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网络结构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水产品供应链分析一

水产品供应链分析一

水产品供应链分析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进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产品供应链,作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和民生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水产品供应链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特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水产品供应链的特点水产品供应链具有以下特点:1、鲜活性:水产品具有较高的鲜活性,对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水产品供应链需要具备高效且可靠的冷链物流。

2、季节性:水产品的捕捞和养殖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这导致水产品供应链具有季节性波动。

3、区域性: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点,但全球化又使得水产品供应链需要覆盖全球市场。

三、水产品供应链的结构水产品供应链通常包括以下环节:1、生产环节:包括养殖、捕捞等生产活动。

2、加工环节:对捕捞或养殖的水产品进行清洗、加工等处理。

3、销售环节:包括批发、零售等环节,将水产品供应给消费者。

4、物流环节:负责将水产品从生产地运输到销售地,保障产品质量。

四、水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本文一)问题1、冷链物流不健全:部分地区冷链物流设施落后,导致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受损。

2、信息化程度低:水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程度较低,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

3、质量安全监管不足:部分地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本文二)解决方案1、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加大对冷链物流设施的投入,提高冷链物流水平。

2、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信息化技术,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

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4、发展深加工技术:通过发展深加工技术,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水产品供应链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6、推进绿色发展: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水产品供应链的环保水平。

7、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

娃哈哈公司所在供应链特点分析---副本

娃哈哈公司所在供应链特点分析---副本

娃哈哈公司所在供应链特点分析一、娃哈哈公司的业务简介成立于1987年的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它的创业者宗庆后靠着14元借款,从卖4分钱一支的棒冰开始,到1991年,创业只有3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

同年,娃哈哈兼并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合资。

到2000年,公司产饮料22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税12.7亿元,利润9亿元,饮料产量约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5%,全国“饮料十强”产量的37%,主导产品娃哈哈果奶、AD钙奶、纯净水、营养八宝粥稳居全国销量第一。

其中乳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的产销量已跻身世界大厂行列。

娃哈哈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这3家跨国公司。

在中国29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3万名,总资产达268亿元。

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先进的食品饮料研发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二、哇哈哈纯净水特点哇哈哈纯净水自1996年上市以来,以其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先进的二级反渗透技术和臭氧杀菌工艺,缔造了优异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获得了“中国名牌”的殊荣。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广告宣传。

(1)以国际巨星王力宏为代言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广告语:“我的星座,我的水”,契合广大青少年的星座世界观(3)广告歌曲:《爱的就是你》,添加了情感元素,使产品与大众的亲近度增强2、品牌优势哇哈哈作为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是目前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具有巨大的品牌优势三、产品属性1.需求因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的需求分不同层次,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社交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实现了一个从物质需求到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升华。

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

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

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供应链是指将原材料、零部件、组件和成品从供应商通过各个环节以达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

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是指为了有效地管理和优化供应链而进行的战略分析。

1.环境分析首先,进行环境分析可以帮助识别供应链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

政治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进出口政策,经济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社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需求,技术因素可能会影响到生产效率等。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制定对应的供应链战略。

2.供应链网络设计在供应链战略分析中,需要对供应链的网络进行设计。

这包括选择供应商、确定仓库和配送中心的位置、建立物流运输网络等。

供应链网络设计将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交货时间和服务水平等。

3.产品组合和库存策略产品组合和库存策略是供应链战略中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来确定产品组合,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制定库存策略,包括安全库存和订货点策略,以确保供应链的流畅运作。

4.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战略中的一个关键方面。

可以通过进行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5.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来优化供应链流程。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实时监控和分析供应链数据,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6.性能评估和持续改进最后,供应链战略分析需要建立性能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来评估供应链的绩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这样可以不断优化供应链的效率和适应性,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总之,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对环境分析、供应链网络设计、产品组合和库存策略、供应商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以及性能评估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和可行的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马士华

•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目录•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与展望01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定义及特点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特点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供应链结构类型链状结构网状结构一种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结构,由多个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构成,各环节之间呈网状连接,形成多个交叉点和互动关系。

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负责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的稳供应商消费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组织,是供最终用户将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成最终产品的企业,负责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

制造商分销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企业,负责产品的展示、销售和服务等职责。

零售商0201030405供应链中角色与职责02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目标与原则目标原则协同计划预测补货策略030201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策略库存优化及风险管理方法库存优化风险管理03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需求分析策略制定策略实施市场调研采购策略制定及实施过程供应商选择、评估与激励机制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激励机制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建立信任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加强信息共享,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库存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协调双方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当出现问题或纠纷时,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共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双方应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04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生产计划编制和调整方法基于需求预测的生产计划编制通过收集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等信息,运用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制定初步的生产计划。

供应链物流优化方案设计规范

供应链物流优化方案设计规范

供应链物流优化方案设计规范第1章引言 (4)1.1 背景与意义 (4)1.2 目标与范围 (5)1.3 方法与结构 (5)第2章:供应链物流概述及现状分析; (5)第3章:供应链物流优化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5)第4章:供应链物流优化方案设计; (5)第5章:优化方案的实施与评估; (5)第6章:结论与建议。

(5)第2章供应链物流现状分析 (5)2.1 供应链结构与流程 (5)2.1.1 供应链结构分析 (6)2.1.2 供应链流程分析 (6)2.2 物流运作现状 (6)2.2.1 物流基础设施 (6)2.2.2 物流服务能力 (6)2.2.3 物流成本与效率 (6)2.2.4 绿色物流 (7)2.3 现有供应链物流问题识别 (7)2.3.1 供应商环节问题 (7)2.3.2 生产制造环节问题 (7)2.3.3 库存管理环节问题 (7)2.3.4 物流运输环节问题 (7)2.3.5 销售环节问题 (7)第3章供应链物流优化原则与目标 (7)3.1 优化原则 (7)3.1.1 系统性原则 (7)3.1.2 效益原则 (7)3.1.3 可持续原则 (7)3.1.4 动态调整原则 (8)3.2 优化目标 (8)3.2.1 成本目标 (8)3.2.2 服务目标 (8)3.2.3 响应速度目标 (8)3.2.4 资源配置目标 (8)3.3 优化策略 (8)3.3.1 采购策略 (8)3.3.2 生产策略 (8)3.3.3 库存策略 (8)3.3.4 运输策略 (8)3.3.5 信息技术策略 (8)第4章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 (9)4.1 供应链网络结构分析 (9)4.1.1 网络节点分析 (9)4.1.2 网络线路分析 (9)4.1.3 网络结构特性分析 (9)4.2 网络优化模型构建 (9)4.2.1 目标函数设定 (9)4.2.2 约束条件设定 (9)4.2.3 模型参数说明 (9)4.3 网络优化算法与应用 (9)4.3.1 网络优化算法选择 (9)4.3.2 算法实现步骤 (9)4.3.3 算法应用实例 (9)4.3.4 算法应用效果分析 (10)第5章仓储管理与优化 (10)5.1 仓储设施规划 (10)5.1.1 仓库选址 (10)5.1.2 仓库布局设计 (10)5.1.3 仓库设施设备配置 (10)5.2 库存管理策略 (10)5.2.1 库存分类管理 (10)5.2.2 安全库存设置 (10)5.2.3 库存动态调整 (10)5.3 仓储作业优化 (10)5.3.1 拣选作业优化 (11)5.3.2 装卸作业优化 (11)5.3.3 仓储信息化建设 (11)5.3.4 人员培训与管理 (11)第6章运输管理与优化 (11)6.1 运输方式选择 (11)6.1.1 运输方式概述 (11)6.1.2 运输方式选择原则 (11)6.1.3 运输方式选择方法 (11)6.2 货物运输路径规划 (12)6.2.1 货物运输路径规划概述 (12)6.2.2 路径规划原则 (12)6.2.3 路径规划方法 (12)6.3 运输成本控制与优化 (12)6.3.1 运输成本概述 (12)6.3.2 运输成本控制原则 (12)6.3.3 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12)第7章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 (13)7.1 供应链信息流分析 (13)7.1.2 信息流关键环节识别 (13)7.1.3 信息流优化方向 (13)7.2 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13)7.2.1 电子数据交换(EDI) (13)7.2.2 企业资源规划(ERP) (13)7.2.3 供应链管理(SCM)系统 (13)7.2.4 物联网技术 (13)7.2.5 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 (14)7.3 信息平台建设与优化 (14)7.3.1 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14)7.3.2 信息平台功能设计 (14)7.3.3 信息平台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14)7.3.4 信息平台持续优化 (14)第8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4)8.1 协同管理理念与策略 (14)8.1.1 理念概述 (14)8.1.2 协同策略 (14)8.2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15)8.2.1 合作伙伴选择 (15)8.2.2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 (15)8.2.3 合作伙伴关系风险管理 (15)8.3 协同优化实践案例 (15)8.3.1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供应链协同优化 (15)8.3.2 案例二:某电商企业库存协同管理 (15)8.3.3 案例三:某食品企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计划 (15)8.3.4 案例四:某医药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16)第9章供应链风险管理 (16)9.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6)9.1.1 风险识别 (16)9.1.2 风险评估 (16)9.2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16)9.2.1 供应风险防范与应对 (16)9.2.2 生产风险防范与应对 (16)9.2.3 运输风险防范与应对 (16)9.2.4 库存风险防范与应对 (16)9.2.5 需求风险防范与应对 (16)9.2.6 信息风险防范与应对 (17)9.3 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17)9.3.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17)9.3.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预案 (17)9.3.3 加强风险管理培训与宣传 (17)9.3.4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机制 (17)第10章供应链物流优化方案实施与评估 (17)10.1.1 确定优化目标 (17)10.1.2 分析现有供应链物流流程 (17)10.1.3 识别关键问题与瓶颈 (17)10.1.4 制定具体的优化措施 (17)10.1.5 设定优化方案实施的时间表及责任分配 (17)10.2 优化方案实施步骤 (17)10.2.1 准备阶段 (17)10.2.1.1 组织实施团队 (17)10.2.1.2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7)10.2.1.3 准备所需资源与设备 (17)10.2.2 执行阶段 (17)10.2.2.1 依据优化方案进行流程调整 (18)10.2.2.2 监控实施进度与质量 (18)10.2.2.3 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18)10.2.3 推广阶段 (18)10.2.3.1 将优化方案在全供应链范围内推广 (18)10.2.3.2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18)10.2.3.3 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 (18)10.3 优化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措施 (18)10.3.1 评估体系建立 (18)10.3.1.1 确定评估指标 (18)10.3.1.2 制定评估方法与标准 (18)10.3.1.3 建立数据收集与分析机制 (18)10.3.2 效果评估 (18)10.3.2.1 对实施后的供应链物流流程进行评估 (18)10.3.2.2 评估优化措施的实际效果 (18)10.3.2.3 分析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18)10.3.3 持续改进措施 (18)10.3.3.1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方案 (18)10.3.3.2 建立定期审查机制 (18)10.3.3.3 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改进建议 (18)10.3.3.4 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18)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物流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米供应链分析

小米供应链分析

简析小米手机供应链管理小米科技公司:2010年4月成立,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的中国公司。

是一家大概用了5年时间,从一无所有到千亿销售额,估值100亿美元的成功企业。

2013年成为继阿狸、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领域的巨头,2014年10月成为继苹果、三星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它的崛起是如此迅速,令人瞠目结舌。

作为一家企业,无疑它是非常成功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面我就小米手机的供应链进行简单的分析1.类型:前拉后推式、直销型供应链。

通过设计公司和用户自己来对手机进行设计,通过订单驱动生产,通过网络直销的模式来直接获取销售收据来进行需求预测。

每周二中午12点,小米的官网都会放出一批手机,产品、具体的型号和数量都会提前在论坛公布,每个数字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也就是根据是由小米六大仓储中心反馈的库存数据决定的。

这就是小米论坛上预告销售量的来源。

每周雷军四人都有小型会议,意在通过当周的销售额、预约购买数、百度指数、论坛帖子数量、黄牛党卖价等来决定三个月之后的订单量。

通过这些订单确定生产的计划。

2.结构:单向树型供应链由小米公司主导,供应商有很多家,高通、联发科提供芯片,电池来自天宇、欣旺达等,夏普、友达提供视网屏膜,欧菲亚、莱宝高科等提供OGS触摸屏,英华达、鸿海、富士康负责组装,等等。

而零售商官方就只有小米公司,而且中间省去了批发商这个环节。

3.主导企业:小米公司这条供应链的主导企自然是小米公司,是制造商主导的企业,只不过他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工厂,都是外包给英华达、鸿海、富士康这几家公司。

但小米公司负责供应商的选择,产品的设计、销售。

它所外包的只不过是产品的组装。

4.产品特性:性价比高、精准市场定位也可以称为小米手机的特性。

小米手机具有高端的做工和舒适的手感,做工可以和苹果、三星等手机制造大厂的做工媲美,制作细腻、手感非常好,而且不断的进行改进,力求完美达到消费者的认可;操作流畅、照相性能很好,分辨率很高的优点;还有在性能这么好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价格在主流手机性能情况还算便宜的特点。

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

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

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1、简介本文旨在对宝洁公司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供应链是宝洁公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

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可以帮助宝洁公司优化运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供应链战略2.1 目标设定在供应链战略中,宝洁公司需设定明确的目标,如产品交付时间、库存水平、成本控制等。

目标的设定应与公司整体战略相一致,并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2.2 供应链网络设计宝洁公司的供应链网络设计包括确定物流中心的位置、选择供应商、制定采购策略等。

通过合理规划供应链网络,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交付时间最短化的目标。

3、供应商管理3.1 供应商选择和评估宝洁公司应制定明确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估标准,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评估标准可以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交付能力、价格竞争力等方面。

3.2 供应商协调和沟通宝洁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非常重要。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共享信息、解决问题,可以减少供应链中的风险和延误。

4、库存管理4.1 需求预测准确的需求预测是库存管理的关键。

宝洁公司应利用市场数据、销售趋势分析等方法,预测产品需求,并根据需求量合理调整库存水平。

4.2 库存优化通过优化库存策略和管理流程,宝洁公司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同时保持足够的库存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5、生产计划与执行5.1 生产计划制定宝洁公司应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量、生产时间、原材料需求等,以确保按时交付产品。

5.2 生产执行和监控宝洁公司需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

6、物流与配送6.1 运输选择宝洁公司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考虑产品特性、运输成本、交付时间等因素,以实现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最优化。

6.2 运输管理宝洁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输管理体系,包括运输计划、货物跟踪、运输成本控制等,确保货物按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研究

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研究

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研究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供应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一、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和分类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是指不同组织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和形式。

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图形,由节点和边组成。

节点代表着各个组织或角色,边代表着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根据供应链网络的不同属性和特点,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包括集中式结构、分散式结构、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混合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供应链环境和需求。

二、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的重要性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

一个合理的拓扑结构可以提高信息流和物流的传递速度,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而一个不合理的拓扑结构可能导致信息滞后、物流延迟、成本上升等问题。

此外,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还涉及到风险管理和容灾能力。

在面对突发事件或供应链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拥有一个合理的拓扑结构可以帮助供应链快速响应和调整,降低损失。

三、影响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的因素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选择考虑到了众多因素,包括供应链的规模、地理分布、产品特性、业务模式、市场需求等。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探讨。

1. 规模:供应链的规模决定着组织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

当供应链规模庞大时,分散式结构可能更合适,能够降低各个节点之间的依赖性。

相反,当供应链规模较小时,集中式结构可以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各个节点。

2. 地理分布:供应链网络涉及到不同地区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

考虑到物理距离以及运输成本等因素,供应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能够尽量减少跨地域的运输和配送。

3. 产品特性:不同的产品所需的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高价值、易损坏的产品,采取星型结构或环形结构可以确保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网络结构特性分析3.1供应链网的结构模型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复杂以及顾客的要求更加严格的今天,原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分销商被组织起来,形成了供应--生产--销售的链条,我们称之为供应链。

实际上,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常常为多家,分销商也有多个。

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在战略、任务、资源和能力方面相互依赖,构成了较复杂的供应--生产--销售网,这就是供应链网[38-40]。

供应链网一词最早是FU-RENLIN和MICHAEL J.SHAW[41]在《Reengineering the Order Fulfillment Process in Supply Chain Network.》一文中提出的。

他们认为,供应链网是由一系列自主程度不同的业务实体构成的网络,实体之间互为上下游企业。

而且,他们专门对供应链网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在供应链网中对订货完成过程的管理。

在此之后,国外的专家和学者都把供应链和供应链网当作同一问题来研究,且把它们统称为供应链。

例如,通用公司研究与开发中心的Sita Bhaskaran指出,供应链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其中水平结构反映共享某一资源的实体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垂直结构体现上下游实体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关系。

更确切地说,Sita研究的是供应链网结构,而供应链网的垂直结构才是指供应链结构。

在国内,有关供应链的研究刚刚开始,还没有人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网进行区分,也没有人专门研究供应链网。

从供应链网和供应链的关系看,供应链网是由若干条供应链交错形成的,供应链网可以覆盖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供应链网在水平结构压缩后就成为供应链。

一般的供应链网如图3-1所示。

其中,长方框表示业务实体,带方向的箭线表示物流。

图3-1 一般的供应链网Fig.3-1 A general supply chain3.1.1 供应链网的结构特性首先,供应链网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特征。

从组织边界的角度看,虽然每个业务实体都是供应链网的成员,但是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边界体现出来,如图3-2[42,43]。

其中,A环包括了一个组织内的所有业务实体,同时也包括了作为供应链网子链的下层供应─生产—销售系统。

对于A而言,供应商B是一个由供应─生产—销售实体构成的外部组织,在图2中以环B表示。

供应链网的每个业务流程都是跨组织边的,这反映了多层业务实体相互依存与合作的特性。

其次,供应链网的结构表现为双向性。

从横向看,使用某一共同资源(如原材料、半成品或产品)的实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

从纵向看,供应链网的结构就是供应链结构,反映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及顾客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

图3-2 供应链网的分层结构Fig.3-2 Level structure of supply chain第三,供应链网的结构呈多级性。

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供应链网的成员越来越多。

如果把供应链网中相邻两个业务实体的关系看作供应──购买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多级的,而且涉及的供应商和购买商也是多个。

供应链网的多级结构增加了了供应链管理的困难,同时又有利于供应链的优化与组合。

第四,供应链网的结构是动态的。

供应链网的成员通过物流和信息流而联结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其中某一成员在业务方面的稍微调整都会引起供应链网结构的变动。

而且,供应链成员之间、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也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而经常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第五,供应链网具有跨地区的特性。

供应链网中的业务实体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在业务上紧密合作,共同加速物流和信息流,创造了更多的供应链效益。

最终,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被联结成一体,形成全球供应链网(Global Supply Chain Network, GSCN)。

3.1.2 供应链网结构模型虽然供应链网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双向性、多级性、动态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而且在管理上都涉及生产设计部门、计划与控制部门、采购与市场营销部门等多个业务实体,但是供应链网的目标、运作过程和成员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方便供应链网的管理,我们采用(1)制造特性;(2)业务目标;(3)生产的差异;(4)产品模式;(5)装配阶段;(6)产品生命周期;(7)库存需求等七项指标,将供应链网区分为三种类型。

表3-1对比了三种供应链网的特点。

表3-1 三种供应链网的特点Table3-1 The character of three supply chain network──────────────────────────────────特性指标集中型供应链网分散型供应链网适应型供应链网──────────────────────────────────制造模式集中装配分散装配分散区分主要目标小批量生产订货生产适应外部环境产品区分较早较晚较晚产品种类较少多多装配过程集中在制造阶段分散到分销阶段集中在制造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数年数月—数年数周—数月主要库存类型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1)集中型供应链网在集中型供应链网中,公司完成将零件和组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制造过程,在各个业务实体所建立的零件库存引发了库存成本。

为了使业务双方减少库存,供应商与制造商必须紧密合作,采用JIT(Just -in-time)技术。

由于产品的制造过程使用了资本密集型的设备和许多不同种类的零件,所以最终产品实际上是在装配阶段制造出来的。

这种过早的产品区分使供应商很难在采用库存生产策略的条件下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

因此,当市场的需求不确定时,产成品库存成为主要的库存。

为此,集中型供应链网制定了小批量生产目标,要求供应商和制造商紧密合作,共同控制最终产品的库存水平。

其突出特点是,制造过程和装配过程集中于某地完成,在一处作业地点将许多独立的零件组装成少量的最终产品。

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的供应链网就属于这种类型,其产品的生命周期长达数年,如图3-3。

图3-3 一家农机公司的供应链网Fig.3-3 Supply chain network of a farm machinery company (2)分散型供应链网在分散型供应链网中,公司拥有最终产品的装配线和分销机构。

装配分两步进行:(1)在工厂完成通用产品的复杂装配过程;(2)在分销地完成订货产品的简单装配过程。

这种延迟的产品区分策略适合于产品大量订货的情况。

制造商在复杂的装配过程结束后,采用了分散装配方法,对通用的零件进行不同组装,形成不同种类的最终产品。

这里,库存对象主要是第一步装配生产出来的组件。

由于半成品和组件要运送到不同的地点装配成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所以半成品库存遍及分散型供应链网的每一处。

为满足订货者的要求,公司往往采用订货生产方式。

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延长了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可能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因此,管理分散型供应链网的主要问题是,设计出一种缩短这段时间的方法。

器械工业、电子工业和计算机行业的供应链网属于这种类型,其产品生命周期为几个月到几年。

图3-4是一个私人电脑公司的供应链网。

图3-4 一个私人电脑公司的供应链网Fig.3-4 PLC company`s supply chain network(3)适应型供应链网在适应型供应链网中,公司拥有最终产品的装配线和分销机构。

但是,市场环境不断变化。

因此,适应型供应链网必须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这是适应动态环境的关键措施。

为了有效地、迅速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应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就搜集市场信息,并做出分析,保证连续的生产过程能动态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为此,公司采用了预测生产策略,即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出产品需求的变化趋势,然后根据预测安排生产。

由于主要的制造过程使用了分散区分方法,所以在制造阶段就对产品做出了品种的区分。

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市场的多变性使产品生命周期有所缩短,最短的为几周到几个月。

而且,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在缺乏长期历史数据作分析的条件下建立预测模型更加困难。

因此,管理适应型供应链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够抓住市场机遇,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服装业、制鞋业的供应链网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图3-5是一个服装公司的供应链网。

图3-5 一个服装公司的供应链网Fig.3-5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for a clothing company 3.2供应链集成化模型3.2.1 供应链模型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

供应链中的供应、制造、销售可以集成化成为一个系统,它由供应、制造和销售阶段的三部分模型组成[44-50]。

供应阶段的动态模型,即供应商库存状态方程x1,k+1=x1,k+u1,k-v1,k (3.1) 式(3.1)中 x1,k是供应商在k时刻的库存量,n1维状态向量;u1,k是k时刻的供应量,n1维控制变量;v1,k是k时刻的供应商提供给制造商的物料量,n1维控制变量。

制造阶段的动态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即生产过程的神经网络方程p k+1=f(p k, v1,k) (3.2a) 式(3.2a)中p k+1=f(.)是神经网络的输出,n2维状态变量;p k是p k+1的一阶滞后,作为系统的广义输入;v1,k是式(1)中所述控制变量,是神经网络的输入。

制造阶段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51-55],假设这种未知的非线性生产系统可以采用神经网络来逼近。

制造阶段的另一个模型,即生产库存状态方程x2,k+1=x2,k+p k-v2,k (3.2b) 式(3.2b)中x2,k是制造商在k时刻的库存量,n2维状态变量;p k是式(3.2a)中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产出;v 2,k 是制造商提供给销售商的目标产品,n 2维控制变量。

销售阶段的动态模型,即销售商库存状态方程x 3,k+1= x 3,k + v 2,k –d 3,k (3.3) 式(3.3)中,x 3,k 是销售商库存量,n 3=n 2维状态向量;v 2,k 是式(3.2b )中制造商提供给销售商的物品量, n 3=n 2维控制变量;d 3,k 是销售商销售的产品量, n 3=n 2维外生变量。

供应链模型(3.1)、(3.2)、(3.3)在供应阶段的供应量可以推动整个供应链,在销售阶段的销售量外生作用下也可以拉动整个供应链。

本文只考虑确定性系统的供应链模型。

对于供应链系统的目标函数,考虑如下子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供应链系统的库存成本目标函数,即[]∑++=k T k T k T x q x q x q J ,313,212,1111 (3.4)库存成本目标函数(3.4)中,q 11 , q 12, q 13 ≥ 0,q 11 , q 12, q 13 分别是供应、制造、销售库存系统中单位储存货物的成本相应维数的列向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