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特种水产养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兴趣牵引、个性发展“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兴趣牵引、个性发展“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单位(盖章):成果类别(科类):工科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兴趣牵引、个性发展“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完成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2)____________、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董丽杰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50 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赵春霞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90 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创新计划周红助理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252 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研究梅启林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70 课程团队、实践基地建设周静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60 专业建设、教学文件修订赵广辉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30 平台功能分析、架构设计实施田仕讲师武汉理工大学252 创新训练体系策划与实施张扬实验师武汉理工大学240 基础数据采集、分析、评价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率先提出以兴趣牵引、个性发展的“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人人成才”的培养目标,这在全国工科高校中尚属首次。

(2)通过明晰专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推行过程考核、融合创新训练体系,稳固了“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而全面的提出了多元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在全国工科教学研究中属领先水平。

(3)该成果在本校实践五年,每年涵盖600多名本科学生,人数多、难度大。

通过优化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自主研发教学管理平台,为“W·H”材料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持续改进提供了硬件保障,为工科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方法。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面向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对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Wide, Wise, World- class)、高层次(High-qualify, High-level)的迫切需求,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培养理念,依托多项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以及专业建设计划,基于本校材料学科优秀的师资团队和雄厚的硬件条件,确立了“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材料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海南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

海南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
申报表
申报人姓名
申报人单位
成果名称
成果所属学科
填报日期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制
填表说明
(填表前须看本“说明”)
1、凡申报参评者均须按要求认真、如实填写该表,此表可从教育厅的网址 /上下载。

2、表内填不下的内容,可另加附页。

3、请用电脑打印或使用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清晰、工整。

4、表1“编著”含教科书、古籍整理出版物、社科普及读物和工具书。

5、本届评奖学科分类及数据代码表填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

6、表1“书、刊号”指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出版社批给的印在版权页上的书号和报刊上标记的国内统一刊号CN××-×××或国际标准刊号ISSN××××-×××。

7、表1集体成果作者排序一般应以成果上署名排序为依据,均须经前5位主要研究者签名同意,并以对科研成果贡献大小排序。

(例:见下表“前五位作者署名的排序”栏)。

以单位或课题组名义署名的集体成果,可在“集体署名成果情况”栏中填上该项成果名称,及联系
8、表4“申报人”指个人成果作者,或集体成果署名第一位的作者,或集体成果排在前5名的主要研究者。

9、表5“集体成果主要研究者或集体署名成果单位意见”栏,特指集体成果主要研究者的签名,并对是否同意表1作者排序所签署的意见,请集体成果作者务必签名和签署意见,并盖单位
表1。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生产测井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生产测井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生产测井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完成单位:长江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郭海敏 宋红伟 张超谟 章成广 刘军锋 汪忠浩 邓瑞 王婧慈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郭海敏教授长江大学156学时全面负责,教学设计与师资建设宋红伟副教授长江大学320学时教学体系设计、大纲、教案编写张超谟教授长江大学260学时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章成广 教授长江大学260学时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刘军锋副教授长江大学315学时课件制作、知识点注解汪忠浩教授长江大学365学时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邓瑞副教授长江大学293学时教学结构设计、校内实验设计王婧慈讲师长江大学265学时实验与课程设计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形成了“基本资源+拓展资”的课程进化模式基本资源满足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课程的核心,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组织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资源体现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体现教学特色和资源特色。

(2)设计并实践了“三结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师、课程与学生三要素,以“精干团队、精品课程、精诚互动”为提高生产测井教学质量的关键;实现向与“研究性、实践型、互动式”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师生多元互动模式,教师由“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形成师生相互启发、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寻生产测井工程问题、共同切磋教学技能的局面。

(3)设创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工程问题为导向的多种教学新方法,推动生产测井原理精品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本课程涉及其他众多石油及地矿类学校,其辐射共享也体现在其他院校师生以及油田测井工程师可通过互联网络,无偿使用本精品课程网站上的一系列资源。

通过共享可使本课程在精品化建设中所积累起来的教学资源与成功经验对教学的深化促进作用能够最大化地辐射出去,从而对教学内容规范化、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

2021年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2021年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2021年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申报表申报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果完成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果完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单位名称(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时间年月日成果所属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码□□□□□序号□□内容真实性责任声明(成果完成单位)和(成果完成人)对《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申报表》、成果总结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特此声明。

成果完成单位(盖章):成果完成人(签名):年月日一、成果简介注:填写本表前,请先仔细阅读填报要求(见附4),严格按要求规范、如实填写。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人情况明排序。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注明排序。

四、审核、推荐意见附申报材料填写说明《2021年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是2021年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一、封面1.申报类别:填写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或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2.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3.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填写。

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成果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或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原则上不超过10人,主要完成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动物科学专业“卓越饲料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简表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动物科学专业“卓越饲料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简表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轻工大学成果科类:农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动物科学专业“卓越饲料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武汉轻工大学(2)华中农业大学(3)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本科教学工作量(标准学时)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侯永清教授武汉轻工大学150 负责人,专业改革总体设计、论证和方案制定。

吴灵英教授武汉轻工大学300 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方法研究。

蒋思文教授华中农业大学250 专业改革方案的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专业标准执行度的把握。

邱银生教授武汉轻工大学200 提出研究思路,组织项目实施,研究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

繆文高级畜牧师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50 校外国家级和省级实践基地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证,人才质量的评价。

李建文教授武汉轻工大学300 饲料工科课程体系的制定,特色课程的开发,教学法研究。

丁斌鹰教授武汉轻工大学250 实践条件建设和体系制定。

王春维教授武汉轻工大学200 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研究,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校友信息收集。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创立了“农工相融”的农科专业办学新理念。

基于我国畜牧饲料业现代化进程中“饲料工程师”人才与行业需求严重不相适应的现状,通过农科专业融入“工程”特色,形成了“农工相融”的专业办学新理念,创新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首次提出了“卓越饲料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着“在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原则,“卓越饲料工程师”定位为饲料行业的卓越工程师,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通过实践应用,较好地满足了饲料行业对工程人才的需要,获得了良好声誉。

3、创建了具有“交叉融合、服务协同”特色的“卓越饲料工程师”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与饲料工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能突显人才的“卓越饲料工程师”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全面的工程技能的特色;“双地并重、双师指导、双证评价”专业实践教学育体系,能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服务促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利于推进校企协作育人模式;动态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度,使教学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
1. 申请表:填写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格,包括项目名称、申报人信息、申报类别等基本信息。

2. 申报说明:详细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成果及影响等方面的介绍。

3. 项目执行计划:列出项目的详细执行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和资源等。

4. 教学教材或工具书:提供教学教材或工具书,包括教学大纲、讲义、试卷、教学PPT等。

5. 学生作品或实践报告:提供学生的作品或实践报告,展示项目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教学评估和反馈:提供对项目进行的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的数据和分析报告,说明项目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7. 教师资料:提供申报人的个人简历、教育经历、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等相关资料,证明申报人具备相关能力和经验。

8. 支撑材料:提供其他支撑材料,如项目的奖励证书、相关证明文件、合作单位的支持信函等。

9. 申报人签字:申报人需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一份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在实际申报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长江大学 成果科类:农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 长江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李俊凯徐志红姚安庆王真杜晓英陈柏寒李翠花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俊凯教授长江大学720 总负责徐志红讲师长江大学400 杀虫剂和机型加工的教学姚安庆教授长江大学360 杀菌剂的教学王真讲师长江大学220 实践教学工作杜晓英副教授长江大学380 除草剂的教学陈柏寒助理研究员长江大学50 教学管理李翠花助理研究员长江大学50 考务管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课“分段模块式教学模式”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一方面整合课程内容,将课程进行分段模块化处理,另一方面根据每一模块的内容,结合教学团队成员的具体研究方向,安排相关教师授课。

将授课内容与授课教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做到了传授知识的新颖性和知识传授的多元化。

(2)《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全程研究式教学模式”采用系统设计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内在求知需求与创造激情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课程实践与研究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其创新点是运用研究型学习理论,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模式的改变内化为创新的驱动力;同时强化了大学批判性和探索性教学的本质,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3)发表教研论文11篇,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学生就业关系最紧密。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以《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为目的,分别从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实验课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实施,其中理论课建立了“分段模块式”教学模式,实验课建立了“全程研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使本课程师资得到最大优化,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中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材料学科创新人才.docx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材料学科创新人才.docx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完成单位:湖北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王世敏董兵海王国成赵丽曹万强章天金郑克玉陈琴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王世敏教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108 负责人,方案设计与实施董兵海副教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158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王国成副教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160 课程方案设计、教学组织赵丽副教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120 实习实训方案设计与实施曹万强教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164 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研究章天金教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98 教学管理、推广应用郑克玉副教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186 精品课程和开发课程建设陈琴讲师湖北大学材料学院80 学生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科教协同,构建“三类三结合”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本科生按照学生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分三类,即学术类、就业类和创业类,实行导师制,进入科研团队,按照“三结合”教育模式分类培养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学术类: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就业类:企业需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相结合;创业类:市场需求—技术开发—创业实践相结合。

2.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实施“三四五”立体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开放科研资源,共享科研成果、发挥校企合作研发平台优势,实现研发基地、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的共建,创建本科创新人才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三类实验实践教学点——建立校内实验、园区实训、企业实习实践教学点;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专业认识、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创业演练;五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材料学科是现代产业的基础学科,社会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材料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 成果科类:农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特种水产养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完成单位:长江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阮国良、杨代勤、许巧情、柴毅、苏应兵、李道霞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
均教学工
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阮国良教授长江大学500 课程负责、虾蟹类养殖教学;课程网站建设与资源更新
杨代勤教授长江大学400 黄鳝养殖教学
许巧情教授长江大学600 河蚌养殖教学
柴毅副教授长江大学700 鲟类养殖教学
苏应兵副教授长江大学500 泥鳅养殖教学
李道霞高工长江大学200 鳜鱼、中华鳖的养殖教学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教学思想方面的创新:以“在大地上写文章,在池塘中养鱼虾”为理念,以养殖对象的“生物学——苗种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为主线,力求生物学及生态学基础与养殖实践紧密结合,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

(2)教学组织方面的创新:教学团队的6名主讲教师均为科研成绩突出、实践经验强的专业教师,均可负责1-2个养殖对象的专题式教学。

因此,在课程负责人的主导下,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型教师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依据湖北省特别是江汉平原地区近近十年来水产养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实际出发,选定了十种名特水产经济动物作为课程的重点讲授与论叙对象,主要适合在长江中游地区进行实践,突显了特种水产养殖学的区域性资源特色。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特种水产养殖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以培养水产养殖领域理论基础厚、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来设置。

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养殖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基本方法理论,具备特种水产养殖对象苗种及成体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
有初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课程定位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水产养殖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为水产行业培养淡水名特水产养殖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课程主要讲授特种淡水养殖对象,包括淡水甲壳动物4种(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软体动物1种(河蚌)、淡水鱼类4种(黄鳝、泥鳅、鳜鱼、鲟类)以及爬行动物1种(中华鳖)。

每个养殖对象以章节教学与专题教学的形式进行讲授,讲授时间为3-5学时,理论学时共计40学时;实验学时共计8学时。

在教学构思上,以养殖对象的“生物学及生态学——苗种繁殖——幼体(种苗)培育——成体养殖”为主线进行讲授;在教学过程上,要求学生在牢牢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养殖对象的养殖实践技术;在内容导向上,以体现生态养殖思想和理念为原则选取代表当前和今后发展方向的养殖模式与案例进行教学,重点讲解不同生产模式的实践操作、投入/产出的比较优势,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并树立“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养殖模式与养殖水平”的思想;在教书育人及专业思想培养上,通过该门课程的过程性学习和案例讨论,充分培育学生为我国水产业发展创事业、做贡献的兴趣、信心与责任感。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成果的应用与辐射范围不仅使我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受益,而且对国内其他高校的水产类专业也具有交流性和示范性作用。

(1)教学网站的辐射作用:自行开发的面向社会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网站,具有整套自行录制并与PPT课件相吻合的课程录像以及其它拓展性视频教学材料,内容充分、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可对内陆省份高校水产类院系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借鉴作用。

(2)教学成果及人才培养:该成果已应用于长江大学2011-2013级“水产养殖”本科专业教学,学生及相关教师对该课程的授课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学效果优良。

该课程有力推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

该课程于2016年初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出版物成果及社会服务: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编著了各类培训教材及地方标准,如《淡水养殖实用新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黄鳝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黄鳝健康养殖技术100问》(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河蟹池塘“3+5”分段式养殖技术规程》和《克氏原鳌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2015)等,为服务地方水产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资料支撑。

课程团队核心成员每年为基层水产推广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服务,起到了十分优良的社会服务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