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人生经历

合集下载

嵇康的生平是怎样

嵇康的生平是怎样

嵇康的生平是怎样嵇康,一曲《广陵散》弹响他的名声,是魏晋一位大学者,向往追求自然,传世名篇更不在少数。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嵇康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的生平简介嵇康,生于公元223年,字叔夜,死于公元262年,享年40岁。

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兼具诗人的同时他也是个有思想,有作品的思想家和音乐家。

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他和他的母亲和哥哥。

据他人形容嵇康还是一位身材伟岸,英俊潇洒的大美男,有人还以为他是神仙,由此可见,他定是一个风姿绰约的不凡之人。

嵇康信奉老庄的思想,他更是老庄思想的践行者。

他追求自然,隐居于上林之中,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堂堂一个大学者竟然开始在树下打铁,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他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远离权贵享受当下的生活,他的朋友山涛给他推荐官职,他气恼朋友不理解他心中所向,写了份绝交书,从此与他绝交。

他过于耿直的个性其实也并不适合在官场,有一次朝中权贵司马昭的手下钟会声势浩大的来找嵇康,嵇康忙着打铁无暇理会,钟会遭到无视,很是气愤,在后来一次嵇康为友申冤的时候,钟会借此机会陷害嵇康,嵇康下狱,在临刑前,上千的学生在刑场请求饶恕嵇康,由此可见嵇康的号召力,他的人格感染力。

在最终弹毕一首《广陵散》就被行刑。

嵇康怎么死的嵇康一生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不重名利,终日放浪形骸,与志同道合者游历于山水间,很是逍遥自在。

确切的说是他的死是因为得罪了小人。

嵇康隐居乡下,但是才名早已名满天下,经常有很多名人会来拜访他。

当时担任校尉的钟会慕名来拜见嵇康,他声势浩大的到了嵇康家门口,自认为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去看望一个平民百姓,嵇康应该是受宠若惊,会来接见自己。

没想到此时正在打铁的嵇康根本无暇理会钟会,愣是让钟会干巴巴的等着,没过多久便气呼呼地走了。

自此后钟会便记下了这个仇。

有一次,嵇康的好友被人诬告说是不孝,嵇康为其辩护,没想到也被司马昭关了起来,而这个钟会正是司马昭的下属,他小肚鸡肠还记着之前的仇,就在司马昭耳边吹风,污蔑嵇康,导致后来司马昭要杀嵇康。

嵇康

嵇康

嵇康:含道独往,弃智遗身一、嵇康档案: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

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的父亲嵇昭,曾担任治书侍卿史职务。

嵇昭早亡,嵇康靠母亲和兄长嵇喜抚养长大。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非长渊博。

二、成就概说1、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的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2、嵇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3、他的诗的水平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4、嵇康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晋书—嵇康传》称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然自成。

”这个可以说嵇康是个美男子了,见到他的人都说:嵇康风度潇洒,清朗挺拔。

还有人说:潇洒的像松林中的风,清高而舒缓绵长。

朋友山涛说:嵇康的为人,刚正如孤松独立,他的醉态如玉山崩塌。

三、生活背景:嵇康二十岁的时候,被曹操的儿子曹休看中,曹休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嵇康成了魏朝皇室的宗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嵇康的仕途非常顺利,不久就做了郎中后来又做了中散大夫。

入京为官,令嵇康非常兴奋,他知道,理想壮志的实现只有通过仕途才能实现。

但是不久他就失望了。

当时,魏明帝曹睿已死,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典型的浮华派公子哥何晏当了吏部尚书。

曹爽和这些人混在一起,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为所欲为。

嵇康看清楚了,此时的曹魏集团,已经失去了早年的雄姿英发,变得飞扬跋扈。

他更明白,司马懿决非庸碌之辈,而是一个老谋深算,内藏祸端的人物。

他预感到一场撕杀将不可避免。

为了避开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正始十年,司马懿突然发动了“高平岭之变”摧垮了曹爽集团,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总结嵇康范文

总结嵇康范文

总结嵇康嵇康(223-263年),字叔夜,晋末五胡乱华时期的官员、文学家、音乐家。

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立场使他成为了晋朝末年知名的人物之一。

嵇康的思想以及他在文学和音乐领域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嵇康的生平事迹、文学贡献以及其思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

嵇康的生平事迹嵇康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精通音乐,擅长琵琶,更以其悲壮的音乐作品而闻名。

嵇康年少时养成了追求自由和真理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忠诚于他的信念,并且从不妥协。

嵇康早年仕途并不顺利,由于他坚持批评当政者的不公和腐败,他多次被贬官。

然而,这并没有动摇他对正义和真理的信念。

嵇康被贬官后,他以文学和音乐为生,与一些知名文化名流结交,并且在齐国南渡期间得到了司马昭的赏识,进而成为司马昭的谋臣。

然而,嵇康的政治信仰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司马昭逝世后,嵇康抗议司马师篡位,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嵇康的坚持和无畏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并被后世文人推崇为忠臣。

嵇康的文学贡献嵇康被公认为声乐和音乐的名家,他对琵琶音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发展了古曲的演奏技巧,并将其嫁接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嵇康的作品以悲壮为主题,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在文学方面,嵇康主张以琴棋书画为基础的教育,他把琴棋书画看作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的重要手段。

他的文章富有诗意和哲理,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

嵇康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风格,又有细腻的笔触,他的诗作被誉为晋朝文学的瑰宝之一。

嵇康的诗作深入探讨了人性、生命和命运等哲学问题,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嵇康的思想嵇康的思想可以被概括为追求自由、追求真理和批判腐败。

他主张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积极行动,反对权威主义和奴性思维。

他反对当时社会上的腐败和不公,并通过文学和音乐表达了他的政治理念。

嵇康的思想受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他倡导人们探索人性中的善和美,并通过个人修养和教育来实现内心的净化。

嵇康的人生经历

嵇康的人生经历

嵇康的人生经历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

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

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钟会陷害吕安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书法家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

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

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中说: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

《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的养生诀窍。

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

嵇康素材及范文

嵇康素材及范文
广陵散绝
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
嵇康与孙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
作文范例:
一步与一生
十根指头,是院外的败竹,一节一节在五弦上开花,一点一点痛在人们灵魂深处。嵇康向前一步,用一生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题记
车声辚辚,烈马萧萧。钟会来访。
嵇康头也不抬,在熊熊炉火前自顾自的打铁,一个略带谄媚的声音在耳畔盅惑响起。
“久闻叔夜大名,愿请赐教,荣华富贵,一世不尽。”
嵇康抬起头,清亮的眸子霎时弥漫起千年不散的大雾,铮铮而立,然退后一步,沉重后退的足音,一下一下,象是来自天上那个遥远的世界。
嵇康服药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嵇康的简介

嵇康的简介
“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 绘画 ● 嵇康善丹青,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的《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
后已佚失。
养生思想
●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 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 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 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 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 色” ,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 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 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 恬静无欲
●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他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 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魏武帝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 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嵇康与长乐亭公主育有一儿一女(其子即嵇绍)。
●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 琴吟诗,自我满足。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

嵇康作文素材

嵇康作文素材

嵇康作文素材嵇康嵇康(223---262)。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打铁:茂柳下,打铁声叮当依旧。

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见证着高尚的情操。

山泉绕柳,绕住了柳下那潇洒的嵇康,一代才子,就这样过着铁匠的生活。

累了,坐在池边,看流水流淌出心中对社会的不满。

乏了,卧在柳下,赏竹林的淡然玄妙。

作为统治者的你,也许希望纳嵇康为己用吧,但你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手荐鸾刀,漫之膻腥”,还是嵇康做自己吧,一片竹林,一把古琴,一杯浊酒,让他追逐自己的自由。

“萧萧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清逸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选择,潇洒中透着缕缕恬淡的芬芳。

(241)广陵散:“《广陵散》于今绝矣!”不惑之年的嵇康在临刑前的咆哮,让人泪下,让人感伤。

《广陵散》已绝,嵇康未绝。

款抚吴丝,轻拨蜀桐,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广陵一曲,奏出了不屈的灵魂,记忆的风伴着广陵在心头刮起,一个不羁的身影在风沙中闪现,那是嵇康的傲骨,那是与司马集团斗争后留下的受伤的背影。

三千太学生恸哭,却哭不来司马昭的一句赦免。

司马昭并不明白,他可以杀死嵇康,可是他怎能杀死那颗抗争的心?嵇康没有再多说一句话,他该说的都说了,要杀就杀吧,英雄的嵇康定会死的荡气回肠。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嵇康用他的坚韧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260)与钟会:车声辚辚,烈马萧萧,铁匠铺前,钟会来访。

嵇康自顾自的打铁,头也不抬,熊熊的烈火照亮了他有些凌乱的头发。

一个略带谄媚的声音在耳畔蛊惑响起:“久闻叔夜大名,愿请赐教,荣华富贵,一世不尽。

”那小人的眼里不经意间闪过一丝奸诈。

嵇康连正眼都不看一眼,问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答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于是嵇康抛锤仰天,大笑道:“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为了正义,嵇康抛去了一切,名与利,甚至生命。

世说新语 嵇康

世说新语 嵇康

世说新语嵇康嵇康简介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

其家世显赫,他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

他为人豁达开朗,性情慷慨,性格独立,反对朝廷的弊政,主张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歌清新脱俗,被誉为“纯雍之音”,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

在南京的太学学习期间,嵇康结交了一批文学青年,包括刘伶、阮籍、傅玄等人。

后来,他们共同创立了一种新的风格文学,即“琅琊派”,这种文学风格影响了当时的文坛,也对后世的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嵇康的生平故事贵族出身嵇康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嵇融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高官。

在当时,嵇康的家族声望很高,不仅在文化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嵇康自幼聪慧过人,尤其是对音乐有着卓越的才华,在其家族中也是颇有名气的。

结交文学青年在南京城的太学学习期间,嵇康结交了一批文学青年,包括当时的名士刘伶、阮籍、傅玄等人。

他们在一起讨论文学、思想、哲学等问题,不断地开拓着文学的新境界。

特别是嵇康与刘伶之间的交往,更是相得益彰,互相启迪,从而成就了史书中著名的“琅琊派”。

反对朝廷弊政嵇康向来豁达开朗,性格独立,他反对朝廷的弊政,主张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尽管他的意见一再被忽视,但他仍坚持不懈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与同道中的文学大家一起发扬光大道德、艺术和思想。

临危不惧在司马昭当权时期,嵇康曾多次被嫌疑,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维护自己的原则。

最终,由于曾祖父嵇康居士曾为魏文帝所景仰,司马昭也无法用切实的罪名来定罪嵇康。

但是,司马昭极其嫉恶如仇,并没有放过嵇康,将其软禁在家中,进行长时间的监视。

嵇康在监禁期间,虽然身心遭受磨难,但仍发扬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密友们的帮助下,继续写作,团结同道,在危难之际展现了真正的人格魅力。

嵇康的文学成就嵇康在文学创作上秉持“纯雍之音”的创作风格,善于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个人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的人生经历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
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
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

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

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钟会陷害吕安时,给
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书法家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

但是嵇康
拒绝与其交往。

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中说:钟会撰写完
《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
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对此
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
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

《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
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
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他在以打铁来表
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的养生诀窍。

他认为,人之
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

这就好比“为稼于汤之世当时天下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养生之道与此相仿,关键在于
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

但世人恰与此相反,“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这可真是
“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

嵇康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

他说“特受异气,禀之自然……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但世皆莫精其术故莫能得之。

”嵇康认为,正
确的养生应该是:“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