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嵇康

一、稽康简介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 ?SPANlang=EN-US>竹林七贤之一。
(一)人物事略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嵇康简介(精选9篇)

嵇康简介(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嵇康简介(精选9篇)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著名的人物,他恃才放旷,性情洒脱,那么关于嵇康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嵇康简介(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嵇康留下的精神品质

嵇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留下了许多令人钦佩的精神品质。
以下是一些嵇康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1.追求自由:嵇康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他反对虚伪的礼教和
封建制度对人的束缚,倡导自然、真实的生活。
2.坚守原则:嵇康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和价值
观,不为权势和利益所动摇。
3.博学多才:他通晓文学、音乐、玄学等多种学问,展现了
广博的知识和才华。
4.率真洒脱:嵇康性格率真,不拘泥于世俗的规矩,他的诗
文和行为都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气质。
5.刚正不阿:嵇康面对权贵的压迫和不公,毫不退缩,敢于
直言,表现出坚定的正义和骨气。
嵇康临刑文言文翻译

昔者,嵇康以清高之志,独步于世。
其人风貌俊朗,才华横溢,然性刚烈,不事权贵。
时值魏晋之际,朝政昏暗,嵇康遂与山涛、阮籍等竹林七贤结为知音,共度春秋。
嵇康生于魏景初元年,卒于晋武帝太康七年。
其生平事迹,世人传颂。
然好景不长,嵇康因直言进谏,触怒当朝权贵,被诬陷为乱党。
是年七月,嵇康被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处死。
临刑之际,嵇康神色自若,从容不迫。
时有好友山涛、阮籍等竹林七贤前来送行,嵇康视之如故,谈笑风生。
众人见其从容,无不为之动容。
临刑前,嵇康对监斩官说:“臣本布衣,何敢言事?然事出无奈,言不由衷。
今既已定罪,愿得尽其生平之志。
”监斩官闻言,亦为之动容,遂允许嵇康在临刑前抒发己志。
嵇康遂作《绝命诗》一首,以示天下。
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诗成,嵇康再无他言,面带微笑,从容就义。
观者无不为之叹息,然亦为嵇康之清高、刚烈所折服。
嵇康临刑之时,正值盛夏,炎炎烈日如火炉。
监斩官见嵇康面不改色,心知其必有非凡之处。
遂命人取来酒水,欲为嵇康解暑。
嵇康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再无言语。
监斩官见状,不禁感慨万分,遂对嵇康说:“君乃天下奇才,何故自取灭亡?”嵇康微笑回应:“吾性本高洁,岂愿屈身于世俗?今日之事,吾死得其所。
愿君牢记,人生在世,当保持高洁之志,勿为世俗所困。
”言罢,嵇康再次饮尽杯中酒,仰天长叹,闭目而去。
监斩官与众官见状,无不为之痛哭流涕。
嵇康之死,虽为世所惋惜,然其高洁之志、刚烈之性,却为后人传颂。
其《绝命诗》亦成为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嵇康的生平事迹中,感受到他那不屈不挠、清高自守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嵇康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让我们铭记嵇康,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嵇康最有名气的诗

嵇康最有名气的诗嵇康最有名气的诗篇1朝代:三国|作者:嵇康携我好仇。
载我轻车。
南凌长阜。
北厉清渠。
仰落惊鸿。
俯引渊鱼。
盘于游田。
其乐只且。
嵇康最有名气的诗篇2朝代:三国|作者:嵇康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冯宠自放。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
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好善闇人。
子玉之败,屡增惟尘。
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
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
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余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
理弊患结,卒致囹圄。
对答鄙讯,絷此幽阻。
实耻讼免,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
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嗈嗈鸣雁,奋翼北游。
顺时而动,得意忘忧。
嗟我愤叹,曾莫能俦。
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万石周慎,安亲保荣。
世务纷纭,祗搅余情。
安乐必诫,乃终利贞。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余独何为,有志不就。
惩难思复,心焉内疚。
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嵇康最有名气的诗篇3朝代:三国|作者:嵇康微风清扇。
云气四除。
皎皎亮月。
丽于高隅。
兴命公子。
携手同车。
龙骥翼翼。
扬镳踟蹰。
肃肃宵征。
造我友庐。
光灯吐辉。
华幔长舒。
鸾觞酌醴。
神鼎烹鱼。
弦超子野。
叹过绵驹。
流咏太素。
俯赞玄虚。
孰克英贤。
与尔剖符。
嵇康最有名气的诗篇4朝代:三国|作者:嵇康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
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
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
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
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
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嵇康最有名气的诗篇5朝代:三国|作者: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嵇康

嵇康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
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人物生平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嵇康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士条件。
又通绘画、书法。
唐张怀在《书法会要》中目之为草书第二。
嵇康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
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
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
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
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
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
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
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
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嵇康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
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赴死,时年四十。
其子嵇绍,后为晋朝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
嵇康文言文翻译

原文:嵇康,字叔夜,会稽上虞人也。
幼而聪慧,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康性高洁,不慕荣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因兄事而涉世,遂游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康少好老庄之学,尤喜《庄子》。
尝谓:“吾闻庄子之言,犹如闻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康曾作《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此论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嵇康在其中最为杰出,其才华横溢,令世人敬仰。
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安西参军。
在任期间,康屡次上书,弹劾权贵,直言时弊。
然终因直言进谏,触怒朝廷,被诬陷谋反,于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所杀。
嵇康临终之际,神色自若,从容就义。
其妻曹氏哭之甚哀,康曰:“人死何足悲?吾生亦何足喜?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
吾辈当珍惜光阴,畅游于天地之间。
”康言辞之间,透露出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译文:嵇康,字叔夜,是会稽上虞人。
自幼聪慧,广泛阅读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已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嵇康性格高洁,不追求名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来因兄事而涉世,于是游历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嵇康年少时喜欢老庄之学,尤其喜欢《庄子》。
他曾说:“我听说庄子的言论,就像听到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他的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嵇康曾写《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这篇论文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最为杰出,他的才华令世人敬仰。
嵇康简介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竹林七贤”之一。
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
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
临刑,嵇康神色自若。
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身当魏末玄学兴盛时期,他对玄理有自己的见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他又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修炼所能致,然而如导养得法,常人也能够长寿,与流行的服食飞升神仙之说有所不同。
他著有《养生论》,强调“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等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功夫。
并与向秀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嵇康在文章里主张“心无措乎是非”(《释私论》),但是他的行动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的这种性格,表现为他对名教、礼法的批判。
当时司马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大力标榜提倡礼法,用所谓“人伦有理、朝廷有法”来羁縻一些士子。
嵇康则在一系列文章中强调道家的“自然”,揭露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虚伪本质。
嵇康“每非汤、武而薄周、孔”,这种非毁先王的作法,实际上是要否定“今王”──司马氏。
嵇康对司马氏的敌意,在他另一些文章中也有所流露,如《管蔡论》一文,为历来被说成是“顽恶显著”的管叔、蔡叔翻案,说他们本来是“服教殉义、忠诚自然”的,只是由于武王死后,周公摄政,“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
当时司马昭曾以周公自居,而魏末又屡次发生大臣举兵抗命、反对司马氏的事变,所以此文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者是在为反对司马氏的毋丘俭、诸葛诞等人张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含道独往,弃智遗身一、嵇康档案: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
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的父亲嵇昭,曾担任治书侍卿史职务。
嵇昭早亡,嵇康靠母亲和兄长嵇喜抚养长大。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非长渊博。
二、成就概说1、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的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2、嵇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3、他的诗的水平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4、嵇康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晋书—嵇康传》称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然自成。
”这个可以说嵇康是个美男子了,见到他的人都说:嵇康风度潇洒,清朗挺拔。
还有人说:潇洒的像松林中的风,清高而舒缓绵长。
朋友山涛说:嵇康的为人,刚正如孤松独立,他的醉态如玉山崩塌。
三、生活背景:嵇康二十岁的时候,被曹操的儿子曹休看中,曹休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嵇康成了魏朝皇室的宗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嵇康的仕途非常顺利,不久就做了郎中后来又做了中散大夫。
入京为官,令嵇康非常兴奋,他知道,理想壮志的实现只有通过仕途才能实现。
但是不久他就失望了。
当时,魏明帝曹睿已死,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典型的浮华派公子哥何晏当了吏部尚书。
曹爽和这些人混在一起,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为所欲为。
嵇康看清楚了,此时的曹魏集团,已经失去了早年的雄姿英发,变得飞扬跋扈。
他更明白,司马懿决非庸碌之辈,而是一个老谋深算,内藏祸端的人物。
他预感到一场撕杀将不可避免。
为了避开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正始十年,司马懿突然发动了“高平岭之变”摧垮了曹爽集团,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但是这不等于曹氏和司马氏的矛盾得到解决,而是新的斗争正在酝酿,一些拥有军事实力的亲曹的人,先后起来反抗司马集团。
嘉平三年,太尉王凌首先在扬州发难,企图推翻司马集团,废皇帝曹芳,立楚王曹彪为皇帝。
但是,机密泄露,司马懿首先发难,迅速领兵征讨王凌,王凌兵败自杀!嘉平六年,中书令李丰密谋锄掉司马师,也是因为机密泄露被杀。
正元二年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总镇史文钦,联合起兵讨伐司马师。
这个消息给嵇康带来一线希望,他想起兵响应毋丘俭和史文钦。
有一次他征求山涛的意见。
山涛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劝告嵇康不要贸然起兵,否则就会大难临头。
不久嵇康得到消息毋丘俭兵败被杀,史文钦狼狈的逃到东吴。
司马氏独断朝廷,擅自废立皇帝,对一些名士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法。
逆者死,顺者生。
嵇康坚决不顺从司马集团。
为了免遭迫害,便采取了玩世不恭的态度,轻蔑礼法,纵酒玩乐。
放浪形骸。
四、嵇康故事:1、他人评价:竹林七贤中的山涛一见到嵇康和阮籍,就趣味相投,山涛的妻子发现丈夫与这两个人的交往不比寻常,就询问山涛,山涛说:“我一生中可以作为朋友的,只有这两个人罢了!”“我也想观察观察他们,可以吗?”山涛的妻子问道。
山涛答应了。
过了几天嵇康和阮籍来了,山涛把他们二人留在家里住下,亲自安排酒席招待。
晚上,山涛的妻子偷偷的观察其二人,直到早晨都忘记离开了。
山涛问他的妻子:“这两个人怎么样?”妻子道:“你的才气比他们差远了,只能以你的见识和度量和他们交朋友。
”山涛说:“你说的对。
”2、保身之术:嵇康的门前有一棵大树,长的非常茂盛,又有一条小河顺着门前流过,夏天,树下河边清凉宜人。
嵇康常在树下河边生起炉子,架上铁砧,嵇康打铁的手艺很高。
当时嵇康家中贫寒,常靠打铁来赚钱糊口。
给他帮忙的是向秀。
向秀拉动风箱,;炉火正红,嵇康脱掉上衣,抡起大锤猛击铁器,火星四飞。
满身是汗的嵇康似乎从中找到了乐趣,并不在意收入。
有时候邻居来让他修理工具,他分文不取。
打累了,嵇康和向秀就在树下休息,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开怀畅饮。
谈论一些无关政局的话题。
3、落魄行状:嵇康变了,增加了乖僻的行为有时后难以让人理解。
他本来是个美男子,风度偏偏,现在却变成了一个落魄的模样。
他常常披头散发,毫不注意修饰,他的头发和脸常常一个月都不洗,天长日久就生了许多的虱子,有时候痒的受不了,便伸手往身上乱摸乱搔,不顾场合,也不管他人的笑话,摸出虱子来就用手指把它掐死。
实质上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坚决不屈服司马集团的态度。
这是一种无言痛苦的抗争。
4、渴望延年:嵇康常常出外采集药物,回来自己配制服用。
采药的次数多了,就交了一些朋友,有个隐士叫王烈,可称做活神仙。
据说王烈活了300多岁,面容还很年轻,爬山登高,箭步如飞,脸不红,心不跳。
嵇康对他极为佩服,常常和他一起入山采药。
有一次,王烈入山采药,在山的断崖处,采集了一些钟乳石,吃起来味道很好,他留下一半,回来送给嵇康。
这时候,钟乳石已经变硬。
二人再次赶到山崖,断层已经复合。
嵇康对此感到非常的遗憾。
嵇康服药,一方面是为了达到长寿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是服药没有给他的精神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暴,而且越来越厉害。
嵇康想到了隐逸。
他羡慕隐士的生活,在诗中多次表达了他的这种愿望。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其环境他太熟悉了。
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浊。
以至他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5、拒绝合作:景元一年,司马昭杀了曹髦。
为了逃脱弑君的罪名,司马昭想取得舆论的支持,第二年,司马昭布置一番,要拉拢嵇康支持自己。
司马昭不好意思直接说,便由尚书侍郎山涛出面。
山涛以自己要出任散骑侍郎,要嵇康出山代替自己的吏部侍郎为理由,推荐嵇康。
嵇康得到消息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布与自己的老朋友山涛断绝交往,并拒绝司马氏给予的官职。
司马昭得知嵇康拒绝出山作官,勃然大怒,嵇康在文章中对他隐含的攻击,捅到了他的要害之处,他当然要恨之入骨了。
6、羞辱钟会:有一次,书法家钟繇的儿子大将钟会带着一些人去拜访嵇康。
当时嵇康正在柳树下打铁。
向秀在一旁拉风箱。
见钟会来了,嵇康装做没有看见,只管打铁。
钟会见此情景也不肯放下架子上前致意,便等嵇康来招呼自己。
嵇康旁若无人,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叮叮当当”的打得更有力量。
俗话说对人忽略是最大的侮辱,最高的轻蔑是无言。
他用不看一眼的方式羞辱钟会。
这种僵持的局面谁也不肯打破,持续了好长的时间。
终于钟会坚持不下去了,他面带怒容策马便走。
这时候嵇康说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对嵇康的无限的怨恨。
嵇康的话里隐含着高傲的鄙视,钟会的话里充满了激动的恼怒。
7、小人报复:景元三年,一个案件把嵇康牵扯了进来。
这个案件本来跟嵇康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司马昭却找了个借口把他抓进了监狱。
吕安有个哥哥叫吕巽,人面兽心,对弟媳心存邪念。
吕安知道后很是愤怒打算告发他的哥哥。
就去找嵇康商量。
嵇康也和吕巽有交往,听了此事也很生气,但是他劝吕安家丑不可外扬。
还是容忍一下好。
谁知吕巽做贼心需,总觉得有把柄在吕安的手里,对自己不利。
于是就采取恶人先告状的手段,向司马昭诬告吕安,说他对母亲不孝。
当时,司马昭正在标榜“以孝治天下”,而吕巽又是他的红人。
所以他下令把吕安抓起来。
李安不服,把吕巽的丑事揭发出来,并引嵇康为证。
司马昭不听吕安的辩解,将他判处徒刑,流放到边远地区。
嵇康知道此消息后大吃一惊。
吕安听了自己的劝告才息事宁人,结果遭到如此大祸。
他觉得自己害了吕安。
内心十分难过,一气之下就又写下了《与吕巽绝交书》。
不久,吕安在途中给嵇康写信也被截获。
司马昭以信中有不满的词语为理由,又将吕安抓回关进监狱,同时下令逮捕嵇康。
嵇康在监狱中思绪万千,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幽愤诗》。
嵇康没有料到自己会有杀身之祸,所以在诗的结尾说,自己一旦脱离困境就将远离尘世,“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但是嵇康错了,钟会抓住了这个机会,要报复嵇康,力劝司马昭杀掉他。
于是司马昭下令判处嵇康死刑。
嵇康即将被处死的消息传出后,极大的震动了士人,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要求赦免嵇康,并要求他到太学去做老师。
可想而知,救援活动是不能成功的,反而使得司马昭下定了除掉嵇康的决心。
8、嵇康临终:临刑这天,嵇康和吕安被押赴洛阳东市刑场上。
嵇康神态自若,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还未到行刑的时间,便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
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转。
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求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这时候,刽子手举起了屠刀……9、刑前托孤:嵇康临死前,曾经把儿子托付给山涛照管,山涛一口答应。
虽说嵇康写了绝交书,但是他相信山涛会顾及私情,会照顾好自己的后代。
他对儿子说:“有山涛在,你不会孤独的。
”王戎也深深的怀念自己的朋友。
有一次,他乘车经过黄公酒店,回头对车上的人说:“我过去和嵇康、阮籍一起在这个酒店里痛痛快快的喝酒,竹林里游乐。
自从他们二人去世后,我也就被时局羁绊住了,今日这家酒店虽然很近,却又像隔着山河那样遥远。
”嵇康被杀最痛苦的莫过于向秀了。
他在嵇康被杀之后,处于压力出来做官,途径山阳时,百感交集。
在山阳时,他曾和嵇康一起打铁,和吕安一起浇园。
而现在旧居仍在,人已远逝。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人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无限的感伤之情不能自已!五、高考作文中的嵇康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
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004年高考重庆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心灵的选择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