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姓名郁红礼学号20051320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是药物经皮肤吸收到达体内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制剂。

它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避免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各种因素,如pH值、酶、药物和食物的结合;避免首过效应;具有缓释作用;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可以采用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随时终止给药。

因此,它越来越引起药学工作者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能很差,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透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更多药物开发成TDDS制剂成为可能。

为此对近几年在促进透皮吸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作一综述。

1 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是指既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

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具有以下特性:①具有化学惰性、化学稳定性,无药理活性;②可逆地改变皮肤特性,起效快;③与药物和基质无配伍禁忌;④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无变态反应;⑤无色,无味,无嗅,价廉;⑥在皮肤上易于铺展,无不适感,与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

迄今为止,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渗透促进剂几乎没有,但是,也开发了大量的性能良好的渗透促进剂(见表1)。

渗透促进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Williams和Barry提出脂质蛋白分配理论(LPP),认为渗透促进剂的作用可能与下述一种或几种机制有关:破坏高度有序排列的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细胞间脂质的流动性;与细胞间蛋白作用提高渗透性;增加药物、共渗透促进剂、潜溶剂分配进入角质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二醇霜剂透皮吸收示踪研究摘要用3H-E2作示踪剂,对雌二醇(E2)霜剂的透皮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

霜剂小鼠离体皮肤渗透速率为3.80ng.cm-2.h-1;小鼠在体内透皮吸收速率,6h内平均为4.72 ng.cm-2.h-1;与大白鼠静注给药相比,霜剂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25.5%。

关键词雌二醇; 3H-雌二醇; 霜剂; 透皮吸收; 生物利用度中分类号:Q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915(2000)03-0169-03Study on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and Bioavailabitity ofEstradiol (E2) CreamShen Zilong,Wang Xiaofei,Shen Yanning,Wang Hong (Department of Biotechnic Resasearch Center,China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Abstract The percutaneos ab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E2creamwere studied by 3H-E2as a tracer.Experiment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the average permeability(mg.cm-2.h-1)of E2cream through skin in mice in vitro is 3.80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percutaneoues absorption ofE2cream in vivo in mice is 4.72ng.cm-2.h-1.The bioavailability ofE2cream in rats is 25.5%.Key Words Estradiol(E2),3H-Estradiol, cream, Percutaneous absorption,Bioavailability雌激素替代疗法已用于因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疾病治疗,而且已成为首选药物[1~3]。

雌激素可通过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途径进入体内,然而,前两种途径由于一时血浓过高(峰谷效应),肝脏灭活(首过效应),而致副作用,且疗效欠佳,因此经皮给药是较好的选择。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容易透过皮肤,使体内浓度达到正常值,而且可避免口服肝脏首过效应的副作用,用药方便,可随时中断用药,疗效好。

E2(雌二醇)霜为每日给药的经皮给药制剂,较之已生产上市的周效贴片,具有与正常人自身分泌激素相近的模拟性,即每日晨涂擦后产生的吸收峰与人体分泌雌激素的时间接近,从而避免了外源性雌激素恒释吸收而可能产生对人体自身分泌雌激素能力的负反馈抑制的副作用。

本文用3H-雌二醇作为示踪剂,对霜剂中雌二醇透皮吸收和霜剂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性,体重20±2g;SD大白鼠,雌性,体重200~250g。

1.1.2 试剂和仪器Estradiol,由浙江省仙居制药厂提供;3H-E2,由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提供,放射性比活性为1.63×109Bq/mg,放射化学纯度为95%;雌二醇霜由中国药科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制备(含1%Azone促渗剂);液体闪烁计数器为美国贝克曼公司LS-5801型。

1.2 实验方法1.2.1 小鼠离体皮肤透过速率测定[4]取健康小鼠6只,剪净腹部皮肤上的毛,面积约为5cm2,处死动物,取皮,刮去皮下脂肪和肌肉,剪成Φ2cm的圆形皮肤一片,置于流通扩散室中,皮肤上涂上E2霜,剂量30mg(含有3H-E23.27×104Bq,E20.300μg),活性面积3.14cm2;接收液为生理盐水加10% PEG400混合液;流速为6ml.h-1;实验共进行8h。

1.2.2 E2霜在体内透皮吸收[5]1.2.2.1 小鼠iv. 3H- E2尿、粪排泄分数的测定取健康雌性小鼠5只,体重15~20g,尾静脉注射3H-E2溶液0.5ml,剂量0.30μg E2/只。

给药后小鼠置代谢笼中,自由摄食,饮水,收集72h内尿液与粪便。

测定并记录尿液体积,粪便重量。

取40μl尿液,0.2g粪便置于闪烁瓶中,加高氯酸和过氧化氢各2滴,于70~80℃水溶液中消化,脱色,加适量乙二醇乙醚作助溶剂并加3ml闪烁液,配成均相样品,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

1.2.2.2 E2霜在体透皮速率测定取健康雌性小鼠5只,体重15~20g,前背部皮肤去毛,面积4cm2,在去毛皮肤上涂30 mg含3H-E2霜剂,剂量0.30μgE2/只。

用纱布和橡皮膏固定,给药后小鼠置代谢笼中,自由摄食、饮水。

给药6h后取下纱布和橡皮膏,擦去皮肤上残余药膏,在代谢笼中喂养72h,收集全过程中尿样,测量体积。

取尿样400μl,用高氯酸和过氧化氢消化、脱色,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放射性活性。

计算出经皮给药的尿排泄总放射性活性,以此值除以实验1.2.3.1中iv后排泄分数(0.815)即可得到E2霜剂中E2透皮吸收进入体内的总量,再除以给药时间和面积,即可计算出E2霜剂中E2透皮速率。

1.2.3 E2霜生物利用度测定1.2.3.1 血液中3H-E2放射性活性百分含量[6]大鼠经皮给药血液中3H-E2放射性活性百分含量测定:取雌性大鼠3只,剪净背部毛,面积9cm2。

将含3H-E2的霜涂于去毛皮肤上,用纱布和橡皮膏固定,于给药后1 h,4 h和8 h分别摘眼球采血约1ml,离心得血清,以E2标准品对照,标准品浓度为0.1 μg/ml。

以苯-丙酮(4∶1)溶液为展开剂,在硅胶纸上对各采样点进行层析,分离E2与其代谢物,分别测定各段放射性活性。

大鼠静脉注射3H-E2血液中3H-E2放射性活性测定:取雌性大鼠3只,乙醚麻醉固定,股静脉注射3H-E2溶液,于给药后1 h,4 h和8 h分别摘眼球采血适量,离心得血清,按1.2.3.1方法测得大鼠静脉注射E2后不同时间血清中3H-E2在总放射性活性中百分含量。

1.2.3.2 E2霜透皮制剂生物利用度雌性大鼠12只,体重150~200 g,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

一组股静脉给药,剂量:中剂量,3.82μg E2/kgBw。

另一组经皮给药,中剂量:3.82μg E2/kgBw,在大鼠前背部剪净毛,面积为8cm2,在去毛皮肤上涂以含3H-E2霜并用纱布和橡皮膏固定,于给药后0.5h,1h,2h,4h,6h,8h,12h,24h和48h股动脉或割尾采血100μl于闪烁瓶中,给药后6h 后摘除纱布并擦去皮肤上残余药物。

静注组大鼠于给药后5min ,10min ,30min ,1h ,2h ,4h ,6h ,8h ,12h ,24h 和48 h 股动脉或割尾采血100μl 于闪烁瓶中。

所有血样加高氯酸和过氧化氢各2滴于70~80℃水浴中消化、脱色1h ,使样品呈无色透明状态,冷却后加入适量助溶剂乙二醇乙醚(0.2ml )和3ml 闪烁液,配成均相样品,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放射性活性,测定数值经校正,得药时曲线,再通过曲线下面积的求算得出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2 结果和讨论2.1 小鼠离体皮肤透过速率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数据表明,雌二醇霜在小鼠离体皮肤上的平均渗透速率为3.80±1.06ng .cm -2.h -1。

说明E 2可透过皮肤,而且有较高的透过速率。

Tab 1 The average permeability .ng .cm -2(h -1)of E 2cream through mice skins in vitro(n=6)2.2 E 2霜在体透皮吸收小鼠iv 3H-E 2后,尿和粪中排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数据表明,iv 后,E 2有81.5%从尿排出,粪中排泄占14.0%。

Tab 2 Exretion in urine and feces of mice after iv. 3H-E 2 2.3 小鼠经皮给药E 2透皮吸收霜的实验结果小鼠经皮给药E 2透皮吸收霜的免疫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数据表明,小鼠在体透皮吸收速率为4.72±1.16 ng .cm -2.h -1。

Tab 3 The rate of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in mice in vivo(n=5)2.3 E2霜生物利用度3H-E2经皮给药和静注给药后,血液中3H-E2的放射性活性百分含量的实验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Tab 4 Percentage of 3H-E2in blood afterperctaneous absorption of E2creamTab 5 Percentage of 3H-E2 in blood after iv .E2Radioactive chemical pure of 3H-E2is equal or more than 95% sopercentage of 3H-E2is 95% at “0”经拟合,3H-E2经皮给药时间-百分含量方程:Pt=79.2e-0.15t r=0.92Pt:t时间血液总放射性活性中3H-E2百分含量方程表明,经皮给药后,3H-E2在动物体内百分含量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由此可算得各实验时间点3H-E2放射性活性,并通过放射性比活求得E2血药浓度。

同1.2.3.1法,拟合出时间-百分含量关系方程:Pt=85.7c0.13t r=0.95静注后,3H-E2在动物体内百分含量也随时间成指数衰减,由此可得静注给药后3H-E2血浓-时程曲线。

经皮给药过程中,药物透过皮肤被其中代谢酶所分解,进入血液循环后再被肝脏所代谢,因此与静注相比,经皮给药3H-E2放射性含量稍低。

用3H-E2作示踪剂,测定E2霜经皮给药和静注给药的血液浓度时程曲线如1所示。

可以看出,静注后,3H-E2血浓-时程曲线符合二室静注模型,可用方程描述:C=Ae-αt+Be-βt。

Fig 1 Mean blood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E2after iv.admistration and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E2cream.经计算机用PKBPN1程序拟合,可得出一系列动力学参数,其消除半衰期t1/2为2.68h。

以一室模型拟合经皮给药3H-E2血浓-时程曲线:C=A(e-kt-e-kat),得一系列动力学参数。

通过求得经皮给药和静注给药后3H-E2血浓-时程的曲线下面积,可得出该雌二醇霜剂的生物利用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