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患者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合集下载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一、维持关节活动度的目的在直立时,肌肉须保持一种持续的、轻度的收缩,称为肌张力。

平卧时,肌张力要比站立时减小很多。

由于久病卧床,肌张力持续减小,肌肉便会萎缩无力,或肢体制动,引起肌代谢下降,产生肌肉萎缩。

还有人认为,反射性肌抑制是引起肌萎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当关节病变时,其信息传入大脑,大脑即发出肌抑制的信息,导致肌肉萎缩。

如萎缩的肌肉持续保持过度伸长或屈曲位不变动,则可造成永久性的伸长或屈曲,导致肌肉肌腱挛缩,关节畸形。

或者由于关节内外的创伤或炎症、关节手术等,引起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挛缩及关节内外粘连形成,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一般患者卧床2周就足以产生重要肌肉群和关节囊、关节韧带的挛缩畸形。

畸形的出现将给患者造成起床时不同程度的困难,轻则疼痛不适,重则成为永久畸形,导致活动障碍。

由此可见,强调早期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二、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与各大关节功能位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能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这种体位称为功能位。

这种体位有利于肢体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梳洗、下地行走等,即使发生挛缩或僵直,只要作出最小的努力即可恢复最基本的功能。

护士应了解功能位的重要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不正确体位。

人体主要关节的功能位,一般为: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肘关节:屈曲90°左右腕关节:背屈20°~30°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膝关节:屈曲5°左右,或伸直180°踝关节:跖屈5°一10°上肢的功能主要是使手能拿东西,下肢的功能主要是负重行走,所以功能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体位,但以发挥功能为主。

三、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训练方法(一)被动运动训练由治疗师进行或由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进行。

cpm持续关节被动运动的名词解释

cpm持续关节被动运动的名词解释

cpm持续关节被动运动的名词解释
摘要:
1.持续关节被动运动(CPM)的定义
2.CPM 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3.CPM 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4.CPM 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案例
正文:
持续关节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简称CPM)是一种在特定范围内,通过专用设备使关节进行持续、缓慢、被动运动的技术。

CPM 主要应用于关节损伤、手术后康复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旨在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液流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进程。

CPM 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广泛。

对于关节损伤或手术后的患者,CPM 可以减轻疼痛,缓解肿胀,防止关节僵硬,并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此外,CPM 在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

CPM 具有诸多优点,包括设备操作简便、患者舒适度高、治疗效果明显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注意一些事项。

例如,患者在佩戴CPM 设备时,应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过度紧张;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理反应,如疼痛、肿胀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CPM 的应用案例丰富。

例如,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可以使用CPM 设备进行膝关节的持续被动运动,以保持关节活
动度,提高康复效果。

再如,对于肩关节损伤的患者,CPM 设备可以帮助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能力。

总之,持续关节被动运动(CPM)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关节损伤、手术后康复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康复医学概论18-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

康复医学概论18-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

一般认为,正常的关节固定4周时间就能 够形成致密结缔组织,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导致运动功能降低或丧失;受伤的关节固定 2周就会形成致密结缔组织 肩关节损伤后如不固定,18天内功能可能 恢复,而固定一周则需要52天才能恢复,固 定两周需要121天才能恢复,固定三周需要 300天才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常用方法
2、辅助主动伸张训练:徒手训练法、器械
训练法、自我辅助主动伸张法
3、主动伸张训练:主动运动伸张训练法 4、抗阻力主动伸张训练:拮抗肌强化法、
PNF法
(1)被动伸张训练
根据关节活动度受限的原因,如关节本 身的损伤、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筋膜、 韧带的挛缩,或是根据疼痛等不同情况决 定采用徒手矫正还是利用器械矫正
3、关节活动度改善训练
是为了改善由于肌肉、肌腱短缩等各种原因 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所使用的治疗方法。统 称为伸张法或关节活动度矫正技术 包括治疗师的矫正手法,利用设备的机械矫 正,利用患者自身体重、肢体位置和强制运动 的矫正训练
根据运动方式分类
1、被动伸张训练:徒手伸张法、自我被动
伸张法、器械法和关节松动术
体位设计 体位变换 徒手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1)体位设计
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有发生关节挛缩的可 能性,早期就应该置关节于功能位 这是由于当关节处于活动范围的中间位置 时可以使肌肉萎缩和关节囊的挛缩粘连处于 最低限度,因而最容易恢复 对于关节活动受限不可逆转的患者,应重 点考虑有利于日常生活的体位
主要关节功能位
目 的
确保肌肉和构成关节的软组织的柔韧性, 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因关节长 期制动而出现挛缩 另外,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可以 通过被动关节运动诱发正常的运动感觉、 强化肌力、提高协调性、改善肢体的运动 功能

护士对康复患者的功能训练与护理

护士对康复患者的功能训练与护理

详细描述
护士在进行功能训练与护理时,经常面临患者配合度 不高的问题。患者可能因为疼痛、缺乏信心或认知障 碍等原因,不愿意或无法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为了提 高患者的配合度,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 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 持。同时,护士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功能训练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以增强患者的认知和信心。
促进康复进程
功能训练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次 受伤的风险。
提高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功能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自信,提 高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
减少医疗费用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缩短康复周期, 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护士对康复患者的功能训练与护理
目 录
• 功能训练概述 • 康复患者的护理 • 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 康复患者的评估与反馈 • 功能训练与护理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功能训练概述
功能训练的定义
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 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方法
患者反馈的重要性
01
02
03
及时了解患者需求
通过患者反馈,护士可以 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 中的需求和困难,从而调 整康复计划。
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反馈有助于提高护士 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 者的满意度。
促进医患沟通
患者反馈是医患沟通的重 要途径,有助于建立良好 的医患关系。
持续改进与优化
数据分析与改进
主动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 练强度和难度,以避免过度疲劳和损 伤。

运动康复 9-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

运动康复 9-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
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连续被动运动训 练器械的运转情况;
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 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在使用之前,可配合使用理疗、主动-辅助 关节活动度训练或悬吊训练。
疗程至少1周以上,或为达到满意的关节 活动范围为止。
5、注意事项
应用CPM训练应遵循康复训练的总体原则, 即早期、安全、循序渐进,训练度数由小 到大,活动范围由弱至强,时间控制由短 到长的方法,指导病人进行训练。
韧带修复后作CPM可减轻韧带萎缩,增加 修复后6周~12周时的韧带强度。
CPM时关节本体感受器不断发放向心冲动, 根据闸门学说可阻断疼痛信号传递,从而 减轻疼痛。
4、特点
与一般被动运动相比
作用时间长 运动缓慢、稳定、可控,因而更为安全、舒适。
与主动运动相比
CPM不引起肌肉疲劳,可长时间持续进行, 关节受力小,可在关节损伤或炎症时早期应用
造成关节面相对运动及关节内压的周期性 改变,加速关节液流转及更新,同时对关 节软骨进行温和的交替加压与减压,可促 进软骨基质内液与关节液之间的交换,从 而保持软骨营养,防止其退行性改变。
在软骨修复过程中,通过CPM经常对关节 面施以加压应力及摩擦应力,可促进修复 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使 受损关节面最终由透明软骨覆盖,并使关 节面获得较好的塑形,从而减少以后发生 骨关节疾病的机会。
且不引起损害。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四肢关节内、外骨折稳定固定后 关节外科手术
如:关节清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节囊切除术、半月板切除 术、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韧带 重建术、滑膜切除术后
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轻度挛缩或其松解术后 肌腱撕裂伤
2、禁忌证

偏瘫患者被动锻炼方法

偏瘫患者被动锻炼方法

偏瘫患者被动锻炼方法偏瘫是指中风、脑梗塞等导致的脑部损伤后造成身体偏瘫的一种症状。

偏瘫患者常常面临肌肉无力、活动不便等问题,特别是对于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被动锻炼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被动锻炼方法,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 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外力促使患者肢体进行运动,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的活动度。

常见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包括:- 被动活动踝关节:将患者脚部置于床上,以手掌操控脚掌进行前屈和背屈运动。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次。

- 被动活动膝关节:让患者平躺,将手放在膝盖上,通过手的推动来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次。

- 被动活动肘关节:让患者坐在床沿或椅子上,将手臂放在桌面或靠背上,以手托住患者手臂的下方进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次。

2. 被动肌力锻炼被动肌力锻炼是通过外力刺激患者的肌肉,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增强。

常见的被动肌力锻炼包括:- 电刺激疗法:使用电刺激仪器刺激患者的肌肉,帮助恢复肌肉力量。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刺激过度或造成其他不适。

- 水疗法:将患者放入温水中进行运动,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肌肉的负担,同时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通过导引医师指导下进行水中相关运动。

3. 辅助器械锻炼辅助器械锻炼是通过特殊设计的辅助器械,帮助偏瘫患者进行肌肉训练。

常见的辅助器械锻炼包括:- 功能电刺激仪:使用电刺激仪器帮助患者进行肌肉锻炼。

通过贴在患者身上的电极,产生微弱的电流刺激患者肌肉,从而增强肌肉力量。

- 功能康复训练器:利用现代科技研发的康复训练器,通过模拟真实运动环境,帮助患者进行特定肌肉的训练。

这些训练器能够通过电子传感器捕捉患者的动作,给予实时反馈和模拟场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4. 姿势纠正训练姿势纠正训练是通过扶正、矫正姿势,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助于患者肌肉的恢复和力量的增强。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定义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定义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定义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啥叫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呢?简单说呀,就是别人帮着咱们活动关节,咱们自己不用使力。

比如说,您受伤了,或者身体不太灵活,自己没法很好地活动关节,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帮忙啦。

想象一下,您的腿受伤了,弯不了也伸不直,这多难受呀!这时候医生或者康复师就会轻轻抓住您的腿,慢慢地帮您弯曲、伸直,让关节能活动起来。

这就是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的一种常见情况。

这种训练可不是随便弄弄的哦!得有专业的人来操作,他们知道怎么用力,用多大的力,往哪个方向动,才能既不伤到您,又能让关节得到有效的活动。

而且呀,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行的。

有时候得坚持一段时间,关节才能慢慢恢复灵活。

就像咱们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

要是没有这种训练,关节一直僵着,那可就麻烦啦!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呢。

所以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虽然是别人在帮忙,但对咱们的健康可是超级重要的哟!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到底是啥!其实呢,这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就像是给关节做一场温柔的按摩。

只不过这个按摩不是为了让您舒服,而是为了让您的关节能重新活动起来。

比如说,您刚做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自己根本动不了关节。

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温柔地帮您把关节活动开。

这可不是随便乱晃您的关节哦!那得有技巧,有分寸的。

就像照顾一个小宝宝一样,得小心翼翼。

比如说帮您活动手腕,得轻轻转动,不能太用力,不然会疼的。

或者是帮您弯曲膝盖,也是一点点来,不能一下子就弯得太厉害。

这种训练呀,有时候是在医院里,医生或者护士来做。

有时候在家里,家人也能帮忙。

但不管是谁,都得先学好怎么做,不然好心可能办坏事。

而且哦,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那些长期卧床的人也很重要。

要是关节一直不动,时间长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僵硬,以后想动都动不了啦。

所以呀,别看这只是别人在帮咱们动关节,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它能帮助咱们的关节慢慢恢复活力,让咱们重新能自由自在地活动,是不是很神奇?。

康复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检查

康复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检查

康复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检查(一)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0M)检查的一般事项1.ROM检查的目的(1)通过检查发现阻碍关节活动的因素。

(2)判定障碍的程度。

(3)提示治疗方法。

(4)作为治疗、训练的评价手段。

2.RoM的种类(1)主动活动:受检者以自力能够动的关节活动度。

(2)被动活动:用外力能够移动的关节活动度。

(3)关节除被动活动外,还有非生理性的关节附加活动度(accessory),主要用于康复的手法治疗。

(二)ROM表示方法文献中有关ROM的表示方法不尽相同,一种以解剖部位为“0”不论屈或伸,当关节伸直受限时,测量的角度数可能成为负数。

另一种在屈曲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0”,在伸直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180”,这样可避免出现负数,但使关节总活动度的计算变得复杂化,本书采用前一种方法。

(三)ROM受限因素1.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异常。

2.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如关节囊粘连、韧带损伤,肌腱挛缩等。

3.运动关节的肌肉软弱无力。

4.拮抗肌张力过高。

(四)ROM测量注意事项1.对要测量的关节必须充分暴露,特别是对女性检查时应准备单房间及更衣室。

检查异性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2.要使受检者精神沉着,耐心说明,以使其采取轻松姿势。

3.对基本轴的固定是很重要的。

固定的位置应在关节的近位端或远位端,不能在关节处固定。

4.角度计的轴应与关节的轴取得一致,不要妨碍轴的平等移动。

5.用角度计要测量两次,即在活动的前后测量,并左右对照。

6.对有两个关节肌(多关节肌)的关节,要充分考虑肌肉的影响。

7.有关节痛时,要发现疼痛的范围并作记录,注意慢慢检查。

(五)ROM测量方法1.普通量角器法目测RoM较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检查。

普通量角器用两根直尺连接一个半圆量角器或全圆量角器制成,手指关节用小型半圆角器测量。

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轴中心(参照一定的骨性标志),两尺的远端分别放到或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与肢体长轴相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关节关节活动训练 注意点:
严禁在终末端进行 反复的按压,容易 拉伤,可用通过增 0°后,应将手臂外旋(手心向头 侧)
上肢内旋位(手心 向脚侧)下外展大 于90°后容易发生 撞击而引发疼痛
肩胛骨被动活动
屈髋屈膝活动,髌骨处出现疼痛
原因:肌肉过紧,髌骨活动范围小 解决方法:先放松下大腿前侧的肌肉,将髌骨前后左右先推 一推,松一松,或是可以卡住髌骨,进行屈髋屈膝活动训练 。
康复患者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邵玉玲 2016-7-13
关节活动度练习(Rom练习)
1、Rom练习通常是在关节可达到的无痛范围内进行 的活动,主要用以防止挛缩和粘连形成,恢复和 改善关节功能,广泛用于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 复位后、关节炎和肢体瘫痪等。 2、基本原则:逐步牵张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 3、目标: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挛缩 和粘连的纤维组织使其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
• 肩关节:最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屈曲、外展、内外旋)
• 肘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关节(有一定角度)
• 腕关节:防掌屈、尺偏挛缩,进行以下牵拉。
• 手指关节:可单可群练,可进行牵拉 • 髋关节、膝关节:共同完成 • 踝关节:勿伤足横弓
徒手被动运动的注意事项
1.尽早活动,不引起疼痛加重,最大限度。 2.各个关节,全方位活动(特殊情况除外) 3.近端固定,远端活动,缓慢,3—5次。 4.熟悉解剖结构,在活动范围的正常值内活动。 5.每次只针对一个关节,固定位置应接近中心。 6.对于跨越两个关节的肌群,应在完成逐个关节的活动后 ,再对该肌群进行牵张。 7.多作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被动牵拉运动。 8.在运动某一关节时,要给予该关节一定的牵拉力,这样 可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训练操作容易进行,并 能保护关节,防止关节面挤压。
2、关节被动活动速度过快
费劲 容易拉伤
橡皮筋理论
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活动度训练 躯干旋转,降低整体伸肌张力
胸大肌放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注意事项
训练时病人应处于舒适的体位,如果允 许的话,应脱去影响活动的衣服。操作要缓 慢有节律的在ROM内进行,并注意病人的疼痛 反应,避免牵拉已经过度活动的关节。 如出现关节疼痛或肌肉肿胀,并持续24 小时,则说明用力过度。
遇到以下情况应避免牵拉
1. 2. 3. 4. 近期有骨折 牵拉中有骨性阻挡 急性炎症 血肿
康复科自主训练常见问题
1、 肌肉的紧张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或增加 了关节功能性,此时不能过度牵拉
例1:脊髓损伤患者背部肌肉—过度牵拉将降低患 者长坐位的能力
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需要背部和大腿后侧张力维 持长坐位,此类患者尤其是完全性损伤低张力者, 应减少拉腿和压背的牵伸力度。
例2:颈段脊髓患者的屈指肌腱—过度牵拉 影响患者抓握功能
正常活动度的维持
• 与关节、肌肉、韧带的灵活性和柔软性有 密切的关系
• 每天多次全范围的正常活动是保持关
节正常活动度的关键
制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关节活动度障碍的对策
• 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痉挛——手术松解
,主被动活动 • 肌力降低——体位摆放,主被动关节活动 • 关节本身病变——手术,包括手术松解、关节成 形或人工关节植入,主被动活动 • 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止痛,关节活动
Rom练习方法
• • • • 被动运动 助力运动 主动运动 抗阻运动
徒手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1. 病情允许下尽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 2. 各关节、各活动轴位均需活动
3. 除特殊情况外,范围应尽可能接近
正常(全范围) 4. 速度缓慢、动作轻柔,疼痛可耐受
5. 近端固定,远端活动
6. 被动活动每日两次,每次每活动轴位 3~5遍,也可根据关节活动度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