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我国东部地区地级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养老设施规划

养老设施规划养老设施规划是指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为他们提供适宜居住、舒适生活和优质服务的场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设施的规划愈发重要。
下面,我将就养老设施规划进行论述。
首先,养老设施规划应兼顾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
老年人的需求各异,有的需要独立居住,在保障隐私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周到的照料;有的希望与其他老年人一同居住,享受社交与集体活动的乐趣;还有一些老年人有特殊的养老需求,如患有疾病、行动不便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需求,养老设施规划应综合考虑,设计不同类型的养老场所,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等,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适合的居住环境和服务。
其次,养老设施规划应注重社区化建设。
社区养老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能够满足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的愿望,同时也能够提供更贴近老年人需求的服务。
在养老设施规划中,应加强社区养老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使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享受到全面的养老服务,如健康咨询、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等,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再次,养老设施规划应注重绿色环保建设。
老年人因身体状况不佳,对环境的要求更高。
养老设施规划应考虑到绿化植被的增加,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建设舒适、明亮、通风的居住环境。
同时,在设计中要注重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和设施,如养老院内的散步道、休闲区域、健身房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康体需求。
最后,养老设施规划应与现有社会资源相衔接。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社会资源,如医疗保健、教育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等,并在养老设施附近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以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此外,还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合作,共同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总之,养老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居住、舒适生活和优质服务的场所。
在规划中应兼顾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注重社区化建设,重视绿色环保建设,并与现有社会资源相衔接。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老设施规划,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推动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
018.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布局研究——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docx

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布局研究——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高智慧胡帅摘要:专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80%的老年人来自发展中国家。
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至2050年底老年人人口将达到4亿人左右,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一,老龄化时代悄然而至。
沈阳——中国东北的中心城市,在2014年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从2027年开始,沈阳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进入高峰期,这个阶段将持续10年。
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相对应的是现状养老设施不足,同时,现有的规范和指标标准更新较慢,关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类别界定比较模糊,相关管理部门诸多,至今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次研究选定沈阳市和平区10个街道87个社区,对老年人的行为规律、对养老设施需求、对养老设施选址适宜性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
利用GIS及大数据平台,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沈阳市和平区现有养老设施现状进行整理。
同时,对现有规范的配置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并针对沈阳市和平区的自身特点对配置规模进行重新校对。
最终,研究对沈阳市和平区养老设施给出空间布局及配置规模。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沈阳乃至全国社区养老设施的选址及配置问题,同时,也对“十五分钟生活圈”、社区规划、城市微更新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区养老,养老设施,GIS,大数据,沈阳和平区1研究背景1.1老龄化时代悄然而至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15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3.8%。
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口的人数最多的国家。
至2050年底老年人人口将达到4亿人左右,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一。
相比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平均可达到20000美元),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00美元,养老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更是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老龄化时代悄然而至。
2018年6月,又一轮“抢人大战”热度不减,天津、武汉等城市政策抢眼。
新一轮城市扩张和收缩趋势明显。
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2014年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我国城市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城市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进展及展望* Progress and Outlook of Research on Layout and Planning of Urban Facilitiesfor the Elderly in China舒 波1 ,陈 阳2SHU Bo, CHEN Yang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城市养老设施的规划配置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厘清我国城市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现状,探索其研究态势,不仅对学术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更是支撑我国养老设施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CNKi数据库平台,通过对我国近20年来相关文献与研究检索分析,首先阐述国外养老设施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其次,从供需矛盾、设施类型、配建标准、规划布局4个方面,探究我国城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的现状及态势。
最后,提出展望:我国城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应加强老年人主体属性研究,进一步完善规划评价体系、注重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加强跨学科的深入交叉融合研究。
以期为国内城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进展;研究展望;老龄化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planning and allocation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have drawn growing attention. This study seeks to clarify the statu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layoutand planning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with the goal of promoting further academic research, as wellas gui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CNKi database platform, 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nd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per planning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Secondly, from four perspectives- that is, the supply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the facility type,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and planning layout -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on the layout planning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research on the layout planning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should place more emphasis on the attributes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further improve the planning evaluation system,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alysis, and strengthen interdisciplinary in-depth cross-integration research. Finally, the study is conducted with an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layout planning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KEy wORDS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planning layout; research progress; research prospect; agi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421):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村生产方式与聚落形态的耦合性研究。
区级养老产业规划方案

区级养老产业规划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养老产业。
而在产业中,区域性的养老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文将针对区级养老产业进行规划,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案。
1. 研究区域人口老龄化情况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必须要对区域内人口老龄化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可以通过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或者通过地方政府的调查来获得相关信息。
这对于后续的产业规划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非常重要。
2. 分析当前区级养老产业接下来需要对现有的区级养老产业进行分析,包括服务的形式、服务的对象、养老机构的分布以及经营状况等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区域内养老产业的状况,确定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找到改进的方向。
3. 制定区域性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针对已有的分析和统计数据,可以制定区域性养老产业的具体发展目标。
这包括了养老机构的数量、养老服务的种类、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应该是可行性的,并且预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
4. 制定战略规划需要根据发展目标, 制定战略规划,包括推进养老服务的多元化、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等。
需要兼顾市场因素与社会责任,依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关注度制定更适合各地的策略。
5. 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标准化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区级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养老服务标准,更好地管理养老机构的开展。
同时要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行业,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考核体系。
6. 提高人才储备养老产业不仅涉及到服务,也涉及到管理等方面。
因此,区级政府要加强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养老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区域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强宣传与推广最后是宣传与推广工作。
政府要大力宣传养老产业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并让市民了解到区内一流的养老服务品牌,吸引以及留住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要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解决提供养老服务时的人力不足问题。
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对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包括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现状分析、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实践案例分享、以及未来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展望等方面。
二、养老设施空间布局现状分析1、空间布局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养老设施的分布不平衡,大城市和大型社区的养老设施得到了较好的建设,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相对薄弱。
另一方面,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够人性化,很多设施存在着空间浪费和空间负荷不平衡等问题。
例如,很多大型养老设施虽然占地较大,但是室内空间利用率却很低,很多区域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存在原因导致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不够人性化。
例如,有些地区的养老设施规划时没有太多地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空间设计也缺乏随着年龄和健康情况的变化而进行的优化,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和日常活动很不方便。
三、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实践案例分享1、空间规划与设计正确的空间规划能够使养老设施合理、舒适,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都应该有其独特的空间规划和设计。
例如,针对失智老人,需要专门设计安全区域,配备安全窗、防脱床护栏等设施。
而对于失能老人,也应有其独特的康复和锻炼区域。
2、智能化改造近年来,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日益普及,智能化改造成为了许多养老设施的关键词之一。
智能化改造可以提高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例如智能化床铺、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水路等,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便利。
3、环境升级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环保的养老设施环境对于老年人来说极为重要。
因此,养老设施的环境升级也是优化方案之一。
例如在室内和室外的装修、环境保洁、绿化、安全等方面进行改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建设的研究

对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建设的研究摘要:在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化和热点化的形势下,以合肥市为例,在研究老龄化特征、设施现状以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养老设施服务体系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出针对性的建设引导,并对老年社区的规划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养老设施服务体系;结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老年社区养老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养老保障不完善的前提下发生的,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红利期的过去和“4-2-1”家庭结构对中国传统“养儿防老”、“家庭养老”养老方式的冲击加剧,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31.77%,不能自理、半自理的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更加突出,迎来了普遍的人口老龄化时期。
在形势严峻的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城镇化50%时期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冰山一角,是可以通过政策、市场等手段的使用,缓解甚至解决这一现象的;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层面研究优化养老设施布局问题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一、合肥市养老现状目前合肥市老龄化呈现“一高二多三显”的状况,即是老龄化程度高;空巢家庭增多、失能失智老人增多;“未富先老”特征明显、老龄化率城乡差异明显、老龄化率新旧城区差异明显等特征。
目前,合肥市老龄化事业取得了养老床位数达文明城市标准、社区养老试点工作正在开展等一些列的成绩,但是还有更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弥补,这主要是体现在城市的过少,乡镇的过空;公办的过少,民办的过差;高端的过缺,低端的过杂;分布上过偏,设施上过单;功能上过少,水平上过低;政策上过缺,扶持上过弱;居家养老设施处于初期阶段等方面。
二、合肥市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至2020年,合肥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21.16%。
按照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发展的需求,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建立“9055”的养老服务体系,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5%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城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25)

1、项目背景按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幸福都市”的总体要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科学指导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与建设,促进城市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编制《城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2、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城市都市区,即整个市域,总面积7446 平方千米。
规划重点区域为主城区,面积约990 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为2021-2025 年。
3、规划对象规划对象为养老服务照料设施,其中机构养老设施是规划布局的重点。
4、规划深度都市区层面:明确城市养老发展目标、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确定各类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要求,对分区单元内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规划指引。
主城区层面:明确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
5、服务人口本次规划按照1500 万人口容量确定养老服务需求底线,规划养老服务设施考虑预留一定弹性,具备支撑1600 万人口规模。
预测城市近期至2022 年,老年人口约为200 万人;远期至2035 年,老年人口约为400 万人。
6、规划目标规划按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打造幸福都市的总体要求,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健康周期的多元化需求为基本理念,遵循“由养老到养护、由养护到全面”的发展路径,构建以养老服务为基础,乐老和适老服务为补充,医养和智慧服务为支撑的“1+4”大养老生态圈,建设“适老之城、乐龄之都、幸福之都”。
规划期末,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总养老床位每千名老人达到50 张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7、“居-助-养-护”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养护院、老年福利院(敬老院)为设施支撑,构建“居-助-养-护”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
(1)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为老人在不离家的状态下就近提供休闲娱乐、康复健身、文化体育、助餐助浴、上门服务等基本的养老服务。
养老设施调研分析及设计建议

养老设施调研分析及设计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场所,养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当前我国养老设施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设施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为养老设施的优化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养老设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随后,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养老设施使用者的反馈意见,并对设施的使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养老设施在设计、功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结合国内外养老设施设计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养老设施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构建更加完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养老设施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国内养老设施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目前,国内的养老设施主要分为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两大类。
公办养老院通常由政府投资建设,设施条件相对较好,但床位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民办养老院则因投资主体多样,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国内养老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相较于国内,国外养老设施的发展相对成熟,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的养老设施类型丰富,既有公办养老院,也有民办养老院,还有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
这些养老设施不仅注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还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交需求。
在设施设计方面,国外养老设施通常注重无障碍设计、智能化管理等方面,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东部地区地级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研究王函,胡建锋摘要:地级市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系统性较强,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虽涉及面较广,但深度较浅,对养老服务设施等关注度不高、指导性较差,大部分城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需要建立科学、理性的养老设施规划体系。
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建立对东部地区地级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的理性思考,希望对我国同类地区养老设施布局有所帮助。
通过分析设施建设困境、老龄化社会现状,建立技术体系与规划核心内容,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几个层次进行规划指引与标准配置。
结合数据分析,采用设施适宜性评价、基于GIS的“位置分配”模型等新型手段;全面介绍地级市城市养老设施规划。
由于为老设施规划控制弹性较大,本文主要介绍城市养老设施配置标准。
关键词:东部地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1现状层面分析1.1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困境截至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2014年末,全国人口共计13.68亿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 。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今后半个世纪内,我国将全面进入“银发经济”时代。
未来中国人口将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增长的态势,养老事业将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民生问题。
反映在养老服务设施上,设施总量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国内对养老问题的应对刚刚起步。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2014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18.7张,远远低于50张的国际标准。
受“隐性老龄化”影响,大部分东部省份城市养老问题未直接表现出来,导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图1部分国家与地区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情况比较(图片来源:笔者自绘)为应对人口社会老龄化,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1.2老龄化社会现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预测,未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认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而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研究,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特征包括:老龄人口规模巨大、发展不平衡、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老龄化发展迅速、城乡倒置(国外城市>农村,中国农村>城市)、老龄化超前现代化(未富先老)等。
1.2.1临沂市人口老龄化现状截至2014年底,临沂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达181.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7.80%,为山东省老年人口第一大市。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空巢老年人数达55.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0.8%,全市共有失能、半失能老人12.48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30万,90岁以上老年人3.3万,百岁老人近600人。
图 2 山东省各地市老龄化水平(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按照六普常住人口数据,借助人口计算模型,预计至2020年,临沂市域老年常住人口将达到201万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9.1%。
对此,临沂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市级大型综合性、示范性养老服务设施,各县区至少建设一处以收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
图 3 基于六普数据的临沂市域人口老龄化预测分析(图片来源:笔者自绘)至2015年9月底,临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为289.71万人,60岁以上人口37.81万人,老龄化水平13.05%。
预计至2020年底,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30.63万人,60岁以上人口46.13万人,老龄化水平13.95%。
现状老年人口集中在兰山、银雀山、金雀山、义堂、方城、汤头、罗庄、盛庄、傅庄等区域。
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倒置,汤头、李官、郑旺等乡镇地区的人口老龄水平高于兰山、金雀山、银雀山、盛庄、罗庄等城区。
图4基于六普数据的临沂市老龄人口规模分布特征与老龄化水平分布特征(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根据六普数据得到的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预测,临沂市老龄人口中,60-70岁人口将会快速增长,且大部分属于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对于老年公寓以及居家养老等设施的服务需求较大。
老年人性别比中女性大于男性。
临沂市人口老龄化是在出生、死亡和迁移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1.2.2临沂市城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根据《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资料数据,综合比较近几年全市敬老院、老人占用床位数、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的情况发现:全市敬老院数量正在逐渐减少;老人占用床位数正逐渐扩大;单体敬老院正朝向规模扩张、集中化布局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发展正走向正规化。
集中供养的老人数量正逐渐增大,养老服务设施需求达到新的层次。
图5临沂市部分养老服务设施现状情况(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6临沂市2012-2014年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人数情况(图片来源:笔者自绘)目前,市区养老机构设施主要集中在兰山、罗庄及九曲街道。
老年人口较多的方城、义堂、汤头、盛庄等街道则机构较少。
现状老年公寓的辐射覆盖率较低,有较大缺口。
养老床位建设供给量不足,床位短缺问题突出。
受传统观念落后、服务水平落后、医养结合欠缺等因素影响,现有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
现状主要医疗设施、养老为老设施分布无规律可循,与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不符,设施用地分布在城市发展等因素影响下话语权不强,用地常为城市开发剩余的“边角料”用地。
图7 临沂市中心城区现状主要医疗设施、养老为老设施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另外,大部分养老设施属于改建、扩建,上位规划落地较少,解决用地成为专项规划的主要难题。
1.2.3相关部门政策、规范现状目前,养老设施专项规划是一个新类型的专项规划,在规范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配套标准。
涉及养老设施规划的国家规范标准包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等;各标准针对的设施类型及规范内容深度各有侧重;规范之间内容互相交叉,协调统一性较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养老服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百名老年人3.5—4张。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则提出:到2020年,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利用闲置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办公场所等改建养老机构。
具体到地市层面,《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除市级大型综合示范性养老服务设施、县区老年养护设施、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外;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膳食供应等服务;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社区,打造农村互助养老平台。
虽然大部分政策、规范均对养老设施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床位数等指标进行了规定;但现状实施层面效果较差。
原因主要是城市主城区用地普遍紧张,民政部门对于养老设施规划的话语权较弱,设施用地易被侵蚀、实施性差;现状大部分养老设施市场操作灵活性大,城市规划起到的干预性不强;各部门指标与政策编制部门采用的口径不一致,导致制定的规范标准层次不一;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指导性不强。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本研究充分考虑临沂市现状,参考其他同类城市的指标体系,与临沂市现状指标进行对比,总结建立一套适合的养老设施指标体系。
2规划方法分析2.1技术体系构建结合现状对比发现,大部分城市养老设施重视混合、互助、医养结合;而推进老龄产业的综合开发和集约式发展,养老设施与为老设施结合,强调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方式是未来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的方向。
规划层面要重视现状分析与评价、发展目标与策略、规模预测、建设标准与采用指标体系、设施规划布局、规划实施策略等内容。
图8规划技术路线示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9设施布局核心问题示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2.2规划核心内容首先,要建立符合城市实际的指标控制体系;体系包括老年人的千人床位指标、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及合理规模、设施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建筑面积指标及硬软件配套指标。
其次,预测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规模;考虑到人口变化,规划老年人千人床位指标取值宜设定一个弹性范围,各类设施规模按指标体系分析来测算。
第三,需要对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分类;养老服务设施主分养老设施与为老设施。
养老设施主要包括机构养老设施、社区养老设施、居家养老设施。
为老设施主要包括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体设施、交通设施、游憩设施等。
养老服务设施中很大部分是与城市其他功能进行共享使用。
机构养老设施按照经营方式还可以分为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几种方式。
图10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要素构成示意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还要分类型制定不同的规划策略;按照养老设施、为老设施不同要求标准,对各类设施按照市区级、街道社区级、基层社区级等不同等级逐级配建。
下面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重点介绍城市养老设施的体系构建,以及机构养老规划、社区养老规划、居家养老规划的规划指引与配置标准。
3临沂市养老设施体系构建目前,国内城市中,北京采用了“9064”体系(即居家养老90%、社区养老6%、机构养老4%),深圳采用“9073”体系,南京、宁波、武汉采用“9055”体系。
临沂市适龄入学人口高,经济收入水平在鲁西南地区属于前列,随着社会发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机构养老的偏见会越来越小。
其养老服务体系应在总体目标基础上,适当缩小居家养老比重,扩大机构养老比重。
设施建设不盲目借鉴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与发达地区二线城市看齐。
结合现状,临沂市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初步构建为“9055”体系,即居家养老占90%、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各占5%。
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倡导“医养结合、养护结合”的新模式。
机构养老设施分为市区、区、街道三级,市区级设施包括市级福利院、市级老年养护院、市级老年公寓,区级设施包括区级福利中心、区级老年公寓、区级老年养护院;街道级设施主要指街道敬老院。