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合集下载

《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精选11篇)

《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精选11篇)

《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精选11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到你!《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2、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

这两种材料是什么?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

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大班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大班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幼儿理解小苏打和醋反应能吹起气球的原理。

难点:幼儿正确操作实验步骤。

三、教学准备小苏打、醋、瓶子、气球、勺子。

四、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哦!幼:哇,什么实验呀?师:等会儿你们就知道啦。

老师这里有瓶子、气球、还有一些白色的粉末和一种液体,我们要用它们来玩游戏哦。

幼:好呀好呀。

师:首先,我们把气球套在瓶子上,咦,气球是不是瘪瘪的呀?幼:是呀。

师:那现在老师要往瓶子里加一些白色的粉末,这是什么呀?(拿出小苏打)幼:不知道。

师:这叫小苏打哦。

然后再倒入一些液体(拿出醋),这是醋。

小朋友们仔细看会发生什么。

(操作后,气球逐渐鼓起来)幼:哇,气球鼓起来啦!师:对呀,神奇吧?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幼:不知道。

师:这是因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把气球吹起来啦。

幼:哦,原来是这样啊。

师:那我们再来试一次好不好?幼:好!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实验操作直观地感受到了科学现象。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过程中,个别幼儿操作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索,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大班科学实验瓶子吹气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实验瓶子吹气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实验瓶子吹气球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利用瓶子、气球等物品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瓶子;
2.大气球;
3.水;
4.盆子;
5.包装袋。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新知识
首先,向学生介绍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提问学生,气体有哪些常见的表现形式?气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步骤二:实验探究
1.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已经吹满气的气球,然后问学生,如果不用嘴巴吹,有什么方法可以吹气球?
2.接着,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口径的瓶子,并将瓶底倒置放入盆子中。

3.将盆子装满水,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变化。

询问学生是否发现了瓶子内部会产生气泡,为什么?
4.向学生提供一只大气球,让学生尝试将气球伸入瓶口。

询问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气球将瓶子内的水排出来?为什么?
步骤三:清理实验现场
结束实验后,要求学生将水倒掉,瓶子、气球等物品放到包装袋中。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探究,更深入地了解了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大班科学活动 会吹气球的瓶子 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 会吹气球的瓶子 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教案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瓶子会吹气球的奇特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瓶子。

2. 准备一些彩纸、彩带等装饰材料。

3. 准备一个音乐播放器,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2. 幼儿尝试自己吹气球,感受吹气的乐趣。

3. 教师演示如何将气球放入瓶子中,并封口。

4. 教师邀请幼儿用自己的瓶子尝试吹气球,观察瓶子是否会随着吹气的力度变大而变形。

5.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瓶子变大的原因。

6.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瓶子会变大?气球在哪里?7.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吹气球,观察瓶子的变化。

8.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瓶子会变大是因为气球占据了瓶子内部的空间。

9. 幼儿用装饰材料装饰自己的瓶子,将其变成一个会吹气球的瓶子。

10.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赞美。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一起制作会吹气球的瓶子,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会吹气球的瓶子作品布置在展示区,供全体幼儿欣赏。

3. 科学探索: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有趣的科学现象,如水会流动、物体有重量等。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安全,避免气球吹得过大造成破裂。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3.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分享、互助、合作等。

3. 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气球、空瓶子、彩纸、彩带等装饰材料。

2. 教学课件、音乐播放器等。

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

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

大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简介《瓶中吹气球》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使用一瓶水和气球,可以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

这个实验适合于3-5岁大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气体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步骤准备材料•一瓶透明的水瓶(约500毫升)•一个普通大小的气球•热水(可使用热水龙头)•冰水(可使用冰块)进行实验1.将热水倒入瓶子中,填满瓶子的1/3。

2.拉伸气球,然后将气球口放在瓶口上,让气球松开。

3.观察气球的变化,气球会膨胀。

4.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让水变凉。

5.再次拉伸气球,然后将气球口放在瓶口上,让气球松开。

6.观察气球的变化,气球会缩小。

解释实验结果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解释气体分子运动的原理。

当水在瓶子里变热时,水分子会更快地运动,同时发生许多碰撞,气体分子也被抛出。

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增大,因此气球膨胀。

当水在瓶中变得更冷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同样气体分子也会减少,空气被压缩,因此气球缩小。

实验的延伸1.进一步探索颜色对热时膨胀率的影响。

用不同颜色的气球进行实验。

比较不同颜色气球的膨胀率,看看颜色和膨胀率之间是否有关系。

2.探索气压对气球膨胀的影响。

使用手泵将气球充满不同程度的气体,再进行实验。

比较不同气压下的气球膨胀率,看看气体的压力和膨胀率之间是否有关系。

3.观察水的沸点和气球膨胀的关系。

比较瓶中的水沸点和气球膨胀的关系。

实验的注意事项1.实验室要维护安全,小朋友们需要在有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实验。

2.监督小朋友们不要将气球放得太紧,以免瓶子破裂。

3.大小和厚度不同的气球,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同。

4.处理热水和冰水时需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手放在水中。

结论通过这个简单又有趣的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学习到关于气球和气体分子运动原理的基本知识。

这个实验还可以培养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在乐趣中学习。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知道碳酸饮料中的气体可以使气球鼓起来。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知道碳酸饮料中的气体可以使气球鼓起来。

2.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气球鼓起来。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气球、吸管、碳酸饮料、剪刀、胶带。

2.环境准备:宽敞的实验室,确保实验安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瓶碳酸饮料,引导幼儿观察瓶内的气体。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有什么特点?”2.探索(1)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3)教师示范实验:将塑料瓶剪开,插入吸管,将碳酸饮料倒入瓶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实践(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

(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观察力得到提高。

3.教师在实验操作中,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实验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等待时间较长。

1.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验。

2.精简讲解内容,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井然,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重点:(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塑料瓶内的气体,并提问:“你们知道这瓶子里面的气体是什么吗?它叫做二氧化碳,我们平时喝的碳酸饮料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气体。

”(2)教师演示气球鼓起来的过程,并解释:“气球鼓起来是因为里面有气体进去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活动:《瓶子吹气球》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活动:《瓶子吹气球》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气球的涨缩与空气压力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瓶子。

2. 准备一些彩纸,用来装饰瓶子。

3. 准备一个计时器,用来记录时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操作:a. 教师示范如何将气球吹鼓,放入瓶子中。

b. 教师邀请幼儿动手操作,将气球吹鼓后放入瓶子中。

3. 观察与讨论: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在瓶子中的变化,询问幼儿的感受。

b. 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气球的涨缩与空气压力的关系。

4. 装饰瓶子:a. 教师分发彩纸,引导幼儿装饰自己的瓶子。

b.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瓶子。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压力现象,并拍照记录。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创作的瓶子装饰作品展示在教室环境中,供大家欣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

2. 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气球的涨缩与空气压力的关系。

3. 在活动延伸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4.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活动步骤: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2. 教师示范如何将气球吹鼓,放入瓶子中。

3. 教师邀请幼儿动手操作,将气球吹鼓后放入瓶子中。

4.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在瓶子中的变化,询问幼儿的感受。

5. 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气球的涨缩与空气压力的关系。

6. 教师分发彩纸,引导幼儿装饰自己的瓶子。

7.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瓶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瓶子吹气球》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瓶子吹气球》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瓶子吹气球》【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球充气原理及气体的流动规律。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空瓶子、气球、吸管、水。

2.实验工具:尺子、计时器。

3.实验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吹气球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1)将水倒入瓶子里面,倒多少需要合适,学生可以尝试几次。

(2)将气球套在瓶口,用吸管往瓶子中吹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3)记录吹气球用时,比较不同组的数据,让学生总结规律。

3.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吹气会让气球充气,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其他实际应用。

4.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5.实验延伸: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不同方法吹气球,比如用扇子、吹风机等。

6.实验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7.材料回收:收集实验用过的材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是一次简单而生动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充气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合作愉快。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设计有待完善:实验过程相对简单,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环节,让学生更加享受实验过程。

2.讲解不够详细:在引入活动中,讲解气球充气原理可以更加具体,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生讨论不够积极:在实验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passively,需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4.实验延伸不够广泛:延伸环节可以设置更多拓展性实验,让学生探索更多科学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我会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设计意图】
本节课属于物质与物体的一节课。

醋和小苏打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在食物当中的材料。

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了解少之更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光顾的地方。

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

及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故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激发探索的欲望和观察能力。

3、感受生活中科学的欢乐。

【教具准备】醋、盐、小苏打、气球、透明瓶子、实验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瓶子吹气球的原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要进行的实验。

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厨房中的调味品,并了解各种调味品的作用。

——请幼儿自己讲解一下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老师也取出实验中的教具,一一介绍名称,请幼儿用说一说、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醋、盐和小苏打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师准备两瓶白醋,一袋盐,一袋小苏打及2个透明玻璃碗。

将盐和白醋及小苏打和白醋分成两组。

请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师:是盐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是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的发生呢?
——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师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不仅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会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示气球)就是可以让气球鼓起来,你们相信吗?激发幼儿兴趣。

3、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在幼儿得出结论之后,进行操作。

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透明的瓶子里,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上,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气球被吹起来了)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被瓶子吹起来呢?
得出结论: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
(1)灭火剂,大凡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3)防腐剂,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衰弱,延长保存期。

贮藏粮食、水果、蔬菜。

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用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4)制冷剂,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致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5)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5、活动延伸
课后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好玩的科学小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