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版前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和关系。
它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理解其他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必备基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涉及的各个方面,从处理器到内存,再到输入输出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和应用层,详细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计算机硬件组成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处理器的任务是执行指令,它通过解码指令,再根据指令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处理器包括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两部分。
控制单元是处理器的主控制中心,它决定了处理器要执行的操作,以及操作的顺序。
由于处理器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它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多个操作。
算术逻辑单元(ALU)则用于执行运算操作,例如加减乘除、位移等。
ALU从寄存器中读取数据,并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和指令。
存储器被分为两种类型:内存和外存。
内存是指计算机中直接可访问的存储,例如DRAM。
它是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内存的访问速度非常快,但只能存储有限的数据量。
外存则是指计算机中不直接可访问的存储,例如硬盘。
它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虽然外存的访问速度相对较慢,但它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与计算机交互的途径,例如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
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则用于从计算机中输出数据。
计算机系统架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经典架构,它由储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程序存储在内存中,并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执行。
该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大多数计算机系统。
哈佛体系结构哈佛体系结构是一种采用不同存储器分别用于程序和数据存储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CPU) • 存储器系统 • 输入输出(I/O)系统 •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 中期至50年代末期,主要用于
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
CPU每个时钟周期执行的指令数,是 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
03 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的分类和作用
分类
根据存储器的功能和位置,可以分为内存和外存两大类。内存是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用 于存放运算数据和程序代码;外存则是计算机外部存储器,用于长期保存大量数据和程
序。
作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程序运行过程中所需的数据、指令等信息 ,使得CPU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取和写入数据,从而完成程序的执行。
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操作系统
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负责 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进制数制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制进行运算和存储。
指令和程序
计算机按照程序中预定的指令序列进行自动执 行。
存储程序原理
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根据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和指令进行运 算和传输。
内存的工作原理和组织结构
工作原理
内存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可以存储一个二进制数 。当CPU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会通过地址总线发送地址 信号,内存控制器根据地址信号找到对应的存储单元,完成 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组织结构
内存的组织结构通常采用线性编址方式,即将内存单元按照 一定顺序排列,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内存的容量 大小由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地址总线位数越多,可访问的 内存单元数量就越多。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

D0
D1
D2
D3
A校验码 B校验码 C校验码 D校验码
系统结构
RAID4
I/O系统
❖ 专用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
❖ 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 奇偶校验信息存在一台专用盘上
数据块
校验码 产生器
A0
A1
A2
A3
B0
B1
B2
B3
C0
C1
C2
C3
D0
D1
D2
D3
A校验码 B校验码 C校验码 D校验码
❖ 只写一次光盘
只写一次光盘(Write Once Only):可以由用户写入 信息,不过只能写一次,写入后不能修改,可以多次读 出,相当于PROM。在盘片上留有空白区,可以把要修 改和重写的的数据追记在空白区内。
❖ 可檫写式光盘
可檫写式光盘(Rewriteable):利用磁光效应存取信 息,采纳特殊的磁性薄膜作记录介质,用激光束来记录、 再现和删除信息,又称为磁光盘,类似于磁盘,可以重 复读写。
RAID6
I/O系统
❖ 双维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
❖ 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方式存于各盘, 检、纠错信息均匀分布在全部磁盘上
系统结构
A0 A1 A2
3校验码 D校验码
B0 B1
2校验码 C校验码
B2
C0
1校验码 B校验码
C1 C2
0校验码 A校验码
D1 D2 D3
校验码 产生器
7.7 光盘存储设备
– 正脉冲电流表示“1”,负脉冲电流表示“0”; – 不论记录“0”或“1”,在记录下一信息前,记录电流
恢复到零电流 – 简洁易行,记录密度低,改写磁层上的记录比较困难,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

用作固件存储,如BIOS、固件等。
外存储器
特点
容量大、价格低、速度慢、数据可长期保存。
分类
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
外存储器
应用
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
特点
容量大、价格低、速度慢、数据可长期保存。
外存储器
分类
CD、DVD和蓝光光盘等。
应用
用于数据备份和存储。
高速缓存(Cache)
址和控制信号。
总线按照传输信号类型可以分为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总线按照连接部件可以分为内部 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连接 计算机内部各部件,外部总线连
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主板的结构与功能
主板的结构包括
处理器插座、内存插槽、扩展插槽、硬盘接口、电源接 口等。
主板的功能包括
提供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递 ;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系统扩展能力。
I/O数据传输方式
优点
CPU可以执行其他任务,适用于高速I/O 设备。
VS
缺点
需要设置中断控制器,实现起来较为复杂 。
I/O数据传输方式
优点
CPU不直接参与数据传输,适用于大数据块 传输。
缺点
需要设置DMA控制器,成本较高。
I/O设备控制方式
要点一
优点
简单、易于实现。
要点二
缺点
CPU效率低下,适用于慢速I/O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CPU) • 存储器系统 • 输入输出系统(I/O) • 总线与主板 •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3.信息的表示和处理
4.计算机的运行原理
二、数字逻辑电路基础
1.布尔代数和逻辑门
2.组合逻辑电路
3.时序逻辑电路
4.存储器和寄存器
三、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运算
1.指令的表示和执行
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3.控制逻辑和控制单元
四、存储器和存储器层次结构
1.存储器的分类和特性
2.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存取方法
4.存储器的高速缓存和虚拟存储器
五、输入和输出设备
1.输入和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性
2.输入设备的接口和数据采集
3.输出设备的接口和数据显示
4.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和通信
六、总线和通信
1.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
2.总线的分类和特性
3.总线的传输方式和速度
4.总线的控制和仲裁
七、处理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1.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
2.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的设计
3.内部寄存器和处理器的运行状态
4.处理器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技术
八、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指令集
1.计算机的级别和体系结构
2.CISC和RISC的比较
3.指令集的设计和实现
4.多核处理器和并行计算
九、系统总线和I/O设备接口
1.系统总线的结构和功能
2.总线的控制和仲裁机制
3.I/O设备的接口和通信
4.DMA和中断处理机制
十、计算机性能评价和提高技术
1.计算机性能的度量和评价
2.程序的优化和并行化技术
3.存储器层次结构的优化
4.编译器的优化技术。
计算机专升本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专升本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专升本是指在已经获得专科学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学历层次的过程。
在计算机专升本的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硬件的各个方面,对于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组成,而计算机组成原理就是研究这些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相互配合的原理,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工作方式。
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临时存储。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与外部存储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媒介,它有时也被称为内存或随机存储器(RAM)。
辅助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磁带等,用于长期储存大量的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计算机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换。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人类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人类。
4. 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通道。
它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指令,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器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指令控制信号。
系统总线起到连接和协调各个部件的作用,使得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
三、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1. 理解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计算机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
计算机软件则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在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控制器用于解码和执行指令,而运算器用于进行数据运算。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一般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于存储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辅助存储器一般是固态硬盘(SSD)或磁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负责将数据和指令输入计算机,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或显示器上。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而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等。
总线是计算机各个组件之间进行通信的路径。
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指示存储器或I/O设备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而控制总线用于传输与控制操作有关的信息。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应用软件则是由用户使用的各种程序,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游戏等。
在计算机工作原理方面,计算机是按照指令的顺序执行程序的。
计算机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寄存器中,并通过总线传递信息。
控制器解码指令并控制算术逻辑单元(ALU)进行数据运算。
运算结果再存储在寄存器中,最后输出到输出设备或存储器中。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总称。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从而进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

将结果存回内存或寄存器 。
CPU的性能指标
速度
执行指令的速度,通常以MIPS(百万条 指令每秒)表示。
功耗
CPU在工作时的能耗。
集成度
CPU中晶体管的数量和密度。
可靠性
CPU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无故障运行的概率 。
03
存储器
内存的分类与结构
分类
根据存储介质,内存可以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RAM又可以分为DRAM(动态 随机存取存储器)和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计算机组成原理》ppt课件
CONTENTS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 • 存储器 • 输入输出系统 • 总线系统 •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机械计算机时代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运算速度5000次/秒。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计算机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提高,可靠性增强。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微处理器出现,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市场。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计算机体积更小,性能更高,应用领域更广泛。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
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等物理部件。
结构
内存主要由存储单元阵列、地址译码器和数据输入/输出缓冲器组成。每个存储单元阵列负责存储数据,地址译 码器负责将地址码转换为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数据输入/输出缓冲器则负责数据的读写操作。
内存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
具体内容是:
1、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2、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放位置由地址确定。
3、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地指令序列(程序)进行工作,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地执行。
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能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不同的工作流程。
2.什么是存储容量、单元地址、数据字、指令字?
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
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是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3.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指令还是数据?
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指令信息;而在执行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为数据信息。
计算机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区分指令和数据,在时间上,取指周期从内存中取出的是指令,而执行周期从内存取出或往内存中写入的是数据,在空间上,从内存中取出指令送控制器,而执行周期从内存从取的数据送运算器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其概念是什么?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速率
计算机发送出的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的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单位。
英文字bit来源binary digit(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
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链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者比特率(bit rate)。
2、带宽
带宽本上包含两种含义:
(1)带宽本来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因此,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即为线路的带宽。
(2)在计算机网络中,贷款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量“。
3、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
量。
吞吐量进场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显然,吞吐量受到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者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时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也可以称为延迟或者迟延。
5、时延带宽积
把以上两个网络性能的两个度量,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就等到另外一个度量:传播时延带宽积,即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带宽
6、往返时间RTT
在计算机网络中,往返时间RTT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7、利用率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这是因为,根据排队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