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3.价值观方面:以《曹冲称象》为例,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担当的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他们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善于模仿,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复杂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已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事情发展逻辑以及成语的含义把握不够准确。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方面尚需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解决设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设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以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2.设想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讲解故事过程中,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如“曹”、“冲”、“象”等,并指导书写。
3.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如:“曹操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是如何称象的?”“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4.教师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花瓣飘香》教学设计板书优质课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花瓣飘香》教学设计板书优质课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花瓣飘香》教学设计板书优质课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课《花瓣飘香》教学设计课件板书优质课花瓣飘香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在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时较好地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受到敬爱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精读有关语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一片爱心,从而受到教育。

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吗?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瓣,还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引导看插图:我家门前的这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见过类似的词吗?(板书:开)多美呀!看谁读得最美,请一个小组读,其他同学评价。

让我们都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图文结合,学演摘花(出示课文插图)1)看,来了一位小女孩,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吗?)文中哪一段写了这幅图?读出来吧!(板书:摘))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谁来演?不急,要演好,得先把这段内容读好,请大家圈出重点词,好好体会小女孩的内心。

)(出示重点词)看,你们和老师的一样吗?(一人配音,一人表演)采访小演员: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爱花)精读理解,学习谈花)既然爱花就应该保护它,为什么还要摘呢?作者和你们一样,也觉得十分好奇,因此他也想寻找答案,机会终于来了。

(听老师范读。

第6课《千人糕》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第6课《千人糕》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第6课《千人糕》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传统糕点千层糕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2)体验制作千层糕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听取老师的介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探索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制作的过程,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重视传统文化,了解中华美食的精髓。

(2)培养学生的美食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千层糕的制作过程和历史。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一套2.视频资料《千人糕》3.教学板书、千层糕的制作材料4.学生DIY千层糕所需的材料:开心果、薄饼、甜糯米粉、黑芝麻、糖浆、植物油、鸡蛋清、塑料刮刀、团队配合。

四、教学过程1.引入(1)导入问题:你们最喜欢吃哪些糕点?(2)教师出示千层糕和各种传统糕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3)引出本课的主题:千层糕。

2.视频观看(1)播放《千人糕》视频,让学生观看。

(2)观看结束,由学生自主提问,老师作简单解答。

3.古法制作千层糕(1)教师出示制作千层糕所需材料和工具的图片,依次让学生观看,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的用法。

(2)将手把手讲解千层糕的制作过程,步骤的讲解可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来进行。

(3)布置任务,让学生安排好团队,尝试制作千层糕,享受制作乐趣和合作过程。

4.总结(1)让学生描述千层糕的制作过程。

(2)就千层糕涉及到的材料、工具和步骤三个方面,进行知识检测。

(3)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统计团队合作的价值,讨论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自己记录下千层糕的制作过程,并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2.思考并讨论,团队合作的优点和难点,优化合作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千层糕的制作方法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内容简析】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

(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

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

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

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二细读,感悟课文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是一首诗歌,全文以寻找雷锋叔叔为线索,展开对雷锋事迹的追述。

店铺在此整理了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雷锋叔叔离我们远去已有多年。

有关他的事迹,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事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关雷锋叔叔的事情,收集有关雷锋的资料或是故事。

这对学习课文是很有帮助的。

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展示了雷锋叔叔主任为了的高贵品质。

可是,课文中所写的内容是有限的,并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仿写这一环节。

师:我们在长长的小溪边,找到了雷锋叔叔他正在把一个迷路的小孩儿送回家,我们在弯弯的小路上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把一个年迈的老大娘背回家……是呀,哪里需要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的足迹,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在哪找到雷锋的呢?他在干什么呢?生:小组交流。

生:我在公路上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把一位老大娘扶过马路。

生:我在校园里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把一摔伤的同学往医院送。

生:我在小河边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把一群小朋友背过河。

生:我在市场里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把一个被挤到的小朋友扶起来。

生:我在火车站找到了雷锋,他正在把一个丢失的孩子送回家……那你们能依照课文的样式写一节诗吗?可以小组商议。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千人糕》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千人糕》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能(可能)(能力)(能干)(本能)桌(桌子)(书桌)(圆桌)(课桌)味(味道)(香味)(味精)(回味)买(买卖)(买书)(买菜)(收买)具(工具)(文具)(玩具)(家具)甘(甘甜)(甘草)(甘心)(甘愿)甜(甜菜)(甜美)(甜瓜)(甜品)菜(种菜)(青菜)(白菜)(炒菜)劳(劳动)(辛劳)(劳工)(疲劳)读一读,记一记一定也许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农具甜菜工具劳动平平常常多音字:好hǎo (好人)hào (好奇)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的de (好的)dí(的确)dì(目的)dī(的士)近义词:好奇—奇怪特别—特殊平时—平常味道—滋味的确—确实反义词:特别—一般平平常常—不同寻常理解词语: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特别:与众不同;不普通。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

句子解析: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这里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这是孩子对千人糕的另一种理解。

“笑了”说明孩子的不以为然的心理。

千人糕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论从样子还是味道都很普通。

2、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的确应该”说明孩子觉得千人糕的名字名副其实,赞同爸爸的话。

因为一块看似普通的糕,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

课文分析:《千人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文讲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讲述了千人糕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才做成的,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千人糕”中的“千人”是泛指,不是恰好一千个人,而是许许多多的人,这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万”一样的,是虚指,意思是很多很多。

二年级下册语文6-8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6-8课教案

周次
第(
)周
课题 7、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课时
教学目标
① 认识“弱”等 14 个生字,会写“扑”等 12 个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③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认识“弱”等 14 个生字,会写“扑”等 12 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1、生字教学的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2、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精美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检查生字。 2、 指名读课文,回答: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二、 默读感悟: 1.提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的感受。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 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教师对 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 得有趣? 4 学生第二次默读课文,解决上述问题。这次默读要有一定的跳跃性、选择性,与问题无关的 地方一扫而过,与问题有关的地方就停下来,动笔做上记号,再想一下,体会它的有趣,然后 在小组里交流。 (1) 自己默读勾画出有趣的句子或词语。 (2) 小组交流讨论。
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4、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5、读文理解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三、指导书写 “弱”左右要写匀称。 左右要写匀称。 “夏”和“该”字容易添笔画或少笔画,写的时候要注意。 字容易添笔画或少笔画,写的时候要注意 画或少笔画

第6课《千人糕》大单元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6课《千人糕》大单元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课题: 6、千人糕(一)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学习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千人糕》通过妈妈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备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一、教学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千人糕》。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学生自由举手回答)3、教学“糕”字,“米”字旁的字与粮食有关。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识记生字课题: 6、千人糕(二)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学习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课课后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在二年级上册《雪孩子》,第一次提出了“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在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也提出了“默读第三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本课第三次提出“默读课文”,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相关段落一边思考:“千人糕”名字的由来;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收集整理了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出李丹的矛盾心理。

2、通过学习交流,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话。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在与人交往时要讲信用。

二、教学用具挂图教学程序一、问——激趣导课板书课题《我必须去》,请学生读题,并说说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二、读——把课文读通1、指名朗读,互相评价。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我们一起到李丹家里去看一看。

三、悟——把课文读懂1、激发感情。

师出示课文的第一幅插图。

这就李丹的家,谁能根据图说一说李丹现在的样子。

2、借助词语,理解课文,训练朗读。

师:默读2——7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师巡视)3、全班交流时,当学生说出自己读懂的内容后,教师相机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抓住重点词句,以了解学生自渎自悟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进行朗读指导。

(抓住“犹豫”、“急促”)4、启发探讨,抒发感情。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去看马戏吗?(生畅所欲言)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正在兴致勃勃的干看同学们表演的节目。

看完后,请学生一起读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并说说李丹是怎么做的?5、分角色朗读。

四、交流讨论,拓展升华。

1、交流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或理解。

(教育学生做讲信用的孩子。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3、这节课,你过得快乐吗?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三节第一节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老师出示标点符号认读。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朗读课题,提出思考问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 老师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什么内容?(二) 学生简略回答问题,相互补充。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方设法解决。

2、一边读一遍画出二类生字。

四、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读二类生字。

2、分析一类生字:考:上下考试考场考卷中考高考略:左右简略省略号忽略(字音) 拄:左右形声字形近字:柱住注驻与手有关拄拐棍重:翘舍音多音字重要重视轻重弓:象形字弓箭拉弓弹弓引:左右引路指引引导芝:翘舍音,上下芝麻灵芝章; 上中下文章章法规章章节指导书写生字。

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七、作业:写生字。

第二节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

2、组词扩词,说话。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想象都哪些标点符号进行争吵?2、第1段:说说感叹号、小问号、小顿号长得什么样?3、第2、3、4、5、6段:都谁发了言,怎样说的?4、第7段: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谁发表了意见?三、指导朗读对话(着急、轻视、骄傲)1、分角色朗读2、小组编课本剧。

四、想象拓展。

标点符号听了书的意见后,他们会怎样做作业:将课文内容将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节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分角色读课文。

二、读一读。

文章反驳美妙蹦跳不可开交断断续续三、讨论: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四、背一背。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

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感叹号感情强烈小问号引起思考标点符号的争吵小逗号把句子断开省略号语句深奥句号最后总结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语气。

2.练习复述故事内容,对小山羊和小灰兔作简单评价。

3.认字5个,写字7个。

4.继续练习学过的独立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对小山羊和小灰兔作简单评价,从而懂得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名言,说理解,那要是不讲信用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学习这样一个故事。

二、学生字、练复述,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识字。

2.出示词语,练读,3.出示自学要求:(1)小灰兔和小山羊约了几次?(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用“△”表示,并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4.出示PPT,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三、品课文,解读“守信”与“失信”第三次相约,小山羊——犹豫了1.小山羊“犹豫”什么?2.小山羊为什么犹豫了?你喜欢谁?3.小山羊是怎样守信的,小灰兔又是为什么失信的,默读课文2.3段,按题目要求做,画完后自己读一读(PPT)反馈:(1)指名读小山羊的做法,你为什么这样读呢?齐读。

(2)指名读小灰兔的做法,引导学生注意“一会儿、一点儿”,与上一段小山羊等小灰兔比较,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小灰兔的不重信用。

指名再读这段话。

(3)师生模仿情景,体会小山羊的着急心情和小灰兔不负责任的心理、行为。

4.仿照前一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三段:抓住重点词,体会这一次小山羊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并且前后桌交流自己的看法,指名读、谈理解。

理解“抱歉”,引导学生注意小灰兔说的最后一句话:“你等着,我一定来!”5.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预设:(1)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小山羊不会等小灰兔了。

(2)可能会有学生说小山羊会等小灰兔的。

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比如说小山羊不在自己家里等而是去小灰兔家叫他,再比如说小灰兔失约后,小山羊郑重地批评小灰兔,让他认识到不讲信用的错误,改掉这个缺点,这也是对小灰兔的一种帮助啊!四、拓展延伸,口语交际训练。

你想对小山羊或小灰兔说些什么呢?读背名言五、学习写字1.复习认读生字2.记字、组词、写字:重点指导——顺、遇板书设计:小山羊和小灰兔守信失信犹豫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4教学目标: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1) 陈旧是什么样的?(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1)指导朗读这句话(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师: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师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四、课外拓展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板书设计:书里的蚂蚁会说话陈旧新奇会走路二年级下语文第6课教案设计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技能目标: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情感目标: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