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钢绞线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的张拉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
其中,△L代表钢绞线的伸长量,单位为厘米;P平代表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单位为牛;L代表钢绞线的长度,单位为厘米;E代表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单位通常为MPa,具体数值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代表钢绞线的截面积,对于单根φ15.24的钢绞线,其有效截面积为140平方毫米。
2. 张拉力计算公式:T=(A×Fy×π×D^2)/4。
在这个公式中,T代表张拉力;A代表钢绞线的横截面积;Fy代表钢绞线的屈服极限;π代表圆周率;D代表钢绞线的直径。
另外,钢绞线张拉值的计算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ΔL=ΔL1+ΔL2-b-c。
其中,ΔL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b为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为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

设计伸长量复核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 140 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取1.95×105 N/ 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195300NX=15.812/2=7.906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p=195300×(1-e-0.0436678)/0.0436678=191097NΔL= PpL/(Ap Ep)=191097×7.906/(140×1.95×105)=55.3mm 与设计比较(55.3-57.1)/57.1=-3.15%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195300NX=15.821/2=7.9105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p=195300×(1-e-0.047097)/0.047097=190772NΔL= PpL/(Ap Ep)=190772×7.9105/(140×1.95×105)=55.27mm与设计比较(55.27-57.1)/57.1=-3.2%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40 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2.02×105 N/ 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 N/ mm26、锚圈口摩阻损失:3.3%σk7、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103.3%×σkAp=201745N8、千斤顶计算长度:56cm9、工作锚长度:7cm10、限位板计算长度:2.5cm11、工具锚计算长度:不计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12/2=7.906mL=7.906+(0.56+0.07+0.025)=8.561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p=201745×(1-e-0.0436678)/0.0436678=197404NΔL= PpL/(Ap Ep)=197404×8.561/(140×2.02×105)=59.8mm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21/2=7.9105mL=7.9105+(0.56+0.07+0.025)=8.566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p=201745(1-e-0.047097)/0.047097=197068NΔL= PpL/(Ap Ep)=197068×8.566/(140×2.02×105)=59.7mm 三、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12根钢绞线束:σcon=103.3σk=103.3%×2343=2420.32KN二、1523号千斤顶张拉、0050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35+0.01035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 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16MPa (2)、40%σcon=968.13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968.13=9.67 MPa (3)、70%σcon=1694.2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1694.22=17.19 MPa (4)、100%σcon=2420.3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4.7 MPa 三、1524号千斤顶张拉、005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21+0.01022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68 MPa (2)、40%σcon=968.13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968.13=10.10 MPa (3)、70%σcon=1694.2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1694.22=17.52 MPa (4)、10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4.95 MPa 四、1525号千斤顶张拉、0077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47+0.01024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0 MPa (2)、40%σcon=968.13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968.13=9.44 MPa (3)、70%σcon=1694.2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1694.22=16.88 MPa (4)、10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4.31 MPa 五、1526号千斤顶张拉、006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5+0.01021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2 MPa (2)、40%σcon=968.13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968.13=9.83 MPa (3)、70%σcon=1694.2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1694.22=17.24 MPa (4)、10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66 MPa 标签预应力千斤顶拉力孔道MPa。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桥梁构造常用钢绞线的规格一般是ASTM A416 、270 级低废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 15.24mm ,标准强度为 1860MPa ,弹性模量为 195000MPa ,桥梁施工中张拉控制应力(本文顶用Ycon 表示)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 即 1395MPa 。
本文要点介绍曲线部署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并给出CASIO fx-4800P计算器的计算程序,此外简要介绍千斤顶标定的一些注意问题。
参照技术规范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以下简称《桥规》)。
一、预应力系统安装:1、涟漪管、锚垫板和连结器安装:(1)、涟漪管安装 :预应力用涟漪管采纳塑料涟漪管,涟漪管严格按设计图纸地点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涟漪管固定坚固,在直线段约为0.3 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免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涟漪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假如管道和钢筋发生矛盾,应以管道地点不变成主。
(2)、锚垫板安装: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涟漪管连结坚固,锚垫板要坚固地安装在模板上。
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
锚下螺旋筋及增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涟漪管道要连结平顺,密封。
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当封堵,防备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
安装锚垫板时,关于两头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气孔向上,关于一端张拉的P 锚、 H 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
(3)、连结器安装:从第二孔箱梁开始,在前一段已张拉完的群锚连结体上安装连结器,并进行钢绞线接长。
2、钢绞线安装:a.钢绞线下料:钢绞线一定在平坦、无水、洁净的场所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经过计算确立,计算应试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要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纳砂轮切割机切割。
30米t梁公路预制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制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公式及有关参数(依据)1、本计算依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L(mm)计算公式及说明:△L=P p L/A p E p (12.8.3-1)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附录6—8式.P p=P[1-e-(kx+µθ)]/(kx+µθ) P=σ控×A p所以△L= P[1-e-(kx+µθ)]×L/(kx+µθ)A p E p=[1-e-(kx+µθ)]σ控L/ (kx+µθ)E p =ησ控L/E p 式中: L—预应力筋的长度(计算长度);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钢绞线E=195±10Gpa;P—预应力筋的张拉端至张拉力p=σ控A p;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对于预埋合金螺旋管道:k=0.0015;µ—预应力筋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µ=(0.2+0.25)/2=0.225二、论伸长量(梁长30米)的计算:N1束 L=3113.37cm k=0.0015 x=L/2=1556.686cm µ=0.225 θ=0.122171rad (1度=0.017453 rad)η=[1-e-(kx+µθ)]÷(kx+µθ)=[1-e-(0.0015×15.56686+0.225×0.087265)]÷(0.0015×15.56686+0.225x0.087265) =(1-e-0.050838765)/0.050838765=0.9750△L=ησ控L/E p=0.9750×1395×106Pa×31133.7mm/(195x109Pa)=217.16mm N2束 L=3117.98cm k=0.0015 x=L/2=1558.99cm µ=0.225 θ=0.122171radη=[1-e-(kx+µθ)]/(kx+µθ)=0.97499△L=ησ控L/E p=0.97499×1395×106Pa×31179.8mm/(195×109Pa)=217.48mm N3、N4束 L=3114.14cm k=0.0015 x=L/2=1557.07cm µ=0.225θ=0.034906radη=[1-e-(kx+µθ)]/(kx+µθ)=0.98456△L=ησ控L/E p=0.98456×1395×106Pa×31141.4mm/(195×109Pa)=219.34mm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值的修正计算:取前述N1~N4钢绞线平均伸长率作为:每延米伸长量作为值修正参数.N1伸长率:217.16/31133.7=6.98‰N2伸长率:217.48/31179.8=6.98‰N3、N4伸长率:219.34/31141.4=7.04‰平均伸长率:( 6.98‰+6.98‰+7.04‰+7.04‰)/4=7.01‰四、实测伸长量值计算与修正:1.实测伸长量值计算(计算长度=孔道长+千斤顶内预应力筋长度,按每端0.5米计)△L实测=(σ控下张拉伸长值之和-σ初始张拉伸长值之和-A)/0.9式中:A—锚具回缩(在σ控与σ初始之间的锚具回缩,含夹片回缩)2.千斤顶内钢绞线伸长量BB=2×500×7.01‰=7mm3.张拉伸长量修正值(计算长度=孔道长)C=△L实测-B五、张拉精度评价|(C/△L)×100%—100%| ≤ 6%六、各束伸长量(单位mm):N1 :210.16 N2:210.48 N3 :210.34N4 :210.34。
40米T梁张拉力及伸长量计算

杨柳河大桥40米预应力T梁张拉计算书编制:复核:审核:2011年3月15日杨柳河大桥40米预应力T梁张拉计算书一、张拉施工方案我合同段施工的阁丫沟大桥40米T梁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铰线,f 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公称面积Ay=139mm2,弹性模量Ey=1.95×105Mpa。
40米T梁正弯矩钢束采用8股、9股,钢束控制张拉力σcon=0.75 f pk=1395Mpa。
锚具采用15-8型、15-9型系列整套锚具,管道成孔采用钢波纹管。
所有锚具及钢绞线按材料检验批量抽检,严禁使用无部级以上级别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的材料。
材料要有厂方提供的质量说明书和出厂时间。
钢铰线要防止生锈和影响水泥粘结的油污。
钢铰线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按加工长度下料,并以22#铁丝编束。
钢筋绑扎结束,装模前由专人对波纹管进行检查,若有孔眼须用胶布缠好,严禁进浆。
预应力张拉前先试压同条件养护砼试件,主梁达到设计强度85%以上且养护龄期不小于7天方可张拉,钢束张拉时应两端对称、均匀张拉,不得集中张拉,并观察主梁的侧弯情况,张拉前先对张拉千斤顶进行校核。
张拉顺序为:50%N2、N3→100%N1→100%N2、N3→100%N4,张拉程序:0-初始应力(10%σk)-σk(持荷2分钟锚固)。
张拉时实行双控,理论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相差应控制在-6%~+6%之间,否则应分析原因或重新张拉。
张拉严格控制滑丝和断丝,每束不超过1根,累计全片梁小于1%。
张拉完割除钢铰线头,及时压浆。
张拉时做好施工记录。
二、理论伸长值计算1、理论伸长量计算钢铰线采用15.2mm 单根截面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 pk =1860MPa 弹性模量Ey=1.95×105MPa 管道摩擦系数μ=0.25 管道偏差系数K=0.0015锚下控制应力σcon=0.75×f pk=1860×0.75=1395MPa每股控制张拉力1395×139=193905N4股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193905×4=775620N=775.62KN8股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193905×8=1551240N=1551.24KN9股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193905×9=1745145N=1745.15KN计算公式:P P=P(1-e(kx+μθ))/(kx+μθ)△L=P P×L/AP×EP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e—常数(e =2.7183)k—孔道摩擦系数(取0.0015)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积的孔道长度(米)μ—孔道偏差系数(取0.2)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取1.95*105N/mm2)计算说明:T梁两端对称张拉,所以采用单端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钢绞线伸长值计算公式

钢绞线伸长值计算公式钢绞线伸长值计算(1) 依据台座具体形式及钢绞线锚固形式,计算下料长度为:下料长度L=传力柱长+钢横梁宽-1.20=85+0.60-1.20=84.4m设计图纸规定单束张拉控制力为195.3KN,则各阶段的张拉力为:初始应力0.1δcon :0.1×195.3=19.53KNδcon : 195.3KN1.05δcon : 205.065KN(2)根据公式ΔL=ΡL/AypEyp,(式中:L=84.4m,Ayp=140mm2,Eyp=1.95×105N/mm2)计算各阶段张拉中钢绞线的伸长值:结果为:0.1δcon时: ΔL1=60mmδcon时: ΔL2=604mm1.05δcon时: ΔL3=635mm则钢绞线在控制应力时的量测伸长值:ΔL=ΔL2-ΔL1=544mm钢绞线在1.05δk时的量测伸长值:ΔL=ΔL3-ΔL1=575mm单根:总吨位/总根数×锚固长度m/2.73(或2.8)=伸长值(单位mm)偏差5~10%总吨位=KN.M/10,钢绞线面积取140mm2,弹性模量1.95~2×105如:5根钢绞线60吨,张拉段45m,单根伸长值=60/5×45/2.8=192.9mm7根6米120吨:120/7×6/2.8=36.7346913根13米250吨:250/13×13/2.8=89.2857113根21米250吨:250/21×13/2.8钢绞线的下料、编束钢绞线下料前先将钢绞线卷放在自制的放线架中,再将铁皮剪断,然后人抓住钢绞线一端,将钢绞线缓缓拉开(注意不使钢绞线产生有害变形,对有害变形的部分必须除掉),钢绞线下料用砂轮切割机切断。
钢绞线下料长度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防止下料过长造成浪费。
每根钢绞线的长度按下式确定:L=l+2×(l1+l2+l3+l4)式中:L—钢绞线下料长度l—孔道净长l1—工作锚长度l2—千斤顶长度l3—工作锚长度l4—张拉端外露长度,取50cm将下好的钢绞线放在工作台上,据设计编制成束。
30mT梁张拉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书

30mT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书根据设计图纸,张拉控制力为N fpk=1395KN,伸长值分段计算,迭加得总伸长值。
计算公式: P P=P[1-e-(kx+θμ )]/(kx+θμ)ΔL= P P·L/Ay·Eg式中:K——孔道每m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取0.0015μ——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μ取0.225(中值)Ay——钢绞线截面积 Ay取139mm2Eg——钢绞线弹性模量 Eg取1.97×105Mpa(检测报告)1、 N1钢束延伸量计算1、 边跨边梁10束简支端N1钢束从伸缩缝端至中心线分为AB段4865mm(含工作长度650mm)、BC段9774mm、CD段768mm,合计长度15407mm;纵弯角度为7度。
连续端N1钢束从连续端至中心线分为AB段4865mm(含工作长度650mm)、BC段9774mm、CD段698mm,合计长度15337mm;纵弯角度为7度。
P=193.9×10束=1939KN(详见设计图纸)θ=7°×π/180=0.1222简支端AB段及连续端AB段:(直线段)P1=1939 [1-e-(0.0015×4.865+0.225×0.1222))]/(0.0015×4.865+0.225×0.1222)=1905.7KN简支端BC段及连续端BC段:(曲线段)P2=1905.7 [1-e-(0.0015×9.774+0.225×0.1222)]/(0.0015×9.774+0.225×0.1222)=1866.1KN简支端CD段:(直线段)P3=1866.1[1-e-(0.0015×0.768+0.225×0.1222)]/(0.0015×0.768+0.225×0.1222)=1839.6KN连续端CD段: (直线段)P3=1891.7[1-e-(0.0015×0.698+0.225×0.1222)]/(0.0015×0.698+0.225×0.1222)=1839.7KNΔL AB=(1905.7×4.865)/(1.97×105×10束×139×10-6)=33.9mmΔL BC=(1866.1×9.774)/(1.97×105×10束×139×10-6)=66.6mmΔL CD简支端=(1839.6×0.768)/(1.97×105×10束×139×10-6)=5.2mmΔL CD连续端=(1839.7×0.698)/(1.97×105×10束×139×10-6)=4.7mmΔL=(ΔL AB+ΔL BC) ×2+ΔL CD简支端+ΔL CD连续端=(33.9+66.6) ×2+5.2+4.7=210.9mm2、 边跨中梁8束简支端N1钢束从伸缩缝端至中心线分为AB段4865mm(含工作长度650mm)、BC段9774mm、CD段768mm,合计长度15407mm;纵弯角度为7度。
桥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公式总结

桥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公式总结桥梁结构常用钢绞线的规格一般是ASTM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4mm,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0MPa,桥梁施工中张拉控制应力(本文中用Ycon表示)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即1395MPa。
12二、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实际上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就是把每一计算段(包括直线段和曲线段)的伸长量分别计算出来,最后和值就是总伸长量。
关键在于对于曲线布置的钢绞线每一计算段的张拉端应力和平均张拉应力都不相同,手工计算起来比较繁琐,并且《桥规》中只给出了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而未说明具体的计算过程,另外借助程序计算比较方便。
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见《桥规》第339页附录G-8: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对于此公式本文中把张拉端的张拉力改为张拉端的张拉应力(用Y表示),则计算结果就是平均张拉应力(用Yp表示),这样计算会更方便一些。
下面举例说明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过程:直线12A下类同。
②计算BC圆曲线段B点为张拉端,YB=YA=1395MPa(因为AB为直线段),切线夹角和为0.34907rad,代入附录公式得YBC=1346.0256MPa,则⊿LBC=YBC*LBC/Ep=0.009636m。
其中YBC为BC段的平均张拉应力,以下类同。
③计算CD直线段C点为张拉端,Yc=2YBC-YB=1297.0512MPa(因为BC段为圆曲线段,Yc ④计算DE圆曲线段YD=Yc=1297.0512Mpa,YDE=1251.5156MPa(按照《桥规》中附录公式计算),则⊿LDE=YDE*LDE/Ep=0.00896m。
1÷2单位为MPa;E为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
程序开始时需要输入这4个参数。
②X为当前计算段的钢绞线长度,单位为m;J为当前计算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桥规》中单位为rad,本程序中直接输入角度即可,直线时输入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张拉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车辆荷载作用等。
一、工作原理:
预应力采用双控法,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量应控制在±6%偏差,一般张拉顺序为中间→上面→下面,左右腹板对称张拉,具体已设计图纸为准。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力程序:0→初应力σ0→2倍初应力σ0→控制应力σk (持荷5分钟锚固)。
σk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在内)。
张拉施工的工作顺序:穿束→安装锚具→安装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张拉、锚固→拆除千斤顶及张拉设备→压浆。
智能张拉设备
千斤顶张拉
工作锚具(13孔)工作夹片(2瓣)
限位板千斤顶
工具锚工具夹片(三瓣)
千斤顶的选用:张拉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 1.5倍,且不小于1.2倍。
千斤顶的校核: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标定,当出现下列情况应重新标定①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②张拉次数超过300次,③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④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初应力的选择:初应力一般设置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
工具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
在钢绞线开始张拉,当千斤顶张拉力,达
到钢绞线张拉至初始拉力(设计控制拉力的10~25%),已把松弛的预应力钢绞线拉紧,此时应将千斤顶充分固定,精确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
1
,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设计控制拉力时,再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
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
2
,工具
锚锚塞回缩量b= b
1- b
2。
(b值量测见右图)
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最少不得少于三根。
此回缩的出现仅对张拉伸长值的计算有影响,对张拉力量测没有影响。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
目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以使用YDC型
液压千斤顶为主,该千斤顶与工作锚接触处,
设有一块限制工作锚夹片在张拉过程位移的
限位板,钢绞线在张拉时工作锚夹片跟随钢绞
线的拉伸,向后移动至限位板凹槽的底部,对
钢绞线失去约束,当千斤顶将钢绞线张拉至设
计控制张拉力,在回油放松钢绞线的瞬时,钢
绞线弹性收缩,工作锚夹片跟随收缩向锚环孔
内位移,随即将钢绞线锚固,这就是工作锚锚塞回缩的全过程。
工作锚锚塞回缩位移后,将引起钢绞线张拉力的减小,减小量及补偿方法见后述。
张拉完毕卸掉千斤顶后,在工作锚处测量工作锚夹片在锚杯处的外露长度C
2
,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一般至少测量三处,千斤顶限位板
凹槽深度已知为C
1,则工作锚锚塞回缩量C= C
1
- C
2。
(c值量测见上图)工作锚
锚塞回缩量除与锚具硬度等有关外,还与钢绞线直径有关,工作锚回缩量大小与钢绞线直径大小成反比。
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
夹具前的拉力。
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锚塞回缩量。
(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
ΔL=ΔL 1+ΔL 2-b-c ⑴
式中:
ΔL 1:为从初始拉力L 初(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
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
制拉力L 终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
ΔL 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
求得);
b :工具锚锚塞回缩量;
c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直线段去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段,计算方法见下式。
L---预应力筋的平均长度。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²),规范取值公称面积140mm ²。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²);一般取值195000N 。
Pcon---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力
L初:初始张拉力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L终:终张拉力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Θ---从张拉端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系数
U---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二、计算实例
以D匝道桥第一联现浇箱梁为例,9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钢绞线直径为Φj15.24mm,每束有13根钢绞线,钢绞线公称面积Ay=140mm2、标准强度1860Mpa、实测弹性模量Eg=1.95×105,设计N2束钢绞线单端伸长量为340mm,预应力采用双控,锚下张拉控制应力Pcon=0.72Fkp。
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u=0.17,k=0.0015。
实际伸长量均不超过理论伸长量的±6%,符合规范要求。
张拉力F=1860×0.72×140×13=1437344N=243.7T。
千斤顶选用张拉力的1.5倍,不小于张拉力的1.2倍,选择300T的千斤顶符合要求。
由于钢绞线较长,曲线幅度较大,初应力选择张拉控制应力的15%。
回归方程:P=0.012604F+0.020082(根据千斤顶校准报告)
三、常见的质量问题
①张拉后夹片错台,两瓣夹片高低不平:造成原因可能是限位板与锚具孔没有一一对应,存在偏角,钢绞线在张拉的时候夹片跟着钢绞线出来,顶着限位板,回油的时候夹片跟着钢绞线回锚具,靠近钢绞线处的一瓣先进去,另一瓣后进去,导致夹片不平整。
②钢绞线滑丝:千斤顶回油的时候,夹片夹不紧,导致钢绞线伸长后直接收缩。
可能存在夹片与锚具不匹配等原因。
③锚垫板破碎:张拉时,锚垫板承受不住压力,导致锚垫板破碎,存在原因可能是锚垫板与混凝土存在孔洞,未振捣密实,锚下加强钢筋不够,混凝土强度不足,锚垫板刚度不足。
锚垫板破碎单顶放张
锚垫板处混凝土凿平5cm厚钢板贴补
④锚垫板位置不准,导致千斤顶放不进去,由于锚垫板距离四周混凝土的宽度不足,导致千斤顶放不进去,需要进行对四周混凝土凿除。
图纸设计高度为25cm,现场实测19cm,导致高度不足,千斤顶放不进去,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凿除。
⑤锚垫板后处存在混凝土未清理干净,导致钢绞线装上锚具后,钢绞线不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