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名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9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1年名师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2021年名师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名师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学习,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确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乌贼、河蚌、蜗牛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人新课:虽然它们的形态差异很大,生活环境也很不一样,但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其中一类动物。

二、合作探究1.软体动物课件出示扇贝、文始、缢蛏、蚬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并提问:这几种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并回答:它们都有两片大小相近的厚厚的贝壳。

师:像这样的软体动物,我们称之为双壳类。

下面我们就以缢蛏为例来探究软体动物有哪些特征。

课件出示缢蛏的内部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缢蛏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3)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1)缢蛏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能够保护它柔软的身体。

(2)缢蛏的足像一把斧子,我们称之为斧足。

斧足能伸缩,缢蛏就是利用斧足的一伸一缩来带动身体,慢慢地把整个身体钻人沙中。

(3)缢蛏的呼吸器官是鳃。

鳃内密布毛细血管。

当水流经过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渗入鳃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

(4)出水管和人水管与缢蛏的摄食、呼吸等生命活动有关。

缢蛏通过人水管吸水,通过出水管排水。

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同时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简单介绍石鳖、蜗牛、乌贼等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教材介绍了无脊椎动物的最后两类。

教学重点:①: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②:蝗虫的发育③: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①:蝗虫的发育②:昆虫的主要特征③: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②: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③: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②: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体气氛。

二说教法本机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三说学法本节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2.教学过程的说明:初步认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其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 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举例及其生活习性5. 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的具体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PPT 课件2.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3. 实地观察所需工具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软体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引导学生观察软体动物的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等,讲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等。

3. 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引导学生观察节肢动物的特征,如外骨骼、分节的身体等,讲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等。

4.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分解者、消费者等。

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举例及其生活习性:举例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蜗牛、蝴蝶等,并讲解其生活习性。

6. 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强调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判断给出的动物图片属于哪种类型。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比较和contrast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能来收集和分析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尊重和保护动物。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

展示和讨论软体动物的例子,如蜗牛、蛞蝓、章鱼等。

2. 第二节: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展示和讨论节肢动物的例子,如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2. 视频或动画: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动画。

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例子,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实验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标本,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教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软体动物(1)软体动物的特征;(2)软体动物的分类。

2.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2)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

3.什么是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的特征;(2)节肢动物的分类。

4.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2)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一些“软的”和“长腿的”动物。

2.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没有骨骼、柔软的身体等;(2)介绍软体动物的常见分类,如腹足类、头足类等。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如腹足类通过足以爬行、头足类通过喷射水柱逃避捕食;(2)让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水中的腹足类适应水生生活。

4.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外骨骼、分段的身体等;(2)介绍节肢动物的常见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动物等。

5.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如昆虫的飞行、甲壳类动物的摄食;(2)让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昆虫适应陆地生活。

6.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他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理解程度。

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类和归纳,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并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和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这两个主要的动物门类。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这两类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态和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

2.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特点;•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

3. 学习内容3.1 软体动物3.1.1 特征软体动物是一类身体柔软没有外骨骼的动物,其身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体型多样化:软体动物的体型大小范围广泛,从微小的海蛞蝓到巨大的章鱼都有;•软体身体:软体动物的身体是柔软而灵活的,没有坚硬的外骨骼;•体壁分层:软体动物的体壁通常分为外壁、肌肉层和内壁。

其中肌肉层较发达,可以收缩和伸展,促进动物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器官:软体动物中有些种类拥有触手和足,用于抓握、感知和捕食。

3.1.2 分类软体动物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类群,按照其特征和进化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主要的类别:•腹足类:如蜗牛和螺旋藻,它们拥有柔软的身体、腹足和触角等特征;•双壳类:如贻贝和扇贝,它们体呈扁平的双壳结构;•头足类:如章鱼和乌贼,它们具有柔软的身体和多个触手。

3.2 节肢动物3.2.1 特征节肢动物是一类身体被甲壳覆盖,并且由节段组成的动物,其身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外骨骼:节肢动物的身体被坚硬的外骨骼覆盖,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肢节的分节:节肢动物的身体由多个节段组成,每个节段都有特定的功能;•肢和触角:节肢动物的肢和触角用于感知环境、抓握和行走等;•蜕皮: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无法伸长,因此它们需要通过蜕皮来适应身体的生长。

3.2.2 分类节肢动物是一个广泛而多样化的动物门类,根据其特征和进化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主要类别:•昆虫类:如蚂蚁和蝴蝶,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类别,它们具有独特的昆虫特征,如复眼和昆虫的六足;•蜘蛛类:如蜘蛛和蝎子,蜘蛛类具有八只脚和特殊的捕食方式;•甲壳类:如螃蟹和虾,甲壳类具有坚硬的外壳和多个节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1.4 教学活动引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概念。

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

软体动物的呼吸和排泄系统。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2.4 教学活动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呼吸排泄系统。

第三章:常见的软体动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软体动物。

3.2 教学内容常见的软体动物种类。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4 教学活动展示常见的软体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常见的软体动物。

第四章:节肢动物的特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2 教学内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

节肢动物的呼吸和排泄系统。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4 教学活动展示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呼吸排泄系统。

第五章:常见的节肢动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节肢动物。

5.2 教学内容常见的节肢动物种类。

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4 教学活动展示常见的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常见的节肢动物。

第六章:软体动物的生态系统角色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021年名师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2021年名师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名师教案1【导入】图片观察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

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

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

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讲授】基本概念与物种分辨(一)软体动物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

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

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就以河蚌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河蚌的形态结构首先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河蚌内部柔软的身体。

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

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乌贼。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

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

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二)节肢动物1.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标本展示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从而引出节肢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明确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4)知道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节肢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节肢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能概述出昆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节肢动物的学习,能辩证的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明确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重点难点】
重点: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昆虫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蝗虫模型,节肢动物标本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昆虫------蝗虫
1.形态结构
2.体表
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3.呼吸过程: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三、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
有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