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流体力学基础
热工流体动力学基础

【例】 如图所示,水泵汲入 管的外径为114mm,壁厚为4mm, 压出管的外径为88.5mm,壁厚 为4mm。在汲入管中水的流速 为1.5m/s。求在压出管中水的
流速。
【解】 已知,汲入管的内经D1=114-2×4=106mm,w1=1.5m/s,
D2=88.5-2×4=80.5mm,设在汲入管与压出管之间没有渗漏,
z1pg1 w 2g 12 z2pg2 w 2g22
伯努力方程
不可压缩的理想液体在等温流动过程中, 在管道的任一截面上,流体的静压能、 位能及动能之和是不变的。 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精品课件
(2)实际情况下的伯努力方程 实际流体有粘性,流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能量方程:
z 1g p 1 1 21 2 z 2g p 2 1 2 2 2h L
输入机械能 H e15 (0 10)5 1 2 01 0 .24 (2 7.3 025 3.1 62 7 )50 11.9 7(P 1 7)3 a
精品课件
2.压头间的转换 (1)几何压头和静压头之间的转变
1-1和2-2的伯努力方程:
hg1hs1hg2hs2
因为 hg2(在下)>hg1(在上)
则 hs2<hs1
【解】 1000℃时烟气的密度为: 0(pp0)(T T1 0)
1.399994102 2730.27(k4g/m3) 1013225731000
1000℃时烟气的粘度为:
02T7C 3C2T7332
1.587105(1227 7311377)331 (2277 )32 334.9105(Pas)
精品课件
吸风管内风速
w 1 3 V F 6 1 3 0 4 V 6 0 d 1 2 0 30 4 6 3 9 .1 0 2 0 4 .3 0 2 0 3 .1 0 6 ( m 7 /s ) w 2 3 V F 6 2 3 0 4 V 6 0 d 2 2 0 30 4 6 3 9 .1 0 0 2 4 .4 0 2 0 2 .3 0 0 ( m 5 /s )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1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的一门专门学科。
本章叙述在以后章节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其它基础内容在本科的流体力学或水力学中已作介绍,这里不再叙述。
连续介质与流体物理量连续介质流体和任何物质一样,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与分子之间是不连续而有空隙的。
例如,常温下每立方厘米水中约含有3×1022个水分子,相邻分子间距离约为3×10-8厘米。
因而,从微观结构上说,流体是有空隙的、不连续的介质。
但是,详细研究分子的微观运动不是流体力学的任务,我们所关心的不是个别分子的微观运动,而是大量分子“集体”所显示的特性,也就是所谓的宏观特性或宏观量,这是因为分子间的孔隙与实际所研究的流体尺度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因此,可以设想把所讨论的流体分割成为无数无限小的基元个体,相当于微小的分子集团,称之为流体的“质点”。
从而认为,流体就是由这样的一个紧挨着一个的连续的质点所组成的,没有任何空隙的连续体,即所谓的“连续介质”。
同时认为,流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例如密度、速度、压强和能量等,具有随同位置而连续变化的特性,即视为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
因此,不再从那些永远运动的分子出发,而是在宏观上从质点出发来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可以利用连续函数的分析方法。
长期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利用连续介质假定所得出的有关流体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客观实际是符合的。
所谓流体质点,是指微小体积内所有流体分子的总体,而该微小体积是几何尺寸很小(但远大于分子平均自由行程)但包含足够多分子的特征体积,其宏观特性就是大量分子的统计平均特性,且具有确定性。
流体物理量根据流体连续介质模型,任一时刻流体所在空间的每一点都为相应的流体质点所占据。
流体的物理量是指反映流体宏观特性的物理量,如密度、速度、压强、温度和能量等。
对于流体物理量,如流体质点的密度,可以地定义为微小特征体积内大量数目分子的统计质量除以该特征体积所得的平均值,即VMV V ∆∆=∆→∆'limρ (1-1)式中,M ∆表示体积V ∆中所含流体的质量。
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2-1 密闭容器测压管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h=1.8m,液体密度为850kg/m3, 求液面压强。
解:08509.8 1.814994Pa p gh ρ==⨯⨯=2-2 密闭水箱,压力表测得压强为4900Pa,压力表中心比A 点高0.4米,A 点在液面下1.5m ,液面压强。
解:0()490010009.8(0.4 1.5) 49009800 1.15880PaM B A p p g h h ρ=+-=+⨯⨯-=-⨯=-2-3 水箱形状如图,底部有4个支座。
试求底面上的总压力和四个支座的支座反力,并讨论总压力和支座反力不相等的原因。
解:底面上总压力(内力,与容器内的反作用力平衡)()10009.81333352.8KN P ghA ρ==⨯⨯+⨯⨯=支座反力支座反力(合外力)3312()10009.8(31)274.4KN G g V V ρ=+=⨯⨯+=2-4盛满水的容器顶口装有活塞A ,直径d=0.4m ,容器底直径D=1.0m ,高h=1.8m 。
如活塞上加力为2520N(包括活塞自重)。
求容器底的压强和总压力。
解:压强2252010009.8 1.837.7kPa (0.4)/4G p gh A ρπ=+=+⨯⨯= 总压力 237.71/429.6KN P p A π=⋅=⨯⋅=2-5多管水银测压计用来测水箱中的表面压强。
图中高程单位为m ,试求水面的绝对压强。
解:对1-1等压面02(3.0 1.4)(2.5 1.4)p g p g ρρ+-=+-汞对3-3等压面 2(2.5 1.2)(2.3 1.2)a p g p g ρρ+-=+-汞将两式相加后整理0(2.3 1.2)(2.5 1.4)(2.5 1.2)(3.0 1.4)264.8kPap g g g g ρρρρ=-+-----=汞汞绝对压强 0.0264.8+98=362.8kPa abs a p p p =+=2-6水管A 、B 两点高差h 1=0.2m ,U 形管压差计中水银液面高差h 2=0.2m 。
流体力学课件(全)

Y 1 p 0 y
欧拉平衡方程
Z 1 p 0 z
p p( , T )
t
1 V V T p
1 V V p T
p p(V , T )
1 t T p
p
p
1 p T
V
p y = pn pz = pn
px = p y = pz = pn = p
28/34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1 静压强及其特性 §2 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 §3 压力测量 §4 作用在平面上的静压力 §5 作用在曲面上的静压力 §6 物体在流体中的潜浮原理
29/34
§2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
通过分析静止流体中流体微团的受力,可以建立 起平衡微分方程式,然后通过积分便可得到各种不同 情况下流体静压力的分布规律。 why 因此,首先要建立起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 现在讨论在平衡状态下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应满足 的关系,建立平衡条件下的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
《流体力学》
汪志明教授
5/24
第一章 流体的流动性质
§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2 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 §3 状态方程 §4 传导系数 §5 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
《流体力学》
汪志明教授
6/24
§2 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
虽然流体的真实结构是由分子构成,分子间有一定的孔隙,但流 体力学研究的并不是个别分子微观的运动,而是研究大量分子组成的 宏观流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引起的机械运动。 因此在流体力学中引入连续介质假设:即认为流体质点是微观上 充分大,宏观上充分小的流体微团,它完全充满所占空间,没有孔隙 存在。这就摆脱了复杂的分子运动,而着眼于宏观机械运动。
流体力学ppt

概念引入: 概念引入:
位置水头 :z 压强水头 :p/γ 测压管水头 :z+p/γ=C 同一容器内静止液体中, 同一容器内静止液体中, 测压管水头均相等。 测压管水头均相等。
三、压强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1、表示方法
(1)绝对压强Pj:以绝对真空为零点。 绝对压强P 以绝对真空为零点。 相对压强P 以大气压P 为零点。 (2)相对压强P: 以大气压Pa为零点。 工程中,通常采用相对压强, 可正可负。 工程中,通常采用相对压强,P可正可负。 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的关系: 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的关系:P=Pj–Pa P 为正值时: 称为正压(表压, P为正值时:Pj>Pa,称为正压(表压,即压力表 读数)。 读数)。 为负值时: 称为负压( P为负值时:Pj<Pa,称为负压(负压的绝对值称 真空度,即真空表读数)。 真空度,即真空表读数)。 真空度(只能是正值) 真空度(只能是正值):Pk=Pa-Pj=-P
§1-1 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
一、惯性
定义:惯性是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定义:惯性是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表征惯性的物理量。 质量:表征惯性的物理量。 流体的质量:常以密度来反映。 流体的质量:常以密度来反映。 密度:对于均质流体, 密度:对于均质流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 ρ = m /V ,即: 重度:对于均质流体, 重度:对于均质流体,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受的重 力称为流体的重力密度,简称重度。 力称为流体的重力密度,简称重度。 即:
h= p
γ
一标准大气压: 一标准大气压: 三种压强换算关系: 三种压强换算关系: 压强换算关系
101325 N / m 2 h= = 10.33m 3 9807 N / m
流体基础及管道损耗计算

流体力学基础及流道阻力计算上一层流体基本特性┃流体基本方程式┃风道阻力计算┃粮层阻力计算┃风道中压强分布┃合理选择风机储粮通风是以空气作为介质,通过空气流动调节储粮的生态环境,起着通风降温、干燥去水或调质增湿等多种作用。
由于储粮通风与粮食干燥都是借助空气运动实现的,因此,掌握必要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流体的基本特性(一)流体的物理性质1、粘性因体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会产生与运动相反的摩擦力。
流体也有类似性质,即流体质点间作相对运动时,也会产生力(内摩擦力),这是因为流体具有粘性的缘故,它是造成流体在管道中运动时压力损失的内因。
流体粘性大,动动时克服的内摩擦力就大。
内摩擦力的大小与流体粘性引起的的速度变化梯度、摩擦面、流体的物理性质等因素有关。
2、压缩性流体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即当温度等于定值时,压力上升,体积缩小。
液体的压缩性很小,一般在工程中可忽略不计,而气体的压缩性显著。
当温度为定值时,气体压力(P)与体积(V)成反比,PV=常数。
当气体压力变化不大时,其体积变化也可忽略不计。
如压力增加2940Pa时,气体的体积只减少3%。
储粮通风是常压下进行的,故此可以忽略气体体积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3、流动性与固体物体相比,流体质点间相互作用的内聚力极小,易于流动,没有固定的外形,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只要有极微小的切向力,就可以破坏质点间的相互平衡。
由于流体容易流动,不能承受切力,所以流体的静压力一定垂直于作用面。
(二)气流的压力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存在着两种压力形式,即静压力与动压力,二者之和又称为全压力。
1、静压力H j静压力是气体作用于与其速度相平行的风管壁面上的垂直力,它在管道中对各个方向的作用力都相等。
通常以大气压为零,用相对压力来计算静压力。
在吸管段,静压力小于大气压为负值,在压气管段,静压力大于大气压为正值。
在管壁上开一小孔,用胶管与压力计相接便可测得静压力。
2、动压力H d动压力是气体分子作定向运动时产生的压力,动压力的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其值永远为正值。
流体力学(共64张PPT)

1) 柏努利方程式说明理想流体在管内做稳定流动,没有
外功参加时,任意截面上单位质量流体的总机械能即动能、
位能、静压能之和为一常数,用E表示。
即:1kg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种形式的机
械能却不一定相等,可以相互转换。
2) 对于实际流体,在管路内流动时,应满足:上游截面处的总机械能大于下游截面
p g 1z12 u 1 g 2W g ep g 2z22 u g 2 2g hf
JJ
kgm/s2
m N
流体输送机械对每牛顿流体所做的功
令
HeW ge,
Hf ghf
p g 1z12 u 1 g 2H ep g 2z22 ug 2 2 H f
静压头
位压头
动压头 泵的扬程( 有效压头) 总压头
处的总机械能。
22
3)g式中z各、项 的2u 2物、理 意p 义处于g 某Z 个1 截u 2 1 面2上的p 1流 W 体e本 身g Z 所2具u 有2 22 的 能p 量2 ; hf
We和Σhf: 流体流动过程中所获得或消耗的能量〔能量损失〕;
We:输送设备对单位质量流体所做的有效功;
Ne:单位时间输送设备对流体所做的有效功,即有效功率;
u2 2
u22 2
u12 2
p v p 2 v 2 p 1 v 1
Ug Z 2 u2 pQ eW e
——稳定流动过程的总能量衡算式 18
UgZ 2 u2pQ eW e
2、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式——柏努利方程
1) 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式〔消去△U和Qe 〕
UQ'e vv12pdv热力学第一定律
26
五、柏努利方程应用
三种衡算基准
CFD基础(流体力学)

第1章CFD 基础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计算机模拟获得某种流体在特定条件下的有关信息,实现了用计算机代替试验装置完成“计算试验”,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实际工况模拟仿真的操作平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热能动力、土木水利、汽车工程、铁道、船舶工业、化学工程、流体机械、环境工程等领域。
本章介绍CFD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熟悉CFD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计算时设置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提供参考。
1.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1.1.1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质点(fluid particle):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连续介质(continuum/continuous medium):质点连续地充满所占空间的流体或固体。
连续介质模型(continuum/continuous medium model):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的整个空间的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的一种假设模型:u =u(t,x,y,z)。
1.1.2 流体的性质1. 惯性惯性(fluid inertia)指流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
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密度(density),以r表示,单位为kg/m3。
对于均质流体,设其体积为V,质量为m,则其密度为mρ=(1-1)V对于非均质流体,密度随点而异。
若取包含某点在内的体积V∆,其中质量m∆,则该点密度需要用极限方式表示,即0limV m Vρ∆→∆=∆ (1-2) 2. 压缩性 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变化可引起流体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流体的可压缩性。
压缩性(compressibility)可用体积压缩率k 来量度d /d /d d V V k p pρρ=-= (1-3) 式中:p 为外部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C. Fung(冯元祯):《连续介质力学导论》(第3版中译本)。 ) 笛卡儿张量的介绍本教程够用了!
) 解析或数值手段有局限性 ) 实验验证 实验条件:主要设备和测试手段 ) 风洞、水洞、水槽等 ) 速度、压强、力等定量测量;流场显示 建模、物理分析过程仍离不开理论指导
理论分析是大脑,数值计算、实验是手!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18
Homework: 阅读§1.4 “热力学基础”,不仔细讲授。
Your name
流体力学基础 Elementary Fluid Mechanics
孙德军
Email:dsun@ /~dsun
Tel:3606797 (O)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1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庄礼贤, 尹协远, 马晖扬.《流体力学》, 中国科大出版社 (1991第1版, 2009第2版)
) 流体静力学(fluid statics) ) 流体运动学(kinematics of fluid) ) 流体动力学(fluid dynamics)
研究对象:流体
关系
力
运动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10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流体? 流体的定义(本质属性,概念的内涵):流体不能承 受任意小的剪切外力而不变形,且变形会持续下去。
) 解析求解越来越困难,数值求解取而代之 物理分析
) 总结规律;机理分析 CFD形成的条件
) 模型成熟;计算条件具备 CFD的优点
) 数值求解不能解析求解的问题 ) 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实验条件限制;给出更多细节) ) 减少实验次数,大幅度降低成本(关键)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17
• 非变形固体
) 变形体
• 流体 • 固体:变形固体
中国科大力学系
一般力学 (即动力学和控制)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
工程力学
Lecture 1
二级学科
11
Title goes here
2010-8-31
流体力学的定义
什么是流体力学? 研究流体的宏观机械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关于流体的运动、力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主要参考书 G.K. Batchler. An Introduction to Fluid Dynamics. Cambridge, 1967.
) 中译本:《流体动力学引论》,沈青等译。世界名著,应用数学风格。 吴望一:《流体力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周光炯,严宗毅,许世雄,章克本:《流体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991第1版,2000第2版)
辅导书
沈钧涛,鲍慧芸. 《流体力学习题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电子版图书
超星图书馆等网上图书馆 流体中文网/index.htm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3
Title goes here
Lecture 1
12
3
Your name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
对照:其它变形体力学模型 固体:剪切外力作用下,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内部抗 拒力将阻止其继续变形。
) 只变形,不流动 ) 法向力作用下也会有变形,不能区分流体与固体 ) 变形:弹性、塑性、弹塑性 非流非固 ) 树胶、油漆等;高分子聚合物,双重性质。粘弹,粘塑 ) 现在也有把这些归结为“复杂流体”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5
第一讲 流体和流体力学 Lecture 1 Fluid and Fluid Mechanics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7
Title goes here
2010-8-31
第一章 引论
流体和流体力学 (§1.1) 连续介质假设(§1.2) 笛卡尔张量 (附录一) 应力张量 (§1.3) 热力学基础( §1.4 )
流体力学的学习要点
流体力学的学习要点:四个“基本” 基本(物理)概念 基本原理(物理规律、数学形式) 基本方法 基本流动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科大力学系Lecture 1
19
Title goes here
2010-8-31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实验流体力学 物理学的认识路线:实践-理论-再实践 即使理论模型已知,实验仍十分重要
F.M. Whit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2003 (5th ed.). )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适合工科力学,附光盘。
H. Oertel (ed.). Prandtl–Essentials of Fluid Mechanics. Springer, 2009 (3rd ed.). ) L. Prandtl. 1st ed. in 1942. ) 中译本:《流体力学概论》(1966年郭永怀、陆士嘉译)。工程技术派风格。
2010-8-31
辅导老师
郭志伟 juice@ 王伯福 wbf@ 办公室:西区力学一楼526 电话:3606954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2
教材与参考书
其它世界名著
Sir H. Lamb. Hydrodynamics. Cambridge, 1932 (6th ed., 1st ed. in 1879). ) 中译本:《理论流体动力学》(上下册)。应用数学风格。
L.D. Landau and E.M. Lifshitz. Fluid Mechanics. Pergamon, 1987 (2nd ed.). ) 理论物理教程卷6,第1版有中译本,科大老师翻译。
R. L. Panton. Incompressible Flow.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5 (3rd ed.). ) 适合理科力学,内容较新。
工程科学的概念:技术科学,解决工程中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15
Title goes here
2010-8-31
流体力学的学科特点
流体力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1) 流体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 物理学的一部分。
• 孤立波、混沌(chaos),首先从流体力学研究中发现 • 超流体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4
1
Your name
课程安排
完整流体力学基础理论课程还包括: 理论课:《气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力学》
重点讲前六章,七、八章部分讲授,后四章简介 部分次序可能与教材有变动
习题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 一般每周第一次课交作业
成绩计算 平时占20-30% 闭卷考试占70-80%
) 现代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
• 基本问题:湍流、稳定性等等 • 微细观、多尺度、非线性、远离平衡态 • 学科交叉:与热力学、化学、电磁、生物等交叉
) 数、理、化、天、地、生、力。力学为应用基础。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14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三种研究方法:理论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 理论方法:本课程仅涉及理论流体力学。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6
主要内容
§1.1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力学定义的回顾 流体力学的定义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流体的概念 流体力学的学科特点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流体力学的学习要点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8
2
Your name
力学的定义
回顾:什么是力学? 研究客观实体的宏观机械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 剪切力:与物体表面相切的力;任意小:没有阈值 ) 持续的变形——流动。流体的本质属性是“易流动性”
• 没有变形大小的概念,但有变形快慢的概念:变形(速)率 • 相同剪切力作用下,流体的变形快慢反映的是流体的“粘性”
) 可以承受法向外力的作用,体积弹性(可压缩性)
• 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
中国科大力学系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13
流体力学的学科特点
(2) 流体力学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 航空航天工程(两弹一星、神舟、高超、大飞机。空气动力学) ) 能源工程(石油、天然气等。渗流力学) ) 海洋工程(海洋平台、海洋资源等。水动力学,地球流体力学) ) 船舶工程(航海、探测。水动力学) ) 水利工程(城市供水、灌溉、防洪、水力发电等。水动力学) ) 生物工程(生物流体力学) ) 环境工程(环境流体力学) ) 机械工程(内燃机、MEMS等。流体机械) ) 化学工程(流体混合等) ) 材料工程(晶体生长、电磁流变等)
) 已拓展到细/微观 ) 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的耦合(交叉力学) 力学的三要素
研究对象
关系
力
运动
力学是关于力、运动及其关系的科学:缺少一个要素
中国科大力学系
Lecture 1
9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流体? 气体、液体都是流体:流体概念的外延 流体是力学模型的一种
力学模型 ) 质点、质点系 ) 刚体
建立模型 ) 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数学求解 ) 解析求解越来越困难,独立使用已越来越少
物理分析 ) 总结规律;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