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讲条件爸妈和他建规则

合集下载

无条件的爱--温柔,但是有边界

无条件的爱--温柔,但是有边界

今天我们讲无条件的爱的第二个模块叫做温柔,但是有边界。

我们前面讲了说无条件的爱,你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你并不是说我干干什么我都不管,才叫无条件的爱,叫做溺爱。

爱的最高境界叫温柔,但是有边界。

也就是说我的态度是温柔的,我的语气是尊重的,我们俩之间心照不宣的,我们知道我们是相互爱着对方的,但是有些事不能做,这个叫做边界。

所以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边界感,让孩子有规矩,其实是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一件事。

我经常会遇到很多书友跟我讲,说樊老师我听你讲,你们家孩子就觉得好像特好带对吧?那是因为你从小就那么教他,你是在生孩子之前你就学了对吧?然后从三岁以前培养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家那孩子我之前没有学过,所以他已经脾气很大了,他经常就哭闹,经常跟我大喊大叫的,我搞得我也很抓狂怎么办?能不能别老举你们家孩子的例子,我说说的有道理对吧?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方法说如果孩子会有这种失控的情况,如果孩子真的很难管,我之前做错了很多的事,我现在想要改正,想要回归到温柔,但是有边界的状态当中,我应该怎么做?这一讲就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说家里边基本上有两种极端的类型,一种类型叫严厉型,一种叫交纵型,这是我们简化的家庭的版本。

严厉型的标志就是有规矩没自由,我原来听我一个老师跟我讲,他爸爸是部队上的领导,打过仗,说他们家严厉到什么程度呢?晚上睡觉的时候猫都排队,家里边养了大概七八只猫,所有的猫猫老老实实地排成一排,那么睡觉,有一只猫没有按照位置排,他老爸就发飙,就揍那猫,所以全家七八只猫排成一行,你想多可怕。

我这个老师后来得了抑郁症,你长期受到这样的压力管教,所以这种严厉型的家庭要有规矩,然后没自由。

然后另外一个极端的交纵型,叫做有自由没规矩,他没有规矩,他什么事都敢干,他见谁都敢打,他成为了一个小霸王,对吧?最后成为给全家带来最大麻烦的这么一个人,这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

这里边最合适的中庸的点在哪呢?我经常会讲一个隐喻,我觉得隐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被宠坏的4个征兆,出现一个家长就要警惕了

孩子被宠坏的4个征兆,出现一个家长就要警惕了

孩子被宠坏的4个征兆,出现一个家长就要警惕了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比较热的话题:如何快速的毁掉一个孩子?底下高赞答案是:给他一部手机,让他使劲地玩。

优妈挺认同这个观点,确实,一个孩子只知道玩手机,离废掉就不远了。

但细想下来,玩手机背后,隐藏的却是家人对孩子的无视或者说宠溺。

所以,优妈更想说: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宠他,宠他,无限制的宠他。

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真的很可怕。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种情况,那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了。

一、没有规矩我有个小侄子,他父母都是高知,对他该严厉时绝不会心疼打哈哈。

有次,小侄子想插队尽快买到冰淇淋,一把就被他爸揪住,跟他说,乖乖排队,遵守公共秩序才有得吃,不然就不买了。

然后,让他跟前面的人道歉,表示插队错了。

小侄子不服,反问道:“为什么前面的小朋友可以插队?”他爸回道:那是别人家的孩子,该有他自己的爸妈管教,但是插队就是违反规则的,会让别人讨厌。

老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就是一种行为约束。

如果,孩子从小,就没大没小的,没有一点规矩礼貌,长大后可想而知,会被周围的人所排斥和孤立。

而且,也很有可能走上邪路,误终身。

所以,父母应该做的是,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规矩并遵守规矩。

很简单,只要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自然而然就耳濡目染了。

二、动手能力差,不爱劳动典型的爱偷懒,好吃懒做。

去年有个新闻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

一个23岁的小伙子,有手有脚,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却在家里被活活饿死了。

不可思议吧。

他的父母,从小就很宠溺他,家里的绿豆点大的事情也不舍得让他去做,他也就顺理成章的在家做个“懒虫”“米虫”“睡虫”。

可惜,这样的生活不可能一辈子。

宠他爱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后,他还在等着别人来喂他饭吃,给他衣穿,最后饿得皮包骨,蜷缩在地上,默默死去。

可悲吧。

有手有脚,却被自己懒死了。

孩子的动手能力,该早早培养起来,这是孩子以后自理能力的起步,也是日后自力更生的开始。

再爱孩子,也要舍得用孩子。

三、喜欢谈条件有句话说:被偏爱的人都有恃无恐。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三观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我们都知道三观是一些重大事物判定的决策根基,以下分享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11、培养具有正确三观的孩子们儿童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以确保孩子不会走歪路!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平等待人,在为人处事方面,要让孩子认识到人人平等的重要性,若不教给孩子这些,孩子就会因为感到被不公平地对待,而对父母的管教提出疑问。

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他们都是天才的苗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天命谓性,率性谓道”。

发掘儿童的天分、天性,并让其充分发挥和释放,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家长和学校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照顾人才。

但是,许多人在培养孩子时违背了这个道理。

他按自己的功利思想去构思天才,设计天才,结果事与愿违,扼杀了天才。

这需要预防和纠正。

父母应该立即改正自己。

2、三观不正如洪水猛兽世界上似乎有很多可怜的人,但是,当你走近去看时,你会发现,世界上可怜的人,大都有可恨的地方,其实,人的大部分痛苦,都是因为自己三观不正。

有些人借钱给朋友,结果朋友不还,闹得不可开交,不仅友谊没有了,而且大家都很不高兴,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三观不正闹得不可开交。

有些人得了重病,躺在病床上拍照片,发朋友圈,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美好。

可问题是,我并非观世音菩萨。

每一天我的朋友圈都会收到很多这样的求救信息,我能救那么多人吗?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默默地在心中暗叹。

有人失恋了,痛苦不堪,闹市跳楼,杀戮报复,最后血溅刑场,各种痛苦,其实都是自找麻烦,为什么?这句话其实很简单:你把失恋这件事放得太大了。

伤痛,困惑,失望,悲伤都只是暂时的,有的人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走出来,有的人用很长的时间就可以走出来,可不管怎样,感情上的伤害都不能成为肉体伤害的原因。

四大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被惯坏了,超过6岁就再难纠正了!

四大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被惯坏了,超过6岁就再难纠正了!

四大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被惯坏了,超过6岁就再难纠正了!一、总是谈条件快点写作业,别看电视了!那我写作业你得带我逛商场!我要买玩具枪!家里已经有很多了,而且这个枪已经买过了,别买了!不行,那你得给我买个溜溜球!遇到这类孩子是不是很生气?总觉得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让他写作业,他要跟你谈条件,不让做什么事儿,还是要谈条件。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做家长的也要反思,是不是经常讲条件来约束孩子,比如允许孩子考试进步给孩子买奖品,如果帮妈妈做家务就可以得到奖励,你经常跟孩子谈条件,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其实孩子写作业,孩子帮做家务都是应当应分的,你越是奖励,孩子越是学得快,慢慢就更难管教了二、打骂长辈最讨厌的就是打骂长辈的熊孩子,一言不合就开打,稍不顺心就骂人。

其实小孩子都有个喜欢打人的时期,因为孩子还小,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都表现在脸上,如果孩子出现打人、骂人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就怕一些长辈,比如爷爷奶奶隔辈亲,认为孩子这是长本事了,这样会纵容孩子的坏习惯,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了。

三四岁的小儿打骂长辈,还可以说声孩子小,不懂事,等孩子再大一点,就会被说成没教养了,就像去年新闻里十一岁的男孩儿当街打妈妈,一旦到了这个年龄就真的再难纠正了。

三、自私自利买了好吃的,孩子是与你一起分享,还是独自享用?见过很多家长,有好吃的都会先让孩子吃,孩子吃剩下了,自己才舍得吃,有的家长孩子吃剩下都还舍不得吃。

这样娇纵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有好吃的也不会想到父母。

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样,买了好吃的,自己吃,一个都舍得给父母,哪怕自己吃不完也不给爸妈吃。

像这样的孩子,将来哪会有好的哪里会想起父母。

四、公共场合闹你是否也在公共场合见过大笑大闹的熊孩子?火车上跳来跳去,飞机场大叫不停,电影院大声嚷嚷,饭桌上把菜弄得乱糟糟,遇到这样的熊孩子,也是很无奈,你想发火吧,人家毕竟还是个孩子,不发火,公共场合也太吵闹了。

孩子学习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读后感

孩子学习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读后感

孩子学习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孩子学习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孩子学习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哎呀,这可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啦!想想我们班上的那些学霸,他们为啥能学得那么好?难道只是因为他们自己聪明?我看可不一定!就像一颗小树苗,要是没有园丁的悉心照料,能长成参天大树吗?我们小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啊!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数学考了个高分,我好奇地问他:“你咋这么厉害?”他笑着说:“我爸妈每天都陪我做题,给我讲思路,我能不好吗?”我当时就愣住了,心想:“哎呀,我爸妈咋没这样呢?”再看看我们班的另一个同学,平时上课总是走神,作业也做得乱七八糟。

后来才知道,他爸妈工作忙,根本没时间管他学习。

这就好比一辆车没了司机,能跑得稳当吗?父母的引导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学习的道路。

比如说,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不知道怎么开头,我妈就会跟我说:“你可以先想想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呀!”这一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有了思路,这不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吗?我爸也会在我学习累了的时候,跟我讲他小时候学习的故事。

他说他以前条件可艰苦啦,但是还是努力学习。

这就好比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觉得我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更应该努力啦!如果父母不引导我们,那我们不就像在大海里没有指南针的小船,到处乱撞吗?谁不想在学习的道路上顺顺利利的呀?所以啊,我觉得父母对我们学习的引导真的太重要啦!他们就像我们的军师,给我们出谋划策;又像我们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

我真心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多花点时间在我们的学习上,和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难道不是吗?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不再孤单,勇敢地向前冲!示例文章篇二:《孩子学习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读后感》读了《孩子学习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这篇文章,我心里就像被敲响了一面大大的鼓,“咚咚咚”响个不停。

文章里说,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像园丁一样精心呵护和引导。

家长怎样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方法优秀5篇

家长怎样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方法优秀5篇

家长怎样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方法优秀5篇怎样培养教育孩子篇一一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上,我特别注重让孩子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

我常常告诉孩子不认真你就失去获得正确的机会,失去一次成功的机会。

我对这个要求还是严格的,甚至有时会施以小惩,正确的开端很重要,我不给孩子拖泥带水的机会,通过这一年多的观察我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还是满意的,无论是放学后或是上课外课回到家,即便是我要求他在外面先玩会儿,他都非常有时间观念到一定的时间一定会先跟我说:妈妈,我要回家做作业去了,做好再玩,这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生活上,从小我就有意让儿子养成爱干净、爱劳动,自行整理东西的好习惯。

因为一个良好品质的人首先应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常给他灌输:将来你是个男子汉,要独立担当事物,你不具备俊朗的外形,但是一定要做个豁达自信独立的男孩,这些年下来,孩子已经养成了初步的良好生活品行,如无论到哪儿只要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出门回家会更换不同的衣着,十分注意形象,不会在公众场合闹情绪耍无赖,记忆中他没有因为说不买喜欢的东西,或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而给过我脸色,能看见的是整天他的脸上总是笑意盎然。

二、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一直追求的方向。

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就是说:给孩子现成的东西不如教会孩子得到这种东西的技能。

比如从孩子两岁启蒙开始,我简单教会孩子一个字的认写,而是写给他一个偏旁或者部首,然后添加删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认字而后自己主动去变化学习,到他四岁开始,我给他人生第一本字典,教会他在字典里找到答案,数学方面,直接给他说出答案不如给他讲讲解题方法,进行串引,这样孩子的学习模式不是被动,而是在学到方式方法后变为主动剖析解题,我喜欢引导孩子追根溯源,让孩子主动去提出问题再给出答案,尽管可能不对,浪费时间,但却可以在他摸索的过程中相得益彰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为他将来独立完成学习打下基础。

我有时会让孩子故意和我“吵架”,目的是让他学会辩论,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亲子中的辩论辩题

亲子中的辩论辩题

亲子中的辩论辩题正方,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

首先,严格要求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人们的性格是由他们的习惯决定的。

”如果父母不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孩子可能会养成懒惰、自私、任性的习惯,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将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严格要求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过于溺爱而变得自私、自大、不懂得尊重他人。

而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严格要求,可以让他们明白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付出努力和承担责任。

最后,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律能力。

只有在严格要求下,孩子才会学会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责任,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反方,亲子关系中,父母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对孩子有太严格的要求。

首先,过于严格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和要求过高时,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抵触、不合作的态度。

这样一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矛盾。

其次,过于严格的要求可能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发展的机会,过于严格的要求会让他们失去这些机会,导致他们变得机械和缺乏创造力。

最后,过于严格的要求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童年时期受到的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过于严格的要求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对孩子有适当的要求,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放任。

只有在适当的要求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家长注意了!自尊心强的孩子都有这些表现

家长注意了!自尊心强的孩子都有这些表现

家长注意了!自尊心强的孩子都有这些表现家长注意了!自尊心强的孩子都有这些表现自尊心强的人会特别尊重自己,懂得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孩子自尊心强都有以下的这些表现,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没有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尊心强的孩子都有这些表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对自己要求很高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一些,事事都想做得比别人好,想成为比别人优秀的人,也很享受被人称赞的感觉,因为这会让他感觉非常自信。

但是有时候自尊心太强的人往往不乐意接受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即使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困难也不愿意低头。

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好的。

2、很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尊心强的孩子都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如果别人说自己的好,他自然感觉很开心,但是别人说自己的不好的话往往会受到打击的。

其实有时候开个玩笑大家也不必要太当真,也许人家就是随口一说的事情你永远都记住了,这也会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的。

3、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有很强自尊心的人往往会比较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的尊严,不允许别人侮辱和歧视。

具有自尊心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人处世光明磊落,有很强的责任心。

同时在学习方面,能够做到自觉、勤奋和刻苦,家长也不需要怎么看管这一类的孩子。

4、渴望得到重视自尊心强的孩子总是渴望自己能够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不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了。

在生活中也比较爱面子吗,总是想自己能够留给其他人一个好的印象。

家长对待自尊心强的孩子一定要有所重视,也要对他做出正确的引导,有时候太爱面子也不是什么好事。

5、受不得委屈自尊心强的孩子有着一颗玻璃心,总是受不得一丁点的委屈,总是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别人做的就是错的,其实有这样的心理不是很好,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错了就要承担责任,有错是正常的,只要自己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好了。

你的孩子自尊心强吗,他们都有哪些表现是你需要注意的呢?做家长的一定要给自己的下一代正确的教育,孩子需要有自尊心,但是没有必要太过自尊,那样就会变成自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孩子喜欢讲条件爸妈和他建规则
作者:徐智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20年第02期
宝贝,该做作业了!
我想再看会儿电视嘛!
不行,你已经看半天了,赶紧做作业去。

就看10分钟。

不行,5分钟。

孩子和大人之间这种“讨价还价”,每天會在不少家庭上演。

几乎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孩子和父母讨价还价的理由。

孩子提要求,大人打折扣,来来往往,父母的防线不断后退,最后常以妥协告终。

孩子开心了,爸妈却郁闷:孩子为啥老喜欢讨价还价呢?为啥做什么事都喜欢讲条件呢?每天为这些事情磨叽半天,真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讨价还价吗?当然有。

孩子喜欢讲条件,说到底还是大人的策略和方法有问题,只要父母做出改变,改变孩子讨价还价的习惯并不困难。

1.向孩子提要求时,不附带许诺
要想孩子做事不讲条件、不讨价还价,父母首先要做到,向孩子提要求时,只讲道理,不附带许诺。

比如要求孩子按时做作业,不说“你几点几点之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一会儿电视”,而是说“你得自己看好做作业的时间,这是你自己的事,别等爸爸妈妈催你”;比如要求孩子遵守玩电脑的时间,不说“你这次按时从电脑上下来,下次奖励你多玩10分钟”,而是说“咱们约好时间了,你得守信啊,自己计时,到时候自己下来”。

要求孩子做到本该做到的事,却提出额外的许诺,既是为孩子提供讨价还价的理由,也是对孩子讨价还价行为的鼓励。

2.孩子讲条件时,大人不接招
那么,孩子主动跟大人讲条件怎么办?办法是不接招。

不要孩子一提条件,父母马上想着怎么让孩子降低条件,只要开始回应孩子提出的条件,讨价还价就马上开始。

即便是父母没有答应孩子提出的较高条件,而是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较低条件上达成妥协,也是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