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基本规范

合集下载

体格检查规范(2016考试综合版)

体格检查规范(2016考试综合版)

体格检查规范一、操作前:●准备器具: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软尺、直尺、手电筒、消毒棉签、压舌板、标记笔等。

●患者多取仰卧位。

医师步人病房,站在患者右侧,向患者问候,并作自我介绍,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希望患者予以配合,通过简短的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感,并了解患者的应答和言语状况。

●洗手二、生命体征的测定1、体温测量体温,腋温5分钟2、脉搏3、呼吸●检查脉搏时右手指并拢,以示指、中指和环指指腹平放在病人右手桡动脉近手腕处,至少计数30秒脉搏搏动次数。

同时观察病人呼吸,计算胸廓起伏频率,计数30秒。

龙华备注:两侧均须触诊以作比较。

先左后右。

(建议做)●龙华备注:注意脉诊指法: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同时观察寸、关、尺部脉象。

表述:脉搏1分钟次,××脉。

呼吸1分钟次。

4、血压●病人应保持安静、测量前应休息五分钟以上,测量前30分钟禁止吸烟饮咖啡等,排空膀胱。

●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水银柱是否与0点平齐。

操作时表述说明:水银柱与0点平齐。

●肘部与心脏右心房放在同一水平(坐位时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患者裸露右上臂并外展45°,束带褶理平顺整齐,下缘应距肘 2 —3cm ,应松紧适宜,一般以伸进一指为宜。

橡皮带不应褶叠。

操作时表述说明:暴露右上臂并外展45度,束带下缘应距肘 2-3cm,松紧以伸进一指为宜。

●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体件臵于肱动脉上,不宜将体件塞在袖带下,轻压听诊器体件。

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待动脉音消失再继续注气使水银柱再升高 20—30 毫米汞柱左右,开始缓慢(2—6mmHg/s)放气,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水银柱所表示之刻度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使水银柱继续下降,待音调突然明显消失时即是舒张压(个别声音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值作为舒张压并加以注明)。

临床体格检查规范

临床体格检查规范

临床体格检查规范引言临床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的过程,通过观察、触摸、听及询问等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体格检查的规范步骤,以建立一个标准的检查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格检查之前,医生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准备充足的时间,避免仓促检查。

2. 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3. 选取合适的检查环境,确保患者的隐私。

4. 准备必要的器具和设备,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

检查步骤临床体格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数据确认医生应该首先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与病历上的信息一致。

2. 体格检查准备医生应该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

医生还应该提醒患者脱掉上衣,保持舒适。

3. 观察检查医生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貌、姿势、行走方式等,注意有无异常表现,如面色苍白、体重变化等。

医生应该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仔细检查,包括皮肤颜色、潮湿度、温度、紧张度等,同时注意有无瘀斑、疱疹等皮肤病变。

5. 头颈部检查医生应该检查患者的头颅外形、头发情况,观察有无明显畸形、肿块等异常。

对颈部进行触诊,检查甲状腺、淋巴结、颈动脉搏动等。

6. 呼吸系统检查医生应该通过听诊器对患者的呼吸音进行仔细听诊,注意有无异常音,同时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7. 心血管系统检查医生应该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注意脉率、强度、节律等,并通过听诊器对心脏进行仔细听诊,注意有无心音异常。

8. 腹部检查医生应该通过触诊检查患者的腹部,注意有无压痛、包块等异常。

同时还应注意腹壁肌肉紧张度、肠鸣音等。

9.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应该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检查,包括肌力、感觉、反射等方面。

通过测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10. 上肢检查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上肢进行检查,包括肢体活动度、肌力、肢端温度等,观察有无畸形、肿胀等异常。

临床体格检查(详解)

临床体格检查(详解)
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左甲状腺Ⅲ度肿大,可闻及收缩期动脉杂音)
3)听诊(无甲状腺肿大可不做)
如果触及肿大的甲状腺,将听诊器的体件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4、气管
将示、环指分别放在两侧胸锁关节上,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与示、环指间距离,判断有否气管移位。
气管居中。(向左/右偏移)
双侧胸廓活动度一致。
语音震颤
将双手掌置于被检查者胸部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以排除两手感觉的误差。检查上、中、下三部位,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双侧语颤一致。【(左/右侧)语颤(增强/减弱)】
胸膜摩擦感
双手掌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侧部,嘱其深吸气,触诊胸膜摩擦感。
嘱被检者眼球随检查者示指水平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眼球震颤。(先左后右)
眼球无突出或下陷。眼球运动正常(左眼球向内上运动受限)。无眼球震颤。
3、耳
耳廓
检查耳廓有无畸形、结节或触痛。先左后右。
耳廓(有/无畸形、结节或触痛)。
外耳道(双手)
请被检者头部转向右侧,将左手拇指、中指和环指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右手持手电,观察外耳道的皮肤及有无溢液。先左后右。
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迟钝/消失)。
调节、辐凑反射
嘱被检者注视lm以外的示指,然后将示指较快地向鼻梁方向移动至距眼球约20cm处,观察两侧瞳孔变化,即调节反射。再将lm外的示指缓慢移近,观察两侧眼球的内聚,称为辐辏反射。
调节、辐辏反射(存在/消失)。
7)眼球外形与运动
(水平震颤)
观察眼球的外形有否突出或下陷。检查者伸右臂,竖示指,距受检者左眼前约30~40cm处。嘱被检者注视示指的移动,并告之勿转动头部,可用左手固定被检者头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观察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同法检查右侧眼球运动。

体格检查规范化描述

体格检查规范化描述

体格检查1 胸廓和肺部体检(前面)“您好,我是您的床位医生,我姓x,现在来给您进行一下胸廓及肺部的简要体检。

我的手已经洗过了,请您保持平卧位,配合检查,谢谢。

”为患者宽衣。

望:解开患者上衣,注视患者胸廓。

“胸廓对称,无局部隆起或塌陷。

无色素沉着,无疤痕,无瘀点瘀斑。

无静脉曲张."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胸廓前后、左右两侧.“胸廓前后径比左右径为1:1.5,无鸡胸,无漏斗胸。

"蹲下,视线齐平患者胸廓,看满半分钟。

“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频率为16次/分,节律齐。

无呼吸“三凹征"”触:检查前请搓手.右手食指、无名指至于气管两侧,触气管。

“气管居中。

”双手轻轻按压患者胸壁。

“无握雪感及皮下捻发感。

”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

“请深呼吸,双侧胸廓扩张度一致"。

左右手掌尺侧缘置于患者胸壁对称部位,嘱患者发一长音,自上而下比较相应部位语颤异同。

“当我将手放到您胸壁上时请您说一。

触觉语颤正常.”双手掌置于患者胸壁对称处,自上而下,嘱患者深呼吸。

“请深呼吸,无胸膜摩擦感。

”叩:直接叩诊,自上而下。

间接叩诊,自第二肋开始,每一肋左两下右两下,依次叩到两侧浊音界。

“叩诊全肺呈清音。

”叩肺上界,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扣向外侧,直至变为浊音。

“叩诊肺上界,肺尖宽度为5cm。

”叩肺下界,自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往下叩,叩至浊音界。

其次检查侧胸壁肺下界,嘱患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沿腋中线叩诊,向下检查至肋缘。

“肺下界在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

"肺下界移动度,平静呼吸时,于锁骨中线上叩出肺下界位置,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的同时,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最低点;再嘱患者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为肺下界最高点。

“肺下界移动度为锁骨中线上6—8cm”听:用手搓听诊器后再开始听诊。

听气管处。

技能大赛临床全身体格检查规范

技能大赛临床全身体格检查规范

临床全身xx规范全身体格检查是临床各科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体检顺序可打破各系统的界限,按照测量生命体征和一般检查→头颈部→前胸(胸部、肺、心)→后胸(脊柱及肾区压、叩)→腹部(含腹壁反射)→肛门、直肠、生殖器→上肢(肌力、腱反射、Hoffmann征)→下肢(关节、各种神经反射及病理反射)。

按此顺序,卧位患者只需起坐一次,坐位患者也只需躺下一次便可完成。

检查项目及评分标准如下:一、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

站在患者右侧,向患者问候,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

把体温表放左腋窝深处紧贴皮肤10分钟。

(0.5)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

(0.5)4、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计数30秒。

(0.5)5、测量右上臂血压。

观察水银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

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

测量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3.0)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查者发育、营养、体形、面容表情和体位。

(0.5)二、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隆结膜、球结膜,先左后右。

(0.5)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0.5)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

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六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

(0.5)14、检查集合反射。

(0.5)15、检查角膜反射。

清醒患者不查此项。

(0.5)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

(0.5)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

(0.5)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0.5)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体格检查标准操作规范

体格检查标准操作规范

体格检查标准操作规范1. 序言本操作规范旨在为体格检查提供准确的标准,确保操作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通过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操作,可以减少误判和错误诊断的可能性,提高体格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2. 检查工具准备* 确保所有必要的检查工具齐全,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 检查工具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有损坏或需要更换的工具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所有检查工具应经过正确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3. 检查操作步骤3.1 准备与沟通* 与被检查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并尊重被检查者的隐私和权益;* 确保被检查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如需要调整,应得到被检查者的同意;* 全面记录被检查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如年龄、性别、病症等。

3.2 视觉检查* 进行外观检查时,应仔细观察被检查者的整体外貌,包括面色、体态、皮肤等;* 针对特定器官或部位的检查,应充分展示并观察,如眼睛、耳朵、口腔等。

3.3 触觉检查* 结合观察和触摸,进行器官和部位的检查,如胸部、腹部、头部等;* 检查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力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不适和伤害。

3.4 听诊检查* 使用听诊器进行心肺听诊检查时,应先确认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仔细记录和描述异常的具体表现。

3.5 血压测量* 准确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包括正确佩戴袖带、定位测压点等;* 测量结果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和记录。

3.6 体温测量* 使用适当的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4. 检查结果记录* 在检查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包括观察、触摸、听诊、血压和体温等;* 记录应包括必要的定量和定性信息,如数值、描述和异常情况等;* 结果记录应清晰、准确,并且易于查阅和理解。

以上为体格检查标准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上规范,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一般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中的一般检查内容及其评分标准。

一、外观检查1.1 仪表端庄:患者是否仪表端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1.2 体态协调:患者的体态是否协调,是否有明显的畸形或不正常姿势。

1.3 皮肤状况: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有异常色素沉着、疹子、瘀斑等。

二、一般情况检查2.1 意识状态: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反应是否迟钝。

2.2 精神状态: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否表现出异常情绪波动。

2.3 体温测量:测量患者的体温,是否存在发热或低热情况。

三、生命体征检查3.1 脉搏:测量患者的脉搏,包括心率、节律和强度。

3.2 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呼吸困难。

3.3 血压: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四、头颈部检查4.1 头部外观:检查患者头部的外观,是否有头皮疾病或外伤。

4.2 颈部活动度:检查患者颈部的活动度,是否有僵硬或疼痛。

4.3 淋巴结:触诊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肿大或压痛。

五、胸部检查5.1 胸廓形态:观察患者胸廓的形态,是否对称和正常。

5.2 呼吸音:听取患者胸部呼吸音,是否清晰和对称。

5.3 心音:听取患者心音,包括心率和心音是否有异常。

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身体格检查规范以及评分标准

全身体格检查规范以及评分标准

一、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

站在病人右侧, 自我介绍,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

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

比较双侧。

[0.5]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

[0.5]5.测量右上臂血压。

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 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

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

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3.0]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0.5]二、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

[0.5]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0.5]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

示指按水平向外-> 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

[0.5]14.检查调节反射。

[0.5]15.检查辐辏反射。

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

[0.5]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

[0.5]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

[0.5]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0.5]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三、颈部[8.0]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 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

[0.5]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

[2.5]颈后三角: 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检查基本规范【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1、检查者要仪表端庄、医容整洁、态度和蔼,检查过程中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要有较强的爱伤观念,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进行体格检查时根据需要进行系统查体或重点查体,检查方法规范,手法正确、熟练、轻柔。

一般站于受检者的右侧,主要用右手进行检查。

3、检查室内应温暖、光线充足,以便受检者可以充分地暴露检查部位。

4、检查时如需要,应指导受检者进行良好的配合,并注意观察受检者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反应。

检查时如出现疼痛不适,应注意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并进行合适的说明和安抚。

对于病情严重而无法很好配合的受检者,应根据情况尽量选择不给受检者造成痛苦的检查方法。

5、体格检查一般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全面,尽量避免遗漏。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1、一般检查及生命特征2、头颈部3、前侧胸部、背部4、腹部5、上、下肢6、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7、神经系统【检查步骤】一、一般检查1、器具齐备。

常用器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听诊锤,直尺、软尺、标记笔和消毒棉签。

向受检者问候,如无特殊说明,体检时受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受检者右侧,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并当着受检者的面洗手。

2、测量体温。

一般采用腋测法。

测量前受检者应安静休息30分钟并擦干腋窝。

测量时需将水银汞柱甩至35度以下,并避免影响温度的因素,如温度计附近有冷热物体,测前用热水漱口,热毛巾擦拭腋部等。

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上臂紧贴胸壁夹紧温度计,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度。

3、检查脉搏。

食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平放于右侧桡动脉近腕部,至少计数30秒,注意脉搏速率、节律、强弱、紧张度、有无特殊脉搏等,必要时两侧对比。

正常人60~100次/分,节律匀齐。

4、观察受检者呼吸频率,观察胸廓运动。

观察胸廊运动,至少计数30秒。

注意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

正常人呼吸运动均匀,两侧对称,16~18次/分,呼吸脉搏之比约1:4。

5、测量血压(袖带加压法)。

受检者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位或坐位,被测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相平(坐位平第四肋间、卧位平腋中线)。

打开血压计开关,水银柱液平面应在零点。

袖带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皮肤缚于上臂,松紧适度(能伸进一指为宜),袖带下缘在肘弯横纹上2~3cm。

检查者在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轻压体件与皮肤紧密接触,但不可压得过重,不得与袖带接触。

然后向袖带内充气,待听诊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使汞柱以2mm/s下降,听到第一次声响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的数值为舒张压。

若测量时声响突然变弱的压力和声音消失时测定的压力相差超过10mmHg,则记录第三个压力数值,收缩压/变调时压/舒张压。

间歇1分钟,用同样方法再测定1次,取最低值。

遇到高血压或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者,应测量四肢血压。

下肢血压多选腘动脉,测量时患者仰卧位,采用宽袖带血压计测量。

结束时向右倾斜血压计,使汞柱内水银进入水银槽,关闭开关,整理好袖带。

血压正常值:90~135/60~90mmHg。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至35度以下,放入盘中。

7、观察受检者的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发育:一般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包括:两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头部的长度为身高1/7~1/8。

营养状态:一般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最简便迅速的检查方法是观察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

面容与表情:健康人表情自然,神态安怡。

患病后常出现痛苦、忧虑或疲惫的面容。

意识状态:法一般采用问诊,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其思维、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等。

二、头部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小儿应注意囟门闭合情况。

头颅的检查应注意大小、外形与活动情况。

头颅的大小以头围来衡量,测量时用软尺自眉间绕至颅后,通过枕骨粗隆绕头一周。

9、触诊头颅有无压痛、包块及损伤等。

10、观察眉毛有无脱落,眼睑有无水肿、下垂,分别翻转上、下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有无水肿、充血、苍白、出血点和滤泡颗粒,巩膜有无黄染,角膜有无浑浊、疤痕、溃疡、云翳等。

一般先左后右。

翻转上眼睑手法:嘱受检者向下看,检查者右手食指、拇指捏住左上睑中部下缘轻轻向下牵拉,食指压迫睑板上缘,配合拇指向上捻转,提起上睑中部的边缘,使眼睑翻转复原。

同法检查右眼。

下眼睑检查法:双手拇指置于下睑中部,嘱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牵拉下睑边缘。

11、观察眼球的外形有无突出或凹陷、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令患者眼向前看,遮右眼,光源自侧方迅速照射左侧瞳孔,观察左侧瞳孔是否缩小,为直接对光反射。

移开光源,用手隔开双眼,再次用光源直接照射左侧瞳孔,并观察右侧瞳孔是否缩小,为间接对光反射。

同法检查右侧瞳孔的直接、间接对光反射。

正常人瞳孔直径为3~4cm,两侧等大等圆。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

左手固定头部,右手示指距离受检者左眼30~40cm,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 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观察患者有无运动障碍和震颤。

同法检查右眼运动。

14、检查调节反射。

右手食指自1米外,以较快的速度移向患者眼前20cm处,观察瞳孔是否缩小,以“灵敏”、“迟钝”、“消失”记录。

15、检查辐辏反射、角膜反射。

清醒受检者不查角膜反射。

辐辏反射:食指自1米以外缓慢移向患者眼前20cm处,观察两侧眼球是否内向聚合。

角膜反射:用右手拿棉签,用细毛尖端从侧方轻轻触及角膜边缘,观察两侧眼睑是否立即闭合。

用“存在”、“消失”记录。

16、检查耳廓,有无畸形、结节、或压痛,观察外耳道的皮肤及有无溢液,检查乳突有无压痛,先左后右。

左侧外耳道检查手法:请受检者头部转向右侧,将左手拇指放在耳屏前方向前牵拉,右手中指和环指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拇指和食指持手电筒。

17、检查鼻部外形和皮肤;观察鼻前庭和鼻腔,左手拇指将鼻尖向上推,借助手电光观察,注意有无鼻中隔偏曲、出血、鼻道阻塞等;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嘱受检者呼吸,检查两侧鼻通气情况。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用双手固定于受检者的两颞部,将拇指至于框上缘内侧同时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

将手下移,先用右手拇指置于受检者鼻根部与左眼内眦之间,向后内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接着用左手拇指压鼻根部与右眼内眦之间,向后上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再将两手下移,拇指置于颧部,同时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

19、观察口唇色泽,有无疱疹、口角糜烂等;取手电筒和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轻轻压迫牙龈,注意有无出血和溢脓。

嘱患者张大口并发“a”音,手持压舌板的后1/3,在舌前2/3和舌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借助手电观察扁桃体、咽后壁、软腭、软腭弓、悬雍垂,注意有无粘膜充血、出血、红肿淋巴滤泡增生等;对增大的扁桃体应分度,并注意有无分泌物。

请受检者伸舌,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三、颈部20、颈部视诊。

解开衣领,充分暴露颈部。

观察颈部皮肤,有无颈静脉怒张、搏动和颈动脉搏动,先左后右。

观察甲状腺是否突出、对称。

颈静脉:视诊正常人颈外静脉充盈水平限于锁骨上缘到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取30~45度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为颈静脉怒张。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左颌下→颏下→右颌下→锁骨上窝。

具体方法:用双手滑动触诊耳前,耳后,乳突取淋巴结。

请受检者将头转向右侧,用右手触诊枕骨下区的枕后淋巴结。

头部还原,检查者双手指尖在颈后三角区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翻掌,用双手在颈前三角区,先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然后让受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左手扶住头部,右手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

同法触摸右侧颈部淋巴结。

请受检者头部向前屈,用双手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深部,检查锁骨上淋巴结。

检查时注意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有无压痛、粘连、有无红肿、疤痕、瘘管等。

颈部淋巴结触诊22、触诊甲状腺峡部和左右叶。

峡部触诊:右手拇指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

左右叶触诊: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侧轻推,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轻推,右手拇指在气管旁滑动触摸,请受检者吞咽,检查甲状腺的轮廓大小及表面情况,有无肿块和震颤。

同法检查甲状腺右叶。

甲状腺前面触诊法甲状腺后面触诊法23、触诊气管位置。

头部自然直立,食指、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中指置于气管上由上向下滑动,判断气管有无移位。

24、听诊颈部血管性杂音,先左后右。

若甲状腺肿大,须将听诊器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注意有无连续性静脉“嗡鸣音”或收缩期杂音。

25、测试颈项强直。

去枕平卧,下肢自然伸直,颈部放松。

左手托住受检者枕部,右手放在其胸前,左手使受检者头部作被动屈颈动作,测试颈部肌肉抵抗力,观察有无颈项强直;再次快速曲颈,同时观察两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如有屈曲为Brudzinski征阳性。

测试颈项强直四、前胸部和肺部26、胸部视诊。

暴露胸部,观察前胸部皮肤,胸壁静脉有无曲张;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注意其类型、频率、节律以及深度;肋间隙宽度;蹲下观察胸廓外形有无异常;视诊两侧乳房、乳头位置、大小和对称性。

27、触诊腋窝淋巴结。

先检查左侧,检查者左手扶着受检者左前臂,屈肘外展抬高约45度,然后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手臂放下靠拢身体,由浅入深滑动触诊。

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壁、内侧壁、前壁。

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指和四指的配合。

再翻掌向外,触诊腋窝外侧壁。

左手检查右腋窝淋巴结,方法同前。

触诊腋窝淋巴结28、触诊胸廓。

双手按压胸廓两侧了解胸廓的弹性,用手掌分别触压胸廓左右上、中、下三个部位,检查皮下气肿、胸壁压痛;用拇指按压胸骨柄和胸骨体的中、下部检查有无胸骨压痛。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乳头,由浅入深,旋转滑动触诊,以触及肋骨而不引起疼痛为度,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检查乳头、乳晕。

用拇指和食指同时轻压乳头两侧对称部位,注意有无硬结、分泌物。

29、检查胸廓扩张度。

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

然后嘱受检者作深呼吸动作,比较双手移动度是否一致。

30、触诊语音震颤。

将双手掌置于受检者胸部上、中、下三部位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交换检查,以排除双手感觉的误差。

比较两侧相应部位,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