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度)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度)(参考提供)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度)VS 经典分型在区分癌与非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学者又进一步对MV/MS 分型细化,以期预测组织学分型和早癌浸润深度,从而为后期内镜或外科治疗提供决策。
在预测组织学分型上,2010 年Akira 推出基于MV 的胃早癌ME+NBI 分型,即FNP(精细网格,fine network pattern),CSP(螺旋型,corkscrew pattern)(图1),此前一直被定义为「未分类型」的表型被进一步细化为IIL-1(小叶内环型-1,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1),ILL-2(小叶内环型-2,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2)(图2)。
根据研究结果,FNP 与ILL-1 大部分为分化型腺癌,而CSP 多为未分化型腺癌。
ILL-2 主要分布于分化型腺癌,但也可在未分化腺癌中存在。
此外,64% 未分化ILL-2 腺癌中可见CS(螺旋状)微血管(图3),但在分化腺癌中未见此现象发生。
图1 FNP 与CSP 分型。
A FNP 为MV 的精细网络状结构;B CSP 为MV 的螺旋型结构图2 ILL-1 与ILL-2 分型。
A ILL-1 为包含环形MV 的绒毛状腺体结构;B ILL-2 为上述基础上出现腺体断裂图3 IIL-2 型胃癌中出现CS 型MV。
A 胃体中部后壁一0-IIc 型早癌;B NBI 可见不规则茶色区域;C ME+NBI:断裂绒毛状腺体上可见CS 型MV;D 病理示黏膜固有层未分化腺癌相反,Masashi 等另辟蹊径,从癌灶周围非癌黏膜表型推测癌灶组织学类型,将癌灶周围非癌黏膜的ME+NBI 表现分为以下四型:A 点状型(圆形或针眼点状);B 短线状(扩张、垂直长凹痕结构);C 条纹型(管样,小梁嵴样结构);D 颗粒型(绒毛、乳头状结构)(图4)。
该分型由sakaki 的胃黏膜ME+NBI 七类分型简化而来。
NBI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NBI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 : 研究窄带成像(NBI)与放大内镜相联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在我院 2019 年 1月至 2019年 5月间行胃镜检查疑似早期胃癌的38 例患者,先采用普通白光胃镜(White-lightendoscopy,WLE)模式进行观察及镜下诊断,然后切换 ME-NBI 模式对可疑病变进行精查,并在病变区域靶向活检。
将两种观察模式下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比较。
结果:ME-NBI 模式诊断的敏感度为(87.87% ) 、特异( 60.00% ) 和准确度(78.94% )与 WLE 模式的敏感度(69.69% ) 、特(40.00% ) 和准确度(63.15% )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窄带成像(NBI)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优势,能够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放大胃镜;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胃癌; 诊断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早期发现和诊断胃癌对降低其病死率的作用毋庸置疑。
早期胃癌的定义是指癌细胞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90%。
通过统计我国胃癌的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与日本和韩国相近,但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为10%左右,与日本(约70%)和韩国(约50%)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故而应提高胃癌诊断技术,目前临床诊断胃黏膜病变的金标准是内镜下活检,但由于内镜检查医师对早期胃癌能力不同、内镜下活检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1] 。
窄带成像(NBI)观察技术是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所开发的一项内镜新技术。
通过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处的微小血管结构以及粘膜表面微结构。
从而医师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实施靶向活检,其诊断准确率较高[2]。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窄带成像(NBI)与放大内镜相联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高清放大胃镜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价值分析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高清放大胃镜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价值分析朱文杰;孙晓林;刘颖【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高清放大胃镜(ME-NBI)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黏膜异常病变的101例患者,先采用普通白光胃镜(White-lightendoscopy,WLE)模式进行观察及镜下诊断,然后切换ME-NBI模式再次进行观察及镜下诊断,并于病变区取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模式的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的图像质量及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ME-NBI模式的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WLE模式(P<0.01).ME-NBI模式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91.7%)、特异度(97.8%)和准确度(97.0%)明显优于WLE模式的敏感度(50.0%)、特异度(51.7%)和准确度(51.5%).结论 ME-NBI技术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胃黏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的改变,对于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有显著提高.【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9(024)002【总页数】3页(P214-215,218)【关键词】高清放大胃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早期胃癌;诊断【作者】朱文杰;孙晓林;刘颖【作者单位】111003 辽阳辽化医院内镜中心;111003 辽阳辽化医院内镜中心;111003 辽阳辽化医院内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
胃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与其临床分期有着密切的联系[2-3]。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胃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但是早期胃癌的癌细胞仅局限黏膜及黏膜下层,普通胃镜的对于胃黏膜腺体及微血管结构成像能力有限,而使用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能帮助医生评估胃黏膜腺体和微血管等微观结构的改变[4]。
日本应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理论体系的对比分析

8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4月 B 第 7 卷第 11 期Apr. B 2019 V ol. 7 No. 11日本应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理论体系的对比分析张金娣,牛 琼,王爱丽,朱岳智,赵冬冬,管祥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滨州 256603)【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日本对早期胃癌的研究水平位于全球先列,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本文对当前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技术简要概述,并对日本内镜应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理论体系对比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早期胃癌;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1.84.03胃癌在世界癌症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中国胃癌发病人群约占世界50%[1],确诊时多属中晚期,预后差。
胃癌分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和进展期胃癌,EGC 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90%,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
日本及韩国在EGC的早期筛查上具备较完善的体系,我国相对缺乏[2]。
EGC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大部分通过内镜检查发现。
研究证实ME-NBI可有效诊断EGC,因缺乏统一诊断标准未广泛使用。
现就EGC内镜诊断技术及诊断标准作一综述。
1内镜诊断技术1.1 普通白光内镜(white-light imaging endoscopy,WLE)WLE为常规内镜检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但诊断EGC检出率较低。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WLE诊断EGC的准确性及特异性不足70%、敏感性仅40.0%[3]。
WLE 观察EGC需注意观察病变区与局部黏膜的不同表现,如黏膜色泽是否变红或变白,黏膜表面是否隆起、粗糙或凹凸不平,质地是否变脆,是否易发生出血等。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钟斌;崔红义;候凤杰;黄盛秋【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ndoscopic narrow-band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92 patients with repeate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with a history more than 3 years were selected .Indigo carmine staining and magnifying observation of narrow 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ifying endos -copy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suspicious lesions of gastric mucosa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iopsy sample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mage of narrow-band imaging endoscopy was clear than conventional gastroscope image,the result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1),especially for focal superficial lesions and gastric pit observa-tion,endoscopic narrow-band imaging technology had obvious advantages ,and in the gastric mucosal microvascular observation , narrow-band imaging endoscopy had the absolute advantage .192 cases of patients ,7 cases of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 ,4 cases of severe dysplasia ,9 cases of moderate hyperplasia ,18 cases of mild dysplasia .Conclusion As a new end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narrow-band imag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can clearly find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 -cancerous lesions ,improve th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positive biopsies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etection ,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的特点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光源的波长和增强对黏膜表面血管和黏膜纹理的显像技术。
放大内镜可以将观察光线的直径放大10-150倍,而窄带成像技术则可以通过专门设计的光源,增强不同组织的吸收和散射光的强度,从而使观察者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黏膜表面的微观结构。
微腺管是胃黏膜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它是胃腺的组成部分,对维持黏膜的健康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胃黏膜上微腺管的分布和密度。
正常情况下,微腺管呈现出规整、均匀的分布,密度适中。
而在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情况下,微腺管的密度往往会发生改变,呈现出不规则、稀疏的分布。
通过观察微腺管密度的变化,可以更早地发现胃部病变,提高对胃癌早期的诊断准确性。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由于胃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传统内镜检查对于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的出现,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比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和传统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观察微腺管密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研究表明,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胃黏膜微腺管的密度和分布情况,能够提高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而且,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呈现黏膜上微小病灶的形态特征,有助于观察和分析病变的细微结构,从而更准确地诊断早期胃癌。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对于早期胃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也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微腺管密度的改变,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病变,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对胃黏膜微细结构的分辨率,微腺管密度被证实是评估黏膜结构的关键参数。
研究发现,该技术在诊断胃早期肿瘤性病变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准确鉴别病变组织与非病变组织,提高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未来,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下微腺管密度有望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判断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微腺管密度、胃早期肿瘤性病变、诊断、胃癌、生存率、敏感性、特异性、检出率、病变组织、非病变组织、准确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应用前景、辅助手段。
1. 引言1.1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患有胃癌,而且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胃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胃癌的高发和高致死率使其成为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胃癌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但可以明确的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胃癌的病人发病年龄日渐年轻化,病情也日益严重。
由于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造成了很多机会的失去。
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和探索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的死亡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机和更好的生存质量。
1.2 早期胃癌的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胃癌的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临床上常常呈现出隐匿性和无特异性症状,导致患者在早期往往被忽视或误诊。
而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晚期,因此对早期胃癌进行准确和及时的诊断至关重要。
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不同分化程度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

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不同分化程度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张金宝;史琦玉【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agnifying endoscopy (ME) combined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NBI)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of various differentiation degree.Methods Microsurface (MS) pattern and microvascular (MV) pattern of 67 EGC patients admitted to Cang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May 2016 were observed by ME combined with NBI. MS patterns were classified into 4 categories (oval/tubular, papillary, destructive and absent) and MV into 3 categories (loop,fine network and corkscrew). According to WHO criteria, EGC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differentiated-type (DT) and undifferentiated-type (UDT),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 on predicting DT and UDT EGC was analyzed. Results MS pattern of oval/tubular and MV pattern of loop andfine network mainly showed in EGC patients with DT (P<0.05), whereas absense of MS pattern and corkscrew pattern were more common in UDT EGC patients (P<0.05). For the diagnosis of DT EGC, oval/tubular MS pattern had high sensitivity (71.2%), and loop andfine network in MV pattern had high specificity (both 93.3%). The three types mentioned above showed relatively high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88.1%, 95.7% and 96.6%). Besides, a corkscrew pattern for the diagnosis of UDT tumors had high accuracy (94.0%), sensitivity (86.7%), specificity (96.2%),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86.7%) and negativepredictive value (96.2%).Conclusion A combinaton of ME and NBI shows advantages in predicting histological type of EGC, especially for the MV pattern of corkscrew, which has high accurac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目的探索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ME联合NBI观察沧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67例早期胃癌患者胃黏膜表面微腺体(Microsurface,MS)结构和表面微血管(microvascular,MV)结构,并将MS分为4类:Ⅰ型椭圆形/管状,Ⅱ型乳头状,Ⅲ型部分消失,Ⅳ型消失;将MV分为3类:Ⅰ型线圈形,Ⅱ型细网格形,Ⅲ型锥形.采用WHO病理分型将早期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分析每一内镜下形态类别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椭圆形和(或)管状的MS形态,线圈形和细网格形的MV形态更常见于分化型早期胃癌(P<0.05);消失MS形态和锥形MV形态常见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P<0.05).对诊断分化型胃癌,MSⅠ型椭圆形和(或)管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1.2%),而MVⅠ型线圈形和Ⅱ型细网格形诊断分化型胃癌特异度较高(均为93.3%).3种类型对诊断分化型腺癌均显示较高的阳性预测值(88.1%,95.7%和96.6%).Ⅲ型锥形诊断未分化型胃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94.0%)、敏感度(86.7%)、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86.7%)和阴性预测值(96.2%).结论 ME联合NBI下早期胃癌的形态分类更有利于判断其病理类型,尤其是MVⅢ型锥形诊断未分化型胃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放大胃镜;窄带成像技术;早期胃癌【作者】张金宝;史琦玉【作者单位】沧州市人民医院内镜室,河北沧州 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内镜室,河北沧州 0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全球排名第2的恶性肿瘤死亡病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
度)
VS 经典分型在区分癌与非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学者又进一步对MV/MS 分型细化,以期预测组织学分型和早癌浸润深度,从而为后期内镜或外科治疗提供决策。
在预测组织学分型上,2010 年Akira 推出基于MV 的胃早癌ME+NBI 分型,即FNP(精细网格,fine network pattern),CSP(螺旋型,corkscrew pattern)(图1),此前一直被定义为「未分类型」的表型被进一步细化为IIL-1(小叶内环型-1,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1),ILL-2(小叶内环型-2,
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2)(图2)。
根据研究结果,FNP 与ILL-1 大部分为分化型腺癌,而CSP 多为未分化型腺癌。
ILL-2 主要分布于分化型腺癌,但也可在未分化腺癌中存在。
此外,64% 未分化ILL-2 腺癌中可见CS(螺旋状)微血管(图3),但在分化腺癌中未见此现象发生。
图1 FNP 与CSP 分型。
A FNP 为MV 的精细网络状结构;B CSP 为MV 的螺旋型结构
图2 ILL-1 与ILL-2 分型。
A ILL-1 为包含环形MV 的绒毛状腺体结构;B ILL-2 为上述基础上出现腺体断裂
图3 IIL-2 型胃癌中出现CS 型MV。
A 胃体中部后壁一
0-IIc 型早癌;B NBI 可见不规则茶色区域;C ME+NBI:断
裂绒毛状腺体上可见CS 型MV;D 病理示黏膜固有层未分化腺癌相反,Masashi 等另辟蹊径,从癌灶周围非癌黏膜表型推测癌灶组织学类型,将癌灶周围非癌黏膜的ME+NBI 表现分为以下四型:A 点状型(圆形或针眼点状);B 短线状(扩张、垂直长凹痕结构);C 条纹型(管样,小梁嵴样结构);D 颗粒型(绒毛、乳头状结构)(图4)。
该分型由sakaki 的胃黏膜ME+NBI 七类分型简化而来。
C 与D 预测着分化型癌的组织类型,其理论基础是 C 和 D 表型为黏膜萎缩相关表型,是分化型癌(肠型)发生基础。
B 型为HP (-)炎性黏膜表型,萎缩程度较 C 和 D 轻,预测未分化型癌组织学类型,也间接反映了不同于分化型癌的发生路径。
图4 胃癌周围黏膜的ME+NBI 分型。
a-d 分别对应A-D 分型以下为ABCD 分型应用实例:
图5 A 白光下病灶经靛胭脂染色后,病变为平坦结节形高分化腺癌,周围黏膜呈细颗粒样萎缩表现;B 放大后观察,可见小绒毛状结构(D 型)
图6 A 胃体中部前壁可见凹陷型未分化型早癌,褪色,大小约10 mm;B 放大观察,背景黏膜为B 型(短线状)2014 年Takashi 等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认为MV 结构缺失(AMSP,absent microsurface pattern)为区分未分化癌与分化型癌重要因素,并通过ROC 曲线判定出边界值为50%,
即ME+NBI 观察癌灶时,若AMSP 面积大于50%,未分化型癌可能性大(图7-8),此分型相对简单、直接,方便记忆。
图7 A 未分化胃癌ME+NBI 下几乎不可见MS 结构;B 病理示未分化癌
图8 A ME+NBI 示DL 内可见大量分布MCE;B 病理示为分化型胃癌。
由于ME+NBI 观察为黏膜表面结构,无法实施对癌灶纵深直接观察。
因此对肿瘤浸润深度判断常基于一些「间接征象」。
相对而言,食管的IPCL 分型系统和结肠的Pit pattern 分型系统已在肿瘤浸润深度预测中发挥重
要作用,鉴于胃腺体结构和微血管结构复杂性,ME+NBI 在胃早癌浸润深度预测上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学者已作出尝试。
Daisuke 等以ME+NBI 观察到的扩张血管DV,作为评价黏膜下浸润早癌预测因子,DV 定义为癌灶出现直径大于其余不规则血管直径 3 倍血管,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5%,37.5% 和88.3%。
该因子优点在于简单、适用,缺点在于敏感度低,需结合其他因素共同判断。
图9 A 贲门后壁可见大小约1.5 cm 0-IIa+IIc 型病变;B ME+NBI:可见较病变其余血管粗3 倍DV(黄色箭头所示)Hideki 等则以三个因子赋值方式(每项赋值为1)预测凹陷型浸润深度达SM2 的早癌,各因子分别为:(1)黏膜结构缺失:放大下直接观察或醋酸染色后观察可见无腺管区域
(图10);(2)散在血管:模糊黏膜结构上可见 2 条以上散在血管(图11);(3)粗血管:癌灶内出现2 倍以上直径的扭曲或扩张性癌性血管。
当我们判断凹陷型早癌时,如赋值之和≥ 2 时,SM2 早癌可能性大,已超出内镜治疗适应症。
图10 黏膜结构缺失示意图;A 白光下大小约 1 cm 红色胃0-IIc 型病变;B ME+NBI:示部分区域腺管结构模糊;C 醋酸染色后该区域黏膜更加模糊,直至形成「无腺管结构」。
切除后此区域病理示SM2 癌
图11 散在血管示意图。
A 白光镜下胃窦处大小 1.5 cm0-IIc 型糜烂;B ME+NBI(×60)示:局部区域腺体模糊(红圈),其上有 2 条以上散在血管(红箭头)。
切除后此区域病理示SM2 癌
图12 粗血管示意图。
A 白光镜下胃角前壁可见大小 2.5 cm IIc 癌,钛夹为外科切除前定位之用;B ME+NBI 示:异常扭曲、扩张粗肿瘤血管、直径大于周围血管 2 倍以上。
切除后此区域病理示SM2 癌韩国Kyung-sun 等认为MS 可分为管状(Oval)、乳头状(Papillary)、损毁状(Destrutive)、缺失状(Absent)(图13),而其中损毁型最与SM 癌息息相关。
图13 常见MS 分型
图14 A 胃体中部可见0-IIa+IIc 病变;B 放大下可见MV
为FNP,MS 局部可见Destructive 型;C 病理提示:高分化腺癌伴SM 深部浸润总结放大胃镜实现了在活体上观察黏膜的微细结构,起到类似「活检」作用,为我们发现和判断早癌提供了利器。
然而,放大内镜有其局限性,虽能近距离观察黏膜表面,但对黏膜下组织结构却浑然不知,仅凭一些「征象」间接判断,不能完成对早癌的全面衡量,需借助EUS 以及CT 等影像学加以判断,其最终结局仍靠病理定夺。
此外,更要重视普通白光镜的作用,对放大及非放大镜下表现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出现「不识早癌真面目,只缘身在放大中」这一现象。
本文作者: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吴文明刘晓峰孙自勤参考文献1. Yokoyama A,Inoue H,Minami H,et al. Novel narrow-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Dig Liver Dis,2010,42(10): 704-708.10.1016/j.dld.2010.03.013.2. Kawamura M,Abe S,Oikawa K,et al. Magnifying endoscopic findings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non-cancerous mucosa surrounding differentiated and undifferentiated gastric carcinoma[J]. Dig Endosc,2011,23(1):
37-42.10.1111/j.1443-1661.2010.01041.x.3. Kanesaka T,Sekikawa A,Tsumura T,et al. Absent microsurface pattern is characteristic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of undifferentiated type: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J].
Gastrointest Endosc,2014,80(6): 1194-1198
e1191.10.1016/j.gie.2014.08.021.4. Kikuchi D,Iizuka T,Hoteya S,et al. Usefulness of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for determining tumor invasion depth in early gastric cancer[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2013,2013: 217695.10.1155/2013/217695.5. Kobara H,Mori H,Fujihara S,et al. Prediction of invasion depth for submucosal differentiated gastric cancer by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J]. Oncol Rep,2012,28(3):
841-847.10.3892/or.2012.1889.6. Ok KS,Kim GH,Park do Y,et al.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Correlation with Histopathology and Mucin Phenotype[J]. Gut Liver,2016,10(4):
532-541.10.5009/gnl15364.
编辑:
张跃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