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公共艺术的特征

合集下载

优秀公共艺术作品案例赏析

优秀公共艺术作品案例赏析

优秀公共艺术作品案例赏析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氛围,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下面我将列举10个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案例,并进行赏析。

1.《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它高达93米,手持火炬和自由之书,象征着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这座雄伟的雕塑作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同时也成为了纽约市的象征之一。

2.《巴黎圣母院前的音乐喷泉》巴黎圣母院前的音乐喷泉是巴黎市政府在圣母院广场上的一处公共艺术作品。

喷泉中的雕塑形象栩栩如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喷出水花,与周围的建筑和谐统一。

这个作品既增添了圣母院广场的美感,也为游客带来了欢乐和惊喜。

3.《北京鸟巢》北京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也是一座代表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

它的外形独特,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内部设有8万个座位。

鸟巢在奥运会期间举办了许多重要比赛和文化活动,成为了中国的新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4.《伦敦塔桥》伦敦塔桥是伦敦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

它的设计独特,桥上设有两座塔楼,连接着泰晤士河两岸。

塔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一件艺术品,它的外形精美,给伦敦市区增添了独特的风景。

5.《巴塞罗那圣家堂》巴塞罗那圣家堂是建筑大师高迪的杰作,也是巴塞罗那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座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元素。

它的外观壮观、细节精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被誉为是现代建筑的奇迹。

6.《芝加哥的云门》云门是位于芝加哥的一座公共艺术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雕塑。

它的外观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形状,给人以惊艳之感。

云门的设计灵感来自云彩,寓意着人与自然的融合。

这个作品成为了芝加哥的地标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7.《东京银座的巨型钟表》东京银座的巨型钟表是一处公共艺术作品,它位于银座购物区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钟表造型。

钟表的设计精美,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经典建筑案例--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分隔、引导空间又呈现自身)
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是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 和处理手法。
纵横交错,隔而 不断,既分隔又联 系、半封闭半开敞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 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 ]
德国馆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 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 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展览 馆所占地段长约50M,宽 约25M。其中包括了一个 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 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特殊 的是这个展览建筑除了建 筑本身和几处桌椅外,没 有其他陈列品。实际上, 这是供人参观的亭榭。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艺二班 戴超
10209010230
一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系是流动空间的 结构前提
“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
(1)规则的钢框架
(2)自由布置的隔墙
有选择的隐藏部分结构,为
了更多的服从于空间的处理。
屋盖 附加钢梁
工字形钢梁构架 合金十字钢柱
金属饰面
工字型钢构架基础 角钢支柱
二 促使流动空间形成的自由分的墙体系统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严格控制平面生成—为精确地实现几何控制的作用
石灰华大理石 铺贴的“外墙” (偏于网格外 侧的定位)
严格卡于网格 线上的十字柱
北入口旁边的 玻璃“外墙” (靠网格外侧 定位)
玻璃界面从网 格线向外扩充
退让十字柱的 提那大理石墙 体
退让十字柱 的玻璃“内 墙”
使原本随意,自由的平面构成在最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一种理性的体系控制之中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特征及内涵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特征及内涵

• 喷泉从布满铆钉的钢板中喷出。以造船过程中普遍使用的铁栅格作为设计材料。
公共艺术在数字领域的生态基因 九霄(Clouds 9)工作室与詹姆斯·克拉(James Clar)共同
研究了“能量筛网”的概念,即一种经电脑程序控制的LED金属网,记录自然环境信息的变化, CPU依据各“树叶”吸收阳光的多少控制LED光的明暗、色彩,从而在一日和四季中变换出不同的 外观和色彩,呈现出绚丽的光电效果,也与自然和环境形成对话。
这个关于足球的公共艺术作品以一种极为夸张的方式,有力有趣地表明了这个建筑本身的用途与内涵,相得益彰, 使得这个空间变得生机勃勃
三、特征
成功的公共艺术特征: 1、与环境和谐共存 2、满足委托方、公众和艺术家的共同愿望 3、有助于城市的复兴,为城市增值 4、为环境及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
看似平凡无奇的指路牌,被设计成精美的艺术品, 材料、色彩和周边环境的协调都匠心独运.
线-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的流线形游览路。打破了由点构成的严谨的方格网所建立起来的秩序, 同时也联系着公园中10个主题小园,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屈米把这些小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各个片断。
面-10个主题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 抛弃了设计的综合与整体观,是对传统的主导、和谐构图与审美原则的反叛。以不对称的布局,抽象、解构的构筑物,
协调和对比
拉·维莱特公园,屈米。1987年,旧的工厂改造而成。大 小空间的穿插组合,地形的有机变化以及造型要素点、 线、面的合理运用等直接影响着人的视觉体验。
解构主义代表作。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景观环境秩序, 以一种解构的方式来建立城市景观环境的新秩序。
点-屈米首先把基址画了一个方格网,在交汇点上设置红色建筑,构成 “点”的要素。形象让人联想到各种机械设备。

13景观设计-大地艺术(巴塞罗那的环境艺术)

13景观设计-大地艺术(巴塞罗那的环境艺术)

60
大地艺术雕塑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 61
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带来了 艺术化地形设计的观念。
在此之前,西方景观设计的地形处理一般无 外乎两种方式:
1)由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园林发展 而来的建筑化的台地式;
2)英国风景园传统发展而来的对自然的模仿 和提炼加工的形式。
23
米尔溪土地工程
70年代末,在1hm2的米尔溪土地工程中,将西雅图郊外肯特城的一条受侵蚀的 溪流改造成一个既可蓄洪的盆地,又是一个40hm2的公共娱乐公园的一部分。
在溪流的上游创作了一组土地雕塑,在洪水期会淹没,而在旱季会是一个既具
吸引力的草地公园。
24
米尔溪土地工程
溪流流经的地方用石块引导,以减少侵蚀。 拜耶的意图是使堤坝具有一个自然的外观,不要极端的破坏土 地的自然结构,与周围环境和谐,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
68
69
詹克斯的花园中的桥
不可否认,大地艺术是从雕塑发展而来的, 但与雕塑不同的是,大地艺术与环境结合更加紧 密,是雕塑与景观设计的交叉艺术。
大地艺术的叙述性、象征性、人造与自然的 关系,以及表现出的自然的神秘,都是当代景观 规划设计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促进 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这一个方向的延伸。
70
9.2.4 大地艺术与废弃地的更新
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而遭遗弃的土地显现出 来的文明离去后的孤寂荒凉的气氛和给人的强烈 深沉的感受与大地艺术的主题十分贴切。
大地艺术作品对于废弃的土地并非毫无使用 价值:
一方面,它对环境的微小干预并不影响这块 土地的生态恢复过程;
另一方面,在遭破坏的土地的漫长的生态恢 复过程中,它以艺术的主题提升了景观的质量, 改善了环境的视觉价值。

介入城市空间的艺术

介入城市空间的艺术

介入城市空间的艺术作者:徐子超解基成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0期摘要:城市当中的公共艺术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并从艺术的角度记录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精神。

作为欧洲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现代艺术的胜地,巴塞罗通过公共艺术设计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性,这对发展我国城市公共艺术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关键词:城市空间;公共艺术;巴塞罗那;公共性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191-01杰出的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在他的《城市发展史》中说到“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艺术创新”。

而城市当中的公共艺术则体现着一座城市的面貌,并从艺术的角度记录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一、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公有空间”。

首先,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局限于城市中真实存在的建筑和房屋,也不限于这些建筑与房屋所构成的三维空间。

最好的解释可能是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一书中“限制和围合的一种限定”。

其次,黑格尔对于空间的解释,是对空间意识的飞跃性认知,是从“空间和形的科学性布置”到“必要的精神生活的集中”。

城市空间,是人类的第二自然,对于围合在此的市民而言,城市空间是市民亲近自然的间接补偿。

因此研究城市空间,其实质是在研究人类的要素,人类通过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使得城市空间显现更有价值。

二、巴塞罗那的公共艺术刘易斯·芒福提到:“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

”这也使得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的文化,文化是这个城市的个性与特征的集中表现,而公共艺术便是城市文化的创新载体。

巴萨罗那是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是加泰罗尼亚的首府。

作为欧洲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现代艺术的胜地,巴塞罗通过公共艺术设计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性。

公共艺术作品案例

公共艺术作品案例

公共艺术作品案例公共艺术作品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艺术作品,旨在丰富城市文化,提升人们的审美享受和生活品质。

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案例:1. 巴黎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作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金属结构和雄伟的外观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2. 纽约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作为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它高达93米,代表着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3.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位于意大利罗马的斗兽场是古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4. 巴塞罗那圣家堂(Sagrada Familia):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堂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杰作,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细节吸引了无数游客。

5. 北京天安门广场:作为中国的象征,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广场上的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纪念堂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6.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位于法国巴黎的圣母院是世界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艺术装饰而闻名于世。

7. 华盛顿国家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纪念碑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它高达169米,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纪念碑之一。

8. 上海外滩(The Bund):作为上海的标志性景点,外滩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夜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9. 莫斯科红场(Red Square):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的红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红场上的圣巴西尔大教堂和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

10.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大学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试题

大学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试题

关于公共艺术作品《云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关于在芝加哥的被称为“毕加索”的公共艺术作品,说法不恰当的是()。

关于《北方天使》,描述不正确的是()。

当前,我国在公共艺术领域,存在公共艺术匮乏、社会认识不足的问题。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作品,风格几乎都是严肃庄重的。

()公共艺术的特征下列属于公共艺术的是()。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两座相隔一百年的富兰克林雕像,主要说明了公共艺术的什么特点?()下列不属于公共艺术基本特征的是()。

弗兰克·盖里的作品《大红球》具有互动性的特点,营造出幽默欢快的气氛。

()1897年落成于华盛顿的《海军纪念碑》,是以真人士兵为原型的雕塑。

()国外公共艺术的发展状况用“百分比计划”发展公共艺术的国家是()。

最早接受百分比计划资助完成的公共艺术作品是()的作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各地的公共艺术描述,错误的是()。

法国王宫广场改造的标志性元素——圆穹顶,在刚建成时曾遭到法国人民的质疑和反对。

()日本公共艺术的发展主要通过各地雕塑竞赛搜集作品,注重材质和主题要与当地传统相结合。

()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状况《深圳人的一天》是基于()位深圳市民的面貌来反映城市的风貌。

艺术家劳伦斯以大熊猫作为主要元素创作了《I?m?Here》。

()本课程概述按照E理论,艺术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构成型公共艺术是基于()的设计。

现成品复制、二维和构成,属于公共艺术的()。

公共艺术的三种设计元素是形式、功能、环境。

()幽默和严肃,是公共艺术的两种主题。

()单体型公共艺术成功的现成品艺术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包括()。

下列不属于奥登伯格设计的作品是()。

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现成品艺术的起源始于对“何为艺术”这一传统观念的讽刺与批判。

()毕加索的作品《公牛头》的设计与制作灵感来源于自行车。

()形态可变型公共艺术黄金分割中,长边和短边的比是()。

比0.81关于《断裂的钮扣》,认识错误的是()。

城市的远见——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

城市的远见——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

城市的远见——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巴塞罗那城市经验二千年历史,从十二世纪起从事贸易而逐渐富裕,市民有典型的地中海文化性格,热情友善,喜爱户外活动,享受城市的户外空间。

位于地中海,西班牙是第一大港,人口三百万,是仅次于首都马德里的第二大城。

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1.改善公共空间,2.公共艺术品创造空间1巴塞罗那历史:佛朗哥政权上位后对巴塞罗那的定位是工业城市,工业的大力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郊区建设农工住宅,而且城市规划混乱。

1975年佛朗哥下台后,开始进行一系列城市改造计划。

建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对一般居民都很简单,还引发反对运动,政治改革。

2.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公共空间。

1981~1992,巴塞罗那在改造城市时从小型的公共空间入手,单电切入,逐渐让巴塞隆那转变成一个可以居住的城市。

“针灸法”。

采用现代主义风格:简单。

材料朴素,经久耐用。

废弃物。

在公园内创造不同区域来容纳不同功能,给小孩的儿童游乐园,绿树给看孩子的人乘凉等。

大的斜坡连接公园两侧不同高度的街区,斜坡道一边是街道,另一边将来会盖居民活动中心,在两侧道路中间为解决地形高差,创造了一连串的平台,种上花草,让公园四季分明。

另一点,公园有个相当大的中央水池,水浅,可以给孩子玩,并使景致更美,还调节微气候,清新空气。

椅子是大理石的,真实、经久耐用,越久越有味道。

去创造人可以进入的空间,而不是一堆复杂的造型符号。

城市空间的主人有二:(1)使用的人。

(2)周边的建筑物。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公园的人,他们是公共空间的真正主角,他们将会带给公园各式各样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和穿着,都会带给空间生气与活力。

因此,空间本身应该简单一点,而不需要复杂的材料,复杂的形状,复杂的形式。

(巴塞隆那设计师的手法在于创造空间,而不是创造一大堆没有用而又复杂的造型。

这一点对于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在纽约如中央公园和哥伦布亚大学图书馆前的空地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塞罗那公共艺术的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art in Barcelona
摘要:艺术表达个性,艺术延续历史,艺术激发参于,当今公共艺术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从巴塞罗那的公共艺术出发,分析其设计特征,并探索其对中国当前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字:公共艺术,特征,巴塞罗那
Abstract:Art expresses the personality, continues the history, and stimulates participation. Currently public art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part of our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ublic art in Barcelona, analyzes those characteristics on design. It i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ities.
Keyword:Public art, characteristic, Barcelona
收稿日期:2009-5-1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公共艺术大力兴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很多公共艺术并没有达到其本身应有的效果,成为城市多余的摆设。

而巴塞罗那的公共艺术通过其自身的特征,在默默体现其公共性的同时,慢慢地感动着哪怕仅仅是穿行而过的人们。

公共艺术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了它太多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其长期处在一种动态的、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在这里笔者追随了公共艺术的最普遍的意义[1][2]。

本文中公共艺术指的是位于公共空间为公众服务的艺术。

本文试图从巴塞罗那街头的公共艺术出发,探索那些独特的设计特征,并探讨其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意义。

1巴塞罗那公共艺术的特征
1.1 尊重记忆,艺术延续历史
巴塞罗那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经了多个时代的变迁。

在巴塞罗那,哥特式的建筑群,方格网状的居住区,以及散落在城市里面不同时代的建筑和艺术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多元的城市文化。

巴塞罗那能够拥有多元的城市文化,很大程度上在于城市对历史和记忆的尊重,而巴塞罗那很多公共艺术极力体现了这一点。

位于巴塞罗那工业公园中的灯塔便有着这样的特征(图1 工业公园的灯塔)。

以前留下来灯塔排成排。

灯塔固然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却作为公共艺术品保留了下来,成为工业公园的标志,延续着历史也获得了新功能。

这样的作品在其他地方也很多,clot公园中的柱廊也是一例(图2 clot公园的柱廊)。

废弃的住宅区建筑被拆除,但其间的柱廊保留着,并作为了历史的象征。

当然,只有旧时代留下来的东西也是不够的。

在城市另一侧的cloll公园,当代创作的艺术作品也在尊重场地的前提下完成记忆衔接。

一个混泥土制作的巨大“抓手”被粗大的钢管硬生生的固定在两座山之间,悬挂在一个平静的浅水面之上(图3 cloll公园的抓手)。

这件公共艺术品仿佛在告诉人们,别忘了这里当年是一个机器满地爬的采石场。

1.2 展现时空,艺术引发对时空的想象
巴塞罗那处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光线清晰,阳光璀璨,光和影的变化引发了市民对时空的思考。

而一些恰当的公共艺术品,通过自身的特点,引发了人们对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的思考。

巴塞罗那的海边的auditors公园,十二个圆形标志牌平静的嵌在地面上,你如果认真阅读旁边的说明,会发现这原来是一个神奇“日晷”(图4 auditors公园“日晷”)。

当你按照说明,根据现在的日期站在相应的标志牌之上,你会发现你的投影便成了指针,指示了当前的时间。

就这样,作品在我们站上去的瞬间,让太阳的光和影产生了时间的意味。

在北站公园,沿着“漩涡”排列的树阵把我们从简单的地表图案中引向立体的空间。

作品本身也不再是简单的下沉的空间,你可以不在乎地表的铺张如何,但你绝对会被这样的空间所感染(图5 北站公园的“漩涡”树阵)。

1.3 激发参于,艺术品与人的对话
巴塞罗那的人们是热情的,走过街头总会有艺人邀请你加入到他们之中,那些公共艺术也是。

有些艺术的存在,是不完整的,它所需要的正是人们的参于。

在靠近奥林匹克港的海边,有着几群椅子(图6 海边的椅子阵)。

这些椅子们,整整齐齐的朝着日落或是某个特定的方向,仿佛在进行神圣的典礼。

而每一张椅子却都虚位以待,仿佛就在等你加入。

在米罗公园的,入口处的铁栏杆被做成了儿童群雕形式的门栏(图7米罗公园的投影门栏)。

本来是空间中用于阻挡的门通过旋转90度却有了指导进入的意味。

走近那,我们也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投影也可以这样有趣,于是大家便不约而同的参于进来,成了那些群雕中的一员。

1.4 心怀大地,艺术唤起土地意识
在海港区,一个新建的公园里有着许多组古怪的雕塑,一些钢筋挣扎着从土地上长出,蜿蜒成了藤蔓,却只是为了支撑那一盆生长的野草(图8钢铁藤蔓与花盆)。

整个艺术品使用了大量的钢筋和营造出了复杂的造型,却把视觉的重心落在了碎花瓷砖花盆中的野草。

倘如失去了大地,那些原本土地上的生命就显得尊贵?那些本身处于大地中的生命呢,作品引发了人们对土地的思考。

走在巴塞罗那的大街上,我们可以看到路边成为了艺术品的草丛。

一大丛的茅草,自身成为公共艺术的象征,用其最本质的生物特征吸引了目光,成为了视觉焦点(图9一大丛的茅草)。

野草之美,何其美也!
1.5 承载生活,艺术融入公共设施
公共艺术融入公共设施,或是公共设施成为了公共艺术品,都不是艺术向世俗的妥协,而是艺术开拓的新空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形式与功能也能巧妙的融合。

巴塞罗那街头,错落地布置着很多有色彩的钢制方块,这些方块看似随意地布置在庭院里,像孩童散落在地上的积木。

它们在丰富了庭院空间之外,承担了坐的功能,为行人提供了休憩场所,是远看的艺术品,近看的公共设施(图10 七彩方块座椅)。

在巴塞罗那街头,灯不仅仅是照明的设施,也成为了一种空间的元素,用来处理空间。

几盏灯“靠”在一起,形成了最简单的空间;单一的灯则独立出现在铺装路面中间,打破了单调(图11 成为公共艺术品的灯)。

丰富多彩的灯超越了照明的概念,其本身成为了公共艺术品。

走在巴塞罗那,会发现每隔不远就有饮水器。

造型不一,装饰丰富却又不失饮水功能。

很多饮水器与雕塑浑然一体,是承担了生活的公共艺术品(图12 与雕塑浑然一体的饮水器)。

2 对当前中国城市的启示
2.1公共艺术作为大地的艺术。

公共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它的存在的发展在当前也要面对着人居环境生态和可持续的要求。

其实艺术表现和生态要求并不矛盾。

大地及其景观本身就是公共艺术的生存和现实表现的基座,是滋养和接纳公共艺术的母亲,也是与之厮守和互为陪衬的伴侣。

[3]转换思维,将公共艺术作为大地的艺术,显露土地上的自然过程,珍惜合理使用土地,唤起人们对于土地的关注,树立社会文化活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公共艺术发展和人居环境生态要求之间矛盾的办法。

2.2公共艺术作为生活的艺术。

卡特琳·格鲁谈到:“艺术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使其成为普通大众的生活舞台,超越一般的利害关系而使人们属于整个世界及他们的城市。

”[3]在笔者看来,公共艺术作为生活的艺术,承担平常人的生活,并调动公众认识和感知自身所生活的环境,并激发公众参于公共空间的营造,其公共性才能彰显。

当代的公共艺术应该作为生活的艺术,与大众社会相对应,放弃作为权力政治的宣传代言,关注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换,承担着大众的生活,巧妙地“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各种地方,延续着平凡但真实的历史,促进大众参于,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和艺术欣赏的广泛需求。

参考文献:
[1]翁剑青. 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4
[2]翁剑青.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
[3]卡特琳•格鲁. 艺术介入空间[M]. 姚孟吟,译. 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149
[4]俞孔坚. 生存的艺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樋口正一郎. 巴塞罗那的环境艺术[M]. 苍峰,译.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