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怀

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7131 次更新时间:2001-05-25 14:31:00

进入专题:王登峰心理与医学● 王登峰

主讲人简介:王登峰教授,1965年2月出生;1990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

我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谈两个问题,第一是心理学从脱胎于哲学到今天100多年的历史中,心理学的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从心理学的应用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看;第二是心理学所研究的人在三个生存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这里主要是希望能够对心理学的发展和未来做一个勾画。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应用的角度:第一个阶段是作为装饰品出现,那时人们研究心理学是出于好奇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即调味品阶段,此时心理学看上去是有用的,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被人们忽视,尚未对人们生活或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作用。第三个阶段,心理学在社会和人生发展中成为必需品。比如在心理健康领域,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目标之一,此时心理学越来越起到必需品的作用。另外,人力资源也离不开心理学,也体现了心理学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进心理学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首先人们对心理学研究日益深入使其具备了可以为社会所用的内在条件。其次,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开始依赖于对人本身素质的提高。在人类生存过程中社会对人本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与社会分工有关,不仅需全面的知识,也需深厚的个人素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心理学的作用才日渐体现出来。目前国内对心理学的应用是比较有限的,主要是临床心理咨询,心理卫生,另外在经济领域还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但西方心理学的应用则更广泛一些,有的直接用于军事,有的还用于心理战。所以西方对心理学的应用更为深入和具体一些。

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最初被称为泥瓦匠的心理学,因为其不是把人作为整体而对人的某些特点进行研究。在心理学进入科学之前,更多的是一种思辩,但当其进入科学范畴,则开始用宏观方法研究,此时研究的多是较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比如反应时的研究,这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反映人们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此时心理学还是将人之特点劈开,一个个研究,这与西方实证主义研究取向较为接近。因为当时对整体难以把握时,就将其打碎,研究每一个碎片,再将其拼和。当我们研究一个物体时,这样做还是可行的。但将其用于心理研究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种研究方法会使我们失去很多重要信息。

第二个阶段是将人作为整体研究。典型的即是人格研究。我们知道,人比无生命物体复杂,因此作为整体研究难度很大。于是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将人的特点与动物做比较。因为很多试验在人身上无法做,便在动物身上来做,将人与动物行为类比。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论观点都是从动物行为而来,他这种研究方法又被称为对人类自尊心的第三次打击。生态学家认为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于是提出“动物的标记行为”,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也是有的,只不过人的行为具有更多的灵活性。精神分析理论后来便有一种假设,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跟他最看重的对象建立并保持一种密切联系,这就是人类的对象联系理论。第二种方法是将人与机器类比,将人脑比作电脑,出现了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人脑加工过程类比于计算机加工过程。行为理论心理学认为,人是作为环境的产物,受制于人所生活的环境,人就是对外界的应答反映。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机械的观点,也是由于不能把握人的复杂的内部过程,同时又不能单独对某种心理过程研究导致的。第三种方法是人本主义,人既不等同于动物,也不等同于机器,人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既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先天的生

物性本能,也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环境的要求,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即自我实践。这种研究策略是一种进步,因为其承认人生活在环境中,一方面必然受到先天生物因素的影响,受到环境影响,同时人在天地中,必然也还要发挥自我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并不是社会公认的价值,而是对自我的超越,即是一种纵向比较。

第三个阶段人们的观点更加全面,采用一种整和的途径,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考虑在一起,即所谓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现在多是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人们越来越关注影响人们心理特征的所有方面。但这是相当复杂的,难以同时研究。所以心理学必然受制于临近学科的发展才能有所发展。

我们是否能清楚的感知到人的意识。有人发现电脑与人的思维不同,前者是纯理性的,人脑却不是,其会受到情绪影响,外界信息的干扰。有人说要完全模拟大脑功能,光靠计算机是不行的,还必须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于人脑,人的意识我们知之甚少,光靠一项科学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可以说,今天的心理学已经到了一个整和的时期。

人的生存空间

人有三个生存空间分别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当心理学逐渐走向整和时,首先将其放在自然中,又在社会中,最后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特点。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就包含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中国人在这个方面有什么特点?老百姓多是认为人要服从自然,服从自然压力。少数知识分子则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如何实现“天人合一”

有两种方式:一是融化的方式,人融化到自然中去,这在中国的山水画中体现的十分明显,通常山水画中的人物都很小;二是外化的方式,人们把自己比作自然中的一部分,这在古诗词中体现也很明显。西方则与中国不同。他们往往将自然人化,将自然看作象人一样有生命的,有自己喜好的,但人是自然的主宰。换言之,从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中国人是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自然,而西方则是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斗争的关系,人要征服自然,而在中国,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关系,人要服从自然。

这是从传统上来讲的。但中国现代也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来对待环境。这时,我们又面临一个新问题——环保问题。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以中国的传统来看应该是最强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而西方人环境保护意识反而更强烈。我想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人与自然长期以来的和谐是人一旦产生对自然的控制感之后就很难收住。但西方人于自然一贯斗争,发现很难战胜自然,于是开始保护;二是由于中国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则环保的问题就会向后退。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中国的环保意识如何?在家庭装修上体现明显,往往将自己的家作为自己的外化而布置的很漂亮,但又有另外一面,即可以打开窗户往外面倒垃圾。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传统中国人的行为模式与现代人是相反的。从这个角度,心理学在解决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其次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社会取向。中国人有以下几个特点:a强调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甚至为此而不惜牺牲自己。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就可以看出,往往是牺牲个人利益为了大家,比如政治联姻。b重视别人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c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面对不同的人可以“言行不一”,这在中国人际关系中并不是十分重要的。d习惯于压抑自我以求和谐。e 强调自责,而不是外责。碰到问题时,怪自己或是自己的家人,宁愿自己受委屈。但要按时间、地点、场合分又有所不同。我们曾做研究,当一件事未做好是,若是在一种正式关系(如同事关系)中,则往往会责备自己,但如果是在非正式关系(如夫妻关系)中,则总是会责备对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