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变量与函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1 变量与函数

17.1 变量与函数课题变量与函数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的关系.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活动设计[来源:学。
科。
网Z。
X。
X。
K]二次设计课堂导入情景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t/小时12345s/千米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并思考课堂导入中的几个问题.自我总结:以上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里程随行驶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反映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其中有些量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如上例中的时间t、里程s,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时.合作探究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 cm,每 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 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从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寻找出变化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逐步学会用含有一个变化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化的量.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探究结论:1.早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 500(元)日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 050(元)晚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 100(元)关系式:y=10x2.挂1 kg重物时弹簧长度:1×0.5+10=10.5(cm)挂2 kg重物时弹簧长度:2×0.5+10=11(cm)挂3 kg重物时弹簧长度:3×0.5+10=11.5(cm)关系式:L=0.5m+10通过上述活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寻求事物变化过程的规律,首先需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变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那么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constant).教师指导1.归纳小结: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方法规律:(1)变量和常量往往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个变化过程,比如s,v,t三者之间,在不同研究过程中,作为变量与常量的身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2)常量、变量与字母的指数没有关系,如S=πr2中,不能说自变量是r2.当堂训练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1)圆的面积公式S=πr2;(2)正方形的周长l=4a;(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常量和变量.(1)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 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2)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1)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之间的关系式.板书设计常量与变量1.什么是常量2.什么是变量3.常量与变量的区分教学反思课题变量与函数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过回顾思考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2)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2.过程与方法(1)经历回顾思考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能力.(2)通过从图或表格中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2)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如图,水滴激起的波纹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在上述例子中,每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实例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研究和此有关的问题——函数.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问题: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上节活动一中的两个问题.思考它们每个问题中是否有两个变量,变量间存在什么联系.探究内容中两个问题都有两个变量.问题(1)中,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1 500;日场x=205,则y=2 050;晚场x=310,则y=3 100.问题(2)中,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每当重物质量m确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如果弹簧原长10 cm,每1 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 cm.当m=10时,则L=15,当m=20时,则L=20.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1)如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探索新知合作探究(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中国人口数统计表年份人口数/亿198410.34198911.06199411.76199912.52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问题(1)的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在问题(2)中,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值为a时的函数值.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教师指导1.归纳小结: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值为a时的函数值.2.方法规律: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该抓住以下三点:①有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变化而变化;③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函数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但可以有多个自变量数值对应一个函数值).当堂训练1.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2)某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2.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 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 L/km.(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 km时,油桶中还有多少汽油?板书设计变量与函数1.函数的概念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函数值教学反思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2.过程与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通过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以及由点找坐标,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由观察点的坐标、纵坐标或横坐标相同的点所连成的线段与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说明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难点:1.横(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的探究.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的总结.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假如你到了某一个城市旅游,那么你应怎样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呢?如图给出一张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你是怎样确定各个景点位置的?(2)“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西各多少个格?“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东各多少个格?(3)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自学指导1.什么是数轴?2.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原点的定义和象限的划分.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教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新知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点.【例】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顶点的坐标.2.想一想在例题中,(1)点B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线段BC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线段CE位置有什么特点?(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导归纳小结:(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能适当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直角坐标系中有关点的坐标.(4)横(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y轴,垂直于x轴;连接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垂直于y轴.(5)坐标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纵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为0.(6)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当堂训练1.D(2,-3)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点D在第象限.2.如果点E的横坐标为0,那么点E在轴上.3.如果点F的纵坐标为0,那么点F在轴上.板书设计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2.横坐标、纵坐标3.象限教学反思。
变量与函数大一高数知识点

变量与函数大一高数知识点高等数学是大一大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其中,变量与函数是高等数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概念之一。
一、变量变量是数学中使用的一种概念,它可以表示不同数值的符号或字母。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字母来表示变量,如x、y、z等等。
变量可以代表任意数的集合,也可以代表某一个具体的数值。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变量来表示未知数,通过解方程等方法来求解变量的数值。
变量在实际问题中也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变量来描述实际问题的各种情况,从而得到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
二、函数函数是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集合(因变量)。
函数常用符号表示为y = 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f为函数关系。
函数包含了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三个重要的概念。
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关系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
函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数学模型,如直线方程、曲线方程等等。
通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我们可以研究函数的增减性、极值、导数等,从而了解函数的行为和特点。
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物理学中的运动方程等等。
因此,对于函数的理解和掌握是我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三、变量与函数的关系变量与函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函数中,自变量常常是一个或多个变量,而函数则是对自变量的一种规定或设定。
变量作为函数中的自变量,它的取值范围和变化规律会影响到函数的性质和行为。
因此,变量的取值是函数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变量来描述问题的各种情况,从而建立函数模型。
通过分析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研究函数的图像、性质和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用变量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然后建立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分析函数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 变量与函数 第2课时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与函数值课件

7
9
1
9
A.2 B.4 C.2 D.2
7.(2 分)已知函数 y=3x-2,当 x=1 时,函数 y 的值是____1____.
8.(2 分)函数 y=x2+1,当 x=4 时,函数值 y=___1_7____;若函数值为 10,自变量 x 的
值为___±__3___.
第三页,共十一页。
列函数关系式
x(m) 0.6 1.2 1.5 3 3.6 6 y(m) 0.4 0.8 1 2 2.4 4
第八页,共十一页。
三、解答题(共 32 分) 22.(10 分)某小汽车的油箱可装汽油 30 升,原装有汽油 10 升,现在再加汽油 x 升,如 果每升汽油 7.2 元,求油箱内的汽油的总价 y(元)与 x(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9.(3 分)据调查,北京苹果园地铁自行车存车处在星期日的存车量为 4 000 辆,其中变
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 0.30 元,普通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 0.20 元,若普通车存车数为 x 辆,
存车费总收入为 y 元,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D )
A.y=0.10x+800(0≤x≤4 000)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代数式 x2+3x+2 是 x 的函数
B.在 2x+3y=1 中,y 是 x 的函数
C.在 y2=x(x≥0)中,y 是 x 的函数
D.在 y= x(x≥0)中,y 是 x 的函数
15.油箱中有油 40 升,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200 秒可流完,则油箱中剩油量 Q(升)与
数值. (1)当x=1时,y=-5;当x=2时,y=-3;当x=t时,y=2t-7 (2)由题意得2x-7=4x+1,x=-4,当x=-4时,函数y=2x-7与函数y=4x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第1课时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教案与反思

17.1 变量与函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车前学校陈道锋第1课时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重点)2.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难点)一、情境导入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数量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变量与常量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1)分针旋转一周内,旋转的角度n(度)与旋转所需要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n=6t;(2)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向前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s=40t.解析:根据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即可答题.解:(1)常量:6,变量:n,t;(2)常量:40,变量:s,t.方法总结:确定在该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变的,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探究点二:函数的相关概念【类型一】识别函数下列关系式中,哪些y是x的函数,哪些不是?(1)y=x;(2)y=x2+z;(3)y2=x.解析:要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函数,首先看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只有两个变,其次看每一个x的值是否对应唯一确定的y值.解:(1)此关系式只有两个变量,且每一个x值对应唯一的一个y值,故y 是x的函数;(2)此关系式中有三个变量,因此y不是x的函数;(3)此关系式中虽然只有两个变量,但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值(x>0)对应的都有2个y值,如当x=4时,y=±2,故y不是x的函数.方法总结:由函数的定义可知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值,y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当x值取不同的值时,y的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如果一个x的值对应着两个不的y值,那么y一定不是x的函数.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判定一个关系式是否表示函数.【类型二】判断函数关系判断下列变化过程中,两变量存在函数关系的是( ) A.x,y是变量,y2=4x2B.某人的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C.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D.速度一定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与时间解析:选项中根据x(或y)每取一个值,y(或x)有两个值与其对应,故不存在函数关系,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中数学成绩与物理成并无对应关系,故此选项错误;选项C中高不能确定,共有三个变量,故不存在函数关系,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中速度一定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存在函数关系,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函数关系时,应先看问题中是否仅有两个变量,再看一个变量是否随着另一个变的变化而变化,最后看定一个自变量的值,因变量的值是否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类型三】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因变量?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一个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kg的物体,它的原长为10cm,挂上重物后弹簧的长度y cm)随所挂重物的质量x(kg)的变化而变化,每挂1kg物体,弹簧伸长0.5cm;(2)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30cm,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边长a(cm)改变时,这个长方体的体积V(cm3)也随之改变.解析:(1)根据弹簧的长度等于原长加上伸长的长度,列式即可;(2)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出函数关系式.解:(1)y=10+0.5x(0<x≤1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2)V=30a2(a>0),其中a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方法总结:函数关系式中,通常等式右边的式子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那个字母表示因变量.三、板书设计1.常量和变量的概念2.函数的概念3.函数关系式变量和函数是用来描述我们所熟悉的变化的事物以及自然界中出现的一些变化现象的两个重要的量,对于我们所熟悉的变化,在用了这两个量的描述之后更加鲜明.函数的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基础,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迅速迁移到新知上来.【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变量与函数课件

变量与函数课件变量与函数课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变量和函数是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编程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变量用于存储数据,而函数则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变量和函数的概念、用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一、变量的概念与用法变量是计算机程序中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
它们可以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
在编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变量赋值来存储数据,并在后续的代码中使用这些数据。
例如,在Python编程语言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定义一个整数变量:num = 10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num"的变量,并将其赋值为10。
现在,我们可以在后续的代码中使用这个变量来进行计算或输出。
除了整数,变量还可以存储其他类型的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字符串变量:name = "John"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name"的变量,并将其赋值为"John"。
现在,我们可以在后续的代码中使用这个变量来进行字符串操作。
变量不仅可以存储数据,还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比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两个整数变量并进行加法操作:num1 = 5num2 = 3sum = num1 + num2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两个整数变量"num1"和"num2",并将它们的和赋值给"sum"变量。
现在,"sum"变量的值为8,我们可以在后续的代码中使用它。
二、函数的概念与用法函数是一段可重用的代码块,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
它们接受输入参数,并返回输出结果。
在编程中,函数可以帮助我们组织代码,并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可读性。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函数的定义通常包括函数名、参数列表和函数体。
例如,在Python中,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简单的函数来计算两个数的和:def add(num1, num2):sum = num1 + num2return sum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add"的函数,它接受两个参数"num1"和"num2"。
变量与函数教材解析

变量和函数是数学和计算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在数学教材中通常被详细解析和说明。
下面是对变量和函数在教材中的解析:变量(Variable):变量是表示数值或量的符号或字母,其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在数学中,变量通常用字母表示,例如x、y、z 等。
变量可以代表任意数值,并且在数学问题中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发生变化。
函数(Functio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值(称为自变量)映射到一个输出值(称为因变量)。
函数通常用符号f(x) 表示,其中f 是函数名称,x 是自变量。
函数可以表示为数学公式、图形、表格或算法的形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自变量是函数中输入的值,它的值可以独立选择。
自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函数的输出结果。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因变量是函数中输出的值,它的值依赖于自变量的取值。
当自变量改变时,因变量的值也会相应地改变。
定义域(Domain):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它规定了函数有效的输入范围。
值域(Range):函数的值域是函数可能取得的所有因变量值的集合。
它表示了函数的输出范围。
图像(Graph):函数的图像是在坐标系中表示函数的点集合。
自变量对应于横坐标,因变量对应于纵坐标。
线性函数(Linear Function):线性函数是具有形如f(x) = mx + b 的函数,其中m 和 b 是常数。
线性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
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指数函数是具有形如f(x) = a^x 的函数,其中 a 是正实数。
指数函数的特点是自变量为指数。
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对数函数是指满足f(x) = logₐx 的函数,其中 a 是正实数且不等于1。
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
教材通常会详细讨论这些概念,并提供示例、练习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计上蔡县党店镇一中:安钧凯17.1 变量与函数(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7.1变量与函数(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设计思路介绍《变量与函数》是八年级数学下册17章第一节的内容。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中阶段对函数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把它单独安排一个课时来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是以四个活动为载体:1、情境活动:使学生感到容易---我能学。
2、探究归纳: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我要学。
利用情境活动中的三个问题的解析式提出”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这一问题,从而勾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想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实践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学会。
这一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针对单纯解析式中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例2是在实际应用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每个题目都让学生分组完成,尽量照顾到每位同学的态度,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交流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在活动中的得失,以提高自己---我会学。
根据实践活动的应用,引导学生反省自己在活动中的得失,以弥补不足之处,同时锻炼归纳总结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形成知识体系。
在活动的设计上,我注重了活动的目的性、活动的层次性、活动的思维性以及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所有交流都是在自然进行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我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内在动机,让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新知识,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

知识点 函数的表示方法
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一直
摆放下去,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n(n>0)层,第n层的小正方体 的个数记为S,则第n个图中第n层小正方体的个数S可用下表来表示:
知识点 函数的表示方法
第1个图有1层,共1个小正方体; 第2个图有2层,第2层共有小正方体的个数为1+2=3; 第3个图有3层,第3层小正方体的个数为1+2+3=6,…, 以此类推,第n个图有n层,第n层小正方体的个数为S=1+2+3+4+…+n=
知识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呈现上升趋势.
知识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呈现下降趋势.
知识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
由k,b的符号可以确定一次函数y=kx+b(k≠0)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反过来, 由一次函数y=kx+b(k≠0)图象所经过的象限也可以确定k,b的符号.
k
知识点 反比例函数y= x (k≠0)的图象和性质
双曲线教堂 伦敦著名的建筑事务所steynstudio,最近在南非,美丽的乡村庄园中完成 了一个惊艳世界的作品——双曲线建筑的教堂,建筑师通过双曲线的设 计元素赋予了这座教堂轻盈、极简和雕塑般的气质.
k
知识点 反比例函数y= x (k≠0)的图象和性质
知识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知识点 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
“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兔子和乌龟同时起跑后,领先的兔子看着慢慢 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 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下面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所行 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你觉得这个图象与故事情节相吻合关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1变量与函数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
2.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领悟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
2.引导学生联系代数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索数量关系,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列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3)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归纳
问题2 小蕾在过14岁生日的时候,看到了爸爸为她记录的各周岁时的体重,如下表: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蕾的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在哪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较快?
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蕾的体重也随着增长,且在1-2岁增加较快.
问题3 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l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2)波长l越大,频率f就________.
解(1) l 与f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
lf=
或者说
(2)波长
问题4 S与r之间满
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解S=
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律的量是时间t和气温T,气温T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会取不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variable).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y 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function ).
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解析法,如问题3中的l
300000 f ,问题4中的S =π r 2,这些表达式称为函数的关系式. (2)列表法,如问题2中的小蕾的体重表,问题3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
(3)图象法,如问题1中的气温曲线.
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还有一种量,它的取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constant ),如问题3中的300 000,问题4中的π等.
在研究函数时,必须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必须符合实际意义.例如,上述问题4中,自变量r 表示圆的半径,不能为负数和零,即它的取值范围为一切正实数.
三、实践应用
例1 下表是某市2012年统计的中小学男学生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
解 (1)C =2π r ,2π是常量,r 、C 是变量,r ≥0;
(2)s =60t ,60是常量,t 、s 是变量,t ≥0;
(3)S =(n -2)×180,2、180是常量,n 、S 是变量,n ≥3.
四、交流反思
1.函数概念包含:
(1)两个变量;
(2)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3.函数关系三种表示方法:
(1)解析法;
(2)列表法;
(3)图象法.
4. 函数的取值范围:
在研究函数时,必须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五、检测反馈
1.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
2.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三角形的一边长5cm ,它的面积S (cm 2)与这边上的高h (cm)的关系式是h S 2
5 ; (2)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则另一个锐角β(度)与α间的关系式是β=90-α ;
(3)若某种报纸的单价为a 元,x 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则购买报纸的总价y (元)与x 间的关系是:y =ax .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
(2)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 (个)与单价a (元)的关系.
4.填写如图所示的乘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24的格子涂黑.若用x 表示涂黑的格子横向的乘数,y 表示纵向的乘数,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