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县市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统计数据和学术研究成果,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和政策方向。
2. 实地访谈:选择几个典型的县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普通民众,了解他们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看法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产业结构单一:许多县域经济仍然依赖单一的传统产业,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
2. 缺乏创新能力: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相对薄弱,制约经济发展。
3. 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县级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4. 资金短缺:一些县域经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四、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多样化。
2.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搭建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4. 创新融资渠道:鼓励县域经济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支持经济发展。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和资金短缺等问题。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六、问题分析与对策1. 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分析:许多县域经济仍然依赖传统产业,这导致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缺乏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人才 、改革成果作 为检验各地 以及 园区 自主创新成效 的
主要 标准。 结合 实际, 分层 次制定 了“ 四大成果” 统计和评
价指标 , 建立 月报 、 季报 、 年报制度 . 定期发 布各 市县 、 园
区、 高校 和科研 院所 “ 四大成果 ” 指标或 支持 自主创 新情
一
批准, 财政部 、 技部 同意 , 科 在合 芜蚌试 验 区开展 企 业股
权 和分红激励试 点. 目前正在加 紧研 究制定相 关实施 细
则, 着手做好 试点工作启动 准备 , 必将对进一 步调 动创 新
创业人才积极性 . 推进科技 成果的转化 , 促进科技优 势转 化为发展优 势产生 巨大推 力。
在项 目实施上 , 突出导向性 、 牵动性 、 集成性 、 实效性 , 把
拉 动企业和社会投入 、 促进 产学研 合作 , 加速科技 成果转
化、 牵动产业链 形成情 况作 为重要指标 。 在项 目管理上 ,
建 立健 全科技 计划项 目网上 管理 系统和 备案项 目库 . 实
行 需求在 网上 征集 , 目在 网上备案 . 项 立项在 网上公 示 ,
在 《 家 中长 期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 0 2 2 国 2 1 — 00 年 ) 中, 》 明确指 出要 围绕提 高 自主创新 能力、 建设创 新型 国家 . 以高层 次创新型科技人 才为重 点 , 力造就一批世 努
企业里 ” 动 员科技 人 员进 入经 济建设主 战场 , 合 芜蚌 。 在
1以创新 型科技人才 为代表 的高层 次人才 队伍 不断 .
壮 大 据 21 0 0年 国 家科 学技 术奖励 工作 办公 室统计 数据
个跟 着走” 机制 , 即项 目跟 着需求走 , 资金跟 着项 目走 , 合 同跟 着资金走 , 督查跟 着合 同走 。 项 目确 定上 , 在 实行 权
太原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太原新兴产业发展应以园区化集聚发展,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以重大创新成果中试、产业化为重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研制为标志,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示范工程、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纽带,强化新兴产业创新型人才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关键词:新兴产业太原发展对策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是太原市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以来,太原市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现代医药业、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到2013年,太原市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为418.52亿元,增长1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3%,太原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并初具规模。
1太原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1.1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太原装备制造业中不少优势企业和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地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的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00%。
太重集团连续三次入选中国机械百强榜,生产的热轧无缝钢管成套设备及大型钢板剪切矫直设备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大口径无缝钢管锥形辊穿孔技术属国内独创,设计制造能力全球排名第三;特种升降设备、1200吨桥机、航天发射塔架等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大型轧机油膜轴承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95%、88%、70%。
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的无缝钢管连轧机组成套设备主机市场份额占到国内市场的60%,锥形穿孔机组、微张力(定)减径机组等产品占到国内市场的75%。
2013年,太原市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下,取得显著成绩。
年末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164个,工业增加值289.73亿元,增长1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个百分点。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杨迎军 兰州财经大学王晓涵 兰州文理学院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落后地区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扶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
本文首先以甘肃省统计年鉴及各县统计公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甘肃省67个县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劳动力素质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度创新、绿色发展、扶持非公经济、人才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480-02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郡县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会议多次引用“郡县治,天下安”。
中国县域经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及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后,开始由要素数量驱动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变。
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也不断得到重视。
中央更是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在党的会议及政府文件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在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政策涵盖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落后地区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到一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甘肃省县域经济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寻找并建立有助于推动甘肃省县域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一、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甘肃省县域宏观经济竞争现状分析依据甘肃统计年鉴及各县统计公报2016数据,对甘肃省67个县域分别构造了经济总量、经济均量、金融资本等3个二级指标。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介绍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级市,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是中国南方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市下辖6个区、2个县,总面积11908.1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3万人。
泉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闽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生态资源的城市之一,是闽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泉州市地域广阔,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因此,泉州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非常复杂。
二、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 主要产业泉州市现有产业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海西经济区、闽南经济区、汀州经济区等地。
其中,以海西经济区的吉漳、南安、惠安三县为重点,这三个县的经济总量占泉州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闽南经济区以石狮、晋江为代表,其主要产业集中在服装、针织、鞋、箱包、面料等轻工业方面。
汀州经济区以德化、永春为代表,主要是以传统陶瓷、花卉、茶叶、木材为优势产业。
除了以上三个经济发展区,泉州市还涉及港口、服务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2.2 产业结构分析现今,泉州市已形成了以轻工、电子、机械、陶瓷、化纤、化工和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主导产业占比较大,但存在单一或重复重复的问题。
在轻工业等传统领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聚集效益下降,行业结构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
泉州市设立的泉州晋江世界贸易中心不但利用了泉州“一带一路”政策,还是世界鞋都品牌的创建地,成为了泉州乃至国内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
与此同时,泉州市正在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新经济,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以升级产业。
2.3 发展困境在泉州市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产业聚集区块间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 - 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由于市场激烈竞争和人口老龄化,轻工等传统产业难以得到长期发展; -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政策限制,产业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唐山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分析

唐山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分析唐山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分析一、沿海地区技术服务平台现状分析(一)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1.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2023年,秦皇岛、唐山、沧州3个沿海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3家。
2.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平台。
唐山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这是中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家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构。
秦皇岛市依托燕山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建设了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目前,沿海3市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4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个,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6个,大学科技园1个。
3.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秦皇岛、唐山、沧州3市均建有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基本构建起服务范围广、服务层面多、服务内容丰富的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基本覆盖沿海地区各市科技信息综合网站,能为社会各界提供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为服务地域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沿海3市共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基地5家,省级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到3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7家,创业服务中心3家和1家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弱。
在沿海地区还没有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研发单位研究内容仍以解决所依托单位的技术难题为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研发的课题不多,推动产业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亟待提高,支撑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服务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二、加强沿海地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聚集创新资源,聚焦战略重点,完善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支撑科学发展。
影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影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下简称“两新”组织)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必须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放在中心地位,理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加快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步伐,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关键词】“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作用发挥对策“两新”组织中,新经济组织主要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投资的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主要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是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均强调,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但较农村党建而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仍相对处于边缘地位,影响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和谐发展。
如何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各级党组织亟待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必须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找准影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步伐,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笔者以汝阳县为例,探索分析影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的主要原因,并以加强党组织组建和党组织作用发挥为重点,通过抓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毕业论文范文——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分院:金融分院专业:经济学(投资经济)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年月摘要: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新兴产业,随着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温州市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有力的推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科技实力薄弱缺乏创新、高素质人才匮乏、企业盈利低、政府投入不足和政策不到位等问题。
本文对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限制因素,并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在新时期下大力发展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Abstract:High-tech industry is a knowledge-intensive, technology-intensive, capital-intensive emerging industries. As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growing bigger and bigger high-tech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level is a measur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Wenzhou City has mad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building innovative city which has already made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high-tech industry. But there are still a lack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the lack of high-quality talent, low profitability, lack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policies are not in plac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limiting factor of Wen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and we give some suggestions of using high-tech industries to develop Wenzhou from both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in the new era.Key Words:WenzhouCity; high-tech indust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目录摘要...................................................................................................................................................................... I I Abstract .. (III)引言 (1)一、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 (1)(一)高新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占工业产值比重稳步提升 (1)(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分布较集中 (2)(三)行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凸显 (2)(四)科技投入和企业数量增加,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2)二、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3)(一)高科技实力薄弱,缺乏创新 (3)(二)高素质技术人才匮乏 (4)(三)前期高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4)(四)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5)(五)温州经济发展综合环境不理想 (5)三、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 (6)(一)企业自身方面 (6)(二)政府方面 (7)四、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引言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县市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裴淑娥【1】刘浩【2】康亚姗【3】杨连顺【4】【摘要】建设创新型县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必要性、创新型县市建设取得成就及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研究,提出了河北省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县市建设的系列对策建议。
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河北省的两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新型;县市;现状;对策县市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行政单元,创新型县市是指在县域的空间范围内以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地方政府机构和服务机构为创新主要单元,构成县域创新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
建设创新型县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北的基础。
建设创新型县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河北省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必要性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科技部分别于2010年1月和4月先后批准河北唐山市和石家庄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1.全面推进县市科技进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县市处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地位。
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技的差距已成为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落后制约了县市的发展。
全面推进县市科技进步,对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河北省科技工作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目前河北省一些县市的科技工作仍比较薄弱,科技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能满足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2010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课题编号:10457238【1】裴淑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050026;女(1964.8—);教授;主研方向:经济政治。
【2】刘浩:石家庄职工大学050021;男(1964.8—);副教授,主研方向:行政管理。
【3】康亚姗:石家庄职工大学050021;女(1964.12—)副教授,主研方向:行政管理。
【4】杨连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401331;男(1964.10—)讲师,主研方向:经济政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创新型县市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创新型县市工作摆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创新型县市工作。
3. 为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县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河北省通过唐山和石家庄两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县市,引导和支持广大县市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和带动基层科技创新工作。
县市及以下基层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县市试点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以县市为基础的行政单元,覆盖了占全省总人口70% 以上的农民以及绝大部分中小县城居民的发展问题,没有县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就不可能按期实现。
4.县市经济社会是河北省的基础层次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操作平台。
县市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综合性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全省属于县市经济统计范围的单位有136 个(包括22个县级市、114个县)。
县市单位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5%,经济总量占一半左右。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是我国既定的未来发展方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出发点。
县市始终发挥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作用,是实施五个统筹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各种政策、要素、产业聚集的平台。
5. 县市的创新能力是河北省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处于要素积累阶段,经济实力不强,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发展规模普遍不大,效益不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强,对科技支持不明显,不能为县域科技创新与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持,而科技发展水平缓慢,又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不强,缺乏后备力量支持。
特别是在当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数量不少的贫困人口,很难有资源去支持县市基层科技创新工作。
区域科技发展的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6.建设创新型县市是实现河北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河北主要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主要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首先,加快创新型县市建设可以使河北的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来驱动,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性。
其次,建设创新型县市是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吻合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型县市建设正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路子。
二、河北省创新型县市建设现状分析(一)河北省创新型县市建设现状1.优化创新环境,深入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河北省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各级政府将加快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调度会,制定工作方案,研究政策措施。
二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先后制定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专利补助奖励经费管理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四是深入实施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是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对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2.实施产学研联合,提升自主创新的层次和活力一些县市突出产学研合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方式,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努力打造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为骨干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二是密切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承担科技计划,共同开发新产品。
3.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健康发展为推动企业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作用,一些县市相继建立完善了政府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优先保证科技经费。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此外,还专门制作了企业融资信息表,借助辖区金融机构密集的优势,积极向驻县市银行推荐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银行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4.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创新服务水平目前,一些县市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相继构建了四大体系: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和国内外科技合作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为目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设以政府为引导、政策调控和省县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环境支撑体系;四是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创新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投融资体系。
同时通过构建自主创新平台、构建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科技企业孵化与培育基地、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中心、科技产品与技术贸易中心和科技信息平台。
(二)河北省创新型县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河北省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后劲不足。
大多数县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带动力弱。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小。
企业竞争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
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产业集聚能力不够。
二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不均衡。
总体上看,我省县市为数较少的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开展较好,小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特别是贫困县对科技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这些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三是科技创新资源尚未有效利用。
近年来,我省各级部门虽然围绕创新型县市的条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建立了一些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但可供共享的科研资源还十分有限。
利用京津科技资源不足,驻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我省县市产业发展有较大合作空间。
通过调研,我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有力组织与推动。
创新型县市建设的总体谋划和部署比较到位,但具体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举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从科技系统自身看,科技管理部门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发挥不够,尚未切实成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调控措施和环境营造上做得不足。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科技投入是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从全省来看,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企业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许多县市的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够,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较少,风险投资市场发育不成熟,科技担保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缺乏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有效支持。
三是创新人才缺乏。
我省县市人才的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一些县市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企业和基层缺乏人才,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很少,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更加匮乏;既掌握科技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具有科学经营理念、超前战略眼光和先进管理能力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是少之又少。
人才流失现象还非常严重。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尚不完善。
科研成果投入到生产的中试环节薄弱,因缺少中间试验的投入,致使一些科研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形不成企业急需并能直接应用的技术;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
大多数县市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机构数量少,运行机制不规范,专业化服务水平低,企业诊断、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等机构还未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
三、河北省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对策建议1.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创新型县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把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主要杠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把营造创新环境作为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传统的投入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