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修辞法

合集下载

【学海泛舟】俞思义︱矛盾修辞法

【学海泛舟】俞思义︱矛盾修辞法

【学海泛⾈】俞思义︱⽭盾修辞法⽭盾修辞法作者:俞思义2017年2⽉4⽇《参考消息》说,美国作家凯西·佩鲁茨在他的《新年快乐》⼀⽂中提出了⽭盾修辞法(Oxymoron)。

他说⽭盾修辞法往往由⼀个形容词和⼀个名词构成。

⽐如“虚拟现实”、“活死⼈”、“公开的秘密”、“被动攻击”、“震⽿欲聋的沉默”、“甜蜜的悲伤”。

他还列举了影⽚《毕业⽣》中插曲“寂静这声”刻画了⼈与⼈沟通的困境;英国诗⼈威尔弗雷德·欧⽂形容⼠兵上战场前的⾯容是“惨谈的欢欣”。

他甚⾄认为“和平部队”“说唱⾳乐”等也属于这⼀类型。

实际上,⽭盾修辞法源⾃17世纪中期的古希腊,意为“明显的荒谬”。

《新⽜津英语词典》把⽭盾修辞法定义为:“两个截然相反的词组连在⼀起的修饰格”。

⽭盾修辞法是⽤两种不相调和,甚⾄截然相反的词语来形容⼀件事物,起到⼀种强烈的修辞效果,使得所表达的语义更强烈。

由于这种修辞格往往能造成⼀种“出⼈意外的,引⼈⼊胜的”效果,因此,它的使⽤频率,特别在⽂学作品中是相当⾼的。

英国著名语⾔学家G.N Leech在《英语诗歌的语⾔学指南》⼀书中对⽭盾修辞法作出了进⼀步的阐释:“这种修辞⼿法语义上看来不符合逻辑,但实际上这样的组合却能达到其他修辞⼿法没有的语⾔效果。

”有⼈认为⽭盾修饰法:从哲学上讲,是对⽴的统⼀;从艺术上讲,更具渲染⼒。

⽤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

例如《赠⽇本⼥郎》:最是那⼀低头的温柔,像⼀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声珍重,道⼀声珍重,那⼀声珍重⾥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徐志摩于1924年陪泰⼽尔游历⽇本时写的长诗《沙扬娜拉⼗⼋⾸》中的最后⼀⾸。

诗末尾的“甜蜜的忧愁”就是运⽤了⽭盾修辞法。

“甜蜜”的是情深意长,⽽“忧愁”的是从此再难见⾯。

悠悠离愁,万种风情,纠结在⼀起,令⼈回味⽆穷。

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说《嘉莉妹妹》中有句话:这时是⼀⽚听得见的寂静,连⼈声听起来都是异样的。

矛盾修辞

矛盾修辞
亲) 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恨灰
中燃起了爱火融融)
In the thought there was a bitter sweetness. 想到这里,她是甜中带苦,苦中有甜。
I fear and hope, I burn and freeze like ice. 我恐惧,但也怀有希望;我燃烧,但也冻得象冰一样。
4、矛盾修饰法的语义关系
a) 交融 两词意义难分主从,交错融合,即所谓“你中有 我,
我中有你”。如:
a desperate longing 令人绝望的渴望 bitter sweet meomories 痛苦而甜蜜的 回忆
b) 反衬
修饰词从反面衬托、突出被修饰词的语义,以 此烘托人所处的某个特定的环境或状态,使人耳 目一新。如:
an honest thief 诚实的贼 an assiduous truant 勤奋好学的逃学者
d) 深化
被修饰词反映的是表层的东西,而修饰词反映 的却是深层的东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表现 出人或事物的实质。这种语义关系在词语构成方 式上有个明显的特点,即修饰词由被修饰词加反 义后缀而成。如:
eg:Beautiful tyrant !Fiend angelical!Dovefeather’d raven! Wolvish-ravening lamb!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美丽的暴 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 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覆着丑恶的实 质!) -----Shakespears:Romeo and Juliet
There was an audible stillness, in which the common voice sounded strange.

矛盾修辞手法举例

矛盾修辞手法举例

矛盾修辞手法举例
矛盾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使用矛盾、反语、反转等手法来产生矛盾、反差、出人意料等效果,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下面介绍几种矛盾修辞手法的例子。

1. 反语:指说话人本意与语言表达相反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如,“我这么笨,怎么可能做得好呢?”这里的“笨”,实际上是强调自己的聪明。

2. 反转:指改变原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达到突出表达的目的。

比如,“虽然他年纪轻轻就一事无成,但他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这里的反转是从否定转向了肯定。

3. 矛盾重叠:指在同一语句中使用两个或以上的矛盾修辞手法。

比如,“他的言语简短却言之有物。

”这里既有简短的矛盾,也有言之有物的矛盾,增强表达的艺术性。

4. 反衬:指通过对比来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

比如,“她那么年轻,却有着成熟的思想。

”这里通过年轻和成熟的对比,突出了她的思想。

总之,矛盾修辞手法是一种增强表达艺术性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印象深刻。

- 1 -。

浅析矛盾修辞法

浅析矛盾修辞法

分析矛盾修辞法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在教学中我们遇到此类修辞时,常因要给学生一个正确并准确的解释而感棘手。

为更好地了解这一修辞手法,需从其结构特点和修辞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矛盾修辞(oxymoron)是英语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段。

它是指将那些意义截然相反、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

如falsehonesty(虚伪的诚实)openseeret(公开的秘密)。

这种修辞方法能增加词汇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这种感染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意蕴深长,妙趣横生,引人人胜。

因为这种修辞手段搭配奇特,有时近似荒唐,容易使我们在阅读时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尤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遇到这种由反义词搭配起来的词语,虽似有所悟,却不敢给学生断然解释,常需要思前想后,辗转查考。

因此,正确理解矛盾修辞的结构特点、修辞功能,对于我们正确读解矛盾修辞所表达的深刻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矛盾修辞的结构特点矛盾修辞的词语使用在语法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名词十名词例:alovehaterelationshiP.2.形容词+名词例:a砂ouriousdefeat,abeautifultyrant,eruelkindness,sweetsorrow,orderlyehaos等等。

3.形容词+形容词例:bittersweetmemories,badgoodnews,Poorriehyseoldpleasantmanners等等。

4.副词+形容词如:dullybright,disagreeablepleasant,mildlymagnifieent等等。

5.动词+副词如:hasten,lowly,groanloudly,shinedarkly 等等。

6.动词分词+名词如:alivingdeath,wolfish一raveninglamb,lovinghate,adammedsaint等等。

二、矛盾修辞的作用在紧密的语法联系中,矛盾修辞词义截然相反,表象上的不合逻辑,却并不违反语言的使用规律,使思维的立体性与语言的线性的差异造成强烈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加强感观的刺激,增强对语言代码理性信息之外的美学和风格等信息的传送和接收,由此收到其他方法收不到的强烈而震撼的修辞效果。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构建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构建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构建摘要:矛盾修辞法不论在英文还是中文中都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

运用矛盾修辞法,可以表达许多其他修辞手法难以表达的突兀、矛盾、冲突却又彼此依存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矛盾修辞法的解读和认知过程的分析,提出可以把矛盾修辞法分为表层-深层结构和并列结构,并结合“概念合成理论”构建了一个心理空间信号输入和合成的图式。

关键词:矛盾修辞法认知构建表层-深层结构并列结构矛盾修辞法的内部语义关系、修辞效果及其对应辞格,中西方学者已作了很多研究。

但是矛盾修辞法究竟如何运用、如何解读,其过程和机理却仍鲜有问津。

本文将以Fauconnier 和Turner的概念合成(Concept Blending)理论为基础,来探究矛盾修辞法的认知构建过程。

一、Oxymoron的含义Oxymoron已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汉译名,如矛盾修辞法、矛盾修饰法、逆喻、反比等等。

钱钟书先生甚至还曾给oxymoron取过一个非常有文学味、艺术味的名字――冤亲词。

本文姑且取其较常用的译名,即“矛盾修辞法”。

“矛盾修辞法”来源于两个希腊词“锋利”(oxys)和“厚钝”(moros),以后引申为一种比喻用法,即将两个不协调或相互矛盾的词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意思(曾艳兵,2008:91)。

这一修辞方式很富于哲理性,十分善于揭示客观事物的辩证规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的心理矛盾(李国南,2001:28)。

从字面上看,矛盾修辞法的两个词似乎相互矛盾,又相当突兀,但深层意义上并非如此。

正如钱钟书所说:复有两言于此,一正一负,世人皆以为相仇相克,例如“上”与“下”,冤亲词乃和解而无间焉(钱钟书,1979:464)。

可见,冤亲词,即矛盾修辞法的精要在于其和解,而非矛盾。

而“冤亲词”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冤亲,即仇人和亲人。

在部分方言中,冤亲还可以形容对一个人又爱又恨。

冤亲,宽泛来讲,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众口难调,每个人都会有人憎、有人爱。

因而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熙熙攘攘又多姿多彩。

矛盾修饰法

矛盾修饰法

矛盾修饰法矛盾修饰法(Oxymoron)是将两个互相矛盾,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个短语中,产生特殊的深刻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段。

用它来状物写景,能突出事物的实质;用它来描绘人物,能使其更加鲜明;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能使其更强烈,更深刻。

它是一种紧缩隽语。

矛盾修饰法是将两个意思截然不同的词放在一起,结合成一个词组,而对语是通过平行结构引起两个概念的对比。

矛盾修饰法:从哲学上讲,是对立的统一;从艺术上讲,更能体现出描写主体的个性化,更具渲染力。

例如:1.a clever fool聪明的傻瓜2.a victorious defeat胜利的失败3.cruel kindness残酷的仁慈4.expressionless expression毫无表情的表情5.sick health憔悴的健康6.a living death行尸走肉7.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小心翼翼又漫不经心地8.bright and dark既光彩夺目,又朦胧黑暗9.dove-feather’d raven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10.with her disagreeably pleasant laugh(她)自鸣得意却令人讨厌地笑起来11. an honorable villain体面的恶棍12.There was an audible stillness, in which the common voice soundedstrange.(from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这时是一片听得见的寂静,连人声听起来都是异样的。

(选自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作者用audible来修饰stillness,匠心独具地从反面烘托环境,使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矛盾的对立面取得了高度的一致,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矛盾修饰法:名言警句及分析1、Every white habits black, and every sweet habits sour.(白中有黑,甜里带酸)在这句谚语中,使用了两组反义词“white”与“black”;“sweet”与“sour”,强烈的对比表现了世界万物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哲学思辨以及酸甜苦辣交织的人生百味。

矛盾修辞法例子

矛盾修辞法例子

矛盾修辞法例子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修辞手法,用相反或者互相排斥的概念来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它会将矛盾的语言放置在一起,进而
产生文学和语言艺术的情感张力。

下面是一些使用矛盾修辞法的例子:
1. 停滞不前的发展:这种矛盾表明了一种没有活力的状态,让人
感到无聊和失落。

2. 安详的繁华:这种矛盾表明了一种对现实的安静沉淀与对美好
事物的向往,让人感到有一种渴望。

3. 寂静的响声:这种矛盾表明了一种不寻常的反常现象,产生了
一种神秘感和戏剧感。

4. 黑暗中的光明:这种矛盾表明了一种对于困境和逆境的希望与
信念,给人以坚定和勇气。

5. 热烈的冷漠:这种矛盾表明了一种冷静与热情、理性与感性之
间的冲突与平衡,产生了一种悖论美。

6. 嚷嚷的寂静:这种矛盾表明了一种未被发掘的力量与内驱力,
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启迪。

矛盾修辞法在文学、诗歌、影视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
而提高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

我们不仅可以追求表达的准确性,更要追求表达方式的生动和灵活,用矛盾修辞法恰当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让我们的语言更有光彩。

oxymoron矛盾修饰法例句

oxymoron矛盾修饰法例句

oxymoron矛盾修饰法例句1. 什么是oxymoron矛盾修饰法?矛盾修饰法(oxymoron)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它通常指的是通过将两个自相矛盾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来创造出一种意义上的矛盾或对比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和口语中都有广泛应用,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显出作者的文学造诣和思维深度。

2. 典型例句2.1 “冰火两重天”——这个经典的oxymoron例句常常被用来形容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或状态。

冰与火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元素,但在“冰火两重天”中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2.2 “孤独的拥挤”——这个例句中,“孤独”和“拥挤”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但将它们放在一起却能够产生独特的内涵。

这种用词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矛盾而又微妙的情感。

3. 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oxymoron矛盾修饰法常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与戏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像“甜蜜的痛苦”、“明亮的黑暗”等oxymoron例句的出现。

这些例句不仅在语言层面上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更能够深刻地触动读者的内心,使作品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多维。

4. 在口语中的应用除了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之外,oxymoron矛盾修饰法在口语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人们常常会在日常交流和表达中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生动性。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无声的喧嚣”、“无味的美食”、“甜蜜的痛苦”等oxymoron例句的使用。

这些例句能够使语言更具传神,同时也能够引起听者对语言背后意义的深入思考。

5. 总结oxymoron矛盾修饰法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能够在文学作品和口语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将两种截然相反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义和效果,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oxymoron矛盾修饰法的踪迹,它已经成为了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修辞法(Oxymoron)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用两种不相调和,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来形容一件事物,起到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使得所表达的语义更强烈。

由于这种修辞格往往能造成一种“出人意外的,引人人胜的”效果,因此,它的使用频率,特别在文学作品中是相当高的。

比如:a clever fool聪明的傻瓜
bitter-sweet love又苦又甜的爱恋
It(NewY ork) has the poorest millionaires,这座城市(指纽约)里有的是心灵最空虚的百万富翁the littlest great men,人格最渺小的伟人
the haughtiest beggars,最目空一切的草包
the plainest beauties,最使人瞧不上眼的
the lowest skyscrapers。

最卑鄙龌龊的摩天大楼
the dolefulest pleasure最令人悲哀的娱乐
在突出矛盾的同时刻意求得意念上的统一。

要理解意思还是得结合上下文。

比如clever fool 可能指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bittersweet love恋爱充满着欢乐与忧伤the plainest beauties美丽而又落入俗套的事物让人反而觉得平凡true lies 真实的谎言到底是真话还是谎言要你去身临其境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