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12桥梁板张拉计算

合集下载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一、工程概况(一)总体概况即本项目终点K11+700,全长11.7公里。

我标段共有T梁432片,其中90片为16 m,342片为13m,(详见表1.1T梁工程数量表)。

表1.1T梁工程数量表二、施工工艺张拉作业使用智能张拉设备。

当试压同条件试块强度和现场回弹强度≥90%设计强度值时进行张拉。

张拉正后方设置防护钢板挡板。

预应力张拉设计顺序现张拉N1,后张拉N2,依次进行。

钢绞线张拉程序:0→初应力(0.10δk) →0.2δk→1.0δk(持荷5min锚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伸长量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差值需控制在±6%以内。

若实际量测伸长量符合计算要求(与计算伸长值相比误差在±6%范围之内)则封闭锚具和夹片并拆除千斤顶,如果实际量测伸长量与计算伸长值相差较大,暂停张拉,查清原因并解决问题后方再继续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及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见计算书)。

T梁起拱度采用张拉前后测设高程并计算其差值得出。

张拉前,在梁中轴线上以跨中为起点向两边每2m纵距布设观察点位,用水准仪测设高程。

张拉时要注意不要堵塞进、出浆孔孔道。

张拉完成后,将多余的钢绞线用砂轮机切除,钢铰线剩余长度﹥3cm。

钢绞线切除后,及时对锚头进行封堵,保证封锚密实。

张拉前千斤顶、锚环、夹片、工作锚具、工作夹片、压力表、油泵等张拉设备进行检验。

千斤顶、油泵、压力表与张拉应力值的关系方程式,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锚环、夹片、工作锚具、工作夹片应当无破损,锚环、夹片、工作锚具、工作夹片在使用前送样进行强度检验,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公路桥梁预应力钢铰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格》等技术要求后使用。

使用前必须对每一个锚环和夹片进行观察,发现有损伤和裂纹等异常情况,给予更换,如异常情况的锚环、夹片数量占该批次数量的10%,则该批次的锚环、夹片停止使用。

张拉时,钢铰线应匀速渐进张拉,按照先N1后N2的顺序,智能张拉操作具体方法为:(1)、准备工作①准备与张拉系统能配套使用的限位板、锚具、夹片,电脑(预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自带无线网络适配器),三相电缆,阳伞等必须准备齐全。

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

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

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
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
梁板的张拉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加固方法,可以提高梁板的能力和
稳定性。

在梁板张拉的过程中,了解梁板的实际伸长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施工梁板加固工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梁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

梁板的伸长量可以
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L = L0 * E * ε
其中,△L为梁板的实际伸长量,L0为梁板的原始长度,E为梁板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梁板受力时的应变。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梁板受力时的应变情况。

梁板的应变可以通
过以下公式计算:
ε = σ / E
其中,ε为梁板的应变,σ为梁板受到的应力,E为梁板材料的
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梁板受到的应力,我们可以计算出梁板的应变情况。

然后,我们需要知道梁板材料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梁板材料
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可以通过材料试验或相关资料来获取。

不同材
料的弹性模量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数值。

最后,我们需要测量梁板的原始长度。

在进行梁板加固工程时,我们需要准确测量梁板的原始长度,以便计算出梁板的实际伸长量。

总而言之,梁板张拉实际伸长量的计算需要了解梁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梁板受力时的应变情况、梁板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梁板的原始长度。

通过这些信息的计算和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梁板的实际伸长量,为梁板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指导。

张拉计算

张拉计算

预应力张拉的计算公式? (先张和后张)2010-3-31 15:14提问者:騎著烏龟闯紅燈|浏览次数:8691次马上要调到桥梁板预制厂工作其他图纸这块没什么但是对预应力很陌生不知道怎么计算还有那个压力表兆帕...等互相的关系请说的通俗预应力的计算公式:F=PSF-张拉力kN,P-压力MPa,S-活塞面积mm2。

根据这个公式转换就行。

通俗些,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预制板中铺设有10条10.7的钢筋(该规格的钢筋横截面积为90mm2,标准抗拉强度为1420MPa),按照一般标准规定,取张拉系数0.7,即每条钢筋的张拉应力为1420*0.7=994MPa。

张垃机的油缸活塞面积为400cm2,则张拉时,压力表值P2计算为。

由于在张拉过程中,钢筋受拉力F1与张拉机的张拉力F2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有F1=F2。

即,P1*S1=P2*S2,所以P2=P1*S1/S2=1条钢筋张拉应力*1条钢筋横截面积*钢筋条数/张拉机活塞面积=994*90*10/400*100=22.365MPa。

这样所不知道你清楚没有。

如果还不清楚,加我,联系解决!别忘了给分哦!2010-4-2 10:48 Mclovin_Young|一级先张法计算公式:∆L= PL/(E_g∙A_y )P-预应力钢筋张拉力(N);L-预应力钢筋长度(m);E_g-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MPa)A_y-预应力钢筋截面积(mm2)后张法计算公式:(1).精确计算法∆L= ∫_0^L▒〖(Pe^(-(kx+μθ)))/(E_g∙A_y )〗简单意义上说是一段一段的微小效应的累积,从0到L的积分,相信这位朋友应该不陌生。

(2).简化计算法∆L= (P1∙L)/(E_g∙A_y ) 其中P1 =P[(1+e^(-(kL+μθ)))/2]P-预应力钢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L-从张拉端到计算载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u-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E_g,A_y意义同上;P1-预应力钢筋的平均张拉力;值得说明的是,后张法公式适用于从一端算到另一段,因为有单端张拉和梁段张拉之分张拉钢绞线目前新规范是三控,即张拉前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龄期的控制,张拉中油压表读数,钢绞线伸长量,持荷时间,但是油压表读数为准,伸长量作为校核,并持荷规定时间。

张拉计算方法

张拉计算方法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与现场测量控制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后张预应力技术一般用于预制大跨径简支连续梁、简支板结构,各种现浇预应力结构或块体拼装结构。

预应力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预应力筋张拉是预应力砼结构的关键工序,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一般现行常接触到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PC光面钢丝、刻痕钢丝、冷拔低碳钢丝、精轧螺纹钢等材料。

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孔道成型方法主要有:金属螺旋管、胶管抽芯、钢管抽芯、充气充水胶管抽芯等方法.本人接触多的是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PCstrand、1×7公称直径15,24mm,f pk=1860Mpa,270级高强底松弛),成孔方法多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本文就以此两项先决条件进行论述。

1 施工准备:1。

1 熟悉图纸:拿到施工图纸应先查阅施工说明中关于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一般预应力钢束采用ASTM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f pk=1860Mpa,1×7公称直径15,24mm,锚下控制力为Δk=0.75 f pk Mpa。

1.2 根据施工方法确定计算参数:预应力管道成孔方法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查下表确定K、μ取值: 表1ΔL=Pp×L Ap×Ep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Pp=P×(1-e-(kx+μθ))kx+μθ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或为公式1中L值;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12米预制空心板张拉计算书

12米预制空心板张拉计算书

昌江环城东路改扩建工程AK+102 1号桥空心板张拉计算书施工单位:计算:审核:编制日期: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况AK0+102 1号桥空心板梁共设4束预应力钢束,N1、N2各二束。

N1预应力钢束计算长度为12606mm、切角θ1=3°,N2预应力钢束计算长度为12634mm、切角θ2=7°。

二、φs15.20钢绞线检测指标1、单股直径φ=15.20mm2、单股截面积A=140mm23、破坏力:269KN4、抗拉标准强度f pk =1860Mpa5、强性模量Ep=1.95×105Mpa三、张拉顺序和程序空心板的预应力施加应采取对称两端张拉的原则进行,依《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本桥的设计文件,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左N1→右N2→右N1→左N2。

各预应力钢束的张拉程序如下:0→10%σk→100%σk(持荷2min)→锚固四、张拉应力值与对应张拉力1、控制应力σk =0.75f pk=0.75×1860=1395MpaM15-3预应力钢束的初张拉力1.00F1=3σk A=586KNM15-4预应力钢束的初张拉力1.00F2=4σk A=781KN2、初应力0.10σk =139.5 MpaM15-3预应力钢束的初张拉力0.10 F 1=59KN M15-4预应力钢束的初张拉力0.10 F 2=78KN 3、2倍初应力0.2σk =279MpaM15-3预应力钢束的0.2 F 1=118KN M15-4预应力钢束的0.2 F 2=156KN 五、预应力钢束的理论伸长值 1、理论伸长值的计算:p p E L AE FL L /)/(σ==∆F :预应力钢束平均张拉力(N ) L :从张拉端至计算载面的钢束长度(mm) A :预应力钢束截面积(mm 2) Ep :预应力钢材的弹性摸量(Mpa ))/()1()(θσσθu kx eu kx k +-=+-k σ:预应力钢束的控制应力(Mpa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钢束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取k=0.0015; μ:预应力钢束与孔道壁磨擦系数,取μ=0.25; (1) N1预应力钢束的伸长值计算: ==x L 6.303mθ1=30×∏÷1800=0.0524 rad)/()1(1)(1θσσθu kx e u kx k +-=+-)0524.025.0303.60015.0/()1(1395)0524.025.0303.60015.0(⨯+⨯-⨯=⨯+⨯-e = 1379Mpamm E L L p 89195000/630313792/2=⨯⨯==∆σ(2) N2预应力钢束的伸长值计算:==x L 6.317mθ2==40×∏÷1800=0.0698 rad)/()1(2)(2θσσθu kx e u kx k +-=+-)0698.025.0317.60015.0/()1(1395)0698.025.0317.60015.0(⨯+⨯-⨯=⨯+⨯-e=1376Mpamm E L L p 89195000/631713762/2=⨯⨯==∆σ2、实际伸长量计算:实际伸长量计算公式:ΔL=ΔL 1+ΔL 2-ΔL 3其中ΔL 1─初应力0.15σk 至超张拉应力1.00σk 的实测伸长值;ΔL 2─初应力0.10σk 的推算伸长值,采用0.10σk 至0.2σk 之间的实测伸长值;ΔL 3─千斤顶段工作长度的伸长值和锚固时夹片的跟进量。

张拉计算方法

张拉计算方法

张拉计算方法
方法一总伸长值=20%的伸长值+100%的伸长值-2X10%的伸长值(100%的伸长值-10%的伸长值)做为10%到100%的伸长值,这个是实际量出来的,0到10%的伸长值是推算出来的,而不是实际量出来的,推算的方法就根据相邻级别的伸长值来代替,也就是10%到20%的伸长值来代替,10%到20%的伸长值就是(20%的伸长值-10%的伸长值),括号里边的两个式子合并后就是
(20%L+100%L-2X10%L)
方法二总伸长值=(100%的伸长值-20%的伸长值)/0.8
(100%的伸长值-20%的伸长值)做为20%到100%的伸长值,这个是实际量出来的,那么0到20%的伸长值无法直接测量,总伸长值推算的方法:(20%到100%的伸长值)/0.8
现场张拉过程中不同步率控制难度较大,施工中两端油表同步无法保证伸长值同步,建议用两端千斤顶油缸伸长量控制不同步率,油缸回至同一起点开始张拉,张拉过程中两端通过油泵控制油缸伸长量同步。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详细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引言桥梁建设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预应力张拉技术则是桥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预应力张拉是通过在桥梁构建中施加顶部预应力,来减小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重、荷载等原因所引起的变形和挠度,保证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预应力张拉的计算过程及伸长量计算过程。

桥梁预应力张拉的计算过程步骤1:确定张拉力和张拉方式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一步是确定桥梁所需的张拉力及张拉方式。

张拉力的大小需要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来确定,而张拉方式包括单钩拉伸法和双钩拉伸法两种。

步骤2:计算张拉钢束的位置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二步是计算张拉钢束的位置。

张拉钢束位置的计算是基于桥梁的索力平衡原理来进行的,可以根据桥梁的梁跨、跨中荷载和桥墩高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步骤3:计算预应力损失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三步是计算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和局部损失等,预应力张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估计和调整。

步骤4:计算锚固力桥梁预应力张拉的第四步是计算锚固力。

锚固力是指在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锚固系统所需要承受的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调整。

步骤5:计算张拉钢束的伸长量桥梁预应力张拉的最后一步是计算张拉钢束的伸长量。

伸长量的计算需要根据钢束的弹性模量、张拉力大小和锚固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过程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是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涉及到桥梁的预应力张拉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下面简要介绍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过程。

步骤1:确定钢束的弹性模量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钢束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指在给定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应变值,通常可以从材料手册中查到。

步骤2:计算材料的工作应力计算材料的工作应力是张拉钢束的伸长量计算的第二步,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张拉力和钢束的初始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

步骤3:计算钢束的伸长量计算钢束的伸长量是进行张拉钢束伸长量计算的最后一步,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钢束的初始长度、张拉力和工作应力等参数进行计算。

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张拉伸长量是指杆件在受到拉力作用时发生的伸长量,它是我们
在工程计算中常常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会根据杆件
的材料和尺寸、拉力的大小和静态特性等因素来计算张拉伸长量。


文将介绍张拉伸长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杆件在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与受力过程中的
应力产生关系。

据材料力学原理,杆件在受到拉力作用时,产生的应
力大小与它的截面积成反比,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由此可以得出公式:σ = F / A
其中,σ为杆件的应力,F为杆件受到的拉力,A为杆件的横截面积。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张拉伸长量与应变的关系。

根据胡克定理,
拉伸应变与拉伸应力成正比,比例系数就是弹性模量E。

由此可以得出公式:
ε = σ / E
其中,ε为杆件的拉伸应变,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最后,我们根据拉伸应变与伸长量的关系,推导出张拉伸长量的
计算公式:
δ = L * ε
其中,δ为杆件的张拉伸长量,L为杆件长度。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就可以根据杆件的尺寸、材料性质、受力情况,来计算出杆件在受到拉力作用下的张拉伸长量。

在工程实践中,还需要考虑杆件的预应力、杆端锚固等因素对张拉伸长量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因素,需要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总之,张拉伸长量是工程计算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它与杆件的尺寸、材料、受力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计算张拉伸长量可以有效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m预应力空心板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方案编制:审核: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后张法20米空心板梁张拉计算书§1.理论依据及材料设备一、钢束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L=(P×L) /(Eg×A y) (1)P=P×[1-e-(KL+μθ)]/(KL+μθ) (2)其中:△L——预应力钢束理论伸长值,cmP——预应力钢束的平均张拉力,NP——预应钢束张拉端的张拉力,N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应考虑千斤顶工作长度,及设计图纸对不同梁板在曲线段的参数X值)。

Ay——预应力钢束截面面积,mm2Eg——预应力钢束弹性模量,Mpa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份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钢束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二、材料与设备(一)材料:主要是钢线,其标准必须是设计提出的ASTM416-90,标准强度fpk=1860Mpa,d=15.2mm。

每批材料均要送检,要有试验检验证书,其结果要达到设计标准。

(二)设备:1、设备主要是千斤顶油表,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用OVM15系列锚具。

和YCW150B型千斤顶,以及配套的ZB2×2/500型电动油泵。

2、选用油表:根据20米空心板梁设计图纸要求,该类梁板有三种钢束,分别由4、5、6股钢绞线构成,各种钢束最大控制张拉力分别为781.2KN、976.5KN、1171.8KN。

YCW150型千斤顶活塞面积A=30257mm2,按最大控制张拉力:F=1171800N计算,其油表读数Q=F/A=1171800N/30257mm2 =38.73MPa故油压表选用1.6级,选用量程为(1.3~2倍)×38.73=50.35~77.46(MPa)最大量程为100MPa。

使用前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送有资职单位标定,经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标定结果:千斤顶编号:1579,油压表编号:08271,千斤顶工作长度0.2m,直线方程为ʃ(p)=30.83X+1.54千斤顶编号15053,油压表编号:18712,千斤顶工作长度0.2m,直线方程ʃ(p)=30.83X+6.49§2刚束理论伸长值计算:以α=0°边跨(边板、中板)为实例,计算钢束理论伸长量。

计算参数:钢绞线极限应力:fpk=1860Mpa, 公称直径d=15.2mm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105Mpa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 金属螺旋管道系数:μ=0.2~0.25,取0.25,偏差系数K=0.0015, 一根钢绞线最大控制张拉力:P1=0.75×fpk×A=0.75×1860×140=195300N一、边板(一)、N1钢束理论伸长值根据图纸,将梁板钢束一半分为三段(L1、L2、L3),分别计算伸长量。

N1钢束由6股钢绞线组成,最大控制张拉力:P=P1×6=195300×6=1171800N。

千斤顶工作长度0.2米。

1、L1为直线段L1=0.878+0.2=1.078m,θ=0°平均张拉力:P1=P×[1-e-(KL1+μθ)]/(KL1+μθ)=P×[1-e-KL1]/KL1=1171800×[1-e- (0.0015×1.078)]/(0.0015×1.078)=1170853N∴△L1=(P1×L1) /(Ep×A6)=(1170853×1078) / (195000×140×6)=7.7mm2、L2为抛物线段:L2=1.396m,θ=L2/R=1.396/20=0.0698rad或θ=4°×π/180°=0.0698 radL2起点力等于L1终点力.即P2=P1-△P=P1-(P-P1)=2P1-P=1170853×2-1171800=1169906N 平均张拉力:P2=P2×[1-e-(KL2+μθ)]/(KL2+μθ)=1169906×[1-e-(0.0015×1.396+0.25×0.0698)]/(0.0015×1.396+0.25×0.0698)=1158548N∴△L2=(P2×L2) /(Eg×A6)=(1158548×1396) / (195000×140×6)=9.87mm3、L3为直线段L3=7.529m,θ=0°L3起点张拉力:P3=2P2-P=2×1158548-1171800=1145296N平均张拉力:P3=P3×[1-e-KL3]/KL3=1144296×[1-e- (0.0015×7.529)]/(0.0015×7.529)=1137859N∴△L3=(P3×L3) /(Eg×A6)=(1138859×7529) / (195000×140×6)=52.3mm梁板钢束一端90%的引伸量为:△L=90%×∑△L i=0.9×(△L1+△L2+△L3)=0.9×(7.7+9.87+52.3)=62.9mm 设计值61.2mm. (二)、N2钢束理论伸长值根据图纸,将梁板钢束一半分为三段(L1、L2、L3),分别计算伸长量。

N1钢束由5股钢绞线组成,最大控制张拉力:P=P1×5=195300×5=976500N。

千斤顶工作长度0.2米。

4、L1为直线段L1=2.665+0.2=2.865m, θ=0°平均张拉力:P1=P×[1-e-(KL1+μθ)]/(KL1+μθ)=P×[1-e-KL1]/KL1=976500×[1-e- (0.0015×2.865)]/(0.0015×2.865)=974405N∴△L1=(P1×L1) /(Eg×A5)=(974405×2865) / (195000×140×5)=20.5mm5、L2为抛物线段:L2=1.571m,θ=L2/R=1.571/10=0.15708rad或θ=9°×π/180°=0.15708 radL2起点力等于L1终点力.即P2=P1-△P=P1-(P-P1)=2P1-P=974405×2-976500=972310N平均张拉力:P2=P2×[1-e-(KL2+μθ)]/(KL2+μθ)=972310×[1-e-(0.0015×1.571+0.25×0.15708)]/(0.0015×1.571+0.25×0.15708)=952351N∴△L2=(P2×L2) /(Eg×A5)=(952351×1571) / (195000×140×5)=10.96mm6、L3为直线段L3=5.604m, θ=0°L3起点张拉力:P3=2×P2-P=2×952351-976500=928202N平均张拉力:P3=P3×[1-e-KL3]/KL3=928202×[1-e- (0.0015×5.604)]/(0.0015×5.604)=924312N∴△L3=(P3×L3) /(Eg×A5)=(924312×5604) / (195000×140×5)=37.9mm梁板钢束一端90%的引伸量为:△L=90%×∑△L i=0.9×(△L1+△L2+△L3)=0.9×(20.5+10.96+37.9)=62.4mm 设计值60.3mm.二、中板(一)、N1钢束理论伸长值N1钢束由5股钢绞线构成,设计总长L=19.61m,弹性模量Ep=195000Mpa,最大控制张拉力P=195300×5=976500N,A5=A×5=140×5=700mm2,千斤顶工作长度为0.2m.根据设计图纸将一半钢束分为三段(L1、L2、L3)分别计算引伸量。

1、L1为直线段,L1=0.878+0.2=1.078m, θ=0°平均张拉力:P1=P×[1-e-KL1]/KL1=976500×[1-e- (0.0015×1.078)]/(0.0015×1.078)=975711N∴△L1=(P1×L1) /(Ep×A5)=(975711×1078) / (195000×140×5)=7.7mm2、L2为抛物曲线段:L2=1.396m,θ=4°×π/180°=0.0698 radL2起点张拉力:P2=P1×2-P=975711×2-976500=974922N 平均张拉力:P2=P2×[1-e-(KL2+μθ)]/(KL2+μθ)=974922×[1-e-(0.0015×1.396+0.25×0.0698)]/(0.0015×1.396+0.25×0.0698)=965457N∴△L2=(P2×L2) /(Ep×A5)=(965457×1396) / (195000×140×5)=9.87mm23、L3为直线段:θ=0°,L3=7.53mL3起点张拉力:P3=2×P2-P=2×965457-976500=954414N平均张拉力:P3=P3×[1-e-KL3]/KL3=741755N∴△L3=(P3×L3) /(Eg×A5)=(954414×7530) / (195000×140×5)=52.65mm钢束一端伸长量的90%△L=90%∑△L i=0.9×(7.7+9.87+52.65)=63.2mm设计值61.2mm.(二)、N2钢束理论伸长值根据图纸,将梁板钢束一半分为三段(L1、L2、L3),分别计算伸长量。

N1钢束由4股钢绞线组成,最大控制张拉力:P=P1×4=195300×4=78120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