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2课领略异域雕塑之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了解现代雕塑的突破与创新,初步认识著名雕塑家。

学习用美术语言评述雕塑的美感、表达欣赏感受,提升对雕塑艺术的认识能力,培养欣赏评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掌握欣赏方法,感受雕塑作品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雕塑作品的观察、研究、评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体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古今中外著名雕塑作品的内涵,并用美术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纸、笔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播放视频《亨利·摩尔》,并请欣赏享利·摩尔的系列作品,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雕塑。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感受其美感。

板书:雕塑之美。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一)认识雕塑1.请学生欣赏中外著名雕塑作品。

思考: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2.雕塑的定义: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如土、胶泥)可刻的(如木、石等)材料,制作出的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雕塑可分为圆雕与浮雕,圆雕是可以供四面欣赏的雕塑,浮雕则只能从一面去欣赏,通常有一个地板为依托。

(二)比较观察欣赏雕塑1.观察发现雕塑的造型美。

课件出示《卢舍那佛头像》、《舞》、《摩西》、《着衣母婴卧像》四幅雕塑作品图片。

(1)启发:同学们,在这些雕塑中,有一尊出自于我国的唐代,表现的是佛教题材,你能找到它吗?(2)追问:你们能从哪儿看出它是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这尊雕塑在造型上有怎样的特点?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板书:造型美。

雕塑之美(教学设计)

雕塑之美(教学设计)
举例:解释秦兵马俑在秦朝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它所反映的秦朝文化特点。
(2)雕塑技法的掌握与应用: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难以掌握雕塑技法,如何运用所学技法表达自己的创意。
举例: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何运用捏、揉、刻画等手法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3)创意与实践相结合:将创意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雕塑(如圆雕、浮雕等),使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以教材中的秦兵马俑为例,讲解圆雕的特点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2)赏析中外著名雕塑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如罗丹的《思想者》、中国的汉画像石等,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评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雕塑的基本概念、分类、赏析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雕塑作品。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创设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雕塑之美。
4.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雕塑制作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雕塑作品。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目录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当代艺术(116)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当代美术(134)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研究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首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雕塑之美教案优质

雕塑之美教案优质

《雕塑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雕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次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在制作实践中发现美和感知生活中的美。

本节课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创作意识.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本学期手工制作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了解雕塑的特点,掌握面塑形体各种表现技法。

表达意图的准切性和独创性及雕塑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1.出示图片:(雕塑作品)2.同学们喜欢图片上的作品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作品,去亲自体验雕塑的制作方法。

(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新授课一、想一想1.出示图片。

(圆雕、浮雕作品)2.提问: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二、动一动1.示范:《天鹅湖》的制作过程a身子 b头部 c 翅膀 d 尾部 e湖水2.提示:a.各部位拼接要牢固;b.考虑稳定性;c. 物象的美观性;3.巡视指导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一、看一看学生欣赏感受雕塑美二、想一想1.学生观察,激发兴趣2.思考交流三、动一动1.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动手的欲望2.学生动手实践四、说一说1.小组交流2.展示汇报五、评一评互评小组《雕塑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雕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次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在制作实践中发现美和感知生活中的美。

本节课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创作意识.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本学期手工制作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了解雕塑的特点,掌握面塑形体各种表现技法。

表达意图的准切性和独创性及雕塑手法的多样性。

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人美版)教学设计: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人美版)教学设计: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说课稿)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说课稿)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探究课题(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

(二) 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艺术之美,进入教学情境,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激发出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一)了解雕塑有关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相关知识:1、什么是“雕塑”,其大致分类是怎样的?2、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教师阐述: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艺术作品在题材、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

今天我们沿着古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一次免费的雕塑艺术之旅,共同探秘雕塑艺术。

(二)欣赏过程第一:古埃及1、播放视频资料《狮身人面像》,并提问:这座雕像为何要塑成“狮身”“人面”的形象?2、学生直观欣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第二:两河流域1、简要欣赏另一只著名的《受伤的狮子》,让学生品位其神态及精神内涵,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概括两河流域雕塑的艺术成就。

第三:古印度1、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案

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课时:1课时课题:外国雕塑撷英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地域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721教学讨论法学生展示教具:电子白板电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国粹,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图)——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最近世界体育界最关注的话题:世界杯:吉祥物狮子goleo)(图)萨夫拉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M长57M,仅头部就有6M高,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提问学生: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呢,它又有什么寓意呢?)关于它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他的头部是按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他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

在古埃及,狮子是人间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

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便成为最好的守门者。

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供奉,他与法老形象结合而成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可见,法拉们把自己和狮子的真实形象与他们渴望的理想境界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后掠走。

第12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教学设计(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12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教学设计(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什么是雕塑?二、外国雕塑作品的发源1、古埃及2、两河流域和古印度3、古希腊4、走进“文艺复兴”5、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五、教学程序设问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乐山有什么好玩的吗?学生:乐山大佛。

师:对啊,前几天老师去了乐山大佛,那真是一件鬼斧神工的雕塑品啊!说到雕塑,那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雕塑分为两大类:浮雕和圆雕。

浮雕就是粘在一个平面上只能从正面去欣赏(自己贴在黑板上黑同学做演示,让同学们记忆更深刻)。

圆雕则是独立于空间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站到讲台前面,展示自己是独立于空间的)。

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1.古埃及雕塑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 埃及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

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

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
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4:价值目标: 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2学情分析
本课选入的外国雕塑作品,注意到了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及文化内涵的不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领会到各民族艺术的特色与特定的文化、宗教之间的联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新课
1、导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

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领略异域雕塑之美
一:教学内容:《领略异域雕塑之美》
二:授课班级:高一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重要雕塑作品及艺术特色。

认识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雕塑形态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探究雕塑艺术美的能力,提高对作品的鉴赏与评述能力,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述、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以开放性、多元化的角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遵循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雕塑形态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通过欣赏不同地域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尊重多元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有所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雕塑代表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六: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图片及相关画册
七: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以外国雕塑的五个时期,以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及古印度、古希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7-19世纪欧洲雕塑为主线,讲授了外国雕塑作品的重要特征及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若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则易形成填鸭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本课课本上所展示的内容是给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应该是如何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方法。

所以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拼图游戏导入的方法带领学生直扣主题并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了由点(一件雕塑作品的拼图游戏)到面(寻找所属地域、时期),又到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赏析)再到面(五个时期的雕塑的各自的艺术风格)而层层展开教学,并将授课内容延伸扩展至近、现代雕塑作品。

以讲述、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的互动式教学,重点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的主要特点及艺术风格,使学生通过了解赏析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的方法,进而探索出如何鉴赏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的方法。

八、本课学习任务:
(1)领会不同地域雕塑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差异。

(2)能分析比较、识别外国雕塑作品的风格、主要特点和时代特征。

(3)探索出如何鉴赏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的方法。

(4)了解近现代雕塑的趋势。

(5)总结概括异域雕塑发展的历程。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拼图游戏”(四人一组,每两小组为一大组,每大组为一个时期的作品,每小组为这一时期的不同作品)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大信封,里面有你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拼图”,现在请大家按照同桌为一小组的分组形式,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拼图游戏的竞赛,看哪一组最快?预备……开始!
拼图游戏结束后,教师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手中拼成的作品,它们属于哪一类美术作品?”(雕塑)
“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外国)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异域雕塑之美”(课件展示课题)
2、新授:
(1)“对号入座”找风格
据老师所知,外国雕塑作品主要分为五大时期:“古埃及雕塑、古代两河流域及古印度雕塑、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7—19世纪欧洲雕塑”。

(教师课件展示五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对号入座”找风格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作品结合老师所展示的雕塑作品,并进行分析比较,为你手中的作品寻找出所属的时期。

(小组讨论1分钟之后进行小组回答)
(注: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对号错误的情况,若其他组同学提出异议,教师应予以及时的肯定。

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去纠缠其所属时期的争辩。


(2)“刨根寻底”学赏析
在刚刚的“对号入座”的过程当中,对某些作品的归属时期存在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大家还不知道该如何去了解一件雕塑作品,下面我们就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为例作深入探讨。

课件展示《垂死的奴隶》设问:
A、你们知道雕塑家们是如何将一块泥巴变成一件雕塑作品的吗?(课件出示雕塑作品制作的步骤图)
B、通过对这件作品的观察你觉得这个人物的身份是什么?(奴隶)
C、刻画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表达了怎样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倍受压迫和奴役的被征服者,他的姿态及其形体的转折,传达出其全部的内心活动,两眼紧闭,似乎不是在迎接死亡,好象在休息。

他那安详的脸上,没有垂死挣扎的痕迹,也没有因痛苦而造成的痉挛,却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平静与陶醉,仿佛是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

他左手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前,好象刚刚经历了严酷的折磨,精疲力尽,正进入一种解脱状态,死亡的悲哀已转化为使灵魂解脱的祥和。


D、仔细观察作品的质感,思考作者在雕刻时所使用的表现方法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手法将奴隶的形体塑造得优美而典雅,刀法细腻流畅,线条起伏分明,坚硬的大理石被雕琢得细腻光洁,令人感受到肌肤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人体的脉搏)。

E、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作者对苦难深重的奴隶命运的同情)
F、你知道这件优秀的作品时谁创作的吗?
(雕塑作品《垂死的奴隶》是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1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

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

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好,现在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米开朗基罗的系列代表作品。

(课件展示代表作品)
小结: 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以写实的手法,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象具有强烈的力度感,引领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主流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是在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它更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

(3)“深入探究”式小结
我们由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代表大概了解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征,现在请大家重新拿出手中的雕塑作品,并对比课件中的作品,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方法以完成表格的形式探究出其他四个时期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与时代特点,(课件出示表格,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最后老师作简要评
不灭,为了使灵魂在“来世”永生,除了要保护好人的遗体(木乃伊)之外,还必须雕塑与真人相像的雕塑作为替代品,因此,埃及的雕塑艺术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古埃及人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美)
B、两河流域:以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为主(课件展示,说明浮雕与圆雕的区别?)
古印度: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宗教造像表达本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和思想情绪。

既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又体现出东方唯美主义特征。

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佛教雕塑艺术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C、古希腊:借生活中具有完美体态和旺盛生命力的青年男女裸体形象,表现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及健美的运动员,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容貌端庄,反
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

(古希腊人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美)
D、17—19世纪欧洲雕塑:雕塑题材得到了拓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如吕德、贝贝尼等艺术家的作品中都能够通过静态人物雕像来表现戏剧化的情节,使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装饰意味。

3、总结与拓展:
今天我们系统的了解了外国雕塑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特色,老师教给大家的是赏析雕塑作品的方法,但是在这五个时期里及外国的其他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还有大量的优秀雕塑作品没有时间具体展开,关于雕塑的类别、题材、材料、表现手法及功能等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创造出具有鲜明艺术特点的优秀雕塑作品,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灵活运用老师教给你们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多关注雕塑,了解雕塑并进行探究性学习,并认真记录相关资料。

推荐书目:《世界雕塑史》[美]H.科尔宾斯基等著,严摩肯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4、课后作业:以某件雕塑作品或某时期的雕塑作品、雕塑家为线索完成一个10页的ppt文稿或向大家讲述其中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