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01天文地理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关:函谷关
三山:蓬莱 方丈 瀛yíng洲 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四渎dú:长江 黄河 淮水
济水 江淮河济为四渎 ——《尔雅》
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
地
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
名 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 在山的南面 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
关于
古诗文
与
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 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 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 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 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 奚疑一语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 所轻视的人
幼时由父亲命名
2 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 于礼貌和尊敬
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长取字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 阐明的作 用;因此又叫表字
白居易:字乐天 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 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乐天知命;故不 忧 ——《易·系辞上》
太阳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叫羲xī和; 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 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 阳
别称:银钩 玉钩 玉弓 弓月 金轮 玉轮 银盘 玉盘 金镜 玉 镜 银兔 玉兔 金蟾 银蟾 蟾宫 桂月 桂轮 桂宫 桂魄 广寒 清 虚 望舒 嫦娥 婵娟等
返回
天文 地理
之 地理
山川关隘ài名
江:长江 河:黄河 山:崤xiáo山
【必修五】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课件(18张PPT)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 也》)
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 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 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古诗与星宿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 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 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 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 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 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危、 室、壁、奎、娄、胃、昴 (mǎo)、毕、觜(zī)、参、 井、鬼、柳、星、张、翼、轸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一、天文地理1、太阳的别称:白驹、金虎、赤乌、阳乌、金乌、金轮、火轮、赤轮、晷景、奔晷、朱曦、曦和、阳明、大明、明光、光朱、曙雀、红日等。
春天的太阳——春晖,夏天的太阳——骄阳。
早晨的太阳——朝阳、朝曦、朝暾、朝光、朝晕、初旭、初景,黄昏的太阳——夕阳、夕曛、残阳、斜阳。
2、月亮的别称: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银盘、玉盘;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魄;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3、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以七、八、九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以十、十一、十二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4、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5、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地或宇宙。
6、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泛指中国(华夏)。
7、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8、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泛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9、山河地理:【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今陕西一带。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化常识》(王⼒)重点知识整理第⼀章天⽂1、五星:太⽩(⾦星)、岁星(⽊星)、⾠星(⽔星)、荧惑(⽕星)、镇星(⼟星)2、古⼈认为各种⾃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们将它们⼈格化,并赋予⼀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师屏翳、云师丰隆、⽇御羲和、⽉御望舒3、七政(七曜):⽇、⽉、⾦、⽊、⽔、⽕、⼟4、五纬:⾦、⽊、⽔、⽕、⼟①⾦星:古⽈明星,⼜名太⽩,因其光⾊银⽩。
⾦星黎明见于东⽅叫启明,黄昏见于西⽅叫长庚②⽊星:古⽈岁星,迳称为岁。
古⼈认为岁星⼗⼆年绕天⼀周③⽔星:⼀名⾠星,并不是指⾏星中的⽔星,⽽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宿)⑤⼟星:古名镇星或填星5、⼆⼗⼋星宿:古⼈先后选择了黄道⾚道附近的⼆⼗⼋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东⽅苍龙七宿⾓亢氐房⼼尾箕北⽅⽞武七宿⽃⽜⼥虚危室壁西⽅⽩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朱雀七宿井⿁柳星张翼轸6、四象:东⽅苍龙、北⽅⽞武(龟蛇)、西⽅⽩虎、南⽅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离于毕”:⽉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星居于⼼宿“太⽩⾷昴”:⾦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喻为参⾠或参商。
⼜因参宿居于西⽅,⼼宿居于东⽅,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区,名⽈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尾箕⽃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衡、开阳、瑶光。
前四组成⽃⾝,古⽈魁;后三组成⽃柄,古⽈杓。
北⽃七星属于⼤熊座北⽃定季节:⽃柄指东,天下皆春;⽃柄指南,天下皆夏;⽃柄指西,天下皆秋;⽃柄指北,天下皆冬12、分野:《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在春秋战国时代,⼈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
中国古代天文地理1

日食甲骨
日食是一种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当月球在绕 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走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 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表面上,位于影子里的观测者便 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这就是日食。 当日食发生时,本来光芒四射的太阳会突然变得 暗淡无光,成为一个暗黑的圆面,星星却出现在白日 的天空,这样的奇特景象,对于不了解其原因的古人 来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自然成为了中国先民们 重点观测的天象。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就 有关于日食的记载。《书经· 胤征篇》记载:“乃季 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失驰,遮人 走……”,描述了夏代仲康元年日食发生的时候人们 惊慌失措的场面。《诗经· 小雅》中还以诗歌的形式 记载着发生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 之”。从我国春秋时期到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前 770年——公元1874年),有记载的日食共985次, 其中年月不符,无日食可考的仅有8次,不及总数的 1%。 日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我国是世界上较 早发现日食周期的国家之一。西汉末年刘歆总结出一 种周期,认为135个月中要发生23次日食。大约从公 元三世纪起我国就能预报日食初亏和复圆的方向,到 了唐代对于日食的预报已经比较准确了。 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日食的记录
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 独特外貌。彗星包括彗发、彗核、彗尾三部分。彗尾是彗星 离太阳近时,彗发变大,太阳风和太阳的辐射压力把彗发的 气体和微尘推开生成的,形状好象一把大扫帚,所以在中国 民间又把彗星叫做“扫帚星”。 中国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拥有世界 上最早、最完整的彗星记录。我国古代称彗星为“星孛”, 《春秋》上记录了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 星:“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 早记录。哈雷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从 鲁文公十四年开始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 雷彗星出现过31次,每次出现,我国都有详细的记录。如 《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 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段记 载的年、月、日数,位置和近代科学家推算的完全相符。到 战国时代,我国对彗星的观测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有画着各种形态的彗星图29幅, 这些彗星的彗尾有宽有窄,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条数也不 等,彗星的头部有的是一个圆圈或圆点,有的是圆圈中心还 有一个小圆点或者圆圈,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彗星 的不同形态,其观测的精确程度就今天来看,也是有科学价 值的。关于彗尾的成因,中国也较早就有了比较正确的解释, 《晋书· 天文志》记载:“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 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 或长或短……”。而欧洲直到十六世纪以前一直误认为彗星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记录 是大气中的一种燃烧现象。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一.天文地理1、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即长江以东。
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14.古今地名大都——————北京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杭州姑苏————————苏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15.地名别称冰城——————哈尔滨花城——————广州蓉城——————成都春城——————昆明雁城——————雁城芙蓉国——————湖南星城————————长沙雾都————————重庆水城————————苏州牡丹城————————洛阳16.(1)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河西:黄河以西。
(2)山东:崤山以东。
(3)关西:函谷关以西。
(4)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5)淮左:淮水东面。
二、纪年纪时纪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古代天文地理知识PPT课件

➢浑象绕极轴转一圈,就是一昼夜, 当太阳处在黄道最北点,离赤道最 远,就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离北 半球最近天气热,这时浑象转一圈 的时间内,太阳有一大半时间在地 上,一小半时间在地下,日出在东 北方,没在西北方,这就是夏至日 白天长、夜晚短的道理。
9
2.如果太阳是绕北极旋转, 日落应呈竖破镜状,缘何 呈横破镜状,太阳绕到北 极以北不可见, 星星绕 到北极以北仍可见到?
3.冬至日道半径是夏至日 道半径的两倍,换句话 说,太阳冬至日一天要 比夏至日多走一倍的路 程,因而太阳周日运动 的速度必须是夏至周日 运动的两倍这也与事实
不符。 10
➢ 汉代杨雄先是相信盖天说,后来提出了 八个问题责难盖天说,这就是有名的“难盖 天八事”,转而相信后来的浑天说。
7
需说明的是,盖天说在古代即受到多人的质疑:
曾子
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 生下首,上首之谓圆, 下首之谓方。如诚天圆 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 揜(掩)。
圆的天怎么能罩住 方形大地呢?
8
1.春分秋分时,日东出西没, 昼夜长短是相等的,而图上 D、C分别表示日出东方、日 没西方,方向差不多,但表 示白天的DC弧,似乎只有圆 周的1/3,据此夜晚将是白天 的两倍,这显与事实不符的。
36°
浑象绕地轴旋转,北 极出地高度为36度, 不管怎么旋转,以北 极为中心半径为36度 范围的星,永远不会 旋转到地下去。
即古人所谓:天 体如弹丸,其势 斜倚
18
太阳处在黄道最 北点,离赤道最 远,就是夏至日
为什么夏天白天长, 夜晚短?
24.14°
农谚:“长顶夏至短 到冬(至)”即指此。
赤道:在浑象南北两极中间过球 心划一垂直南北极轴所在平面的 大圆,此大圆将浑象分为南北两 半球,此大圆即是赤道。
古代文化常识3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 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
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
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
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
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 作“分野”。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牛、斗、女、虚、危、室、壁
奎、娄、胃、昴、毕、觜、参
禹贡九州图
自古以来“中国”的别称
中华
神州 四海
九州
海内 六合
八荒
山河地理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 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今陕西一带。 【河东】【河内】黄河以东的地区, 今山西一带。 【河外】黄河以西以南的地区,今陕 西、河南一带。 【河南】【河北】
河西
河东
河内
称为“三吴”。后来成为指代长江下
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三楚: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 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三秦: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
秦国发源地。公元前207年,秦王子 婴退位,让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
接管秦地,后来,项羽分封章邯为雍
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
就是“三秦”的由来。后世泛称陕西
为“三秦”
三吴:即吴郡、吴兴郡、会稽郡 等三郡辖地,由于这三郡都是从同一
个会稽郡中析置,因此三郡地区被合
【江东】长江下游以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课程
课题: 002天文地理姓名:
一、星宿、星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一颗一颗的星星。
我国古代将分布于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选作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的相对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2.“斗”“牛”均属二十八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律徊于斗牛之间”中、“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3.王勃《膝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4.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常一起出现、一起隐没,故古人常以参商比喻彼此和睦。
“兄弟为参商”指兄弟之间和睦。
()5.《诗经》“七月流火”中的“流”是下行的意思;“火”指大火星,即心宿。
“七月流火”是说农历七月大火星西降,天气越来越热。
()6.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后来用北极星指代皇帝。
()7.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北斗星,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现、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8.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
佛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
()9.轩辕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成了黄帝的代称。
()10.“星变”即星象的异常变化。
古人迷信,认为国家的兴亡、人事的变迁与星变关系密切
()11.“彗孛”指彗星和孛星,古人认为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12.华盖是古星名。
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如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
二、四象、分野
()13.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并把这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14.二十八宿包括东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15.四象中的苍龙象征春季,白虎象征夏季,朱雀象征秋季,玄武象征冬季。
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16.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区分天空中的不同星区,将天上的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17.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中,参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故称“扪参历井”。
()18.古人以星纪、玄枵、娵訾、析木等二十八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国、州的位置,与之相对应。
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三、日月运行
()19.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日有黑子”通常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20.白虹贯日是一种自然现象。
“虹”即彩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虹贯日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21.月亮的别称有桂轮、望舒、广寒、银蟾、金乌、银盘、清虚等。
()22.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義和,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即所谓“日御也”。
()23.黄道是古人想象的月亮运行一周年的轨道。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用以作为趋吉避凶的参考。
()24.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25.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
1.×【解析】"星宿"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颗星的集合。
2.×【解析】"斗""牛"分别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3.√
4.×【解析】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也比喻不和睦。
5.×【解析】"天气越来越热”错。
大火星在农历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夏去秋来,天气应该是越来越凉。
(注意:"七月流火"一词现虽已可以形容天气炎热,但作为古代文化常识,说“天气越来越热"无疑是错误的)
6.√
7.×【解析】“星汉"指银河。
8.×【解析】"佛教认为”错,应是“道教认为"。
9.×【解析】轩辕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人文初祖"黄帝的名字,后借指中华民族。
10.√
11.√
12.×【解析】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13.√
14.×【解析】ニ+八宿包括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自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15.×【解析"白虎象征夏季,朱雀象征秋季”"错,应是白虎象征秋季,朱雀象征夏季。
16.×【解析】"为了区分天空中的不同星区"错。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主要是为了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对应的区域的吉凶。
17.√
18.×【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分野"以十二星次为准,战国以后也有按二十八宿划分的。
题干中所提及的是十二星次分野法。
19.√
20.×【解析】"虹”实际上是“晕"。
21.×【解析】"金鸟”是太阳的别称。
22.√
23.×【解析】黄道是古人想象的太阳运行一周年的轨道。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