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寐的中医治疗
中医经方治疗(不寐)无法入睡

王女士,47岁,广州人
病者自述:病一年有余,心烦不寐,近两月病情加重,彻夜不眠,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眠,服用过安神镇静之剂未有效果。
症状:面色不容,精神萎靡,舌红少津无苔,脉弦数。
诊断:心火上亢,肾阴不济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
方组(潜阳宁神汤)加减
夜交藤,枣仁,远志,柏子仁,茯苓,,生地黄,玄参,牡蛎,代赭石,穿心莲,龙骨加减。
病情恢复:初服6剂,心神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5小时,但仍大便便秘,原方加大黄,继续服7剂。
复诊便畅症减,又服14剂,睡眠6--7小时,症状消失而愈。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瘿,故目不瞑。
临床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
本方用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用龙骨、牡蛎、代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阴。
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达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附加: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百合、五味子;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柴胡、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大黄连的量,。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患者李某,女性,40岁,平时工作繁忙,经常面临压力。
近期出现失眠症状,无法入睡,入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白天精神不振,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和观察舌象,中医医生初步判断为肝郁气滞导致的失眠。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到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失眠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不寐的关键是疏肝理气,调节心脾肾功能。
中医医生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1. 柴胡泻肝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茯苓、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胃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郁气滞。
2. 安神补心汤:黄连、黄芩、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等药物组成,具有镇定安神、养心补脾的作用,可以帮助恢复心脾功能。
患者每天服用上述方剂,每日两剂,早晚空腹服用,每剂煎煮30分钟。
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继续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失眠完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是以调节脏腑功能为基础的。
中药方剂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的,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同时,合理的作息习惯对于治疗不寐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不寐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病因导致的失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失眠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是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合理的作息习惯是治疗失眠的关键。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理解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和原理有所帮助。
如果您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不寐的中医护理

不寐的中医护理不寐的中医护理一、简介1.1 定义不寐是指人在正常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充足睡眠的一种病症。
1.2 病因不寐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情志不遂、脾胃虚弱、肝火上扰等;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1.3 症状不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等。
1.4 中医护理的作用中医护理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整作息等方法,达到治疗不寐的效果。
二、中医护理方案2.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调理等。
2.2 调整饮食根据中医理论,调整饮食也可以帮助治疗不寐。
如避免吃辛辣食物、喝浓茶、饮酒等。
2.3 调节生活习惯调节生活习惯也是治疗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
2.4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不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三、中医经典案例3.1 案例一、张某,女,25岁,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导致不寐。
经中医辨证后,采用针灸和草药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连续3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3.2 案例二、李某,男,40岁,因胃痛、失眠多年。
经中医辨证后,采用针灸和调整饮食的方法进行治疗,连续半年后胃痛缓解,睡眠也逐渐恢复正常。
四、附件附件一、张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附件二、李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保密协议: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个人信息需要得到妥善保密的协议。
5.2 伦理委员会:指负责监督和评估医疗行为符合伦理规范的机构。
5.3 治疗知情同意书: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签署的同意书,详细说明治疗方案和风险。
六、全文结束【附件】附件一、张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病历编号.20210101就诊日期.2021年1月1日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25岁主要症状: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辨证:脾胃虚弱、肝火上扰治疗方案:针灸调理:每周1次,连续3个月草药调理:每日服用,连续3个月疗效评估: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症状缓解。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不足
中医治疗不寐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患者耐心配合 ,对急性发作的患者可能不够适用。
中医辨证治疗不寐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 ,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推广应用。
中医治疗不寐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对医师的技能和 经验要求较高,限制了治疗的普及和推广。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不寐的概述 •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不寐的概述
不寐的定义
01
不寐,也称为失眠,是指长期无 法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的一 种病症。
02
它通常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睡 眠质量差、早醒等症状,影响患 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治疗
总结词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详细描述
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治疗应采用补益心 脾、养血安神的方法。常用药物有人 参、白术、黄芪等,针灸治疗可选取 心俞、脾俞等穴位。
心胆气虚型不寐的治疗
总结词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详细描述
对于心胆气虚型不寐,治疗应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原则 。常用药物有茯神、龙骨、牡蛎等,针灸治疗可选取神门、 胆俞等穴位。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制 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提高 中医辨证治疗不寐的规范化和可重复 性。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中医治疗不 寐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讨不寐的病因 病机及中医辨证治疗的机制,为临床 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辨证 治疗不寐的国际认可和传播,为更多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失眠(不寐)中医治疗失眠特效药

失眠(不寐)失眠是指夜间较长时间不能入睡,或入睡后易醒、早醒,醒后再睡不着,每夜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伴多梦,烦躁,易怒。
西医认为,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一种表现,与精神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失眠是人体大脑皮质细胞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产生兴奋性亢进,而与抑制过程失去平衡的结果。
中医古籍称失眠为“不寐”。
中医认为,不寐的病因是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交阴所致。
用脑过度,焦虑不安,忧郁不畅,饮食不节,七情所伤,都会使人体的阴阳失衡,阳盛阴衰。
要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应着重于脏腑的整体调治,尤其是心、肾、脾、肝的调治。
心主神,心神不安则不寐。
造成心神不安的因素,除了心本身的阴阳失衡外,还与肾、脾、肝的阴阳失衡有关。
心与肾的关系是升降相因,水火互济。
若劳累、房事过度,肾阴耗损,肾水不升,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降,不能下温于肾;心肾不交,心阳独亢而成不寐。
心与脾的关系是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若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脾伤无以生精微,不能上奉于心,心血不足而致心阴亏损,心阳盛于心阴而成不寐。
恼怒伤肝,肝阳偏盛,虚火上炎,心神受扰而成不寐。
过食伤胃,宿食停滞,积为痰热。
痰热阻遏心阴而成不寐。
故中医治疗不寐症的原则是育阴潜阳,补心安神,舒肝解郁,和胃化痰。
下面介绍中医治疗不寐(失眠)的验方。
验方1 补心汤【药物组成】生地黄、玄参、丹参、麦冬各20克,当归、太子参、茯神、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五味子10克。
【主治病证】失眠,烦躁,舌红少津,口干多饮,多汗,时有盗汗,大便结,脉细数。
【方药解析】本方由《摄生秘剖》载的“天王补心丹”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生地黄、玄参、麦冬滋阴壮水;当归、太子参、丹参益气和血。
全方具有滋阴补心、清热和血,恢复人体阴阳平衡功能。
【随症加减】若口苦,烦躁甚,加栀子、夏枯草15克;若梦多,常有梦中惊醒,加龟版、龙骨(均先煎)各30克。
【服用方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上、下午服。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1

睡眠时间不足:
时 间
入睡困难(30’)
问 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
题
少 于 6h, 严 重 者 甚 至 彻 夜 不 寐。
睡眠深度不够:
质
夜间时醒时眠,寐 而不酣,或夜寐梦
Page 38
阴虚火旺型
• 主要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辗转反 侧,心慌健忘, 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 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 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 方药:黄连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导致体内免疫系统损伤,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感冒、易 感染
中国地区有45.4%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每年 因此病间接导致死亡人数数万左右。 据统计,长期失眠者比正常人寿命缩短10年以上,
Page 5
病因病机
饮食 不节
情志 失常
劳逸 失调
损伤 酿生 痰热 胃失
脾胃 痰热 上扰 和降
暴怒伤肝
脏腑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 方药:丹栀逍遥散 (加味逍遥丸 ) 龙胆泻肝丸
磁朱丸 当归芦荟丸(便秘)
Page 26
解郁安神颗粒
功能:舒肝解郁,安神定志 组成:柴胡、大枣、石菖蒲、半夏(制)、白术(炒)、
浮小麦、远志(制)、甘草(炙)、栀 子(炒)、百合、 胆南星、郁金、龙齿、酸枣仁(炒)、茯苓、当归
心神失养 邪扰心神
病性 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
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症临床体会

柴芍龙牡汤治疗不寐症临床体会柴芍龙牡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有柴胡、白芍、龙骨、牡蛎等。
由于其具有安神润燥的作用,因此在中医临床中常被用于治疗不寐症。
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柴芍龙牡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柴芍龙牡汤在治疗不寐症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神作用。
不寐症患者在夜晚难以入眠,长期下去会带来身心的疲惫和不适。
此时,柴芍龙牡汤的作用便得到了充分发挥。
白芍可以舒肝解郁,柴胡可以平肝理气,牡蛎可以润肺安神,龙骨可以安神宁心。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可以让患者神志清醒,精神稳定,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患者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使得患者能够更快的入睡,达到安神的目的。
其次,柴芍龙牡汤还具有补气生血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寐症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足,因此需要通过补气生血来治疗。
柴芍龙牡汤中的牡蛎既可以安神,同时也可以润肺生津,帮助调节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龙骨则可以明目益智,有益于补骨髓生血。
这样一来,柴芍龙牡汤就可以在治疗不寐症的同时,对患者体内的气血进行全面的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另外,柴芍龙牡汤还可以平衡阴阳,调理脏腑。
在中医学中,治疗不寐症通常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身体系统的状况。
例如,如果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不寐症,就需要用药物来治疗胃肠道功能失调。
柴芍龙牡汤中的柴胡可以平肝理气,解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问题;龙骨则可以平衡阴阳,调节患者的身体系统功能。
这样一来,柴芍龙牡汤可以同时具有调节阴阳、平衡脏腑的作用,从而对不寐症起到更加综合的治疗作用。
最后,柴芍龙牡汤还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在治疗不寐症的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例如失眠会导致人体的代谢率下降,从而影响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柴芍龙牡汤中的部分成分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更快地恢复健康。
总之,柴芍龙牡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安神润燥、补气生血、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不寐证的中医治疗

不寐证的中医治疗不寐证,是中医说法,通俗说,就是晚上该睡觉时睡不着觉、失眠。
拿现代医学说,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抑郁证等等,病因不详,属功能性障碍。
敝人最早进入学习时,曾查阅与“寐”相关的“寤”的资料,所谓“寤寐不宁”有日夜不宁、似睡非睡之意。
春秋时期郑庄公寤生,即是其母在恍惚中所生,故其母不喜,后致国乱。
“寐”即睡觉,若有梦,为魂不归藏,虽寐而未得休息,人的"心"系统仍在工作……为了寻找治疗的佳方妙法,我在工余先翻现代官方教材,后查阅古籍名医之论,也看过现代电视台养生节目。
其结果,众说纷纭,兼之本人又无失眠体验,终是不得其理法方药。
言“阳不入阴”、“火水未济"者,只是方向性指导。
"阴虚阳虚"之说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痰火扰心"等等之说,单就失眠而言,本质上与巴甫洛夫神经-条件反射学说无异。
我曾将各家学说用以指导治疗,辨证时,多有狐疑,无论补阴补阳、调胃安神、清热涤痰,疗效都差强人意。
我曾反思自己何以收获不丰,是自己天性愚钝还是学不得法?——愚钝或许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许是学习方向不对。
既然医论于事无补则翻医案,大量的医案或能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新的观点。
于是,翻医案。
翻医案,有个博而广的过程,长话短说。
——《伤寒论》经方体系是我寻找到的中医最贴近临床的学术。
敝人特别推崇胡希恕经方学术思想,认为他是集孙思邈、许叔微、陈修圆、唐容川等诸多历代名医大家思想之大成者。
其次,有关失眠之治,祝味菊温潜之法也是师范。
探究到如今,我对不寐证的认识和治疗,有如下心得。
不寐者,“阳不入阴”,长此以往,阴阳严重失衡,看似不是什么器质性病变之重症,却是诸多重症先兆(包括癌症),因而要引起高度重视。
人是由身、心两大系统构成(参阅敝号内《一图读懂蕴含在<伤寒论>中的中医生理学》)。
心(精、神、魂、魄)系统和身系统(包括人体生物钟等)的异常与环境(包括天气、职业、住所、人际等)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不寐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5-04-08T16:07:30.9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杨丽英
[导读] 下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
杨丽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150056)
【摘要】:探讨不寐患者的中医治疗。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22例不寐患者,对其进行中医治疗方法。
:经我院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20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
: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
【关键词】不寐;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40-02
下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
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消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且常伴有醒后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
久治不愈之不寐,可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中风、头痛、眩晕等病证。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不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69岁,平均年龄42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个月~15年。
重症患者8例,轻症患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1.2.1辨证组方
(1)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黄芩9克,当归9克,柴胡10克,香附9克,牡蛎30克。
(2)清热化痰安神
温胆汤加味半夏10克,陈皮6克,枳实9克,竹茹9克,生姜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黄连6克。
(3)滋阴潜阳,重镇安神
珍珠母丸加减珍珠母30克,当归10克,熟地黄9克,茯苓12克,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黄连6克,龙骨30克。
(4)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六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半夏10克,陈皮9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酸枣仁10克。
(5)益气安神,镇惊定志
安神定志丸加减茯苓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2克,龙骨30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30克,酸枣仁9克。
1.2.2 中成药
(1)安神补心丸每次2克,每日3次。
适用于肝肾阴虚,心神不宁之不寐。
(2)交泰丸每次2~3克,临睡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心肾不交之不寐。
(3)速效枣仁安神胶囊每次1粒,睡前服。
适用于不寐多梦,心神不安。
(4)镇静安眠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适用于心阴不足,虚热上扰之不寐。
1.2.3 单方验方
(1)夜交藤、大枣各60克。
水煎服。
适用于血虚不寐。
(2)生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熟烂后加白糖适量,分2次服。
适用于病后、体虚之虚烦不寐。
(3)茯神15克,生鸡蛋1只。
将茯神煎取浓汁,兑入生鸡蛋,睡前热服。
功能健脾安神定魄。
适用于心悸不寐。
(4)黄花菜50克,洗净、去有毒之花萼,加水500毫升煎煮。
连菜和汤食,每日1剂,连服7剂。
适用于各型不寐。
1.2.4 饮食疗法
(1)金针鸡丝汤金针菜30克,鸡胸肉1块,香菇3只,葱、蒜头、盐各适量,冬粉1束。
将鸡胸肉洗净,撕成鸡丝;香菇泡发,切细丝;冬粉用水洗净泡软。
葱、蒜头先加水煮成汤汁,加入各用料,用文火煮熟,加盐调味。
宜常服。
功能补血安神。
适用于血虚不寐健忘者。
(2)蒸鸽蛋鸽蛋2个,龙眼肉、枸杞子各15克,五味子10克,白糖适量。
将鸽蛋去壳,与各味一同放入碗内,加水蒸熟,调入白糖食之。
适用于肾虚不寐。
(3)龙眼莲子粥龙眼肉50克,莲子30克,大枣3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前四味同置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调入冰糖即可。
每次1碗,每日早、晚各1次。
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之不寐,健忘,心悸等。
(4)莲心饮莲子心3克,淮小麦5克,柏子仁10克。
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饮。
用于心烦不寐,骨蒸劳热。
1.2.5 敷贴法
(1)丹参、远志、硫黄各等份研末,每次取2克,用白酒调糊敷脐,胶布固定,7日换1次。
(2)大黄30克,五味子30克,朱砂2克,珍珠0.5克。
将大黄、五味子共研为细末,过6号筛,再依次与朱砂、珍珠配研为极细末。
每取3克,加鲜竹沥汁调糊,分两等份,敷贴涌泉穴,每晚睡前1次。
敷贴前,先针百会(快速左右捻转法),起针后再针四神聪(提插法),均向前横刺,进针1寸,行针2分钟,行针间隔10分钟,共3次,均带针48小时。
疗程间隔3日。
2.结果
对不寐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22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2例。
3.讨论
不寐治疗应掌握的三个原则:①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
如补益心脾,应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以妨碍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其引火归元的肉桂用量宜轻;益气镇惊,常须健脾,慎用滋阴之剂;疏肝泻热,注意养血柔肝,以示“体阴用阳”之意;清热化痰,不宜选用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之类养血安神药物,以避酸收敛邪之弊。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②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
安神的方法,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惊安神,安神定志等
不同,可随证选用。
③注意精神治疗的作用。
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长期顽固性不寐,临床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有瘀点者,依据古训“顽疾多瘀血”的观点,临床辨证应以瘀论治,常选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宁神。
不寐是指夜寐不安的病证,表现为就寝时难以入寐或时寐时醒,寐后易醒,醒后难寐,甚至彻夜难眠。
其病因多为七情所伤,如肝郁气滞,思虑太过或暴受惊骇,亦或因年迈体虚,久病耗伤,阴血亏少。
其病机主要为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
临床上根据脏腑特点和邪正虚实,可分为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和、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及心胆气虚七类。
治疗虚证以补益肝肾、养血宁心为主,实证以疏肝解郁、化痰清热安神为主。
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情志平和,配合针灸等,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瑞霞;魏兆甫;失眠的用药选择[J];当代医学;2010年03期.
[2]李远旦;罗南洪;郭惠;健脑益智口服液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8期.
[3]钱彦方;失眠证病因及其中医调治[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