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优质参考)
关节活动度训练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5)
麻醉下手法松动关节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6)
• 理疗 • 关节松解术
其他方法
• • • •
各种徒手体操 下垂摆动练习 悬挂练习 各种器械练习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注意事项
• • • • • • • 熟知病情,定期评定关节活动度 掌握损伤的愈合进程 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禁忌暴力 关节活动度练习应和肌力练习同步进行 做好宣教工作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科
基本概念
• 关节活动训练定义? • 关节构造 分类 运动 功能 ?
关节活动障碍的原因
• 肢体制动 • 肢体失用----神经损伤、畏惧活动等 • 关节内外创伤或炎症 (疼痛、肌肉痉挛、软组织挛缩、肌肉无 力、关节内异常、关节僵硬等 )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1)
关节松动术
• 适用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僵硬
• 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 基本手法: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
• 手法分级标准:
• 手法应用选择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4)
矫形器
• 挛缩严重的关节
• 减少纤维组织的弹性回缩,加强牵引效果
• 固定材料可用夹板、石膏、热塑材料等
• 固定位置应逐渐调整
• 保持-放松: 先拮抗肌等长抗阻6-10秒, 放松3-5秒,再主动肌的等张收缩 • 收缩-放松: 先拮抗肌等张收缩、松弛, 再被动运动主动肌,反复多次后做主动 肌的的等张收缩 • 慢反向-维持-放松: 将受限关节摆至受 限处,做拮抗肌等张收缩,再做其等长 收缩,最后做主动肌等张收缩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3)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1)
各关节活动度参考值大全

1髋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屈曲:屈曲就是弯曲,膝盖去接触胸口就是髋关节的屈曲。
大约130°,但是也有观点认为髋关节的屈曲只有90°,90°之后再向更大的角度就不是髋本身的活动了,而是下腰部的参与完成的。
后伸或者伸展:就是后踢腿的动作,大约10-15°,有人会觉得角度比这个大,象武术和舞蹈演员可以踢得很高,杂技里柔术演员甚至能脚踩在自己的头顶上。
这也是下腰部的伸展帮助完成的,髋本身就只有20°之内的后伸角度。
内收:交叉步的时候右腿向左迈步左腿向右迈步就是髋关节的内收,大约20-30°。
外展:两腿分开就是髋关节的外展。
大约30-45°。
系统训练之后角度能增大很多,能“劈叉(横叉)”就是练习效果的体现。
外旋:“翘二郎腿”和踢毽子的时候,小腿翻转向里的动作就是外旋。
大约30-40°。
内旋:和外旋相反的方向翻转小腿就是内旋。
大约40-50°。
2膝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屈曲:屈曲就是弯曲,下蹲的时候就是膝关节屈曲角度接近最大的时候。
大约135-150°。
伸展:伸展就是伸直腿,呈一条直线就是0°。
大多数人都存在过伸,就是比0°再伸直一点,大约5-10°。
3踝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坐在床上伸直腿,小腿平放在床面上足尖向正上方,就是踝关节的0°位。
背伸:向上勾脚尖就是踝关节的背伸,大约20-30°。
跖屈:脚尖向下踩就是踝关节的跖屈,大约40-50°。
内翻:脚自然放松,向脚心的方向偏,让两个脚心相对,就是内翻,大约是30°。
外翻:脚自然放松,向脚背的方向偏,就是外翻,大约30-35°。
4肩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前屈:就是前平举,最大可以举到完全竖直,大约是70-90°。
后伸:胳膊贴着身体两侧向后抬的动作就是后伸,大约有40°。
外展:侧平举就是外展,大约80-90°。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主动运动、主动助理运动和被动运动3种。
(一)主动运动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
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
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粘连组织,牵拉挛缩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二)主动助力运动亦称辅助主动运动,是在外力的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助力可由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
这种运动常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的形式。
其目的是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训练时,要求患者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必要时,治疗师手置于患者需要辅助或指导的部位;助力提供平滑的运动,主要用于肌力1~2级水平,不能自主关节活动或活动范围达不到正常值的患者。
1、悬吊练习是利用绳索(可调长短)、搭扣或“S”钩和吊带组合起来,将拟训练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除去肢体重力的前提下主动进行钟摆样的训练活动。
如训练肘关节屈伸动作的方法,训练肩关节内收、外展的方法,训练髋关节内收、外展或前屈、后伸的方法等。
2、自我辅助练习是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活动的训练方法,适用于因疼痛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
常用轮滑和绳索等用具。
3、器械练习是利用杠杆原理,以器械为助力,带动受限的关节进行训练活动。
如肩关节练习器、肘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以及体操棒等。
在进行主动助力运动时应注意必须向患者讲解动作要领及方向,助力的方向要与被训练肌肉的收缩方向一致,避免出现代偿动作等。
(三)被动运动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
被动运动是以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范围和防止挛缩、变形为目的,无需肌肉主动收缩参与运动,而借助他人、器械或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的训练方法。
被动训练的目的是增强瘫痪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同时牵张挛缩或粘连的肌腱和韧带,维持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为进行主动运动作准备。
关节活动度图解(优质参考)

肩关节上臂下垂为中立位。
关节活动度a 前屈:70°-90°b 后伸:40°-45°c 前屈上举:150°-170°d 上举:160°-180°e 外展:80°-90°f 内收:20°-40°g 内旋:70°-90°h 外旋:40°-50°上肢.jpg (24.85 KB)肘关节中立位为前臂伸直。
a 屈曲:135°-150°b 过度伸直:10°c 旋前:80°-90°d 旋后:80°-90°尺桡关节拇指在上为中立位。
a 旋前(手掌向下):80°-90°b 旋后(手掌向上):80°-90°肘关节活动度.jpg (11.95 KB)腕关节及手部各关节范围腕关节中立位为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
关节活动度:a 背伸:30°-60°b 掌屈:50°-60°c 桡侧倾斜:25°-30°d 尺侧倾斜:30°-40°拇指:中立位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a 外展:40°b 屈曲:掌拇关节20°-50°。
指间关节可达90°c 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d 内收:伸直位可与食指桡侧并贴手指关节中立位为手指伸直a 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b 近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c 远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颈椎活动范围.jpg (14.84 KB)腰椎活动范围腰部中立位不易确定a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呈弧形。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左(右)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
2.俯卧屈膝:俯卧位,双手在头前交叉,将头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将左(右)膝关节逐渐屈膝,尽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
两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20次。
3.伸肌锻炼:仰卧位,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用双手将大腿固定5—10秒钟,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
重复进行10—20次。
4.股四头肌锻炼:俯卧位,将一侧腿屈膝靠向臀部,双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环绕踝部),逐渐将下肢向臀部牵拉,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下,双腿交替进行。
5.推擦大腿:坐在椅上,双膝屈曲,用两手的掌指面分别附着左(右)腿两旁,然后稍加用力,沿着大腿两侧向膝关节处推擦10—20次,双腿交替进行。
6.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双腿屈曲,用两手的握拳侧,分别轻轻叩击左(右)腿的内外侧各20次。
7.按揉髌骨:坐在椅上,双腿屈曲,用双手手掌分别按住左(右)腿膝盖髌骨上,用拇指按揉髌骨周围,各20次。
8.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疼痛症状也会减轻。
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的另一个好处便是能保持关节面的润滑,使膝关节能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
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方法有游泳、推拿按摩、骑固定式自行车等,另外要保证每天都进行主动屈伸膝关节至最大范围。
以上就是膝关节活动度锻炼的几种方法,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定义与目的】1、定义关节活动度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度减少或抑制所致的失用;或关节内外的创伤、炎症和手术,以及肌肉、肌腱挛缩引起的关节内外粘连。
2、关节活动度训练分类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完成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以患者主动收缩肌肉为基础,在外力辅助下完成关节活动的训练方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患者主动用力收缩完成关节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⑷连续被动运动:是指利用专用器械,在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速度及时间等参数的前提下,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式。
3、目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是指使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延长,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制动导致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挛缩;保持肌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或抑制疼痛;促进损伤或术后愈合过程。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大关节活动度;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改善与恢复关节功能;改善与恢复神经协调功能和运动技巧性。
⑷连续被动运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消除肿胀、疼痛症状;促进修复;防治制动引起的粘连、挛缩。
【应用范围】引起关节挛缩僵硬致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肢体的瘫痪,如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或截瘫等、脑卒中后的偏瘫等,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主动运动受限制的患者,肌力3级以下、长期卧床患者。
2、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肌力较弱不能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体弱患者。
3、主动关节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可完成主动关节活动的卧床患者。
4、连续被动运动:适用于四肢关节内、外骨折后;关节外科手术后;关节伤病患者。
【禁忌症】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部分骨折早期;肌肉、肌腱、韧带撕裂早期。
关节活动度练习3

注意事项
训练时病人应处于舒适的体位,如果允 许的话,应脱去影响活动的衣服。操作要缓 慢有节律的在ROM内进行,并注意病人的疼痛 反应,避免牵拉已经过度活动的关节。
如出现关节疼痛或肌肉肿胀,并持续24 小时,则说明用力过度。
遇到以下情况应避免牵拉
• 近期有骨折 • 牵拉中有骨性阻挡 • 急性炎症 • 血肿 • 肌肉的紧张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或增加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关节活动度练习
关节活动度练习(Rom练习)
1、Rom练习通常是在关节可达到的无痛范围内进行 的活动,主要用以防止挛缩和粘连形成,恢复和 改善关节功能,广泛用于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 复位后、关节炎和肢体瘫痪等。
2、基本原则:逐步牵张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 3、目标: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挛缩
4、注意事项: 禁止暴力牵引,避免韧带损伤。禁止引起显著疼痛,避 免肌肉拉伤。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组织缺血。 患者应充分放松,以达最佳效果。
被动运动
4.持续被动运动(C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痛范围内的被 动运动。
助力运动
1、人力导引: 治疗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沿着关节活动的方向 帮病人活动。
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1. 髋关节伸展: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将一侧膝盖抬起,尽量贴近胸部,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腿进行。
2. 髋关节屈曲:站立位,单脚支撑,另一侧腿向后抬起,屈膝,使脚后跟尽量贴近臀部,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腿进行。
3. 髋关节外展:侧卧位,上方腿屈膝,下方腿伸直,缓慢将下方腿向外侧抬起,尽量打开髋关节,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进行。
4. 髋关节内收: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将双腿向内侧并拢,尽量使双膝贴近,保持几秒钟后缓慢分开。
5. 髋关节旋转:站立位,单脚支撑,另一侧腿屈膝抬起,使小腿与大腿呈 90 度角,然后缓慢转动腿部,使髋关节进行内外旋转运动。
以上每个动作可以进行 10-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2-3 组。
训练时应注意动作的幅度和速度,避免过度伸展或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定义与目的】
1、定义关节活动度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度减少或抑制所致的失用;或关节内外的创伤、炎症和手术,以及肌肉、肌腱挛缩引起的关节内外粘连。
2、关节活动度训练分类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完成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以患者主动收缩肌肉为基础,在外力辅助下完成关节活动的训练方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患者主动用力收缩完成关节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⑷连续被动运动:是指利用专用器械,在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速度及时间等参数的前提下,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式。
3、目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是指使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延长,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制动导致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挛缩;保持肌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或抑制疼痛;促进损伤或术后愈合过程。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大关节活动度;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改善与恢复关节功能;改善与恢复神经协调功能和运动技巧性。
⑷连续被动运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消除肿胀、疼痛症状;促进修复;防治制动引起的粘连、挛缩。
【应用范围】
引起关节挛缩僵硬致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肢体的瘫痪,如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或截瘫等、脑卒中后的偏瘫等,
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主动运动受限制的患者,肌力3级以下、长期卧床患者。
2、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肌力较弱不能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体弱患者。
3、主动关节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可完成主动关节活动的卧床患者。
4、连续被动运动:适用于四肢关节内、外骨折后;关节外科手术后;关节伤病患者。
【禁忌症】
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部分骨折早期;肌肉、肌腱、韧带撕裂早期。
【操作准备】
1、训练设备准备:主要为器械训练设备,包括被动运动训练器、体操棍、指梯、手指活动训练器、头顶滑轮系统、滑板和悬吊装置等。
连续被动运动需要专门的设备。
2、治疗人员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形式。
3、患者处于舒适并有利于治疗师进行操作的体位。
必要时除去治疗区域影响活动的衣服、辅料及夹板等固定物。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操作流程】
确定有效医嘱评估解释
调节室温取舒适卧位
无痛范围内进行操作固定患者运动关节肢体按病情确定
【操作要点】
1、按病情确定运动顺序。
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有利于瘫痪肌的恢复,由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的顺序有利于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回流。
2、固定患者运动关节肢体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
3、操作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以免损伤。
4、从单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关节训练。
5、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
主动-辅助关节活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按患者情况确定选择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
2、在治疗人员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
必要时,治疗人员的手可置于患者需要辅助或指导的部位。
3、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
单关节逐渐过渡到多关节、多方向
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
评估生命体征、治疗反应
确定有效医嘱
评估 解释
调节室温 取舒适卧位
无痛范围内进行操作使活动范围逐渐增加
选择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
按病情确定 运动顺序
关节的各方向依次
进行运动
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
评估生命体征、治疗反应
4、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
5、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3次。
连续被动运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将要训练的肢体放置在训练器械的托架上,固定。
2、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训练时间。
关节活动范围在术后即刻常用短弧范围(20°-30°)训练,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日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速度开始时为每1-2分钟为一个运动周期。
训练时间一般每次1-2小时,频度为每日1-3次。
3、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器械的运转情况。
4、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确定有效医嘱
评估 解释
调节室温 取舒适卧位
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及器械的运转情况
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训练时间
固定训练肢体于训练器械托架
训练结束后 关机,去除固定
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
托架上放下
评估生命体征、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