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解放运动
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1500字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过去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妇女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一、历史背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传统封建观念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中国女性面临着诸多的不平等待遇和种种压迫。
然而,妇女们也开始站起来,寻求平等和解放的权利。
二、重要事件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性的一系列抗议活动,它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步。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女学生参与到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封建观念的抗议活动中,呼吁社会对妇女赋予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2.中国妇女的参政权利争取在20世纪初,中国的妇女开始争取参政权利。
在这个时期,一些女性领导人积极呼吁承认妇女的政治权利,并争取在选举和政府决策中有更大的发言权。
3.妇女的职业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妇女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她们进入工厂、学校和政府机关,并在经济、教育和政治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妇女争取了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让她们能够在公共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它改变了传统封建观念,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地位的认可。
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还激发了更多女性的动力,促使她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妇女们为自己争取了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也改变了中国社会对妇女的看法。
尽管仍存在着差距和挑战,但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为我们提供了深思和学习的机会,以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珍视这段历史,并继续为妇女的权益和解放而努力。
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建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妇女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一、平等法律地位的确立在中国建国后的妇女解放运动中,确立妇女平等法律地位成为首要目标。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后续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废除了封建旧制度中对妇女的不平等待遇,赋予妇女和男子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这些法律承认女性的个体独立和法人地位,废除了大男子主义的婚姻制度,禁止包办和童婚,保障了妇女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
二、参与社会生产的广泛机会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还促进了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广泛机会。
为了使妇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城市和农村,兴办了许多培训班和学校,提供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政府鼓励妇女从事各类职业,积极参与劳动,妇女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同时,通过解放妇女的劳动力,妇女解放运动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普及妇女教育的推进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还推进了妇女教育的普及。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妇女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同时,政府还推进了妇女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妇女教育的普及不仅对个体妇女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建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法律地位确立、参与社会生产和普及妇女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为妇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后续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妇女解放运动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社会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教会我们要坚信妇女的力量,并为推动妇女地位的持续提升而共同努力。
中国如何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如何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是指争取妇女平等权益、消除性别歧视和推动妇女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广泛运动。
对于一个国家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否成功,往往也与该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程度密切相关。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促进妇女解放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国又是如何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呢?一、法律保障妇女权益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了法律保障。
中国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平等权益。
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
此外,还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为妇女的权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教育提升妇女素质教育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途径。
中国大力倡导普及教育,特别是广泛推进妇女教育,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妇女教育的投入,鼓励女性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女性素质,增强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机会。
三、消除性别歧视中国积极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倡导男女平等。
国家对于妇女的就业、升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积极的政策,鼓励女性积极参与职场。
同时,加大对性别歧视的执法力度,保护妇女权益,提供诉讼渠道,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法律层面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四、妇女参与决策层为了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中国注重提升妇女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地位。
在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妇女代表的比例逐年提高。
此外,中国积极鼓励妇女参与决策层,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的比例,确保妇女在政策制定和各个领域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社会宣传和倡导中国广泛进行社会宣传和倡导,提高公众意识,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通过媒体、教育、宣传活动等形式,呼吁人们关注妇女权益,树立男女平等观念,促进社会认可和尊重妇女的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通过法律保障、教育提升、消除性别歧视、妇女参与决策层以及社会宣传和倡导等多种方式来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的终结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在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也逐渐兴起,妇女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政治平台。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清朝政权的腐败和民族危机,孙中山等革命先驱通过武装起义和政治运动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这一过程中,妇女也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她们通过参加护国运动和义勇军、支持武装起义等方式,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民主宪政和妇女权益保障的法令和政策,为妇女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社会领域开展广泛。
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受到男权制度的束缚,丧失了很多基本权益。
而辛亥革命后,民主宪政的倡导使妇女开始享有了一定的社会权益和政治参与权。
一些学校开始招收女学生,女性教育逐渐展开,妇女通过学习也逐渐获取了独立思想和知识,提高了社会地位。
一些妇女也开始参与社会活动和职业工作,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被束缚于传统礼教和封建道德中,缺乏自由和独立的思想。
而辛亥革命后,社会氛围开始有所改变,一些文化人和进步思想家开始倡导妇女解放和平等的理念。
一些女性作家和文化名人也开始以自己的作品和言论支持妇女解放运动,鼓励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这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文化动力和支持。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个积极的历史进程,虽然在当时受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阻碍,但是在革命浪潮和现代思想的推动下,妇女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地位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妇女解放运动也成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保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妇女积极参与军事斗争和抗日运动,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从妇女加入军队、参与抗日游击活动、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妇女解放运动。
一、妇女加入军队中国抗日战争中,许多妇女积极加入了军队,投身到解放事业中。
她们不仅参与正规军队的组织和战斗,还组织了许多妇女游击队,为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妇女壮烈地捐躯,展现了中国妇女追求平等和解放的决心。
二、妇女参与抗日游击活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妇女积极参与了抗日游击活动。
她们在农村地区组织起来,成立了多支游击队,并在敌后进行秘密抗日斗争。
妇女的参与使得抗日游击运动更加广泛和有力。
她们侦察、破坏、突袭,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
三、妇女参与抗日救亡运动除了加入军队和参与游击活动,妇女也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
她们组织妇女协会,通过宣传、募捐、护理伤员等方式,为前线提供支援。
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向国内外呼吁援助,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妇女们勇敢地投身到解放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她们积极参与军事斗争、抗日游击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妇女在这场战争中展现了坚强、勇敢和智慧,为今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我们应该铭记她们的付出,将她们的事迹传承下去,为妇女的解放事业继续努力奋斗。
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妇女解放的重要里程碑。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漫长而艰辛,经历了许多的起起伏伏,但是妇女解放的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没有任何的权利,只能待在家中,承受男性的统治和压迫。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脚步加快,妇女也逐渐得到了赞誉和尊重。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
一、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1911年,清朝被推翻,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胜利。
同年,一个名叫陈独秀的知识分子发起了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
随着大量散文诗歌的创作,陈独秀呼吁支持女性的平等地位,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要让妇女参与政治权利。
这场运动打破了旧有的传统思想,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政策措施。
二、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20世纪20年代,全社会都在寻求现代化的良方,也有了更多的妇女运动者。
同时,国共两党也提出了“革命不分男女”的号召。
在这个背景下,形成了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
孙中山成立的国民政府给妇女赋予了一定的平等权利:20000名妇女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施的女性选举权。
同时,国民政府还成立了妇女联合会,保护和维护女性权益,向社会传达妇女走向平等的主张。
三、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建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迎来了新的高潮。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毛泽东也发表了《为妇女解放权利斗争而斗争》的著名演讲。
她呼吁妇女要走向解放,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
在这个历程中,许多女性获得了更丰富的教育机会,特别是进入大学和公共职业。
同时,全身心支持女性生育保健和计划生育,积极鼓励妇女在家庭内外投入社会生产活动。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放出了“妇女可以抬头做人”的口号,进一步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四、后续发展随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各种措施和政策也在不断转变和完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妇女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妇女参政、就业、教育等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妇女解放

女权运动,又称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早,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
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
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
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
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一、17世纪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学说,宣传男女平权思想。
法、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权论得到了发展。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K.、恩格斯,F.发展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揭示了妇女被压迫的阶级实质,提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中国妇女一直受到传统观念与制度的束缚,缺乏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妇女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开启了一场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最早的倡导者是一些思想先进的知识女性。
她们纷纷加入妇女组织,倡导平等、独立、自由的理念,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这些女性通过报纸、杂志以及文学作品等媒体传播妇女解放的思想,唤起了广大妇女的觉醒。
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初期,新思想的传播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不少妇女因受到旧有观念的束缚而害怕参加运动。
然而,一些妇女组织通过倡导改变婚姻制度、提倡妇女教育和发展职业等具体行动来引导妇女成为运动的一部分。
他们的努力逐渐让更多的妇女认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进而加入到妇女解放运动中。
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外一些进步力量的支持。
在国内,一些进步的政治力量开始关注妇女的权益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妇女的权益。
在外国,一些国际组织和女权主义者也对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给予了支持和关注,帮助中国妇女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解放战争开始,同时也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
在这一时期,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女性参军、担任政治工作以及积极参与革命斗争成为常态。
这些妇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夺取了自身权益的发展机会。
而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女权法律,进一步保障了妇女权益。
妇女开始得到相对平等待遇的机会,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扩大。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妇女解放运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当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依然存在,并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当前,中国妇女面临的问题包括职场歧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女的文化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51年,初等学校的在校女生比 重为28%,1976年上升至45.5%;1950年,普通中学的在校女生比重为 26.5%,1976年上升至40.4%;1949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女生比重为 19.8%,1976年上升至33%;1950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女教师比重为11%, 1976年上升至24.7%。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大事记
• • • • • • • • 现代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 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 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 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 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 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 《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 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辛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始逐渐废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 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 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 缠足通过外力改变 脚的形状,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 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而一千多年以来 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经受这样的痛楚,不情愿 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
• • • •பைடு நூலகம்
封建时代妇女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大事记 妇女解放运动的内容 妇女解运动意义及影响
封建时代妇女
• 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丧服子夏传》 •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 礼天官九嫔》 • 妇德谓贞顺(品德) • 妇言谓辞令(辞令) • 妇容谓婉娩(仪态) • 妇功谓丝炱(手艺) • “七出”即“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 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后汉班昭写了《女诫》,这实际上对女子的生 活是一种压迫。到了唐初,唐太宗时的长孙皇 后曾作《女则》三十卷,说是采自古妇人得失, 用以垂范后世的,唐太宗曾以颁行于世,但现 已失传唐朝最重要的一本有关女教的书,是 《女论语》。
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 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 也是无用。”
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向警予
•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在1916年创办了 女校,自任校长。她以“以身许国,终身不婚” 为由,拒绝了一个地方军阀的求婚,后在法国勤 工俭学时与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在他们简单的 婚礼上,二人并肩而坐,面前摆着一本《资本 论》,照了一张结婚相,表示他们的爱情建立在 共同的信仰之上。他们的结合被称为“向蔡同 盟”。毛泽东称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旧的婚 姻制度,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我们正好奉向蔡 做首领”。
女论语
• 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 将夫比天,起义匪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宾;夫有言语,侧耳详听; 夫有恶事,劝谏谆淳;莫学愚妇,惹祸临身。 夫若出外,须记途程,黄昏未返,瞻望思寻; 停灯温饭,等候敲门:莫学懒妇,先自安身。 夫如有病,终日劳心,多方问药,遍处求神; 百般治疗,愿得长生:莫学蠢妇,全不忧心。 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吞声: 莫学泼妇,闹闹频频。粗丝细葛,熨贴缝纫; 莫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供侍殷勤, 莫教饥渴,瘦瘠苦辛。同甘同苦,同富同贫, 死同棺椁,生共衣衾。能依此语,和乐瑟琴; 如此之女,贤德声闻。
• • • •
隐处西楼已半春,绸缪未许有情人。
非关木石无思意,
为恐东厢泼醋瓶。
•
1906年,鲁迅在日本三番五次接到母亲催归完婚的电报。 鲁迅回说,让姑娘另嫁他人为好。母亲电报的内容改为: 母病速归。孝子鲁迅匆匆回国,等待他的当然是一场婚礼。 这位生性开朗、喜读小说的母亲鲁瑞,一生与鲁迅情感极 好,唯独在儿子婚姻这件事上,做了她应该做又万不该做 的。 • 传统婚制把他请进了婚姻的城堡,但他把朱安当成 “母亲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我自当好好供养。但爱情是我 所不知道的”。从此,两人分别陷身婚姻的坟墓,一人在 里头,一人在外头,只有荒原与冷雨,两人都吞噬了无尽 的苦涩。
婚姻自由
• 中国妇女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处境的精辟分析,为妇 女解放理论的构建提出了正确的思路。我国传统 的婚姻观念是男女双方必须通过“ 父母之命、媒 约之言” 以实现婚配, 它作为伦理规范长期积淀 在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这种包办的婚姻断送了 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幸福生活, 酿造了无数殉情的 悲剧。作为对当时西方民主思想的召唤的回应, 世 纪初中国妇女要求解放的第一声呼号便是婚姻自 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走出封建家庭的牢笼, 走向社 会, 参与到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队伍中去。
封建婚姻制度
• 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聘娶婚姻的 必备条件。 • ②受“三从四德”的约束。 • ③离婚主要依照“七出”,即婚姻权掌握 在男子手中。
包办婚姻的悲剧
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妇女无才便是 德”的封建婚姻礼教束缚下,本县不知有多少妇 女成为封建婚姻的殉葬品,任人宰割,任人奴役, 过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苟延残喘的悲惨 生活。此外,童养媳、典妻租妻、蓄婢的人生更 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多遭虐待,甚至有被摧残 成疾或致死··· ··· 甚至,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的婚姻都是以悲剧告终。
• • • •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而后,冬去春来14 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 胡适虽然极力主张婚姻自由,主张破除陋习,但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他接受了这份 “苦涩的礼物”。 1924年,胡适和曹诚英的关系日趋明朗,在沪杭求学及谋生的亲友大都知道这事。胡 适在这年春天,开始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不听则已,一听勃然大怒。 “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家有悍妻,胡适又能如何呢?他只好让曹诚 英堕胎,答应保送她赴美留学,此事才告终。“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就此事,胡适留下了不少情诗,其中一首无题诗可见胡适“胆小君子”的本色:
女子教育
1902年10月,吴馨将家塾迁至上海小南门内,扩大规模,
改名务本女塾。由吴综理、陆仲炳、陈菊生等任专任教员, 沈颂平、沈叔逵、沈硕庵、王季贞、陈景韩等任义务教员。 女塾首次招生,学生仅 7人。该校以培养学生成为贤母良 妻为宗旨,注重家政,认为“女子为国民之母,欲陶冶健 全国民,根本须提倡女教”,故该校取名“务本”。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 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 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 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在古代,男人可以有 三妻四妾,但是女人不能有自己的权力,要一心一意跟 一个男人,男人就可以移情别恋,女的就不可以。在家 中就要听一家之主(当然是男人)的话,男人就可以把 女人休了,但女人就不能向男人提出离婚。古代,女人 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的早亡也要一生守寡, 做寡妇,女人不可以向男人吆喝、打男人等,女人不能 跨出家门,男人就可以闯南闯北,参加政治活动,女的 不可以。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 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妇女解放
• 马克思主义者把妇女解放运动看作无产阶 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因为男女不平等、妇 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是私有制和阶级剥削。 无产阶级如果不争得妇女的完全自由,自 己也就不能得到完全自由。
我国的妇女解放
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发端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是资 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使妇女得到真 正的解放。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只有在无产阶级领 导下,才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 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 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铲除了男女不平等,妇 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的宪法以及有关选举、 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中,都贯 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合法权 益的问题。
鲁迅虽然是个“刀笔吏”,但在旧婚姻面前,他也无能为力,无法左右 自己的婚姻。
• 鲁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朱安与许广平,若论谁对鲁迅的影响更 大,不是许广平,而是朱安。正是朱安,使鲁迅深味了封建礼教 对人性的压抑和命运的荒诞,断了他的后路,刺激他与传统彻底 决裂,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反抗封建礼教,与命运进行“绝望 的抗争”。一个伟人的诞生,往往出于迫不得已。鲁迅文风的阴 冷、偏激、滞涩,也与朱安这个背景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朱 安成就了鲁迅。两个反差极大的生命体被捆绑到一起,激起巨大 的思想和情感波澜,不谐和处被极端放大,化作鲁迅沉郁的文字 和骇人的意象,惊现于世人面前。如果鲁迅一开始就为妩媚的 “月亮”所笼罩,现代文学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妇女解放运动内容
•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掀起,在日益高涨的民 主和科学的声浪之中,妇女解放的呼声越 来越高。“五四”运动时期,人性解放、 个人自由、人格独立,是妇女解放追求的 目标。妇女们积极宣传男女平等,要求男 女同校,破除封建道德观念,提倡妇女解 放,实行婚姻自由。“五四”时期的“新 女性”比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前进了一大 步,许多妇女走出家庭,投身社会实践, 自谋职业,实行经济上的独立。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大事记
• •
•
• • • • •
•
• • •
近代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 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 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 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中山亭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 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 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 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 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始逐渐普及到全国 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 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 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 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参加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