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跑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跑步的教案怎么写好

初中跑步的教案怎么写好

教案名称:初中跑步教学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心肺功能。

教学内容:1. 跑步基本技巧: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冲刺。

2. 跑步训练方法:慢跑、间歇跑、接力跑、障碍跑。

3. 跑步姿势和呼吸:正确的跑步姿势,步频和步幅的调整,呼吸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点名报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讲解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让学生了解跑步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练习。

a. 起跑练习:从静止状态开始,练习快速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

b. 途中跑练习:注重跑步姿势和呼吸的协调,提高跑步效率。

c. 冲刺练习:练习从远处开始加速,最后冲刺到终点。

3. 跑步训练方法:a. 慢跑:培养学生坚持跑步的能力,增强心肺功能。

b. 间歇跑:提高学生的耐力和速度,培养其抗疲劳能力。

c. 接力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d. 障碍跑:增加跑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勇敢和顽强精神。

4. 实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比赛,检验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

三、结束部分(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和小组。

2. 学生互评、自评,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坚持跑步锻炼。

4. 宣布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回收器材,清理场地。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跑步技巧和训练方法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看是否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 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是否得到提高,通过课后练习和比赛成绩来评估。

田径体育教案模板初中

田径体育教案模板初中

田径体育教案模板初中1. 教案名称:初中田径体育教学2. 课时安排:2课时3. 年级学科:初中一年级体育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

(2)通过田径运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则2. 跑步技巧的教学3. 跳跃项目的教学4. 投掷项目的教学5.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和比赛策略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田径运动领域的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田径运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则,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方式。

(2)讲解跑步、跳跃和投掷项目的技巧要点,为学生实践练习奠定基础。

3. 实践练习(15分钟)(1)跑步技巧的练习:教师示范跑步姿势和步伐,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跳跃项目的练习:教师示范跳跃技巧,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投掷项目的练习:教师示范投掷动作,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分组训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田径运动的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

5.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练习)(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田径运动知识和技巧。

(2)记录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练习效果3.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程度4.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2. 器材:田径运动场地、跑步器材、跳跃器材、投掷器材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强化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提高田径运动能力奠定基础。

体育-初中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

体育-初中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程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贯彻“教授、勤练、常赛”的教学要求,强调“学习、练习、比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水平四学习领域的发展目标,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蹲踞式起跑”为核心主题,通过学生的尝试体验、观察比较、互助合作等学习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加速启动与加速能力,助力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分析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是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基础,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水平四田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速跑的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阶段组成,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且具有精彩性、趣味性,能够吸引众多学生的参与。

采用两人互助合作形式能够更好地展现学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精神,体验快速跑乐趣,为培养学生形成1至2项运动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是快速跑的技术中的起始环节,更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已经成为现代短跑中一个主要的起跑技术。

本课为田径单元第3课时,通过该项技术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并能做到在起跑瞬间快速启动,蹬摆有力。

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挑战意识,对参与体育锻炼抱有高度的热情。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基础,同时在学习和模仿方面也展现出较强的能力。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在田径运动方面也打下了基础。

本课程将运用集体练习、合作练习以及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同伴间的合作与竞争,旨在提升蹲踞式起跑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学习目标1.运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了解蹲踞式起跑技术,90%的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50%的学生能做到在起跑瞬间快速启动。

初中体育田径跑跳投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初中体育田径跑跳投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初中体育田径跑跳投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方案: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跑、跳、投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让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

一、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课时:跑步基本姿势与技巧(40分钟)1.基本姿势讲解:手臂向前摆动,身体直立,腰部放松,膝关节稍弯,脚掌着地,步幅适中。

2.技巧要点:起步要快,加速要平稳,保持呼吸规律,注意节奏感。

第二课时:长跑与短跑训练(40分钟)1.长跑:选择1000米或1500米进行训练,调整呼吸,控制节奏,提高耐力。

2.短跑:选择50米或100米进行训练,重点在起步和加速的技巧上,提高爆发力。

第三课时:跳远与跳高基本姿势与技巧(40分钟)1.基本姿势讲解:起跑时足跟离地,鞠躬弯腰,手臂能自然摆动,腿膝关节弯曲,脚尖着地。

2.技巧要点:发力要迅速,起跳时膝盖向上提升,保持身体平衡,着陆要稳定。

第四课时:铅球与标枪基本姿势与技巧(40分钟)1.基本姿势讲解:抓握铅球或标枪时手心向上,手肘可以微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姿端正。

2.技巧要点:铅球掷远要利用重心,标枪要保证发力时的姿态,着地时要保持平衡。

二、教学评价方法:对于本课程的学科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半定量的测试、情境评估、交互式评估、作品评价等。

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和体育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如速度、弹跳高度、着地平衡、掷远距离等。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个体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反思:1.本教学设计涵盖了体育课程中的多项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每个环节都按照教学步骤合理安排,设计合理。

2.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有些问题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适当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方面需要加强,在学生中普及自我评价意识,让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优劣之处,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生跑800米教案

初中体育生跑800米教案

初中体育生跑800米教案一、训练目标:1. 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掌握科学的跑步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提升800米跑成绩。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训练时间:每周二、四、六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次训练时间为40分钟。

三、训练内容:1. 热身运动:慢跑200米,活动关节,拉伸肌肉。

2. 基本素质训练:进行30米折返跑,共6组,每组间休息2分钟。

3. 跑步技巧训练:(1)集体慢跑:要求学生保持均匀速度,培养节奏感。

(2)分组练习: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60米冲刺跑,共3组,每组间休息3分钟。

(3)800米跑训练:要求学生按照制定的配速表进行训练,每周递增速度。

4. 速度耐力训练:进行300米间歇跑,共4组,每组间休息5分钟。

5. 冷身运动:慢跑200米,肌肉拉伸。

四、训练方法:1.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体能、成绩和特点,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

2. 科学安排训练节奏:在训练中,注重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比赛中能够保持稳定的速度。

3. 强化技术指导:针对学生跑步中的不足,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跑步效率。

4. 增加心理素质训练:通过模拟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竞技心理素质。

5. 注重团队协作: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五、训练评价:1. 学生800米跑成绩的提升。

2. 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

3. 学生跑步技巧的掌握。

4.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六、注意事项:1. 训练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运动器材安全。

2. 关注学生身体状况,避免运动损伤。

3. 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呼吸,提高心肺功能。

4. 训练后及时总结,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本训练计划,旨在提高初中体育生800米跑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跑步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安排训练内容,确保训练效果。

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案体育初中田径

教案体育初中田径

教案体育初中田径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田径运动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体育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短跑、跳远、投掷等基本项目。

3. 团队合作和竞技体育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田径运动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田径运动有哪些了解?短跑、跳远、投掷等项目应该如何进行?二、基本规则和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规则,如比赛方式、犯规判罚等。

2. 示范并讲解短跑、跳远、投掷等项目的技巧。

三、分组练习(15分钟)1. 学生按项目分组,进行集体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团队合作和竞技体育意识的培养(10分钟)1. 学生进行团队比赛,如接力跑、拔河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竞技体育的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径运动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竞技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的表现。

3. 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在团队合作和竞技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学生表现积极,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

但在个别项目的技巧掌握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定时跑体育教案

初中定时跑体育教案

初中定时跑体育教案初中定时跑体育教案主要针对100米和400米定时跑进行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定时跑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定时跑的基本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环节。

2. 学会正确使用计时器,了解和计算个人最佳成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示范讲解、分组练习、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形成积极进取的态度,增强自信心,培养不怕挫折的精神。

2. 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公正客观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定时跑技术的掌握,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环节。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定时跑,并保持良好的运动节奏。

【难点】1. 起跑后的加速跑,如何迅速提高速度。

2. 途中跑的节奏控制,保持高速度和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宣布本节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2.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

教师说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准备部分(10分钟)1. 一般性准备活动:慢跑-知己知彼游戏,徒手操。

2. 专门性准备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和关节活动,为定时跑做好准备。

(三)基本部分(20分钟)1. 技术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定时跑的技术要领,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环节,并进行示范。

2.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比赛:学生进行分组比赛,体验比赛氛围,提高竞争意识。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表扬优秀学生,鼓励表现不足的学生。

2. 学生放松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

初中生体育跑步教案

初中生体育跑步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生体育跑步训练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内容:1. 跑步基本技术训练2. 跑步锻炼的方法与技巧3. 跑步比赛的组织与参与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步的基本技术,提高跑步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跑步基本技术的掌握,跑步锻炼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跑步技术的运用,长跑耐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2. 准备活动:做一些跑步专项准备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跑步技术训练:a. 教授跑步的基本技术,如步频、步幅、呼吸等。

b. 分组进行技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跑步技术。

2. 跑步锻炼的方法与技巧:a. 教授跑步锻炼的方法,如慢跑、快跑、间歇跑等。

b. 讲解跑步技巧,如如何分配体力、如何调整呼吸等。

3. 跑步比赛的组织与参与:a. 讲解跑步比赛的组织流程,如报名、分组、比赛规则等。

b. 组织学生参加跑步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针对学生的技术特点进行专项训练,如提高步频、步幅等。

2. 进行长跑耐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跑步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点评,给出改进建议。

3. 放松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拉伸运动。

教学评价:1. 学生跑步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加跑步锻炼的积极性。

3. 学生参与跑步比赛的表现在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等方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跑步技术的训练、锻炼方法的讲解以及比赛的参与,让学生掌握了跑步的基本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跑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技术特点进行专项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跑步耐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跑的练习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并掌握利用跑发展各项身体水平的锻炼方法。

耐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利用多种跑的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树立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获得成功感。

重点、难点
1. 本课重点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从而养成长期参与运动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难点是掌握各种跑的锻炼方法及利用这些方法发展各项身体水平。

设计思路
(一)教材的选择
发展体能(速度、耐力和灵敏性)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身体健康目标学习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展体能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种类较多,其中各种跑的练习是最常用的方法。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水平,是所有运动的基础,也是初中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快速跑、耐久力跑、障碍跑、接力跑、协作跑等形式。

本课针对水平四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以多种跑的游戏练习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
因为本课的教学技术内容含量少,技术动作比较单一。

若仅仅反复实行各种跑的练习,不但容易使学生过度疲劳,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本课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而是以“三趣”教学,即以教有情趣、学有兴趣、玩有乐趣为主导,以多种形式的游戏练习为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学习方法,将发展学生体能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水平,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徒手操
(二)快速跑练习(抗洪抢险游戏)
1. 教师讲述解放军战士在抗洪抢险中的事迹,向学生提出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号召,创设“抗洪抢险”情境实行游戏。

2. 游戏方法:学生五人每组,游戏自选。

(三)耐久力跑练习
1. 教师为学生创设见义勇为捉“小偷”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导入游戏练习。

2. 角色分配:学生分成两组,其中将班级中耐力跑水平较高的学生分成一组扮演“小偷”,其他同学扮演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3. 游戏方法:“小偷”跑离15秒后,好少年开始“追捕”,路线不限,方式不限(可单独追捕亦可分小组追捕);每名“小偷”被捉住后立即离开游戏,10分钟之内将“小偷”全部捉住,为好少年组获胜,反之,“小偷”组获胜。

(四)协作跑练习
1. 教师讲述“赛船”游戏的来源:赛船游戏满语称作“赛威呼”。

据史书记载,该项活动是由满族民间赛船演变而来,在现代已成为陆地上实行象征性的赛船活动的一种集体赛跑游戏。

2. 游戏方法:5人一组,5人均站于两根竹竿中间,两手分别握住一根竹竿;前4人面向前方,第5人反向站立,发令后5人一齐向前跑,先跑到终点,队伍不散的组为获胜组。

3. 规则:每个小组在中途因动作不一致,有摔倒、掉竿等情况发生时,必须全体停下,待队伍整理好后才能继续游戏,到达终点是以“舵手”过线为准。

(五)整理活动
学生跟随着轻快优美的音乐做放松操练习,将身心从紧张的游戏情境中解放出来,使心理和身体获得彻底的放松。

教师简单总结授课情况,给予全体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本课结束。

评析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体育教学实践工作的需要。

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中“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精神实质。

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